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正文

章继肃先生书学思想评述

2023-02-04 15:45:07

侯忠明

(四川文理学院 校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章继肃(1922-2014),书法家.字树公,号小窗,别号巴石、巴鱼、草鱼,斋名小窗山房.安徽宣城辛墨先生曾评价:“章老是埋没于地方的大家!”的确,章继肃先生一生立德树人,安贫乐道,潜心诗文书法,墨迹流遍天下.生前系中共党员,达县师专(现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的开创者,担任首任系主任.先生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较早一批会员,四川省(时含重庆)书法家协会首任理事、评审委员,达州市(原达县地区)书法家协会家首任主席.因其书艺精湛,品德高尚,获得文化部全国书法“群星奖”,达州市委授予其“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著有《章继肃文集》《章继肃书法艺术》《篆刻要言》《章继肃书法集》《章继肃书法篆刻》等.章老没有专门的书学理论论著留世,但他的书学思想,融注在他的诗词、文章、课徒、交流以及众多师友的评论之中,整理、分析与弘扬章继肃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章继肃先生在其九十大寿时,填了一首词《贺新郎·九十抒怀自寿》,其下阙有云:“诗书篆刻非专务,在三余,乐之不倦,镕冶今古.书协会员西泠展,赢得殊荣堪许.”这是先生对自己书法人生做的精炼概括.“三余”出自东坡先生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的论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1]苏轼进而还说,“此生有味在三余”,[2]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在章继肃先生看来,书法不是“专务”,也不能“专务”“偏攻”,书法是一门需要丰富学养和深厚积淀的艺术.先生常常给学生们讲,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都不是专门的职业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世誉为“书圣”,但他的本职工作是“右军将军”,同时还是文学家.《兰亭》一序,日月经天,美的首先是文章.颜真卿笔精墨妙,因其法度性、包容性、创新性开一代书风之先河,但颜真卿一生却不是专门从事书法的,他主要职责是鲁国公、平原太守,还饱读诗书,著有《临川集》.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的苏东坡更是一个全才,书法之外,诗词、散文、绘画甚至美食均有影响后世的建树.先生曾笑言,历史上也许只有怀素特别一点,可以算半个专门的书法家.怀素专门写字,云游四方,但怀素是僧人,僧人也要读经、哲思、布道,其《自叙帖》还云“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因此,章继肃在《退休杂咏其五》里写到:“此中大有文章在,不读诗书总罔然!”[3]75他这样认为,也这样实践.

先生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师承向仲坚、杨明照、林山腴、向楚等诸教授,[4]文史哲的功底十分深厚,极富诗情才华,早年吟有“夜寒霜满树,天晓雾迷城”的佳句.其川大同学后来担任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董味甘先生赞曰“随风咳唾尽珠玑”.[3]204先生的诗文,据我们收集整理到的有近300 多首(篇),已出版的有《小窗诗文稿》《章继肃文集》.先生还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本校王膏若先生一起,点校过南明大儒、达州名人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具有很高的古籍文献整理价值,可惜后来因为经费等原因,没有正式出版.

“书为诗余”的书学观,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史哲作为书法生长的背景和土壤,这为书法家超越自己也超越古人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否则,徒增书奴耳!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古人“慎勿以书自命”(颜之推《颜氏家训》)和“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扬雄《法言·吾子》)等世代警言的逻辑背景和深刻寓意.

章继肃先生讲,书法是一门特别强调“人”的艺术.他时常引用苏东坡“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的名句,来论述人品与书品关系,认为书法之所以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因为全世界没有哪一门传统艺术能够像书法一样把作品与作者联系得那么紧密.在章继肃先生价值取向里,“书”和“人”都尊崇一个“正”字.他常常讲,学书和做人在面临选择时都要尽量选择“走大路”,不走旁门左道,更不走投机取巧之路,初学书法的爱好者选择字帖要“大众化一点”的,也就是美的共性特点较为突出的经典法帖,尽量不要选择个性特点太怪异的书风入手,就连篆刻,他都提出“汉印笔法正,印家无不尊”,倡导刻印要从比较工稳的汉印入手.

今观先生的书法实践中,的确可以用一个“正”字概括其风骨特色:笔法以正,中锋为主,正面示人;
结体以正,外圆内方,欹正相生;
篇章以正,计白当黑,得体美观;
钤印以正,印不过三,简约为美……在先生的作品里,绝没有花里胡哨的变形夸张,绝没有故作高深的博人眼球.很多人讲,品鉴章继肃先生的书法,初看不会心潮澎湃或者惊呼拍案,但是再看,细看,一定会如沐春风,如对名士,如抚嘉玉,让人温暖感动.这是中国传统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君子之风.

在生活实践中,先生更是推崇一个“正”字.在金钱方面,常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方.”他曾用“执手金光道,归卧碧山中”[5]来总结自己和结发妻子一生,后来这一句作为墓联刻在了他和夫人的合墓上.“金光道”就是正道、正途,是他一生奉行的做人做事的准则.

“笔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东汉钟繇《笔骨论》),章继肃先生“书人合一”的书学观,也十分契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经典论断,更是对这一论断的有力注释和现代实践,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书法如何弃绝浮躁的心态,力争“书艺”“修为”双修并进,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何谓传统?在章继肃先生看来,书法的传统就是经典法帖以及蕴含其中的笔法、结字、气韵、古意和人文精神等.没有传承就无法创新,弘扬中国书法,首先就要敬重传统、深入传统,亲近传统,浸润传统.他曾讲道,“鲁迅《致魏猛克信》说:‘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是受着先前的遗产.’我们对待这类创作,应作如是观.”[4]有很多书法爱好者来向先生求教书法,先生勉励得最多的话就是“多读书,多临帖,多向古人学习”.他在《感怀》一诗中写到,“秦篆汉碑任剖钻,流光弃我又春残.”[3]37在《兰亭雅集》一诗中描述,“一序兰亭百代香,邀欢曲水咏流觞.挥毫堂上惊风雨,也学右军写几行.”[3]21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成立大会》一诗中表达,“画被临池意气雄,挥毫我愧字难工.愿随朱郭追苏李,继往开来畅蜀风.”[3]19均是对传统敬重与追随的思想.

从章继肃先生的实践历程来看,其取得时书法成就离不开他对传统下的巨大功夫.尹祖健先生在《记章继肃同志的书法生活》一文中写到:“章老的书法,真草篆隶皆工.他早年临《石门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专攻草书,远师唐朝孙过庭,近法当代何鲁,笔下虽行云流水,但都于严格的法度中运行;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龙飞凤舞却自有绳墨.”[3]188可见,继肃先生转益诸师,取法名帖名家,浸润传统,广涉博取,奠定了很好的书法基础.我们还发现,章继肃先生的书法晚年更加精彩,如孙过庭在《书谱》中云“右军之书,末年多妙”.这一方面和“人书俱老”有关系,另一方面和章继肃先生晚年更加亲近经典、书追传统分不开.晚年的章继肃先生,“孤怀情未减,敝帚老尤珍.感谢如椽笔,从容写我真.”[3]31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龙飞凤舞却自有绳墨”的基础上,还下大力气临摹魏碑《等慈寺碑》、大篆吴昌硕《石鼓文》甚至石涛、八大山人的作品.所以我们看到先生晚年的书法别开生面,更增圆劲朴厚之气.

北大王岳川教授指出,“书法的定位应该是传统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当今,由于受唯美术主义、唯视觉主义、唯本能主义以及媚外主义、消费主义、部落主义、市场主义等影响,“书法表面上是兴旺的……如大规模引进西方形式,越来越远离了书法本身.”[5]章继肃先生“书追传统”的坚守与倡导,对当前书法的弃伪存真、激浊扬清大有裨益.

何为“书”之“道”?“书”就像车,“道”就像车上所载之货物,“书”是形式,“道”是内容.章继肃先生十分推崇子思《中庸》里的一句话:“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尽管这里的“书”,并非完全是“书法艺术”的意思,但仍然和书法、书写有关系.清代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6]在章继肃先生看来,书法就应该“翰不虚动,下笔有由.”(孙过庭《书谱》)一幅作品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是书家动笔前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对于前来索书者,他总是反复询问来者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他曾言,最怕别人说“请您送我一幅字,随便写什么”.因为书法是情感传达的媒介和形式,内容才是思想和情感的核心.曾经有中文系的女学生来向章老师求字,老师问写什么?学生随口说随便,要不请老师写一个“陋室”吧.章老师笑言,这个内容太陈旧了,写个“琬琰居”吧!琬琰泛指美玉,《楚辞》就有“汲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与求字者的身份、心意极其吻合又极富诗意.先生还因此写了一首诗附赠学生:“何必题陋室,应是琬琰居.楼高云不碍,芳辰好读书.”[3]76这样的书法作品,笔墨之间承载着老师的学识、勉励和师道,谁会不感动?又怎会不珍贵呢?

章继肃先生认为,书法不仅要追求美,还要追求善,尽善尽美,书道之宗.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论道,“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7]这里的“善”,包含书写态度、书写目的等,也就是为谁书写、怎样书写.先生名满天下,求字者络绎不绝,但先生基本上有求必应,而且分文不取,连甘肃的几个中学生都写信,希望得到“章伯伯的墨宝”.[3]188他曾对笔者和身边的人说,“书法传递的是文化,大家喜欢书法,我没有理由拒绝.我写得多,喜欢书法的人就会更多,传承书法的人也会更多.”“只要大家真心喜欢,我就写,我也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幅书法作品流传下去.”这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高尚的书道情怀.

由于诸多原因,当代书法评价曾一度以西方的素描、色彩等话语体系为圭臬,“书法是视觉艺术”“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等观点,叠加展览书法、竞技书法的大行其道,书法逐渐变成了重形式、轻内容的艺术,甚至成为主流.章继肃先生书以载道的书学观,有助于书法的正本清源,永续发展.

一提到书法,很多人会刻板地认为是一门“复古”的艺术,其实不然.章继肃先生认为,书随时代是书法史上永恒的主题.他十分推崇石涛《画跋》中的“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8]曾多次化用,为一些书法展览写“书法当随时代”的展笺或题词.他甚至还对当代流行的硬笔书法爱好者予以鼓励:“溯源硬笔最为先,书法总随时代.”[3]63以最早刻写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就是硬质材料为由来激励当代书法爱好者减少顾虑,顺应时代而书.

章继肃先生在《清平乐·达县地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志盛》中指出,“古今墨宝,篆隶真行草,百态千姿各尽妙,贵在经营创造.”[3]19-20在他看来,顺应时代审美进行艺术创新就是书法重要传统之一,也是书随时代的重要内涵.王献之用“草纵之致”的时代笔势写行书,是对王羲之的继承与创新,颜真卿圆浑厚重、自然雄美的时代书风是对王献之外拓笔法的继承与创新.章继肃先生总是鼓励后学要不断创造.他曾谆谆告诫学生,“跟随我学习书法,不要一尘不变地学我”“学习古人也要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每次展览评选,对一些有一些创新想法的作品,先生总会奖掖有加地说上一句“这个作品有点意思”或“这个作者有点想法”,就是希望有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创新佳作出现.

章继肃先生“书随时代”书学观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书家的笔触要紧贴时代脉搏,指向时代关切.《章继肃书法集》这本书里收入先生44 幅书作,②值得品味的是,其中与时事、时政以及时人相关的作品24幅,超过一半.如汶川大地震时,他书写《满江红·记汶川大地震》,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他有感于广安北仓沟惨案中刻骨铭心的跑飞机记忆,斗笔书写大字斗方“血战到底,光复旧物;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翻开另一本《章继肃书法篆刻》,还可以看到“祝贺祖国六十华诞”“人在奥运年”等为时代而歌的印蜕……这些作品,并非命题所为,而是先生主动之作.先生的书作,除了在各类展厅安详妥贴但又开篇引领式地出现外,更多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出现在这个时代各类客厅、书房、办公室、会议厅、景点、户外建筑等等,或被悬挂,或被珍藏,或被赏析研究,承载时代烙印,散发时代芳华,激励当代后学向上向善向美.

章继肃先生“书随时代”的书学观和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当代书家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写无关痛痒自我陶醉之作,笔墨当为时代而舞,书法当为人民而书,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艺术为时代为人民的鲜活典型.

注释:

①章继肃先生2008年12月曾写《雷音铺买墓致亡妻诗》:洞房花烛夜,初识妆面红.洎至成老耄,四世乐时雍.执手金光道,归卧碧山中.他日松楸下,一穴与君同.

②《章继肃书法集》,达州日报社编印, (2005)达市新出准印字第227号.

猜你喜欢 书法时代传统 书法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书法欣赏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书法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书法欣赏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Tags: 评述   思想   书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