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正文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2020-12-30 11:30:04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略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且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说两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得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真不错!)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这里由之前的文言文名句引入,明确今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引入简单的小故事,导入自然、流畅。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出示课件2: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取”是什么意思?“道”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出示课件3,检查读音。

 戎 诸 竞 认读生字“戎”。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出示课件4)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诸”(zhū)不能读成(zhǔ)。

 (2)出示课件5,会写字:戎、尝、诸、竞、唯。

 指导书写。

 戎:左下部是“”,不是“廾”;

 诸:中间没有“亻”; “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3)(出示课件6、7)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李〕李子。〔游〕玩耍。

 〔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信〕的确。

 〔然〕如此。〔之〕他(它)。

 设计意图:   学生学写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是指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4.(出示课件8)师范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设计意图:   古文的朗诵韵律和现代文的朗诵韵律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5.合作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读得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6.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的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7.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   变换形式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三、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出示课件9: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砸破水缸)

   老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2.师小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的成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出示课件10)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认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句子的理解,积累本文中的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你们还记得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2.下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课文。你们能将课文内容背下来吗?(学生背诵) (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出示课件12)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朗读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几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 (诸:多 ) (尝:曾经) 师: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

 师:现在你们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出示课件13) 2.过渡: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生:捉迷藏、爬山、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句古文吧! 3.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14,第一幅图片: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是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4.大家能读好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15,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设计意图:   用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形成特有的思维能力。

 5.出示课件16,第二幅图片:(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是怎么做的?(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课件出示17)在其他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6.出示课件18,第三幅图片: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师:诸小儿会怎么问呢?(生:你怎么不摘李子?)(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人问之,“之”是谁?“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出示课件19。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们,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只是随便猜猜吗?他是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师: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一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师:“取之,信然。”摘了尝之后才相信的。(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7.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可以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你这样的发言。

 8.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20)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出示课件21)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师: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出示课件22: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古文。(出示课件23)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设计意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总结提升。

 1.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师总结。

 2.(出示课件24)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善观察

 勤思考

 

Tags: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四年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