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论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存在论意蕴①

2023-02-07 19:20:07

在马克思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对于“自然”概念的理解,都是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对自然作抽象化、实体化理解,以为如此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对自然的真理性认识。但如此脱离人与自然的相互生成关系的社会历史性,结果不是用人统摄、消解自然就是把人直接等同于自然,黑格尔即是前者。黑格尔自然哲学不过是绝对精神(抽象思维)实现和回到自身的否定性环节,“自然界对抽象思维来说是外在的,是抽象思维的自我丧失;
而抽象思维也是外在地是把自然界作为抽象的思想来理解的,然而是作为外化的抽象思维来理解的”,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2 页。所以,在黑格尔那里,自然界自身根本不具有独立性的地位,同时这里的自然界并不是现实中我们所面对的感性自然界,并不是打上人的烙印的自然界,它不过是黑格尔头脑中设定的虚假的自然界,只是黑格尔为其体系哲学的需要而施行的理性狡计罢了。而费尔巴哈则是从感性直观出发,他看到的自然界是静止的自然界,他把我们所置身的感性自然界视为自古皆然的、未经人类涉足的自然界,而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③同上,第528 页。这样费尔巴哈对于自然的理解就缺乏一种社会历史性特征,所以他看到的是不变的自然界和同样不变的人,在费尔巴哈那里自然和人都是没有历史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自然”的理解都是形而上的抽象的实体性理解,而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理解与以往的哲学家则根本不同,马克思对自然的理解不是实体性的而是关系性的,并且这种关系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特征。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于人的生存论层面上的先在性,“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58 页。但他并没有脱离人而去谈自然界的实体本质是什么,而是认为自然的本质即是人的本质,离开对人本质的理解就不可能理解自然,自然是为人的自然。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如同自然的本质一样,不是一个超社会超历史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对于自然的理解同对人的理解一样,只有在人的生产性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可以说正是人生产出了自然界和人自身,马克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和随便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②同上,第519 页。马克思同时认为,若是脱离社会历史中的人而单纯地研究自然界则毫无意义,那是生物学的事,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关心的问题,马克思并没有对自然作形而上的实体性追问。马克思认为离开人、离开人的劳动(实践的基本形式)而纯粹从头脑或眼睛直观自然,则纯粹是一个经院哲学的问题,必然将自然引向神秘主义,也就是把自然引向“无”。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明确反对直观思维而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③同上,第501 页。“在马克思看来,关于自然的生成问题,与其说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历史的问题。”④A·施密特著,欧力同、吴仲昉译:《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 年版,第29 页。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人的社会历史性存在才导致人对于自然的形而上的追问,马克思看到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总和”也将随着人实践的扩大和丰富而呈现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那么人对自然的认识必然也呈现一种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所以他也就断然否定了超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追问纯粹自然的问题。

马克思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转换:从抽象实体自然观到历史关系自然观。马克思始终是从人、从社会出发去谈论自然的,只有在以有意识的主体创造的人类为前提的时候,才能谈得上真正的自然界,“自然历史无非是人类历史溯往的延长。人用一些打上社会历史烙印的范畴,去把握以往的再也不能接近的自然”,①A·施密特著,欧力同、吴仲昉译:《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 年版,第39 页。所以,马克思视域中的自然界是外在于人而对人不断生成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首先把自然视为人的实践的要素,离开自然,人的劳动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作为在世的存在者,终究不可能在世界之作用于这个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的内循环,即人作为有意识的世内存在物,他只能通过自己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改变自然的形式,陶铸纯粹的自然界而成为人化的自然界。但是自然的质料并未改变,人对自然要产生实质的关系,必然要通过劳动嵌入自然界,即能动地改变周围的自然界,但是这种改变永远要以自然界作为质料而不能凭空创造,也就是说人永远也摆脱不了“物质利益苦恼问题”,人对自然界的自由度永远是有限的定在中的自由,是由物质利益推动又深受物质利益束缚的自由。但马克思的关注点不是在这一要素,而是通过这一要素使人的内在潜能状态的可能力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以凭借经验感知的现实力量,此时的自然即人自身的“无机的身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庞大的商品堆积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确证,虽然它是以异化的形式而向人呈现的。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极大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依附与被依附的地域性狭隘关系走向征服与被征服世界性历史关系,自然成为人征服的对象,自然成为为我之物。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异化的排斥人的关系,资本主义并没有摆脱人对物的依赖性,它只是实现了少数人的片面的独立性,而大多数人仍然面临生存问题,甚至陷于非人的境地,所以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必然要过渡到一个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01 页。笔者以为这句话与“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③同上,第525 页。同样具有存在论革命的意味。马克思第一次把人的本质从天国(抽象静观)拉到了尘世(感性活动)、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从心灵世界(抽象思辨)转向生活世界(实践交往),也就是说马克思实现了人之本质历史之谜的解答,第一次把人的本质与生活世界这一人类活动产物统一起来,人的本质就是他的“实际生活过程”。以往的哲学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纯粹实体的自我规定或人之本质为精神自由或道德自律,或者是实现绝对精神或上帝自身的手段、工具、环节,又或者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进行规定,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或是理性的动物或是会说话的机器,而马克思直接把人的本质指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同时也就指明了要理解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人的全部本质就必须研究这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全部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全部交往关系,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的。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怎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20 页。马克思不再从客体或主体出发去规定人的本质,而是从劳动这一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并把社会关系的生产同时规定为现实人的自我生产,把人之现实本质归结为人自身的活动的结果。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拒绝了人之本质是纯粹实体性的,即把人的“隐秘性和潜能性”本质直接等同于实现了的现实的本质,他把人的本质置入社会现实,这一社会现实就是人通过劳动(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一活动而实现了的“自己的他在”,这一本质就是人的全部,而根本不存在“隐秘”的现实本质。马克思的人是关系中的人,马克思的实体是关系中的实体,而这种关系又是人自己活动的产物,所以人既是自己的原因又是自己的结果,“马克思给予个人以本体论的优先性,即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把他们看作是现实的存在物,并且把历史和社会都看作是由他们的活动构成的。但是,马克思又认为个人是不能离开他们的关系而被理解的”。②卡罗尔·C·古尔德著,王虎学译:《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16 页。

但笔者以为,马克思虽然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人这一实体直接等于关系,笔者的理解是,关系是人实现了的本质,即现实意义上的本质,也就是一定历史境遇下人的全部本质,马克思不是从实体直接推出关系,进而指认人是什么,而是把人看作能动的主体,即把人这一实体主体化。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经由劳动这一主体性活动而不断展开的过程(关系的变革和交替),并且这一活动本身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这同时也使得人的本质成为可以被把握的,成为一种定在中的本质,这恰恰是人之现实性所在。马克思的用意不在于形而上地追问人这一“实体”是什么,而是指认了这一实体的当然存在,否则关系同样是抽象的、静止的,关系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对于马克思来说,关系的存在离不开与之相关的那些个人”,①卡罗尔·C·古尔德著,王虎学译:《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41 页。“关系并非不真实的或非现实的;
相反,关系就存在于与之相关的个人之中并通过与之相关的个人而存在,或是作为这些个人的相关属性而存在”。②同上,第42 页。关系是人这一实体活动的动态结果,这一动态结果即实现了的本质才是实体的现实本质,也就是定在实体的全部本质。实体本质的规定性不能是实体的自我规定,也就是说人这一“实体”不能直接是人的历史的开端而必须是以劳动的结果来规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人的本质通过异化劳动这一特殊形式呈现出来。“异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从而人的现实本质就是以异化这一社会关系来规定,我们不能纯粹去追问“异化劳动”是什么,我们只有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的内在逻辑,我们才能理解“异化劳动”,进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现实本质。

人一开始劳动,就与动物完全区别开来,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存在物,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62 页。同时,劳动也成为社会历史的开端,马克思说:“对于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④同上,第196 页。那么笔者想探讨的是:人之本质、劳动、社会三者关系是怎样的,笔者以为,如果“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劳动则是对人之本质的“确证”,人通过劳动不仅确证自己是自由的,而且是现实的,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同时是可以认识的,认识对象就是劳动的产物即社会关系,这一关系的依次更替就是“历史”,对这一关系总和的认识就是对人自身的特殊规定性的认识。劳动体现了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但是自由是什么我们却不可知,只有劳动的成果,即整个感性自然界,才证明人是自由的能动的存在物,意志自由并不能确证人是自由的存在物,因为意识根本不能否定感性自然界以证明自身的现实的力量,自由只能是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自由,在定在中人之本质才为我们经验性确证,社会关系这一定在是可以通过实证性研究认识,进而认识人的本质,即自由是什么,我们只有认识社会关系这一人与人交往活动的产物,我们才能认识我们自己。

马克思通过劳动这一主体性中介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人之本质)观的双重变革,第一次在劳动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了抽象实体自然观和人本观向历史关系的自然观和人本观的革命转换,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不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99 页。也不是从抽象的主体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②同上。而是把人的劳动(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从而把自然界和人理解为自身活动的产物,这时劳动就具有了主体性的特征,整个世界历史不是神的奇迹也不是英雄的活动的产物,而是千百万劳动人民活动的结果,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整个感性自然界。人通过劳动把对自然界的目的性诉求变成有实存内容的内在把握,也即现实的把握,在黑格尔看来,现实是本质和实存的统一,笔者以为,本质即人的目的性,即形式规定性,实存则是自然因果性,质料内容,而我们所置身的现实的感性世界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这一中介实现人的形式因与自然的质料因的结合物,即我们置身的世界是人的自然化(因果性)和自然的人化(目的性)的结合物,而这种劳动(无机的肢体)是社会的、历史的,也就是说这种把握是现实的、相对的,转化黑格尔说法则是,凡是现实的都是相对合理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界与自身的认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人与自然也将呈现出人的形式目的性与自然质料的因果性不断从冲突对立走向和谐发展的关系。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然主义即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即自然主义,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

黑格尔虽然看到了劳动这一中介的否定性力量,看到了劳动之于人的本质确证性,马克思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
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③同上,第205 页。但是他的劳动是精神自身的抽象的思辨的自我展开的劳动,是与现实的人无关的劳动,是无人身的精神劳动,说白了就是上帝创世活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5 页。黑格尔虽然发现了劳动的世界历史意义,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否认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先在性,以精神统摄吞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独立性。逻辑学即上帝创世前的准备工作,由逻辑学这个“精神的货币”产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而人成了这不结果实的精神游戏实现自身的工具,这对于改造现实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是毫无意义的。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把人直接等同于自然本质,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没有物质利益苦恼的人,这种没有劳动中介环节而规定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抽象的无;
而同样没有劳动中介抽象的自然界也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费尔巴哈只懂得去理论直观世界,他得到的是抽象的人和同样抽象的自然界。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主体中介作用使自然界人化,同时也使得人自然化,即自然与人是互相生成的,这种生成的新规定和变换程度,是由劳动所处的社会阶段所规定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劳动成为一种需要,那时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②同上,第187 页。的社会。通过劳动这一主体性中介,自然界的人化等于人化的自然界,即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统一于人的劳动。

从劳动史观来看,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运动,它是人的史前史的结束和真正历史的开始。那么笔者想着重探讨的是史前历史的劳动之于人的非对象化实现方式:劳动异化的问题。劳动本是人之自由本质的体现,但是现实中劳动却是一种非自由的体现,人们在劳动中不是感觉到幸福,而是感觉到折磨和痛苦,那么我们能说马克思“劳动创造人”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吗? 笔者以为并不能。马克思从来不是抽象地谈论劳动,一如他从来不是抽象地谈论自由,也即马克思从来不脱离一定的历史的社会条件谈论人及其劳动,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在社会历史境遇中理解的,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是一种社会的劳动——交换意义上的劳动,而不是个人的劳动——个人需要意义上的劳动。马克思的人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作为社会的劳动的人,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劳动之结果,即整个感性自然界来看待劳动的世界历史意义。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但对于个人而言,史前时期(资本主义是史前时期的最后社会形态)的劳动仍然是以异化个人的形式,即恶的形式创造人类文明的,但每一代人活动的异化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尤其站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来看,则是人的异化形式不断向历史对象化即自我确证复归,即劳动对于个人不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且成为目的本身,人使目的在每个人的劳动中成为现实,作为单数的人(个人)和复数的人(大写的人)实现了统一。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现实的个人是个复数概念,而非单数概念。马克思说:“我们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经有的和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16 页。这就表明,马克思区分了抽象意义上的“人”和具体意义上的“人”,从来不存在独立的“个人”,人只能从人与人的相互规定性即相互关系中才能确认。马克思人的复数形式并不是学究气使然,而是具有重要的存在论意蕴,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存在论意蕴得到了全面的凸显。马克思对劳动(人)做了二重性理解,即劳动分为具体(感性)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个人意义上的劳动,而抽象劳动,是社会意义上的劳动,具体劳动只有在抽象劳动即社会交换中才能实现自身,确证自己的价值和有用性,抽象劳动实现了对具体劳动的统治,可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这一内在矛盾达到了极端的对立形式,抽象劳动(死劳动、资本)实现了对于具体劳动(活劳动、工人)的全面控制,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形态是敌视个人的,它使得人真正在社会意义上实现,但却是在非社会的社会意义上实现的,个人是以头足倒立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对这种头足倒立的再颠倒,是对劳动之为合乎人性的本质复归,实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内在统一,即劳动之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②同上,第185-186 页。

通过以上分析,马克思“劳动”概念具有存在论维度的指向,但对于“劳动”的存在论理解,只能是社会历史性的,这种“社会历史性”主要落实在人和自然的生成中,我们拒绝对“劳动”作形而上学的理解,否则又会陷入思辨哲学的窠臼,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自然界,而且劳动也使得人与自然界有了统一的阿基米德之点,人和自然第一次在劳动基础上得到了人类学的理解。

猜你喜欢 自然界感性本质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华声文萃(2022年6期)2022-07-05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文萃报·周五版(2022年16期)2022-04-28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2年1期)2022-04-14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军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6-05理解本质,丰富内涵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135期)2020-12-07童年的本质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3期)2017-03-23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1期)2017-02-06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9期)2016-11-22

Tags: 马克思   意蕴   概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