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论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2020-08-07 20:17:04

· 46· 企业管理 机械 2005 年第8 期 总第32 卷 论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 (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改造企业的生产方式,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改造企业的竞争方式,促进生产“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实现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全面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化;
内涵;
现代化;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16(2005)08-0046-04 Discussing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connotation CHEN Yu-zhong,SHI Qing-hua,LUAN Yu-qin (Yunnan Mechanical R&D Institute,Kunming,650031,China) Abstract: Changing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modes,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s’ structure optimization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total management levels; Changing the enterprises’ manufacture styles,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s of increase modes,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hanging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styles, promoting the manufacture innovations, which from “center by products” to “center by clients”, realizing good cooperations between enterprises & providing excellent services to client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total modernization levels & key competition capabiliti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notation;
modernization;
key competition capabilities 推行信息化以来,人们对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存在一种片面理解,即仅仅认为在传统制造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装备、软件嵌入生产、管理、营销链中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就是信息化了。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尚有一些存在的理由,而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则是不完整,甚至是不准确的。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装置的简单使用,更多的将是方法、理念、制度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的创新, 这样才不至于变成“用新的工具,传统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内涵做出准确的界定,从而消除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和偏差。

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内部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等),都离不开科技的作用。科技的这种重要作用可概括为“乘数效应”:
生产力=科学技术 x(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信息+教育+ ) 科技的“乘数效应”揭示了在生产力的内部结构中,除原有的独立的物质形态要素和非物质形态要素之外,科技化的结合要素更为重要,生产力各要素都离不开同科技的结合,生产力各要素与科技结合对生产力的提高将产生放大若干倍的乘数效应。信息技术辐射和渗透到经济各个领域,与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所提高的生产力,将比过去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大得多,广泛深刻得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变化将导致新的产业革命。

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从“量变”的过程来分析,则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引起经济的增长;
而从“质变”的过程来论证,则主要表现在科技革命引起产业革命并推动历史的进程。因此,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科技进步的“量变”阶段范围 机械 2005 年第 8 期 总第 32 卷 企业管理 ·47· 内认识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内涵意义, 而要从“质变”的高度和深度来审视这一命题。信息化是一场技术革命,正在和将要极大地拉动、提升生产力内部结构的各种要素,引起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是技术性或技术层面上的改造,而且是经济性、社会性、体制性的全面改造。“信息化”并非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经济、社会形态。互联网提供了新的信息系统、新的市场、新的交流方式,从而为人类提供了社会与经济发展新的途径和技术范式。网络经济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因此,网络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有关产业的高度配合、传统产业的彻底改造、经济组织的结构变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育、资本的高度自由流动,以及体制的深层次调整。从产业角度看,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存量、增量资源的盘活、对接和融合。

综述以上分析,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 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心态习惯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变革,而是更重要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思想创新。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金字塔式垂直体系,随着企业的规模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递阶层次越来越庞大,有的多达一、二十层,不仅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导致企业各层次部门沟通交互信息不畅,对市场、客户响应迟缓。依靠互联网和企业局域网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是扁平化的“动态网络”开放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使中间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 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降低了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这种扁平化体系,实现了水平、对等、交互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 作业务,形成了动态管理,使信息交流畅通、及时, 管理更加灵活和快速高效,降低对低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各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均能及时了解全企业工作运作的动态,并参与谋划和决策建议,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的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人获得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的民主现代化管理思想理念。传统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主要依靠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人治色彩较严重,难免出现管理失误和漏洞。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信息高度集成交互,在企业内部快速流动,形成动态管理,时时在线监控,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利用企业内网和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既增加了内涵,也扩展了外延。过去企业内部管不到的“盲区”、“死角”及下属分公司、子公司、营销、采购网点,现在可以及时有效地管到管好。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实效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从领导到各层次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要学习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更新观念,克服惰性,改变旧有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制定新的管理制度。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竞争将在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下展开。在这种环境中,传统的战略管理和理念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需要一种更加进取的方法来开创未来,发现并抓住每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要求企业主动提供更多的信息及服务,使企业在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中建立顾客对 · 48· 企业管理 机械 2005 年第8 期 总第32 卷 企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

2 改造企业的生产方式 改造企业的生产方式,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是大批量、规格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形成规模企业、规模经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贸易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种生产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国际市场和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趋势。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时间与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全球信息、资金、物质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国界快速流动。信息、资金、物质的快速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 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时空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和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 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市场动态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 不断向市场提供新的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 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及产品换型的能力和速度,极大地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适应性和快变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此外,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扩散和渗透, 将稳定产品质量,大规模替代复杂工艺,使企业工业化大生产升级为工业化精细生产。其结果不仅使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成为可能,而且使过去不能灵活转变的规模生产方式, 如汽车、彩电制造业等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生产形 式重新焕发了青春。具有规模经济的制造业生产线现在可以根据客户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更快捷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信息技术的这一功能, 改变了工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开发更高层次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 网络把生产组织者同合作伙伴、资源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生产组织者得以实现专业分工、协作和技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效率的最佳组合配置。企业的增长方式由原来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主的典型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为以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这种转变,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成本不断下降,企业获得更大的回报和市场份额。

前所未有的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快速更替,产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新的市场机会。在这种无法预知、迅速变化的环境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大生产规模,大打价格战等方面转向技术创新,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和改革商业模式的竞争。

3 改造企业的竞争方式 改造企业的竞争方式,促进生产“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实现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传统的企业竞争方式是 “以产品为中心”,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产品主要靠质优价廉来进行市场竞争。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竞争方式已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关注的焦点已由过去的产品被现在的客户所取代。一成不变或变得不快的产品,仅靠质优价廉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差别化、时尚化和全方位优质服务的要求。互联网、电子商务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远比过去密切的新型关系,造成了消费者地位的明显提高, 并使消费者需求信息得以迅捷地传递给生产者。消费者不仅真正成为企业的“上帝”,而且日益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参谋及伙伴。在网络时代,只有那些让顾客满意并采纳顾客意见要求的企业,才会有服务顾客、完成交易的机会。这就要求生产方式由大 ·47· ·49· 机械 2005 年第 8 期 总第 32 卷 企业管理 批量、规模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引导型生产转变,即站在顾客立场审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并致力于建立全员协助顾客成功的共识, 寻求企业与顾客互动时的方便性、快捷性、良好服务性,提供的产品保持传统的质优价廉性,形成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信息化导致企业竞争方式的改变还体现在“虚拟企业”的创立。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和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 不仅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成员企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帮互学、注重专精,形成成龙配套的综合核心优势,实现单一企业单打独斗难于实现的目标, 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对市场需求作出敏捷的企业变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多赢” 的盟友关系。虚拟企业的创建模式特别适合中小企业战略的结盟。即使是未形成虚拟企业的一些同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等实力不济,无法独立撑起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一片天地,企业之间更多地是需要不同形式的合作、协作和相互支持、帮助。

企业之间新的竞争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念和商业模式。传统的营销理念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产量、质量、价格等商业机密上, 收集相关信息,采取应对策略,打价格战和出货时间差,竞争不了往往就设法仿造对方的产品,这种竞争方式往往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网络进入市场的营销运作体系,大大改善了供求关系的不对称性, 大大强化了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互。信息时代的营销理念,则要以客户市场需求为源头,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客户新的想法、打算,发现潜在的客 户群体,及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做好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服务工作。

4 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全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实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简单来说,其技术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财务、成本、供应、生产、销售、设备、客户关系、项目管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等。主要软件系统有:ERP(企业资源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PC(产品协同商务)、PLM(产品生产周期管理)、MIS(管理信息) 等等。

2、技术系统: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产品数据管理)、CE(并行工程)、VM(虚拟制造)、RPM (快速成型制造)、FMS(柔性制造)、AM(敏捷制造)、网络化协同设计等。

3、应用集成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 EAI(企业应用集成)等。

4、支撑环境与系统:
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企业信息文化、企业形象等。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现代化;
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改进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管理网络化;
改善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游战清,李苏剑,等. 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世琪,夏安邦,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企业信息化建设[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Tags: 企业信息化   内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