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后疫情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有感

2021-04-21 20:12:32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体系需要改革,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应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与发言权,扩大IMF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但改革不意味着推倒重来式的革命…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后疫情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有感》,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病毒溯源全球合作,中国开了好头

 

       世界卫生组织30日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这一报告是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达成的科学共识,是病毒溯源研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为溯源全球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报告认为,新冠病毒“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传人,“可能至比较可能”直接传人,“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同时,报告认为调查其他国家的潜在早期传播“是重要的”。这些发现和结论为后续病毒溯源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明确了方向,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联合研究是由国际专家和中国专家共同开展的国际科学合作,是双方基于科学研究和事实依据达成的科学共识,研究成果客观、科学、权威。其中,国际专家组的人选完全由世卫方面提出,来自1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成员的广泛代表性和科学独立性毋庸置疑。
       研究期间,国际专家与中方专家在武汉就溯源问题进行了多轮科学、专业、坦诚的交流,共同参访了包括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内的9家单位,并与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康复患者、牺牲医务人员家属、普通百姓等进行了座谈。实地参访需求由国际专家组自行提出,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由专家组现场自主确定。从报告的起草到结论的得出,这项研究成果凝聚着中外科研人员的共识和心血。
       此次联合研究,中国为推动病毒溯源国际合作作出表率,为全球抗疫合作贡献积极力量。中方在国内疫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情况下,两次邀请世卫专家来华开展溯源研究。中方为专家组在武汉的顺利工作提供了必要协助,充分体现了中方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中方的行动得到了双方专家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多名世卫组织及国际专家表示,中方开放程度“始料未及”,武汉之行成果“超出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溯源是一项全球性任务,应在多国多地开展。正如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所说,病毒溯源问题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专家组在武汉的工作只是其中一些“小板块”。
       溯源是科学问题,应由全球科学家合作开展有关工作。相关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像中国一样秉持开放透明态度和科学精神,邀请世卫专家开展溯源研究,分享交流研究成果。这样,人类才能全面、客观、科学地描绘出病毒传播图谱。
       一些西方国家人士和媒体对专家组科学结论进行肆意曲解,鼓吹对特定国家进行“有罪推定”式调查,是对世卫组织和中国有关联合研究的极大抹黑。将溯源问题政治化的行径只会严重阻碍全球溯源合作,破坏全球抗疫努力,导致更多的生命损失。这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愿望背道而驰。
       尊重科学才能溯源病毒,全球合作才能战胜疫情。中国-世卫组织这次联合研究将对全球多国多地溯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也为人类更好认识病毒提供了一份科学指南。中方将继续展现大国担当,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紧密合作,为人类早日战胜疫情、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冠病毒溯源 世卫组织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把握全球化时代脉搏 挥洒正能量抗疫篇章

 

     
     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世界,其传染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给人类带来的伤亡之重,为冷战结束后所罕见,具备“时代转换催化剂”特征,将加剧国际秩序深刻变革,推进后冷战时代全球秩序重塑。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总数超过2300多万人。疫情“震中”在全球次第波及,袭击“世界工厂”、重创大西洋两岸的工业化文明源头重镇,全面席卷新兴经济体,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200余国和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为抗击疫情、阻断传染路径,各国实施严厉的隔离、封城、锁国措施。企业熄火,人员下岗,失业率骤然上升,企业债务坐地膨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封面文章用“地球打烊”警示其严重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滑3%,美日欧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将再度出现2008年以来的经济负增长局面。其下降的深度恐将超过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
     世界经济停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寸断,全球化遭遇危机。以美国为代表,发达国家大搞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国家主义,从资本、技术、标准层面排斥全球竞争,推行经济单边主义,阻碍全球竞争,破坏全球化。
     疫情考验各国,也将加速国际格局力量结构重组。冷战结束后,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大国间博弈和战略竞争有所加剧。此次疫情重创经济全球化,使之直面下行风险。由此,冷战结束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更加无序。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多边主义前景堪忧。疫情激化民族国家间矛盾,国界疆界意识回升,疫前的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相通相融的关系淡化。标榜“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其“在野党作风”必将加剧内政对贸易的主导,使得国内法超越国际法,全球治理更趋赤字化。而在疫情中,特朗普的“甩锅”“诿过”,推卸责任、转嫁危机,甚至“断供”世界卫生组织资金的行为,必将严重破坏全球抗疫合作体制。
     疫情加速国际安全格局重塑,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挑战全球应对能力。近年来,随着甲流、禽流感、新冠病毒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流行,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国家安全已不仅仅只涉及政治、国土、经济、军事等领域,许多非传统安全在新时代显得愈发重要。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推动以世卫组织为中心的全球抗疫防治体系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世卫组织视频大会上发言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给“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了新内涵,堪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习主席主张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概念与全球治理一脉相承,给全球治理赋予了实践性和可操性,是对后冷战时代新秩序建设的重要贡献。
     习主席强调以非洲为重点落实抗疫援助举措。非洲既是发展中国家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全球最落后的地区,应对疫情的能力不足。国际经合组织提出的发展援助重点也是以非洲的传染病防治、健康发展为目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和世界级经济大国,帮助非洲建设防疫体制,筑牢公共卫生体系,避免疫情扩散,既有责任亦有能力。在过去70年中,中国派往非洲的医疗队为两亿多人次非洲人民提供了医疗服务。当前,常驻非洲的46支中国医疗队面对疫情立即启动,快速反应,积极实施援助,成为非洲抗疫前线的主力军。非洲人民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见证者。
     新冠肺炎疫情或许可使全球化“黄河改道”,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展开全球生产要素大循环,带动新兴经济体群起走上发展轨道,形成人类历史性的发展洪流。而另一方面,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第一次暴露了本土地缘政治风险,以往流往美国的世界资金惊散,迫使美国掀起全球反恐战争,陷入财贸双赤字,美元根基动摇,直至发生全球金融危机。这是冷战结束后的必然潮流,也是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的新表现。美国试图用“美国化”代表“全球化”,犹如螳螂挡道;
其主张的“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民主政治”的所谓“历史终结”的逻辑也被一场又一场的金融危机涤荡殆尽。今天,新冠疫情同样阻止不了全球化的根本趋势,它或许可使全球化“黄河改道”,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构建全球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共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绝对安全。中国始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共同享受尊严、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这契合了世界各国求和平、谋稳定的真诚愿望,反映了国际社会促合作、要发展的迫切需求。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为适应全球秩序的时代转变,适应新时代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转换,各方都应客观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气候变化以及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样,不以国境为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人类无差别伤害,堪称人类共同的敌人。有句谚语说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唯有开启全球合作安全的抗疫模式,团结一致,才是人类抗击疫情的出路;
构建全球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安全威胁。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应该统一思想,协调政策,共同推进“政策总动员”,确保全球经济不滑坡,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裂,国际金融体系不塌方,全球债务不违约,社会政治不动荡。以此为实践基础,推进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着力点,以构建、充实全球防疫体系为目标的抗疫统一阵线,积极行动,不断完善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安全体制。这才是全球化的本源命题。
     

关键词:把握全球化时代脉搏 挥洒正能量抗疫篇章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疫苗民族主义”危害全球经济

 

     “疫苗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作为抗击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疫苗不应成为逐利工具,更不能成为政治筹码。各国应当携起手来,抵制“疫苗民族主义”,努力填平本不应出现的“免疫鸿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变异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无法获得新冠疫苗。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随意插手疫苗分配,超量抢购囤积,人为制造“免疫鸿沟”。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苗在高低收入国家间分配不均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占世界人口16%的富裕国家拥有全球60%的疫苗。几个发达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两到三倍,而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则无力或没有渠道获得西方疫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一些国家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接种上疫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疫苗分配不公”警告称“也许会买来短期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虚假的”。
     “疫苗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新冠病毒传播越广泛,变异病毒也就越多,而且越有可能让疫苗失效;
另一方面,“疫苗民族主义”还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商会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显示,“疫苗民族主义”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高达9.2万亿美元的损失,而其中近一半的损失将发生在最富有的经济体。同时,疫苗“争夺战”不断升级,让疫苗生产也受到了阻碍。一些西方国家不仅限制疫苗成品出口,还限制生产疫苗所需的关键材料,试图形成“疫苗垄断”。这些自私自利的做法撕开了其虚伪的人权面具。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谁在自私自利,谁在搞“疫苗民族主义”,国际社会一目了然。
     作为疫苗研发走在前列的国家,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属性,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100多个国籍的1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
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加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
     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提供疫苗援助的国家达到80个,同时向47个国家出口疫苗。70多个国家相继授权使用中国疫苗,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各国广泛认可。中国提供疫苗援助,支持多边主义、世卫组织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
     病毒没有国界。作为抗击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疫苗不应成为逐利工具,更不能成为政治筹码。各国应当携起手来,抵制“疫苗民族主义”,努力填平本不应出现的“免疫鸿沟”,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民众都能负担起的公共产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关键词:疫苗生产,全球经济,疫苗民族主义,免疫鸿沟,新冠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深圳排名上升至第八

 

      中新网深圳3月17日电 (朱族英 马熙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17日在深发布。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
     该指数报告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声誉及综合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共有114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伦敦、纽约、上海分别排名前三;
东京排名下降3位;
香港、新加坡、北京和深圳排名各上升1位。
     该指数报告还对全球105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进行评分和排名,排名第一的是纽约,接下来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和伦敦。金融科技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有9个来自中国和美国,这反映出中国和美国金融科技优势突出,两国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得到国际金融界的普遍认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称,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加分项。该排名除了一些传统的评价指标之外,也加入了包括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的评价指标,内地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排名远高于综合排名,特别是上海、北京、深圳等在金融科技排名上已经排到全球第二位、第三位以及第四位。

关键词:指数,全球金融,金融中心,深圳,Yen

 

 中青网评透过武汉“窗口”,看全球战疫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整整一年!泪水,交织着汗水,战斗的艰辛,伴着奋斗的喜悦,武汉从一个春天跨越到另一个春天。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1月23日,这座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城市关闭了所有离汉通道。除夕寒夜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雷霆出征,接着,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连五湖四海的346支国家医疗队、4.2万余名医护人员、最顶尖的院士专家联袂出征舍生忘死、慨然以赴,如同一束束光率先刺破黑夜的铁幕,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抗疫各条战线上拼搏奋战的武汉人民,用一桩桩凡人善举,用勇敢和大爱,燃起一把火、撑起一片天。76天的全力抗疫,武汉挺过来了。透过武汉窗口,世界看到,什么是战疫中的中国智慧,什么叫做微光成炬,聚沙成塔。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在战疫中,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信息,每天举行多场记者会,多渠道发布疫情最新数据、积极回应各方关切。中国作为非常负责的国际社会成员,在向全世界通报疫情形势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责任感。有英国学者曾说,中国很快就向国际社会通报分享了疫情信息,我们应该对中国政府的公开透明表示感谢。
  这一年,不少国家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多次表示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从分享防控方案到交流诊疗经验,从派遣医疗专家组到提供物资援助,中国用最务实的态度支援全球抗疫斗争,为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榜样。这是投我木桃,报之琼瑶的感恩回报,更是为人类前途命运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此外,中国向100多个国家援助或出口疫苗,世界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我们呼唤团结抗疫的担当与行动。
  一年之间,复工复产、全民核酸检测、复商复市,安全的武汉重新迎来热气腾腾的生活,活力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推动企业更好复工复产,武汉在最先一公里出台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好,企业、居民们,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武汉以震惊世人的姿态,快速回归正轨,成为了一个新的中国奇迹。如今,武汉早已满城生机。千千万万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为这座城市的复苏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封城到举国而战,从救治战场到防控战场,从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到疫后重振的发展坐标。从无到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武汉的战疫创举成为中国战疫为什么能的生动诠释,为全球抗疫和疫后重振树立了样板经验。跨越春天,大城重光,透过武汉窗口,我们看到的是全球战疫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我们也看到,美好的未来,正向我们迎面而来。
 

关键词:中青网评:透过武汉“窗口”,看全球战疫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而行动(和音)

 


        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必需选择。中国真诚携手全球伙伴,积极参与重要多边议程,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不断注入新动力、开辟新前景
  “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中方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立场和行动,展现出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担当。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气候雄心峰会,再到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的态度始终鲜明而坚定。马克龙说,法方欢迎中方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承诺体现了中方主动承担重要责任。默克尔表示,中国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时刻,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发挥了积极表率作用。
  砥砺前行、步履稳健,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今日之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频频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卫星图像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英国《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超乎原有预期。“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取得的绿色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加强合作、凝聚合力,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国际观察人士纷纷称赞,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必需选择。中国真诚携手全球伙伴,积极参与重要多边议程,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不断注入新动力、开辟新前景。

 

关键词: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而行动(和音)

 

后疫情下彰显制度优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面向全球选聘高端管理人才 海南有深意

 


  今天,海南自贸港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南自贸港对国际高端管理人才有迫切需求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职位面向全球公开选聘,这三个职位分别是: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局长、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洋浦海垦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自贸港首次向全球高端管理人才抛出的橄榄枝,无疑释放了多重信号。>>详见报道
  2020年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作为一项具有开放力度和改革深度的特殊政策,充分展现了海南高度开放的国际形象,也表明了党中央对海南自贸港打造中国改革新高地的期待。
  如今,海南自贸港首次面向全球选聘高端管理人才,说明海南为贯彻落实这项特殊政策做好做足了准备,从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市场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到享受福利、政策保障、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工作机制等等方面,海南正在有力落实《总体方案》的各项政策,海南已完全具备面向全球选聘引进高端管理人才的能力。
  同时,也说明了海南广纳全球人才,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成果的诚意。两个局长、一个总经理,三个职位都是重点岗位管理人员,甚至还有法定代表人,权力之大关系到相应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前途未来。海南选择面向全球选聘,展现出海南对高端管理人才的极大渴求,对重点岗位管理人员毫不吝惜地提供给全球精英人才。
  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一直面向全球选聘各类各层次人才,极大地展现了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襟。如今,海南拿出三个高端管理岗位面向全球选聘,有力展现了海南自贸港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形象。随着全球更多各类各层次人才进入海南自贸港,海南这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必将更加具有国际范儿,更具国际影响力。
  当然,面对海南自贸港抛出的橄榄枝,我们也希望各类怀揣梦想的海外人才能在海南一展胸怀和抱负,为海南自贸港发展带来更多新鲜血液,共同推动海南自贸港快速建设。我们更期望,海南不断摸索和创新各类各层次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让全球更多人才进得来,更留得下、愿意留,不断激发和释放他们为海南自贸港奉献的力量。(赵有良)

 

关键词:面向全球选聘高端管理人才 海南有深意



快捷搜索:共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心得7篇  

Tags: 共同体   疫情   共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