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析

2023-02-05 17:10:07

胡水清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1 年4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为了探究“四史”教育对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以“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为什么要融入”“融入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融入”问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四史”,而且有利于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实效性。

1.有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特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程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利于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动力等内容,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将“四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利于我们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形态和经济成分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尤其是各种西方价值观随之涌入,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对中国的历史进行碎片化理解甚至歪曲,严重影响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还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有利于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分清主次,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较之其他几门思政课,其理论性更强一些,内容也更抽象一些。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难度更大一些,如何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是授课教师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四史”包括丰富的历史知识,其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发展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和科学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将“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论证支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果。

例如,可以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讲解唯物史观的相关内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生动诠释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分析方法、群众史观等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不同,具体体现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又如,可以联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送子参军,几十万民工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等生动诠释了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在改革中的作用。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政策、师资、制度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可行性。

1.政策保障

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围绕“四史”教育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宣部、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高校要“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为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教育部均设立了思政课研究专项。与此相适应,一些省市自治区也设立了省思政专项,支持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

2.师资保障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高低,关系立德树人的效果。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加强,2021 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数量达到1440 多家。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增加到104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279 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加强,促进了思政课师资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截止2021 年11 月,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 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 万人。与2016 年相比,思政课教师总人数增加了6 万人,其中专职教师增加4.5 万人。9 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 岁以下的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

这就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此外,教育部还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等平台,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培训研修,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积极构建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由此可见,“四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实的师资基础。

3.制度保障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各部委围绕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相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例如,教育部明确要求要按照师生比1:350 的标准配备教师。为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 年)》《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同时,各地区和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职称评审、资金保障、学术交流等形成了具体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些地区和高校明确规定,每月给思政课教师发放思政课专项津贴;
思政课教师的职称晋升单列,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此外,尤需指出的是,经过长期建设和改革实践,高校围绕思政课建设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和评价制度。这些都为“四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制度遵循。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不仅需要我们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认识其重要性和可行性,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可从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加强“四史”教育理论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综合发力,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有效路径。

1. 加强教师培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对“四史”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进而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加之,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老师大多是非党史专业或历史专业出身,对“四史”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四史”教育培训。培训形式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邀请“四史”领域相关专家进行线下集中培训;
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等APP 进行系统学习;
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加研讨的方式进行。通过系统学习,使教师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知识,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加强“四史”理论研究,实现“四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对接,即解决“融什么”的问题

“四史”的内容各有侧重,党史主要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逐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教育等方面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至今已有500 多年历史。但是,“四史”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新中国史的重要内容。中共党史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灿烂篇章。因此,“四史”的核心是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问题的历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阶级分析方法,都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要求。在厘清“四史”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具体章节和主要内容,实现“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有机衔接,解决融入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矛盾观、群众观、发展观等对“四史”涉及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进行分析,实现“四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融合,从而充分认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信息化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尤其是有利于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沟通和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且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一是可以选择好的典型案例、讲义、文献等,建立“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知识资源库,提高知识积累和资源共享的效率;
二是结合“四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创作一些“四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微课、微视频,供大家学习交流;
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情景教学等方法,为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四史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03-29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

Tags: 探析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