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2020-10-10 00:16:3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盗传必究 一、判断题 1.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2.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 3.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目标确立。(×) 4.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可行性分析是政治可行性分析。(√) 5.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6.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7.社会保障政策属于分配性政策。(×) 8.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9.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 10.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11. 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 √ ) 12.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灵感顿悟。( √ ) 13.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 ) 14.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 ) 16.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 ) 17.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 ) 18.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构成。( × ) 19. 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反映和表达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 √) 20.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能最大程度实现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 ) 21.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 × ) 2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 23.一项社会政策法规的推行没有引起相关问题发生预期的变化,但此项社会政策法规可以具有某些象征性的意义。( √ ) 24.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 ) 25.社会保障法是一项单一的法律。( ×) ( ) 2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 ) 28. 社会政策的灵活程度,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大于法律。(√) 31. 保证弱势人群最低条件的生活水平不违反“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原则。(√) 32.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体现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经济措施。(×) 33.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 35. 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决策。(√) 36.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点。(√) 38.《伊丽莎白济贫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 ) 39.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 × ) 40.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中国模式。( × ) 41.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后即可启动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 × ) 42.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 × ) 43. 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 ) 45.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 ) 47.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 ) 48.社会政策都能也都有必要转换成法律。( ×) 50.一项高效率的社会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益的结果。(√ ) 52.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 ) 53. 社会优恤的给付标准应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 54.社会救济的对象没有任何缴费义务。(√ ) 55. 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追究法律责任和审判的依据。( × ) 56.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一切生活风险。( × ) 59. 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终结来实现。(√ ) 60.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是社会连带思想。( √) 二、简答题 1. 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1)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2分) (2)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3分) (3)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也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3分) (4)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可以预防。(2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几种类型? 答:
(1)直接效果;
(2分) (2)附带效果;
(2分) (3)意外效果;
(2分) (4)潜在效果;
(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3.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答: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2分) (2)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2分) (3)提高监控者的素质_(2分) (4)完善政策法规监控的辅助手段;
(2分) (5)增加舆论的透明度。(2分) 4.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答:(1)功能的终结;
(2分) (2)机构的终结;
(2分) (3)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3分) (4)计划的终结;
(3分) 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些类型? 答:(1)直接效果;
(2分) (2)附带效果;
(2分) (3)意外效果;
(2分) (4)潜在效果;
(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6.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分) (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2分) (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3分) (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 7.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3分) (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3分) (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2分) (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2分) 8.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3分)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3分)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2分) (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2分) 9.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几种类型? 答:(1)直接效果。(2分) (2)附带效果。(2分) (3)意外效果。(2分) (4)潜在效果。(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10.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答:(1)引导功能:包含明确目标;
指导行动;
统一思想3个方面。(4分) (2)调控功能:包含调节和控制2各方面。(2分) (3)促进功能:包含创造条件;
破旧促新;
提供保护3个方面。(4分) 11.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从以下方面人手:
(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3分)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2分) (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3分) (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2分) 12.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3分) (2)具有给付性。(2分)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分) (4)时间性和地域性。(3分) 13.请比较瑞典模式和欧盟模式。

答:(1)瑞典模式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2分)第二,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3分) (2)欧盟模式实行“社会保障待遇与工资挂钩”原则,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一类与就业有关,要求提高就业率、加强劳资对话、改善工作条件、发展人力资源、提高生活水平和反对排斥行为,这与瑞典模式有所差别。(3分)另一类则涉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说目前的欧盟地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地区。(2分) 14.我国现行灾害救助政策与法规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国现行救灾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在救灾工作中以“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为总方针;
(2分) (2)以“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为基本方针;
(2分)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等也是救灾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予以贯彻的。(2分) (4)它始终贯穿着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寓防灾于救灾之中,既治标又治本。(2分) (5)强调发挥集体组织和人民群众自身的作用,提倡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2分)

Tags: 社会工作   电大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