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正文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3)

2020-09-01 20:12: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3)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流动资产 B.有形资产 C.无形资产 D.递延资产 2.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 )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利益共享 B.协商 C.互助 D.自愿 3.决策就是择优。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 )。

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群众性决策 D.全国性决策 4.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流动资产 D.递延资产 5.伏季休渔制度是我国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现在我国的(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A.黄海没有 B.东海没有 C.南海没有 D.黄、东、南海域全部 6.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A.耕地承包合同 B.“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7.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 )零。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为 8.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 )无关。

A.份额 B.绝对水平 C.比例 D.相对水平 9.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流动资产 B.有形资产 C.无形资产 D.递延资产 10.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 )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利益共享 B.协商 C.互助 D.自愿 11.农村经济决策中,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 )结果。

A. 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12.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的问题。

A.上级服从下级 B.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 D.局部服从整体 13.乡镇企业( )承担支农的义务。

A.可以 B.不必 C.必须 D.不能 1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15.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A.耕地承包合同 B.“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16.决策就是择优。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 )。

A. 战术决策 B.群众性决策 C.全国性决策 D.战略决策 17.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 )零。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为 18.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的问题。

A.上级服从下级 B.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 D.局部服从整体 19.乡镇企业( )承担支农的义务。

A.必须 B.不必 C.可以 D.不能 20.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A.耕地承包合同 B.农产品定购合同 C.“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21.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

A.保持不变 B.同增减 C.反向变化 D.不一定 22.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23.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 )无关。

A.份额 B.绝对水平 C.比例 D.相对水平 2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25.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确定 26.伏季休渔制度是我国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现在我国的(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A.黄海没有 B.东海没有 C.南海没有 D.黄、东、南海域全部 27.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财产的( )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处置权 D.分配权 28.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A. 耕地承包合同 B.“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29.农村经济决策中,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 )结果。

A. 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30.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 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

A.国情 B.社会政治制度 C.历史传统 D.文化因素 2.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即( )。

A. 成本完整 B.成本不完整 C.计价统一 D.计价不统一 3.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范围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 )资产。

A.经营性 B.非经营性 C.资源性 D.非资源性 4.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 )等形式。

A.社区合作组织 B.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C.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D.土地合作经济组织 5.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 )。

A.匿名原则 B.人口原则 C.相对收入原则 D,累退原则 6.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 )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A.所有权 B.经营权 C.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7.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B.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C.双方利润水平过高的 D.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8.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 )。

A. 数量 B.质量 C.价格 D.工资 9.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 )等。

A.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 D.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 10.市场功能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 )功能等几个方面。

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 11.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 工业 B.生物 C.信息 D.资本 12.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 A.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C.小城镇人口比重 D.农业产值比重 13.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 )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A.所有权 B.经营权 C.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1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B.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C.双方利润水平过高的 D.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15.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包括( )。

A. 植物栽培业 B.动物饲养业 C.林业 D.乡镇企业 16.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 )。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经营制度。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则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 )等形式。

A.转让 B.转包 C.人股 D.租赁 18.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工业 B.生物 C.信息 D.资本 19.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

A.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C.小城镇人口比重 D.农业产值比重 20.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包括( )。

A.植物栽培业 B.动物饲养业 C.林业 D.乡镇企业 21.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
包括( )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A.所有权 B.经营权 C.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22.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B.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C.双方利润水平过高的 D.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23.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包 括劳动力的( )。

A.数量 B.质量 C.价格 D.工资 24.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 )等。

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j 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 D.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 25.市场功能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 )功锯等几个方面。

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 26.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

A. 国情 B.社会政治制度 C.历史传统 D.文化因素 27.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 )。

A.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经营制度。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则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 )等形式。

A.转让 B.转包 C.人股 D.租赁 29.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 )等。

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 D.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 30.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即( )。

A.成本完整 B.成本不完整 C.计价统一 D-计价不统一 三、填空题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根据林木用途的不同,我国现有森林主要可以划分为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类型。

3.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5.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和累退原则。

6.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自给自足、依赖进口和自给自足与进口结合。

7.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8.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一般表现为成本不完整、计价不统一 9.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自给自足、依赖进 口和自给自足与进口结合 10.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多少无关。

11.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

12.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13.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处置权。

14.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一生收入。

15.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16.我们平时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三、名词解释 1.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经过归纳,能反映其特征的原则主要是民主管理;
社员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

2.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3. 管理的二重性: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 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5.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6.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 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7.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8.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以后所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生产所可能取得的最大收益。

19.决策: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四、问答题 1.怎样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10分) 答:要不断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营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2分) (2)完善承包合同。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2分) (3)稳定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社员对土地的长期投资。(2分) (4)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规模效益。为了促进其转让,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措施。(2分) (5)鼓励和帮助承包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如发展家庭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利用家庭发展果树、蔬菜、养殖畜禽、各种林产等。家庭经济发展了也会反过来支援承包部分的经营。(1分) (6)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确认和保护家庭经营的独立生产者地位、法人地位,保护社员的承包权利。(1分) 2.试述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10分) 答: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一些固有的特殊性。

(1)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产品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性质。

(2)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市场风险比较大。

(4)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

(5)农产品市场的基本稳定性。每小点2分,共10分。

3.怎样认识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答: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7分)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重任,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8分,共15分) 4.试述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的特征。(10分) 答: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份有如下特征:
(1)股份平等性 每一股份代表一定的金额,每股的金额均等划分。

(2)责任有限性 股份合作制企业持有股份的股东,其投资风险仅限于他所认购的股份金额,对企业所欠债务没有连带清偿的责任。

(3)股份流动性 持有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的股东,一旦对企业投资,一般情况下则不能收回其投资,但是却能按企业章程规定通过对股权证书的买卖而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

(4)股份的有价证券性 股份合作制企业因其不规范性和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不发行股票,企业股份以股权证书形式存在,股权证书是标志股东身份和出资的证明书,是一种有价证券。

(5)股份不可分性 股份是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资本的最小单位,不可再分,否则无法依据它行使股东权。股份可以共有、共同分享权利,但必须由一个人行使股东权。

5.城乡收入差距是大家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政策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城乡收 入差距?(10分) 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政策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制度因素。

(2)户籍制度因素。

(3)财政二元分割体制因素。

(4)教育体制因素。

(5)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

6.什么是股份合作制,说明股份合作经济的特点。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换言之,只要遵守劳动者之间自愿互利、风险共担原则,有民主管理制度,有公共提留和积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同时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都属于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劳资两合,容纳多种所有制,融通生产要素,聚集企业规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5分)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与资金联合相结合。

(2)在产权结构上,实行集体共同所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

(3)在收益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有限按资分红相结合。

(4)在组织形式上,实行自愿平等。

(5)在管理制度上,实行自主经营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每小点2分,共10分) 7.界定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是资产所有权的明确化,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分) 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谁投资,谁所有;
(4分) (2)维护资产所有者权益;
(4分)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4分,共15分) 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存在,你觉得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1)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今后的若干岁月中,每年都将有1000多万人(主要在农村)进入劳动年龄的行列,而我国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又相对缺乏。因此,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尽量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 减轻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压力。

(2)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是改革户籍制度,从身分上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4)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建制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狭小,结构分散,功能单一,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今后我国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进行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使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

(5)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农村城镇建设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仅总量小,而且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不仅制约了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为之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农村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信息、交通、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行业相应大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饮食、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的繁荣与兴旺。(每小点3分,共15分) 9.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怎样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15分) 答: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多种因素,因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具有多种途径。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在农业中,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机器、设备及化肥、农药等现代生产资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和有效提高单产,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最有力的手段。

(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在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农业基本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一切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以便使人的劳动条件能进一步改善,从而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

(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正确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劳动生产率提高打下基础。

(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

使劳动组织与生产力的物质要素在劳动时经常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适当进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技能,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过去一律以生产队集体组织为单位共同劳动的局面,是我国农业劳动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

由以上分析可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项措施,以便扬长补短,兴利除弊,取得更好的效果。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售价为500元/台,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0元/台,求:
(1)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2)企业如果计划盈利5000万元,产量最少要达到多少?(10分) 答:
11.农业经济效益形成有哪些特点?(10分) 答: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受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性大。

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物质技术装备还比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好的年份,土地肥力高的地区农业产出就多,产品成本也就较低,相对的农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好;
而自然条件差的年份、土地 肥力低的地区农产出就少,产品成本也就较高,相对的农业经营效益就比较差。所以考核农业的经营成果即效益形成时,必须考虑自然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等的差别对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

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其效益形成一般也是要在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结束时才能完成。农业基建投资如水利设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等投资,其效益可以维持多年;
农业中像林果业生产,效益形成要多年;
另外农作物生产中又有不同的耕作方式,农作物的生产同时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等,都造成农业效益形成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

(3)农业生产对市场反应慢,适应性差。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信号,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所以在调整结构上总显得滞后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是与工业生产最明显的差别,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只要价格合算,企业又具备生产条件,就可以随时转产,很快适应市场需求。这个特点也是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的一个方面。

(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

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常常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产相互结合。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农林牧渔多业并举,而且在其效益形成过程中,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慢,像林果业在投资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显出效果,因此其效益形成时间长;
有的生产项目投资见效比较快,像一些农产品加工业,甚至当年就可以见效。这就造成生产效益的形成既分散,又复杂。

12.已知某企业年固定成本额为2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0元,产量销售价格为20元。

(1)求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2)若企业要盈利40万元,企业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10分) 答:
13.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的建设?(15分) 答:(1)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2)龙头企业建设。

(3)开拓国内外市场。

(4)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5)处好各方关系,推进事业发展。

14.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特点。(15分) 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复杂。目前参加国际市场经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有130多个。这些国家和地区,各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政策法律、文化教育、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反映在贸易往来上就有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2)竞争激烈。国际市场竞争,实际就是商品质量、价格以及销售方式、服务态度、指导思想等方面的激烈较量,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快,价格暴涨、暴跌。

(3)商品构成的变化很快。目前进入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也有所增加,质量要求则越来越高,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转移。

(4)营销规模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各类型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加强,商品流通额和资本输出额大大增加。

(5)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商品,或体大笨重,搬运不便,即使干货,贮存期也有限,在国际运销过程中会遇到更大风险。

15.试述成本核算的步骤。(15分) 答:(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计算期。

(3)确定成本开支范围。

(4)确定成本项目。

(5)建立成本核算原始记录。

16.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答: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
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

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
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第1点2分,后6点每点1分) 17.农副产品国际贸易有何特点?(8分) 答:(1)农副产品市场容量很大 (2)农副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上下波动频繁:主要受国际市场供求规律所左右,因为农业生产易遭自然灾害,也受农时季节制约,各年产量有丰有欠,这种供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引起国际市场的价格上下波动。

(3)农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农副产品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重要产品,但在世界农副产品出口的国家中,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尤其是粮食属于敏感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

18.发展农业产业化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每点2分,共8分) 答:培育“龙头企业”;

加强基地建设;

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9.为什么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3分) 答:从劳动力的两重性看,必须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

劳动力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首先,劳动力只是人的一生中有劳动能力的那一段时间,其次,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但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从生到死每天都要消费。只有劳动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他自身的消费,为社会提供剩余产品,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反之,劳动者不生产光消费,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目前,我国有二亿多剩余劳动力,消费巨大,是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沉重的“负担”。

从劳动力的流失性和可再生性特点看,必须及时解决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劳动能力如不使用,就会“过期作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及时加以利用,尽快实现剩余劳动的转移。劳动力具有可再生性,一部分劳动力死亡后,新的、更多的劳动力会补充进来。农村劳动力增长主要受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制约。现阶段,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有大量剩余,另一方面新增长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加入剩余劳动力大军,如不正视这一严重问题,听其自然,必然会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将不可能实现。

20.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每点2分,共8分) 答:(1)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是社会生产有“剩余”,增加积累,也就是不断增加效益。因为,只有经济效益的提高才是社会进步唯一源泉。

(2)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们设想,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结果是收入小于或等于支出,这种情况下发展下去,企业就会倒闭。这就是说,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而实行扩大再生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3)提高经济效益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精打细算,节约资源的投入,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

(4)讲求效益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可使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21.简述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9分) 答:(1)合作经济有利于规模经营 农户分散的家庭经营,生产方式是分散的,生产能力经营规模有限,许多事办不了、办不好,需要合作统一服务。形不成规模的生产能力,是不能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而要形成规模效益,必须依靠合作。有了合作经济组织做后盾,资金可以积少成多,设备可以以旧换新,原材料批量购买可以得到优惠。(3分) (2)有利于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分) (3)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3分) 22.什么是产权界定?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8分) 答:产权界定的概念:
确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3分) 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的原则和依据:(5分) 原则是:“谁投资,谁拥有所有权” 在界定过程中,既要维护集体资产所有者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不得侵犯其他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依据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

23.怎样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每点2分,共8分) 答: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4.结合实际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14分) 答: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必须采取综合的得力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民负担是否合理,其问题的本质是各级领导的认识与操作问题。负担过重是农民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领导方。

(2)把减轻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统一政令,完善立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保障。

(3)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4)严格审批程序 应加强对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的宏观管理。

(5)搞好审计监督管理 财务审计具体法制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对于搞好农民负担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审计部门应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前4点每点3分,第5点2分) 25.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9分) 答:商品经济是指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等价交换的形式。(3分) 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但有市场不等于就是市场经 济,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成市场经济。(3分) 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通过计划配置社会资源。(3分) 26.试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取的基本措施。(8分) 答:(1)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积极推进集约经营。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3)科学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化学技术,兼顾农业机械技术。

(4)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5)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前3点每点2分,后2点每点1分) 27.简述清产核资的概念和任务。(6分) 答:清产核资就是清查资产、核实资金、摸清集体家底工作的简称。(3分) 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资产所有权,重估资产价值,核实资金贷款登记产权,建章建制。(3分) 28.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答:(1)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是社会生产有“剩余”,增加积累,也就是不断增加效益。因为,只有经济效益的提高才是社会进步唯一源泉。

(2)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们设想,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结果是收入小于多等于支出,这种情况下发展下去,企业就会倒闭。这就是说,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而实行扩大再生产。除此之外, 别无选择。

(3)提高经济效益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精打细算,节约资源的投入,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

(4)讲求效益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可使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29.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什么?(8分) 答:基本方法:依据其资金的来源渠道,划清集体投资和非集体投资的数量及权属关系。

基本要求:一是划清集体与其它所有制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是划清乡、村、组三级之间的关系;
三是划清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

Tags: 农村经济   电大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