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协调发展研究

2023-03-05 08:50:06

张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可充分彰显其人民性。马克思主义要走进人民的生活,红色旅游是最具人民性的桥梁,可以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新时代”一词,对其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进入新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红色旅游资源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活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所特有的、并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为马克思大众化的结果。其内容丰富,凝聚着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等深厚的思想内涵,并作为思想旗帜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奋斗方向。与此同时,它还承载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美德,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并自然地转化为优秀教育资源,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宣传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实体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展红色旅游以来的第三期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总体部署,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便于人民群众深层次地接受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因此,找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从哲学方法上看,两者遵循同一个原则,即实事求是,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时代特别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下,国内外局势时刻发生着变化,极少部分人受到一些消极思潮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党和国家始终遵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立足于国内外复杂情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良性发展。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各地政府立足于革命史实、红色旅游地区发展状况、游客需求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开发。按照《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要求,全力推进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协调发展。

从政治立场上看,两者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定位及阶级属性,决定其人民立场核心价值“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聆听人民心声”[3]66,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用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教育和启迪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切实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其他制度,不断夯实群众基础,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红色资源以一种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态不断融入群众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从理论品质上看,两者都具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与时俱进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在新时代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应对机遇和挑战带来的新变化,为新时代准确“号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新态势相联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继续深入大众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伴随时代的变迁、发展,红色旅游不断突破传统的展览、参观模式,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沙盘演示、VR等新技术已经出现在旅游活动中。

从经济发展上看,两者都能够持续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红色旅游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关注,而且给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即“五位一体”,特别强调根本在于经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虽然没有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红色旅游能吸引大批游客,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因此,两者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红色旅游资源相联接,既是发扬“红色文化精神价值”,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不断创新。信阳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及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地。信阳市依托独有的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旅游新底色,使游客重温红色记忆,在浓厚的红色旅游氛围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激发游客多次主动游览的意愿,打造出以旅游促发展的新模式。

(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利用便利的道路交通、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活力,使游客在生动了解红军诞生故事、深刻学习红军革命精神的同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有信阳新县箭厂河革命旧址、浉河区四望山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旧址、商城县红军洞群、新县将军故里等8家红色景区,现均已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为全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孕育出大量的红色歌谣,有1000多首流传至今。其中,《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歌曲更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唱开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甚至有学者把信阳市称为“中国现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的奇迹”,赞叹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此外,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故事也数不胜数,这些故事主要描述了无数普通群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如流传于该区域的《何大妈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以信阳市及其相关事件、人物为素材的大量红色影视作品被创作出来,如《风雪大别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挺进中原》《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电影作品,《大进攻序曲》《徐海东大将》《中原突围》《上将许世友》等电视连续剧,还有《北上先锋》等革命题材纪录片。这些红色影视作品均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法将人物或革命事件作为素材,艺术化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以其独特的魅力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

信阳市红色旅游区包含的革命精神主要有两个,即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伟大长征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浴血奋战中形成的“大别山精神”。2019年9月,党中央将这两个伟大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4]。红二十五军被毛泽东同志誉为长征“北上先锋”“中央红军之向导”等。1934年11月16日,这支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迅速集结。这支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的“娃娃军”,是长征队伍中最年轻的红军队伍,历时10个月途经四省转战近9000里,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先期到达陕北,打了红二十五军的第一场胜仗——劳山战役,与随后的榆林桥战役一起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成功接应即将到达的中央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同志称赞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大别山精神”,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诞生的革命精神,其内涵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是靠着“大别山精神”,由此涌现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英雄部队,创造出“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革命历史传奇。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需要继续深度挖掘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使大别山精神成为承载中国文化的时代名片。

(三)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

2004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信阳市以“市域整体”的形式被纳入国家着力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入围国家红色旅游区的地市。信阳市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于同年启动“红色工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2012年,《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信阳市有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在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中处于核心地位。

首先,革命旧址的恢复与开发。信阳市确立了“苏区首府、将军故乡”的红色旅游发展定位和“一轴三带四路八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全市红色旅游发展布局,提升“将军故乡”“红军长征”“江淮抗战”“千里跃进”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红色景区、红色景点的质量。同时,结合红二十五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按照“红色研学+绿色发展+户外运动”的总思路,力争生动呈现红军历史、革命文化和伟大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唱响“北上先锋”品牌,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践行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其次,创作红色作品。信阳市组织出版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故事》《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书籍和《鄂豫皖革命历史之最》《北上先锋》等宣传画册,总结提炼了大别山革命先烈的红色经典故事;
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图书《红色之旅·信阳》,全方位介绍重点红色景区及其周边的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美丽乡村。此外,信阳市还打造了一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红色文化传习所,并扩建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新县创新开展“闪闪红星——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在景区开展义务讲解活动,让青少年充分参与红色旅游发展,从小熟知革命历史,继承革命遗志。

最后,“红色旅游+”多业融合。信阳市坚持红色引领、全域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强力推进“红色旅游+”多业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农业”,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茶产业资源,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红色旅游+乡村”,在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培育出田铺大湾创客小镇、罗山县何家冲等一批全国文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红色旅游+体育”,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点)与周边村落、健身步道等资源的融合聚力,打造出集红色教育、运动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线路。

(一)信阳市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突出的问题

红色旅游虽然可以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问题也在此过程中相伴而生,主要表现为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单一的资源开发方式、较低的服务质量等。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信阳市红色旅游在国家重大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的推动下迅速走红,成为当地发展的“流量密码”,并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其位于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道路、电力供应、功能性服务设施等,成为景区开发的“痛点”,阻碍其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除此以外,建设旅游景区、拓展市场等工作因配套资金投入不足而难以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信阳市红色景区的长足发展,不利于实现“红色旅游+”的多业融合发展,进而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由此可见,红色旅游要实现开放性的发展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保障设施,如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等。

2.资源开发单一

首先,在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部分景区未能深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尤其是未能将其与当地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联接起来,地域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较难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过强且单一的主题性,也难以引起游客的兴趣。其次,在开发和表现形式上较为传统,大多采用如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静态化、平面化的传统形式,表现形式略显粗糙,不符合现代发展变化的审美观念,游客难以与其产生共鸣,深入体验的需求通常无法得到满足。显然,当前一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落脚于旅游上,仅把“红色”当作噱头,忽视了其拥有的丰富革命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可见,红色旅游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提升势在必行,只有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满足游客的参与需求,红色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专业人才欠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人才是第一资源”[5],发展红色旅游亦是如此。与其他省市相比,信阳市从事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且部分从业人员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偏低的问题,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创新与发展。从事红色旅游人员的言谈举止和讲解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导游的讲解质量较差,知识储备不完善,对所在红色旅游区的革命历史、革命背景、革命精神等认识缺位,对部分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科学地进行解答,甚至出现只游不导的现象,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程度。此外,部分景区管理差、环境脏、秩序乱,影响参观学习效果,特别是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实地考察活动时,难以实现红色景区的德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

(二)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1.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外部旅游环境

由于红色景区地理位置偏僻,道路、餐饮、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利于红色旅游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和景区应多方筹措资金,开发建设渠道,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完善“红绿”相称的外部旅游环境,极大地创造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同时,发展红色旅游要重视与当地的新兴旅游项目开展合作,如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开发“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等新模式,着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彰显红色资源的文化特性,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学习等多方面的需求[6]。尽管这些红色景区位置偏僻,但往往拥有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一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鸡犬之声相闻,“红”与“绿”相映衬,古朴与现代融合。如许世友将军故里与郑维山将军故里景区所在的泗店、田铺两个村,把红色旅游和当地民情、民风、民俗相结合,建成“进山村、体民情、接地气”的体验式农户20多家。以红色资源为切入点,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使红色旅游景区不仅发挥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而且能发挥娱乐休闲功能。

2.创新红色旅游项目,开发红色领跑型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创新开发红色旅游的模式有利于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信阳市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游客旅游质量均可通过创新红色项目和开发红色产品得以改善,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旅游的传统项目是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故居参观、文物欣赏、文字讲解等,这些静态式的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信阳市要想提高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必须创新红色旅游项目。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当前,信阳市大部分红色旅游项目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依靠动漫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弥补传统旅游项目的不足,如“信阳红色旅游+动漫”项目、“信阳红色旅游+VR”项目等。另一方面,打造集教育、休闲、生产、交易、居住为一体的信阳市红色旅游产业区,同时邀请企业加入,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扩大红色旅游区的知名度。

3.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7]106。“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8]。所以,以红色旅游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培养一批拥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从业者是重中之重。

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是红色旅游活动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是游客了解红色资源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因此,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参观质量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首先,提高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实用性。河南省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并与红色旅游景区联合,通过增设红色课程或增加红色旅游的相关专业,培养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其次,红色旅游景区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授课,开展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此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建立一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制度,保障市域范围内的红色旅游从业者不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知识。也可以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激发从业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科学、有效、持续地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综合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持续发挥着凝聚力量、铸就精神的强大作用。而饱含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见证,是中国革命史的“活化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信阳市大众化红色旅游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云南画报(2021年7期)2021-08-06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中州建设(2020年6期)2020-12-02信阳市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Tags: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协调发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