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正文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

2020-06-03 08:41:12

 在志愿服务中挥洒青春

 --XX大学辅导员XX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XX,女,汉族,中共党员, 1975年4月生,讲师,1998年7月至今担任XX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2008年担任人文学院2006级8个班(183人)的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北京高校奥运会筹办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

 所带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次,北京市先进班集体6次。

  三、工作情况

      XX同志在工作中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为追求,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负责每个年级的时候,她都要先熟悉、掌握班级的基本情况,努力做到认识和了解每一名同学,对每个有特殊情况的同学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比如,01及法律1班的姬小楠同学在高中时非常优秀,并且已经加入了党组织。入学后,由于她没能如愿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产生了厌学情绪,家长也多次写信、打电话,要求学校给她转专业。针对这个情况,XX同志同姬小楠同学进行了多次长谈,深入浅出地向她讲明道理,化解了她的专业情绪。同时在她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关注她的情况并加以引导。毕业时,姬小楠同学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班级团支部书记、入党培养人等工作,还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经济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在踏实工作的同时,XX同志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她结合学院积极分子的情况建立"党员联系班制度",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生党员负责

 指导各班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工作;同时,以"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学生'三个代表'思想学习研究会"为依托,从总体上强化各班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工作,使他们的工作扎实有效,避免流于形式,成为空架子。她还创造性地建立了"高带低"的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工作模式,即聘请保研的优秀党员担任低年级党支部书记,解决了低年级正式党员不够、经验不足无法成立年级党支部的问题。在团员评议和团支部登记评估工作中,引入量化评估手段,使评估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更为规范、可信。为我校各院团委提供了借鉴。

     2007年4月,XX借调至奥组委任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为了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XX同志加班加点研习业务知识,精益求精制定赛前规划。一次,为了研究人员点计划,XX同志连续在场馆工作,直到两岁的儿子给她打电话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场馆熬了三天三夜。就这样,凭着多年的专职辅导员生涯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XX同志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项专业较强的工作,要实现赛时高效有序的运行,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是前提条件,慎密完善的赛前规划是重要保障,而赛时运行工作的核心则是人的管理--因为观众服务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也是将所有计划变为现实的生力军。只有建设起一支团结奋斗的观众服务志愿者团队,才能做好一切工作。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高校积极配合,更需要制定缜密的招募培训计划。3个月近万人的一对一面试,层层筛选,优中择优;近半年100多场的志愿者岗位培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建立了《岗位服务规范》、《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要求,明确规范,严格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凝聚队伍,塑造精英。经过XX同志的精心策划和积极推动,扎实有效地实现了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志愿者的高效管理,在北区场馆群组建了一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的观众服务志愿者队伍。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直接有力的教育因素,言传身教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XX同志时刻不忘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和感染着团队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2008年8月10日,网球开赛的第一天就因雨退票。不满的观众们聚集在场馆门口不肯离去。XX同志和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们一边冒雨为观众分发雨衣,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观众。面对观众的指责与辱骂,志愿者也有了一些思想起伏,她微笑着,亲自向这些观众道歉,耐心地解释着相关的政策和情况,最终安抚了观众的情绪

 ,也为志愿者做了最好的示范。8月11日凌晨3时最后一名网球观众终于满意的离开场馆。夜里,一名志愿者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孙老师,谢谢您!今天我们离开场馆时候,想着今天被观众责骂的委屈,看着您淋湿的样子,我流泪了。您冒雨工作了十二个小时依然保持微笑。我今天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志愿者。孙老师,您辛苦了!"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态度,才使得她能够带领观众服务团队,不畏辛苦,勇挑重任,克服种种困难,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即使在场馆工作期间,XX同志仍不忘自己是一名辅导员,她时刻关心、爱护志愿者,以奥运为契机培养这支队伍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奥运的过程,成为他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在赛前作计划的时候XX同志就考虑到志愿者们在比赛中思想上将面临的挑战。她将志愿者服务过程分为:兴奋期、平静期和疲惫期三个阶段,认真分析志愿者在每个阶段心理特征,制订了《志愿者思想教育指南》。她充分关注每位志愿者心理和思想状态变化,以活动为载体,及时为其解决问题或提供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调适心理状态,减少志愿者们的挫折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保证志愿者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在曲棍球测试赛初就开辟了志愿者心愿墙,鼓励志愿者们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工作时的心得体会,宣泄压力,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热情;适时组织观众服务集体生日会,对志愿者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缓解志愿者的倦怠情绪;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带领志愿者们创造了--爱的鼓励--这种简单易行的鼓掌激励法后来成为了观众服务志愿者的团队标志,并在所有的奥运场馆中推广。在XX同志的努力下,服务的每一天都成为观众服务志愿者永远难忘的一天。志愿者们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学着如何用最委婉的话拒绝观众的过分要求,如何最快速的解决观众的问路,如何用微笑缓解观众的愤怒和焦急。他们会利用瓶盖做激励墙,也会悄悄地做其他志愿者的"守护天使"。他们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

     从2007年5月到2008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准备,XX与8名观众服务副经理一起,带领着奥运会1608名,残奥会1320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会15个比赛日53个单元425场比赛和残奥会11个比赛日33个单元365场比赛的服务工作,共接待奥运会观众31万6千人次,残奥会观众18万1千人次。成功处理了300余起运行事件,解决了千余起观众投诉和抱怨,

 此外,还应对了支援11号安检大棚安检协查工作、网球比赛因雨取消、观众涨台,突降暴雨等紧急突发事件。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志愿者们胸怀祖国、情系奥运、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热情微笑和周到服务,为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和海外游客献上了一张张北京最好的名片。XX同志本人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用心培养每一名学生

 --XX大学XX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XX,女,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1月生, 1997年7月参加辅导员工作,现担任XX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08年担任2005级1-5班(共150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

  三、工作情况

 (一)像亲人一样爱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成长倾注满腔热情

      从作为辅导员的那天起,XX在每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并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带的班级有8个先后17次获校级以上奖励,其中物理07届毕业的国防生班的"四个百分百"(100%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100%通过了军政素质考核;100%光荣成为共产党员;100%要求到部队基层任职)更是被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辽宁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XX个人也曾多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辅导员工作中,XX始终充满着热情、充满着对学生的热爱,她信奉勤能补拙,要求自己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XX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家庭非常困难,性格也比较内向,为了让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她不断地关心和照顾这个学生,并想办法为他联系到了资助,08年秋天,已经完成学业并在北京工作的这个学生专程返校看望她和资助者,学生真诚地对XX说,"老师您对我的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

      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XX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自己的所有四川籍学生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让学生深受感动。对于家里受灾的学生更是在配合国家和学校进行物资帮助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其中一名学生现在已经被免试推荐直读博士,在给她的新年祝福短信中这样写道:"谢谢老师给了我许许多多帮助和关怀,也感谢学校和国家给我的一切,我现在只有更努力,使自己有能力回报国家、学校和您"。

 XX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曾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XX提早对毕业班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做成表格随身携带,随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的学生。她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求职意向、制作求职简历。逢招聘会XX也是每次必去,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并组织老师主动去相关企业单位推介毕业生。很多学生在XX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意外获到了就业机会。

 (二)把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生心理健康助力

      XX积极报名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成为XX大学第一批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辅导员,此后她还自费参加了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培训课程。

     在系统学习了心理学后,XX开创性的把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心理辅导,别人眼里的问题学生都与她很亲近,有些学生与父母都不沟通,但却愿意把心里话说给她听。

     07年,有一个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缺乏自信、厌学、多门功课不及格、人际交往也不好。XX了解情况后,就每周五下午找这名同学谈话,给他做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同学对她非常信任,有困惑就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跟她沟通,XX也经常给这名同学打电话,对他进行开解、劝导。逐渐的,该同学摆脱了心理上的桎梏,成绩也提上来了。

 XX还利用自己所学,在学院给学生作了"关注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做个阳光女孩"、"阳光使者"等多场相关讲座和座谈,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团体训练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应用到了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有班级建设(包括新生班级建立)团体、人际交往训练团体、学习焦虑问题团体、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提升团体、学生干部成长团体、价值观探索团体、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团体等等。通过团体训练中的一些游戏活动,使学生学会表达及应对的方法,并运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努力拓展工作途径

      在理论学习中,XX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组织党支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承担党支部理论学习的讨论话题,并引导学生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积极思考消化一些文件及观点。

     在党员及学生培养中,她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鼓励青年志愿者活动、支持团支部进社区、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担任动力系团委书记时曾与四个街道共建,其中有两个街道被评为优秀共建单位;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课余时间,进行学校周边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家庭所在地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学生提前进单位实习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之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XX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有一篇题为《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的文章是她喜欢并推荐给全校辅导员的。在学风建设中,她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风建设。

 XX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干部会、级队会、班会、与学生谈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她在新生第一次级队会上组织学生学唱"感恩的心"并给父母寄一张明信片,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奖、助学金发放后召开全院学生大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并引导学生要对社会、国家怀有感激之情。由于她对工作、对学生有感情的投入,使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及学校的资助时,更感受到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温暖,并使大部分学生坚定了回报社会的信念,截至现在,XX所带的学生已经有三名回校对在校生进行了资助,难得的是其中两名学生在校时还是受过资助的经济困难学生。

  (四)把做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研究

      XX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素质。正式工作前她就常到辅导室向老领导学习工作的技巧,参加工作后更是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学习,到现在她还保留着几位同志的工作总结及备课笔记。她先后参加过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第三期)、辽宁省就业指导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并考取了相应的资格证书,提升了为学生思想导航的能力和水平。

     XX也非常注意工作的研究和总结,努力提升学生工作的专业水平。她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XX大学教改立项(学生工作)、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课题和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参与了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教材《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名人篇)》、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系列

 教材《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实践篇)》等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多篇论文和工作总结,其论文被评为XX大学首届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XX在将近12年的辅导员工作中,认认真真地思考,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践行着"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师之道,善谋导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的工作誓言,为学生工作投入了满腔热情,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的肯定、同事们的好评和学生的尊敬。

     

 育人先律己 用爱关怀人

 --复旦大学辅导员赵强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介  

     赵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11月生,2004年9月参加辅导员工作,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学工组长,2008年担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一个班(115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辅导员。

 所带班级2007年7月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

 2007年1月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

 2006年10月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三、工作情况

  工作四年来,赵强抓住"爱与责任"以及"学术科研"两条主线,始终秉持"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垂范,倾情于工作,注爱于学生。

 (一)一次挽救生命的行动

      赵强的手机始终24小时开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他。每个学生对赵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关爱他们。其中有一个学生,更是让赵强至今牵挂。

     2006年夏天,04化学班一名同学因尿毒症晚期住进了医院,情况十分危急,惟一的治疗办法是换肾。该同学家境贫寒,昂贵的治疗费用对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他因此一蹶不振,父母忍泪告诉赵强,他们打算放弃治疗。这可急坏了赵强。他一面安抚学生,劝他好好养病,一面劝慰学生家长,要相信社会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看病的费用会有的。赵强暗暗下了决心,绝不放弃学生,一定要让他活下去!

      赵强马上召集班委、党员开会,成立了筹款小组。那三个星期,赵强与全班同学一起,顶着炎炎夏日四处奔走求助,捐款倡议书从学校一直分发到校外,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一次次碰壁,他们不气馁,一分分捐助,他们心存感激,挽回生命的信念让他们始终坚持,最后他们共募得来自国内外捐助共80余万元。学生的手术费用终于解决了,手术也进行得很成功。学生的父母感激地说,是辅导员和同学们挽救了孩子的生命。现在,该同学已经恢复健康,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在他送给赵强的新年贺卡上写道:"当我身患绝症命悬于一线之间时,是您不辞辛苦募集捐款雪中送炭,让我生命之花再次绽放;当我重回校园,又是您悉心照料,让我再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令赵强意料不到的是,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后来还成为上海高校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现在,上海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实行,像这样的大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大病医疗费用的问题了。

 (二)一个装满爱心的书包

      赵强始终相信,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心和付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为人处世,而最终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传递开去,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为人"教育。在去年那场令所有国人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曾患尿毒症的学生第一个捐款,他说,他要回报曾经给他活下去希望的社会。

     赵强是四川人,在汶川县威州中学度过了6年中学生涯。5·12地震发生后,赵强和全国人民一样关注着每一条来自灾区的信息,虽然他的家人安然无恙,但许多好友都在这次灾难中离他而去,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收到故人逝去的消息。在悲痛之余,赵强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仔细了解班内每一位川籍学生家里的情况,安抚学生情绪,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地震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赵强在一位汶川籍学生的寝室里度过,在那些与灾区通讯中断的日子里,赵强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与家人取得联系。在学校的支持下,赵强发起了"阳光书包百分百,灾区重建心连心"的爱心结对活动,倡议兄弟院系的学生党支部与他的母校--汶川县威州中学的中学生结对子,每位中学生都将收到一个装满了复旦大学学生爱心的"阳光书包",书包中有学习用品,有励志书籍,还有学生们写下的祝福和鼓励。全校本科生党支部共认领了103个阳光书包,与103名灾区中学生结下了爱的联谊。赵强承担了全部的联络工作,威州中学校长周秀华在写给复旦大学的信中写道:"当贵校老师、也是威中校友联系到我,表示想开展结对子活动,我万分激动。因为这就像一场及时雨,给了我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送到我们手上的不仅是一只书包、一份礼物,还有来自远方的惦记、心与心间的交流,我们将由此共同见证真爱、友谊与希望的传递。"

  (三)一本启迪人生的好书

      2007年9月,赵强在担任04化学辅导员的同时,兼任了复旦学院志德书院的学工组长。作为由所有大一新生组成的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成为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征询经典读书书目到组建读书小组,从联系指导教师到跟踪阅读质量,从编写《学而》报到建立"学而时习斋",赵强都亲力亲为。他从自己多年担任辅导员的经验出发,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在反复征求各院系教授意见和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了《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的90余部中国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和124部西方人文科学经典著作中,赵强希望,这其中的每本书都能够帮助学生启迪人生,感悟生活。

     在赵强的努力下,经典读书计划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2008年下半年,110位教授、副教授担任了经典读书计划的指导教师,1125名学生组成了110个读书小组,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一段共同成长的经历

      为做好学生们的导航人,赵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同时在自身的实践中寻找更多经历和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他身先示范,取得多项佳绩,拥有2项发明专利、多篇国际期刊学术论文,先后夺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等多项殊荣。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一文入选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征文,他还在主论坛上进行了论文交流发言。

     他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学习自助指南》,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学习;他设计了《化学系学生指导问卷》、《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等工具,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在04化学120人中,有15人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营资助,37人获得复旦大学科创行动项目资助,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有22篇,还有4人获得了复旦大学科技创新类杰出单项奖,学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走好事业的第一步,他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他带领大三学生开展"就业情况调研",通过查找资料、拜访公司、走访学长等多种途径,完成调研报告,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就业形势。赵强还引导大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树立自己发展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理念,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四年中,赵强所带班级先后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本科生党支部"、复旦大学"优秀团支部"、复旦大学"光华自立奖"等多项校级荣誉,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并于2007年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但他总说,这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这个集体,而他自己,只是用心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平台,让他们拥有值得骄傲和无悔的大学生活。辅导员生涯让他拥有了120份值得珍惜的情谊和财富,在工作中,他得以磨练自我、成就学生。现在,作为学工组长,赵强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他要把他从事辅导员工作经验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分享,在陪伴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他们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为辅导员事业奉献34年

 --河北经贸大学赵敬兰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赵敬兰,女,中共党员,1954年2月生,1975年7月至今担任学生辅导员。2008年担任河北经贸大学2005级会计学1、2班、2006级酒店管理1、2班(共计154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河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魂主题教育指导教师荣誉奖。

  三、工作情况

 (一)34年风雨征程,34年矢志不移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育人是我的天职。我选择辅导员职业,终身奋斗,无怨无悔。"这是赵敬兰同志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个信念,支撑着走了34年。

     1、传承父辈老红军的精神,造就新时代红色接班人。

     赵敬兰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县八路军游击队大队长,母亲是八路军联络员,两个伯伯都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她是接过父辈革命的火种走到今天,见证新中国的建设,参加改革开放、国家繁荣富强的新一代接班人。她认为育人至高无尚,培养国家需要的红色接班人是自己的重任。正是出于这一理念,她执着选择了辅导员这一职业生涯。她爱这份工作,她的目标是培养的学生将来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她的信念单纯而执着,就干一辈子辅导员工作,矢志不移。

     2、大爱无边,真情奉献。

     34年中,赵敬兰有过三次大的灾难。一次是丧母,一次是丧子,还一次是自己得了心肌炎至今未愈。那是10年前的岁月,"不要管我,先去上班",这是她母亲常说的一句话。82岁高龄的母亲就是这样支持她的工作。学生刚入学事务繁重,再加上秋季运动会的准备,一直没能去看母亲,由于保姆与其母亲关系不协调,保姆自己回来了,留下母亲在老家,此时的她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办?应该马上去把母亲接回来,可是她工作一天也离不开,在公与私的问题上,还是以大局为重,没有离开学生,打算学生开完运动会后再去接回母亲。就在运动会结束的最后一天,家里来电话,说她母亲病危了,原来她母亲回老家住了四十天,由于无人照顾,得了脑溢血,不能及时抢救,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她压住悲痛擦干眼泪,坚持工作。这一年她带的班级获河北经贸大学"十佳优秀班集体"称号,她本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更是赵敬兰倍受煎熬的一年。这一年,疾病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独生儿子。家庭的不幸,给她心灵和身体带来巨大的创伤,过去得过的心肌炎又犯了。天灾和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压倒她。她说:"自己虽然遭受了不幸,失去了亲人,但对学生的情感永远暖在心中"。这一年,她除去处理儿子的丧事请了几天假,拖着带病的身体,坚持天天上班。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的部分学生到北戴河实习,她不仅天天通过手机短信和利用晚上打电话教育学生要关心人民的疾苦,积极捐钱捐物,用优异实习成绩报答祖国和人民。她还利用暑假深入北戴河实习地看望学生,她指导学生利用实习业余时间自编自排爱的奉献节目,为抗冰雹、3.14事件、抗震救灾前线下来的英雄们演出很多节目,受到领导及英雄们的好评。

     赵敬兰同志党性意识强,时刻把学生的疾苦放在心上。她的学生患肺结核,她挺身而出,亲自带学生去市肺结核医院检查,安排住院治疗,送钱送药,并多次到医院病房看望守护。

     "妈妈,你对学生比对我还好。"这是她儿子常说的一句话。是的,儿子患病七年,她几乎没有时间在家照顾,儿子拖着病体自己做饭。在儿子几次生病住院期间,她从不请假,让两个姑姑轮流陪护。看到学生的鞋破了,马上给学生买一双新鞋,看到特困生没有生活费了马上给学生钱,她还曾带过两个孤儿,自入学到毕业,从生活到学习,给予了孤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妈妈一样的关心,经常带孤儿到家里过节吃饭,到公园游玩照相,学生亲切地称她为"赵妈"。她自己寒假患心肌炎期间,大年三十还在医院输液住院治疗,开学后却照常带班,不误工作。她目前仍带着四个班154人。面对学生就业问题,她年年都到省人才市场千方百计联系企业推荐学生,帮助学生找工作单位。

 她任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年年都要培养一批新学生党员,给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用新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工作。

 (二) 深入实际,善于探索,不断创新辅导员工作新思路

      1、零距离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

     她所带酒店管理专业有26名补录生,学生文化基础底子薄,出现补考现象。她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一帮一活动,同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作业,加强纪律管理,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杜绝了补考现象。她还针对独生子

 女心理素质差的特点,在班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为内向性格的学生提供上台演讲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2、扬学生闪光点,激励产生共鸣。

     思想工作无时不在,比如饭店班一学生参军就要离开母校,来办公室看她,她同他合影,还不忘叮嘱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如果遇到困难时,就要想起辅导员对你的期望,一定要战胜困难。再如,她去东校区取学生毕业十年师生联欢的光盘,下班车,正巧遇上四名专科班的学生,为了学生安全,她马上和校班车司机师傅联系上,半小时后把他们拉回北院,安排好以后,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谈,问期末考试复习的怎样。四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情况,其中一位说:"任课老师说了都让毕业",她说光有侥幸心理是不科学的,得靠自己的实力去考才现实。四名同学接受了她的思想,认真复习考出了好的成绩。

     3、科学管理,事半功倍。

     首先,制度领先,科学管理,学委、班长、任课教师签字,每周报表一次,及时掌握学生正常上课情况。其次,把所负责的四个班课程表上无课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课程表。再次,每次召开班或年级会议,她都提前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4、突出"三观"教育。

     赵敬兰深知"三观"教育的重要性,她把"三观"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三观"教育课,另外,结合国家的重大事件,像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三观"教育。汶川大地震,赵敬兰组织学生搞了很多募捐活动,北京奥运会期间,她与学生组成志愿者,宣传奥运知识,并积极参加火炬在石市的传递观看活动,帮助维持观看秩序,为奥运加油!

  (三) 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

      1、重视学习学习成绩落后生的教育。

     把握学习落后学生的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学习方法,了解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找差距,找出努力方向。

     2、重视做好年龄小的学生教育。

     每年总有16岁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过去一直由父母呵护下生活,独立性差,常有一些坏习惯,比如:赖床、爱睡觉,迟到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她派专人负责,年长的照顾年幼的,一帮一,几帮一,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

     多年来赵敬兰很重视这项工作,近两年,已有4人获国家奖学金,14人获励志奖学金。在全年级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2005级会计学二班一名同学因母亲患重病花光积蓄,无学费未按时报到上学。来到学校后,她帮学生申请了绿色通道,先办了入学手续,又帮学生找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解决了生活费问题,并把这名学生作为重点照顾对象。

     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赵敬兰从方方面面去努力,抓两头,促中间,管倒末,重视特殊,她用百倍的耐心,千倍的信心,去研究,去攻克,去战胜,去引导,去帮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合格人才。

    

 大 爱 无 形

 --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皇晓东个人材料

 一、 个人简历

      皇晓东,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55年生,1998年7月起担任辅导员,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处级辅导员。2008上半年负责04级2个班65名学生,下半年负责2个班66名学生,全年分管学院就业工作。

 二、获奖情况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所带班级获评湖南省先进班集体。

  三、工作情况

 (一)师德高尚,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

      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爱,年过40的皇晓东愉快地干起了辅导员,而这一干就是十年。"这么大年纪了,还当什么辅导员?学生事无巨细都会找你,很麻烦的",有人劝他。皇晓东说:"没办法,就是喜欢学生"。

     "他就像学生的爸爸一样",这是皇晓东妻子对他的评价。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和爱人为生病的学生熬药、煮粥;多少次,他和遇到困难的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走出阴霾;多少次,他帮已到外地就业的学生办理各种手续,拿出工资给学生当生活费……2008年冰灾期间,土木学院8名同学寒假不能回家,就是在皇晓东家过年的。

     皇晓东2003年春节在山东探亲时,得知烟台、威海有大型人才招聘会,马上就带上学生的资料赶到现场,收集就业信息。威海一记者不解地问:"您这个年纪也来给孩子找工作?"他微笑说:"不是的,我是在为我的学生找啊。"记者为之一震,这真是位对学生如子女般的好老师!很多用人单位看到他这样,十分感动,也专门到学校来招聘学生。

     皇晓东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了如指掌,总是能及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甚至有20年前的学生打电话给他,他都能在瞬间辨出声音,叫出学生的名字。87级的一名同学,天资聪颖,但高考失利,被录取在专科班就读,认为没有前途,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皇晓东及时地来到了他的身边,鼓励他振作起来继续努力读书,告诫他是金子总会闪光。后来,该同学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是博士毕业。

     皇晓东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却很少顾及家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一般都在学生中间,很少有空帮妻子干家务活。儿子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高中时竞争激烈,特别希望父亲辅导,但皇晓东也一直没有顾得上。甚至在岳父去世那天,他都没能去看一下,只在工作的地方独自肃立默哀一分钟,强行不让伤心的泪水流出眼角。

 (二)爱岗敬业,对工作投入了全部的身心

      帮助学生就业,原本也不是皇晓东的工作。2003年他主动向学院提出来做就业工作,他这样说道:"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必须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而目前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学生努力读书,家长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他们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皇晓东认为为毕业生找工作就要舍得"磨"和"跑",没什么诀窍。只要听到哪里有招聘会的信息,皇晓东就会像弹簧一样地蹦起来。每一场招聘会上,他都会将学校的资料、学生们的简历攥在手里。展台前、电梯口、饭桌上,都是他推荐学生的场所。他经常是一个一个展台来回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挨门挨户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了联系上用人单位,他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万水千山,磨破了脚板,说破了嘴皮,拉下了面子。几年之内,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走访了五百多家用人单位。

     为了帮学生找工作,皇晓东甚至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有几次出差生病打吊针,听到用人单位的消息,拔掉针头就跑。有一次,他刚参加完长沙的人才交流会,又闻讯赶往武汉参加招聘会。归途中,才到长沙火车站,又接到通知赶往广州。在广州,因为连日的操劳,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喉咙疼痛难忍,但他没有休息,坚持带病为学生的就业奔波。回校后,他才得知,当时广州正是"非典"的严重地区。

     皇晓东总结自己为学生找工作的体会就是以"五心"换"五赢":"五心",即热心、爱心、细心、诚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换回"五赢":学生找到工作;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员工;学校就业率高,影响扩大;自己满足,心情舒畅。

     多年下来,皇晓东用心经营了一张张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他广拓就业渠道。他的包里,有联系用人单位的名片本三大本、几百张。他每年给用人单位发函多达200多封,还通过电话、上网、Q

 Q及短信等各种方式密切地注视着就业动向,收集着就业信息。仅去年一年发送的求职短信,就达6500多条。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给学生找工作。现在,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有他帮助过的学生,受他的影响,那些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帮学弟学妹们联系就业单位。

     皇晓东的另一个"诀窍",就是总能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他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志趣,广泛征询毕业生的意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研究,所以在推荐的时候总能与用人单位一拍即合,一锤定音。

     皇晓东的辛勤付出带来了显著的成绩。5年来,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90%以上,其中2003年为100%,2004年为99%,2005年为95.8%,2006年为96.4%,2007年为92.8%,2008年为96.1%。其中,他直接推荐的学生达到3000多名!这些数据是指学生已经报到上班并领到了工资后的数据,而不是那种只签个意向协议的数据。他成为了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

 (三)无私奉献,对名利表现了从容淡定的襟怀

      皇晓东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育成社会栋梁,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但是,面对名利,他却表现出从容淡定。凡涉及评优、表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机会,他总是先让给别人,让给年轻人,好多次评先进填表写材料,都被他推掉了。

     1994年,皇晓东就晋升了副高职称。"按照正常情况,评个教授应该没什么问题",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中国教育报》记者问皇晓东:"天天为学生奔波,自己的职称论文都没顾及,后悔不?"他说:"毫无悔意,高校多一名教授,和多一名一心帮助学生就业的辅导员,我不认为后者的价值就小一些。"

      确实,从学生对他的感情,就看得出他的工作多么有价值。

     打开QQ,就有3000个笑脸向他笑,不停地有学生向他问好。每到节日,他的手机都会被学生的问候电话打爆,从早接到晚,"有时手臂都酸痛得抬不起来"。他有几百封信和十几本留言薄,学生都亲切地叫他父亲,并以闺女、儿子落款,称他为"永远的老师"、"亲爱的父亲"。有学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买了两套保暖内衣,一套给父亲,另一套就寄给了他;有学生连夜驱车11个小时,就是为了赶到火车站与出差经过的皇老师见个面、说说话;有学生从北京为他寄来香山红叶;有学生在美国过第一个感恩节,就把感恩的E-mail发给了

 他。

     有一位学生家长感激皇晓东为她儿子反复奔波找到了工作,给他寄来了1000元,被他退了回去。也有人"善意"地提醒皇晓东,"你有那么多资源,要办个职业介绍所,早就大发了,哪像现在这样辛苦没有回报"。皇晓东说,"谁说没有回报,我可以身无分文走遍全国,哪里都有学生接待,哪里都有我的儿女。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听到学生们就业了、干出成绩来的消息。这就是我追求的回报,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皇晓东老师的优秀事迹曾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网、《长沙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转载。

     

 精心育人 矢志不渝 争当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李卫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生,1998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08年任学院06级(302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

  三、工作情况

 (一)敬业爱岗,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

      李卫东老师热爱辅导员工作。他于1997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在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十一年来,他先后担任过经济与管理学院8个年级的辅导员,兼任学院学生会指导教师。他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从不与组织讲条件和价钱;坚守辅导员岗位,竭诚育人,无怨无悔;忠实地;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以极大的热忱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他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任劳任怨。

 (二)精心施教,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卫东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来自四川的一名同学,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父母不愿意供她女儿读大学,她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学校报到。李卫东老师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一方面通过申办助学贷款、介绍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帮助她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不断鼓励她立志勤学,经常关心她的学业、思想和生活,还多次慷慨解囊,先后赞助其生活费用三千多元,使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顺利就业。十一年来,李卫东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凝结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尊敬和爱戴。他带过的一届学生曾经给李卫东老师送了一面写着"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李卫东老师"的锦旗,这是李卫东老师关爱学生和广大同学爱戴李卫东老师的见证。

     李卫东老师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十一年来,共为学生讲授党课、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要求、大学阶段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专题讲座逾百场(次)。

     李卫东老师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学进行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思想教育。他每学期至少要与所带年级的每位同学个别谈话一次。2003级一名同学进入大学二年级后迷上了传销, 无心求学,经常不去上课,一学年内共有9门功课重修。为了把她从传销的"泥潭"中解救出来,李卫东老师先后与她个别谈话30多次(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个小时),耐心教育引导她认识非法传销的危害,破除一夜暴富的幻想,珍惜大学阶段的宝贵时光,把事业成功建立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学业的基础之上。同时,李卫东老师还安排班干部和同寝室的同学多关心和帮助这名同学,并

 争取其父母的配合和支持。经过反反复复和艰苦耐心的教育,这名同学终于下定决心不做传销,认真读书。李卫东老师又引导她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安排优秀学生帮助她学习,并每周定期检查张研执行学习计划的情况。经过李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这名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好转,并陆续完成了重修的科目,最终按期毕业。

 (三)锐意创新,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三大能力"

      他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形式,经常组织党员深入社区或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活动。他把绩效管理的理论运用到学生党员管理中去,促进了学生党员考核评估的科学化。

     李卫东老师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1999年,他提出应当开辟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议获得了学院领导认同。此后几年,他经常陪学院领导到各地联系和落实专业实践基地。目前,经管学院共建立了30多个专业实践基地。

     李卫东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金融市场、网络创业大赛、模拟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为同学培养提高"三大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全国和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中,李卫东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李卫东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获得一等奖的有10人,获得二等奖的有25人,获得三等奖的有21人;有32人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共有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其中2003级学生四级通过率为94%,六级通过率为51.5%,有16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有13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在他和另一位老师所带的06级本科学生中,有14人荣获国家级比赛奖项, 35人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全级国家级总获奖人数为49人;28人荣获省级比赛奖项; 278人荣获校级比赛奖项,校级以上获奖比率高达80.7%。

 (四)坚持走工作、学习、研究相结合之路,科研成果显著

      李卫东老师重视总结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他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获学校学生工作理论研讨会经验材料一等奖。他参与的"建立'三大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开展素质教育"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三大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撰写的论文《构建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获得首届"南方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奖。参加工作以来,李卫东老师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已有9篇。李卫东老师结合工作实践编著的《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中他系统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如何科学规划,如何分步实施,如何构建核心能力等现实的问题,这是李卫东老师十年辅导员工作的智慧结晶,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生管理思路和模式的探索和创新。2007年12月,李卫东老师牵头申报的课题《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个案研究》获得教育部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立项。

 (五)把握平台,积极交流,整合资源,争当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2008年,李卫东老师利用各种平台,充分学习专家学者的睿智和思想成果的一年,积极推广经验。2008年2月,他参加了复旦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3月,他随学校学习团赴澳大利亚的ECU和RMIT大学参观访问,学习了国外大学关于学生事物的管理经验;7月,他参加了广东省委党校举办的"优秀辅导员学习班"的学习;12月,他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李老师非常注重把握机会,积极向同行推广自己"以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学生培养模式。2008年11月,由中山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李老师作为典型在大会做了题为"如何在辅导员岗位上锻炼成长"的发言,系统介绍了他管理学生的系统,获得了在场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08年12月,由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高校首届南方辅导员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李老师在大会做了主题发言。2008年,李老师应邀到广东省内高校做讲座和经验介绍有十余所。

 李卫东认为,辅导员像小草一样地默默无闻,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为学生和他人编织着美丽的梦。同时,辅导员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也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其他行业没有的体验,每当看到挂在墙上的学生送的印着"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李卫东老师"的锦旗时,李卫东老师觉得付出的所有辛勤都是值得的。

  春风里的旗帜:十年爱心长征路 只为百花香满园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冯圣兵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冯圣兵,男,中共党员,汉族,1975年10月生, 2001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文学院的学生工作。

 二、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湖北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辅导员标兵。

 2007年带领的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队;2003年创办和指导的圣兵爱心社荣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三、工作情况

  (一)桃熟流丹,李熟残枝:爱心育人,英才济济笑开颜

      十几年来,冯圣兵心中怀着一份默默耕耘的执着的孺子牛般情怀,让"爱在华师"成为学生中新的流行词汇,"爱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工程在2008年被列入了学校工作要点。

     1、一个善于用爱心做"乘法"的人。

     冯圣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贫困的家庭环境不但磨练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改变环境,改变命运的勇气,还让他拥有了一颗济危扶困的心。考上大学后,靠课余打工和吃青菜的他,省下近万元资助其他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1998年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济困助学,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圣兵爱心社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也标志着冯圣兵一个人的自发善举由此成为一群人自觉的共同事业。1997年,他被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评为"全国三好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9年,他又成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次年还被联合国授予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2003年,圣兵爱心社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联合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李长春亲切接见了时任社长姚威。2005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奉献爱心汇暖流"为题专门介绍了圣兵爱心社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一个努力用爱心培育学生的人。

     无论是做一线辅导员,还是担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圣兵始终牢记竞聘辅导员的诺言,

 把"爱心"全部播撒给了学生。新生上计算机课没有电脑练习,他就把自己的家用电脑送给学生使用,出了问题还亲自上门修理。为帮助毕业生就业,他把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熟记于心,有针对性地逐个向用人单位推荐。某男生因病需煎熬中药,苦于没有地方,他二话没说,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一间来。学生遭遇突发困难,亟需用钱时,他总是倾囊相助,却不记得催还。去年5月底,一名离异随母亲生活女生因病在同济医院去世。冯圣兵同志连续奔波三天,为之操办了所有后事。后来,还为她申请保险理赔,给其远在上海打工的家人汇去。该生母亲感激不尽,打来电话再三泣谢。在历次重大事件中,冯圣兵同志都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2008年4月抗议奥运圣火传递遭袭时,他受学校指派连续两天带队到街头疏导学生,并在学校首倡"搞好学习就是最大的爱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5月汶川地震后,他一面积极带头捐款,全力解决震区学生经济困难,一面通过走访寝室、QQ与短信等多种方式热情鼓励他们勇敢战胜灾难,使学院灾区学生很快都走出了阴影。2008年4月到7月,他积极发挥火炬手的优势,先后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开展了爱心传递、火炬展示和模拟传递等系列"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传播奥运知识、奥运精神和文明礼仪。

 (二)千帆竞发,独树一帜: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

      冯圣兵从事辅导员工作七年多来,始终保持着勤奋踏实,平易近人的作风,默默从事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以来,他先后参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著作3部,主持和参加校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生工作论文9篇。此外,经验材料《"造就他人,实现自我"的圣兵爱心社》还被《湖北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一书收录。

     1、一个热爱并忠诚于事业的人。

     冯圣兵身为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副书记,仍然坚持亲自带班,先后担任了中文04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07级的辅导员。为了工作,冯圣兵牺牲的休息时间不计其数。新生军训时,他废寝忘食工作,和学生完全摸爬滚打在一起。2005年五·一结婚,正赶上全校加班迎接教学评估,他只请了一天的婚假。2007年国庆期间,妻子临产,时值新生军训,他没有向组织上请一天假。

     2、一个务实并勇于创新的人。

 作为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冯圣兵积极推动学生党建创新。2007年他制定并实行了《文学院学生党员考评及其奖惩办法》等12项学生党建制度,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此外,他还开展"党员寝室"挂牌的探索,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由于工作基础扎实,2007年文学院的"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基地"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首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之一。2007年,冯圣兵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推行的"三三法",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奖。以《华中师范大学实施"三三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为题上报教育部后,被《昨日信息摘报》采用。2007年冯圣兵在全校率先对辅导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两年来,学院政工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校学生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

 (三)十年树木,十万栋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冯圣兵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成长经历和个人在学生中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长期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和课外活动场地,帮助学生分析形势政策,端正思想,解决学业困难和生活问题,指导活动开展,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现身说法,激励广大贫困生自立自强。

     冯圣兵的事迹一直在师生中广泛流传,教育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华师学子。他坚持为自己学生上团课或做讲座,与学生交心谈心,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生活体会,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亲身经历感染学生,激励着他们自立自强,成人成才。在他所带学生中,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得主桂婵娟、全省"三好学生",《湖北日报》曾专版报道的陆尧等一批贫困生典型。

     2、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冯圣兵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自立自强,更在于他难中助难,知恩图报,十多年如一日地奉献爱心。他经常对学生说,自己的成功既有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也离不开各级组织和师长的关心、爱护,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对于圣兵爱心社的活动,他向来鼎力相助,自不需说。对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他也是积极支持,毫不推托。汶川地震后,他先后参加4次捐助活动,共捐献了近2000元现金,带动全院学生捐款数万元。2008年暑期,他还亲自带上奥运火炬,和学生一起深入天门农村,走访、捐助当地贫困学生,为他们讲解奥运知识,义务辅导功课。

     3、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冯圣兵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个方面都为学生和其他辅导员树立良好的榜样。他向来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己所不能,不施于人"。每周五早上六点半出早操,要求住在校内的辅导员都到场。他自己住校外,六点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学校督促学生做广播操,并带头跑步。规定每周一次例会和一次晚点名,不管有多大困难都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多年来一次都没落下。认识、了解他的学生都十分佩服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不知不觉地被他的魅力所吸引,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他是爱的耕耘者,爱的播种者。

 是他用爱的阳光普照,用爱的雨露滋润, 稚嫩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果把他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他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 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赤诚之心系工作 奉献之情育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孙雅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2004年7月起辅导员工作( 07年8月至08年8月参加团中央第11届中国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现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8级学生(100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8年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07年被评为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高校优秀学生辅导员,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所带班级获得"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和上海市优秀集体称号。

  三、工作情况

  (一)爱岗敬业,以无限的热忱投入学生工作

      孙雅艳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辅导员,她曾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3年级6个班级146名学生的辅导员、学院党委组织员和分团委工作。在四年中,她记录了厚厚的十二本工作笔记,用文字把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我爱我生手记》手稿计15万余字。

     《手记》让她与学生一起见证感动、体味成长。她把部分手记的感动故事上传到学校的bbs上和自己的博客上与学生共享,《手记》使学生获得了发现爱、懂得爱和珍藏爱的启迪,架起了辅导员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桥梁。一位学生说,我时刻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因为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关心我、爱护我的好老师。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曾经与她有过隔阂的学生,在看完她写的对学生表示有愧疚感的文字后,竟然回帖说:老师,我从来没有怪你,我会加倍珍惜大学的生活,我会把自己写的第一首歌献给你。《手记》在学生家长中也产生了良好的回应。一位学生家长在读完孙老师描写关于他孩子的手记片段之后,打电话说,"连我自己对孩子都失去信心了,没想到老师却始终用满腔的爱对待我孩子"。

     寒假期间,她还访问了上海和苏州等地的47名大学生家庭,搭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许。

 (二)爱心助学,用感恩的心奉献社会

      孙雅艳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待学生富有爱心,乐于奉献。她对待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倾囊相助。从2001年开始她就加入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列,至今已有7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年多,个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8名,金额达 14万多元;此外,她长期保持和贫困生通信交流,累计达2000多封。孙雅艳还将她的爱心传递给了她的学生。她曾7次亲自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绵竹灾区等地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实践活动,资助贫困生400多名,举行爱心义演48场,开设公开课230节,同时为贫困地区学校配置了一批电脑、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和学生床架等硬件设备。在她的引导下,大学生们不仅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自身的素质也在三下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她积极参加团中央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奔赴广西百色玉凤镇坤平初中开展一年的支教服务,将辅导员的细心、耐心、爱心、恒心精神传递到贫困地区。

     在支教地,她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开办了校园广播台、合唱团、模特队、舞蹈队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她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遍田阳县18个村52个屯300多名学生家庭。家访时,她经常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的情况;一年时间她写下了14万多字的支教心得和家访手记。通过家访,她收集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帮扶,累计为他们争取到助学金26万余元。

 (三)无偿献血,将青春热血融入爱的暖流

      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表现在她爱岗敬业和积极参加支教、助学活动,还表现在她6次无偿献血的行为中。在上海,她曾先后参加4次无偿献血;到广西百色支教后,当接到手机短信得知支教地百色血库告急时,她特地从山区跑到百色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这是她第5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当四川地震袭来时,她又毫不犹豫撸起了袖管,第6次无偿的献出了她青春的热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她无言行动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四)开拓创新,把睿智勤劳用于思政教育

      从2003 年至2007年,她带完了一届学生后,又支教了一年,她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政工作经验,同时也总结了工作的不足和教训。回到母校之后,担任08年级新生辅导员的她,迈出了学生思政工作开拓创造的新步伐。

     针对90后的学生特点,她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08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她就运用博客出通知、提要求、发公示、作反馈;给学生写元旦佳节贺词;发布诸如职业生涯课、艺术比赛、假日"爱心学校"成员招募和宿舍自我管理的指导等信息,她还让每个学生在博客上都写一则自己成功的经历,然后她为学生逐一做了点评。2008年,她写了550篇博客,约10万字。她还通过qq、msn、校内网、飞信等多种网络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她已开始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希望能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针对以往每周素质教育课程随意性大、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内容新鲜感不强等不足,她开始尝试对该课程的改革试验。在08级学生第一堂素质教育课上,她举行了开班典礼并阐明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时、计分方法、上课模式、管理方式和考核方式,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管理上下功夫,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在课程内容上,她积极备课,制作各类课件,如就业指导、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志愿活动等。她还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学生课外活动中,积极为学生进行各类的活动指导,为智力障碍的儿童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积极筹备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开展了学院的奥运后现代趣味运动会比赛,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参与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歌咏比赛、演讲竞赛等活动。改革素质教育课的试验虽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她认为只要学生有收获,学生满意了,就是值得的。

     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2008年9月,孙雅艳专门拜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校党委资深组织员王敏如老师为师,向她学习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丰富经验。每一次的党课她都认真备课,并且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她对党的理想、信念的理解。她每次都教育新生要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五)大仁大义,将火红爱心传递给灾区人民

      孙雅艳在08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较好的表现。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当时还在广西支教的她,立即投入到了抗震救灾捐款和无偿献血活动中,组织当地学生给四川灾区的学生写爱心心语,把爱心传递给灾区的学生。

     2008年下半年,她一直关注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情况,积极为灾区学生募集所需物品,并着手准备第7次三下乡赴四川灾区爱心义演。通过前期多方的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她和学校团委两位老师于2009年1月17日带领学校20名学生赴四川绵竹市灾区开展 "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爱心义演活动,这也是上海市派出的唯一一支高校文艺类的慰问队伍。

     赴四川三下乡团队在四川省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拱星镇板房区、四川工程技术学院和绵竹市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等地举办了7场慰问义演,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另外,"三下乡"队伍还开展了各类慰问和走访活动。在绵竹拱星镇和剑南镇还开设了"爱心学校"课程,内容有舞蹈、音乐欣赏、二胡、手语等。为了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的原貌,在慰问演出期间,她还带领大学生参观了地震遗址,在场的学生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并努力为灾区多做一些事情。在即将结束三下乡活动时,她不慎被车撞倒,造成左脚脚踝3处骨裂。但她在困难面前依然乐观坚强,顺利圆满地完成了第7次带队三下乡的活动。作为一名上海高校慰问团领队,她为能够给四川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而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感到光荣和自豪。

     孙雅艳她爱岗敬业、爱心助学事迹十分感人,社会影响力很大。她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新民晚报》、《文汇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西卫视、黑龙江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民网、中青网、中国文明网、21世纪网站等多家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和网站报道。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新一代青年教师的光辉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

     

 病患不怠,与爱同在

 --四川大学辅导员夏磊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夏磊,女,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出生,2004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生科科长、学生党支部书记。2008年分别担任2004级(335人)及2008级(284人)辅导员。

 二、获奖情况

      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十佳辅导员。

 所带班级2007年获四川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三、工作情况

 (一)因为爱,她选择这份职业

      夏磊曾就职于某置业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2004年,29岁的她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却毅然选择了到高校从事基层思政教师工作。

     面对这份从头做起的职业,门外汉的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参加了高校职业规划TTT课程学习,运用人才测评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评;2008年1月作为优秀辅导员代表,她参加了四川大学学生辅导员赴港培训班;2008年6月,她又自费参加西南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并获得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书。同时,她也重视理论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及《开展毕业生廉洁教育,减少"26岁现象"的发生》,并参与科研项目"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现状及干预研究"。

     夏磊给人的印象是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交给她的工作总是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五年来她一直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她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她的评价也非常高,满意率在98%以上。夏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奉行"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

 (二)因为爱,她选择忍痛坚守

      由于长时间紧张的工作,生活变得没有规律。2005年5月,夏磊不幸检查出患有舌鳞癌。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她的心情极度低落,可是坚强乐观的她很快振作了起来。

     夏磊生病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大家都非常关心她。为了不让学生担心,她生病的消息只告诉了主要学生干部。手术后几天不能进食,她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全身苍白,体重急剧下降。接下来的8天又要进行化疗,每次治疗时间长达10小时,双手发麻,布满针眼,手背淤青不散。发烧、恶心呕吐、舌部剧烈疼痛这些药物反应症状没有间断过。母亲忍不住说:"磊儿,我们停下药吧!你太痛了。"夏磊却摇摇头,坚持治疗,她说:"妈,我想早点治好,回去上班,你让医生把药量加大些。"

      当学生们得知夏磊生病的消息后,他们每天都发短信给她,让她不要操心、好好养病。无论治疗的过程多么痛苦,每次只要一见到学生,一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夏磊就精神振奋。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学生们刚好在半期考试,怕耽误学生学习,她坚持不让学生来医院。考完试,学生助理来看她,她却叮嘱学生们一定要带半期考试的成绩过来。有人劝她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她却一边笑着,一边口齿不清地说:"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不能没有他们!他们是我战胜病魔的动力,为了他们,我更要振作起来,积极治疗;为了他们,我更要努力工作。他们爱我,我更爱他们!"

      出院没几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到新校区就立即跑到学生上课的教室去查课。当得知一个学生因为意外伤害事件进了医院,她立即赶到医院,为学生垫付了医药费,办好入院手续,并及时通知了学生家长。在学生住院治疗期间,她不顾炎热的天气和自己大病后虚弱的身体,几乎每天都抽空看望,还自己掏钱买了牛奶、海鱼等营养品。当那个学生因为输液手背肿了起来,她还亲自打来凉水为他冷敷。

 从2005年5月至今,夏磊先后经历了两次手术,四次化疗。在这段时间里,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次累。她几乎都是最早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她的乐观、她的坚强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也让一些知情的学生家长很感动。 

  (三)因为爱,她选择与学生同在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这一刻,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这一刻,夏磊正走在离家不足

 200米的校园里;这一刻,她想到了年迈多病、一人在家的母亲;这一刻,她想到了学校里几百个令人牵挂的学生;这一刻,所有的通讯已经中断。她只是在心里反复默念:"妈,一定要平安啊!",同时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楼。一张张熟悉而惊慌的面孔让夏磊的心忐忑不安,孩子们涌上前去,既感动又自豪地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的夏老师是第一个到我们中间来的……"。

     在大致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夏磊马上召集各班班长开会,部署工作。要求各班同学到安全的地方相对集中,不要惊慌,不要信谣传谣,听从学校安排和指挥。接下来的几天里,夏磊都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在学校北园临时安置点里忙里忙外:帮学生搭帐篷,照顾生病受伤的学生,告知学生地震避难措施,对学生进行震后心理辅导,联系地震灾区学生家长……

      可就在这个时候,因为过度疲劳,夏磊的病情出现了反复。她开始头昏,耳鸣,舌头上出现肿块。去医院检查后,医生怕病情恶化,癌细胞全身转移,千叮呤万嘱咐她不能太累,否则会导致全身免疫功能迅速下降,内分泌严重失调。经过短暂的休息,她又回到了学生身边。她按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把他们分成几类,有的负责宣传和后勤,有的到双流机场及红十字会搬运赈灾物资,有的前往都江堰等重灾区为当地群众做震后心理安抚,发放赈灾物资。为了更好地帮助灾区人民,在学生出发前她都不忘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叮嘱学生自己注意安全,并带上食品和水,以免给灾区增加负担。每次学生返回学校,她也不忘慰劳他们。(四)因为爱,她选择了继续前行

      2008年9月,她没有放弃她热爱的工作,也没有丝毫的倦怠,而是以更高的热情迎来了她的第二批学生。

     刚入校的新生中,有许多孩子来自地震灾区,他们饱尝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参加08年暑假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她,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孩子们进行灾后心理辅导,用母爱关心呵护他们。

     一名来自灾区的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伤痛和愧疚积压在心中,当夏磊得知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他谈心,开导他、鼓励他,给他讲了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一个学期以后,这名学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更加优秀。

     新春伊始,川大江安校区,当她漫步在长桥时,看到90后学生娃娃们的幸福笑脸,听到他们的朗朗书声,她不禁回想起在这里和学生们渡过的美好时光;她暗下

 决心,准备继续前行,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面对别人的赞美,夏磊总是微微一笑,她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我真诚的爱心,实现我那小小的心愿。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和我身边所有的人!"

  任劳任怨,乐于奉献

  --西藏大学辅导员格桑尼玛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格桑尼玛,男,藏族,中共党员,1970年7月出生,2003年5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正科级辅导员。2008年负责28个班级448人。

 二、获奖情况

      2007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政治辅导员。

 2008年所带班级藏戏班学生在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得比赛最高奖"中国戏剧奖"和"优秀组织奖"。

  三、工作情况

 (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履行党的义务,勤勤恳恳地为党努力工作。该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区党委始终保持一致。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作为党员,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能与学院领导和同事搞好团结,协作共事;时时处处顾全大局。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做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密切联系群众,竭尽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努力争取以优质的服务,让学院学生生满意。

 (二)作为学生支部书记,该同志严把学生入党的质量关。针对我院学生党员较少的情况,在学校组宣部的大力支持和院党总支正确领导下,该同志于2005年4月组织开办了艺术学院第一期业余党校培训班,并主动承担了上党课任务;截止到目前,已开办了四期,参加培训的人数达300多人。在学生中保质保量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30多人,开创了艺术学院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历史之最。2007年学院团总支还获得西藏大学团委评选的优秀团组织奖。更可喜的是,艺术学院2003级美术班还获得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授予的"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在党务工作中,积极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认真组织学院学生学习有关政治理论,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兢兢业业、遵守工作纪律,每天坚持做到提前上班和下班不早退。严格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学生近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治安事件和严重违纪事件

 。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坚持做到对学生服务至上。对于学生的困难能做到有求必应。工作上比较讲求效率,办事不拖拉,而且比较守时。

 (三)作为辅导员,自身不断重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在深入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在方式上既注重灌输,又注意引导,尽可能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努力做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易于贴近、易于接受,避免空洞说教。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该同志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理论研究,撰写理论文章,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三篇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

     (四)能够做到既懂得管理规律,又懂得教育规律,工作中能够做到服务和服从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政治辅导员、院学生科科长,认真配合院党总支,抓好学生管理队伍的组织和培养工作,严格实行例会制度,并把例会制度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不断成长。

     (五)处处严以律己,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相结合。从自身做起,认真完成学校及院党总支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开展学生操行品定和奖贷助补免等工作上,严格按有关规定评选的同时、将评选结果上报院党总支审批并在全院公示,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当出现学生违纪事件时,在及时联系该生家长共同教育的同时,严格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作严肃及时的处理,并专门制作了"违纪学生谈话记录本"进行详细、认真的填写的同时及时安排帮教教师。特别是在去年的拉萨"3.14"事件和当雄地震时,该同志为学生安全,该同志不管白天黑夜,始终带病坚守在学生工作岗位上,从而保证了我院学生的人生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六)始终认真贯彻执行校、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坐班制,坚守岗位,按时上下班,不但从未出现过旷工、旷教现象,而且经常性的加班加点的完成学校和院里布置的工作任务。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经常性的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问题。同时,经常性的个别谈心,谈话,并做了详细记录,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学生中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赶到并且妥善处理每件事情。能够积极参加学校、院里组织的各项会议,作好学校、学院与学生的联系桥梁。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和要求,同时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向学校上报有关材料、数据、尽量使之准确无误。特别是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对我院学生有关材料进一步整理、补充,使我院学生有关材料和数据、信息等更加完备,准确。

     总之、该同志作为政治辅导员,在本职工作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平时他的工作作风是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任何大小工作从不讲价钱,一心一意,尽心尽职尽责地做好,特别是半夜三更送生病学生到医院,主动承担学生治疗费用等是经常发生的事。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管理能力,经常是早上班、迟下班,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处理好才放心,是一个作风民主、关心学生、宽以待人、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多次受到学校、院有关领导表扬,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Tags: 辅导员   全国高校   年度人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