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会议发言 / 正文

毕业设计:年产8000吨聚丙烯酸钠的工艺设计

2020-05-28 16:35:09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年产6000吨聚丙烯酸钠工艺设计

 学

 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

 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是利用单体丙烯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原理合成聚丙烯酸钠。本设计的任务是年产6000吨聚丙烯酸钠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其中主要简述了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钠聚合性单体为主要成分,在疏水性溶剂正庚烷中经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还介绍了聚丙烯酸钠的性质、特性、用途和使用举例以及悬浮聚合的机理、体系和生产工艺,间歇操作的特点及主要原料。

 设计主要成果如下:

 ①  每天的理论产值是18181kg。实际产量为18552kg。实际年产量为6122t。

 直径为2500mm配碱釜,直径为1600mm的中和釜,直径为2500mm的聚合釜。体积为12的分散介质调配罐,分散介质储罐体积为24。材料为不锈钢。

 ②  主要设备:推进式搅拌器,标准椭圆形封头;支承式支座,釜体夹套。12的分散介质调配罐,24的分散介质储罐。沉降式离心机,规格为LW350×1050。配碱釜,中和釜,聚合釜,去离子水储罐。

 ③ 

 图纸:1)工艺流程图、2)物料流程图、3)聚合釜的装配图。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生产工艺

 主要设备图

 工艺流程图

 Design Notes

 This design is the use of sodium acrylate monomer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ynthesized by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inciple sodium polyacrylate. The design of the mission is to produce 6000 tons of high absorbent resi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esign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ainly acrylic acid and sodium hydroxide outlined polymerizable monomer as a main component, in a hydrophobic solvent of n-heptane by reversed-pha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sodium polyacrylate superabsorbent prepared. It also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the sodium polyacrylate, characteristics, uses and examples as well as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s, system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intermittent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raw material. Design of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Daily theoretical value is 18181kg. Actual production 18552kg. Actual annual output of 61220t. 2) With a base diameter of 2500mm autoclave, the diameter of 1600mm and a kettle, a diameter of 2500mm polymerization vessel. Volume of the dispersion medium to mix the pot 12, a volume of 24.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3)

 Main equipment: push-stirrer, standard elliptical head; bearing type bearings, kettle body jacket. Deployment dispersion medium tank 12, a dispersion medium tank 24. Decanters, specifications for the LW350 × 1050. Autoclave equipped with a base, neutralization reactor,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or, deionized water tank. 4) Drawings: 1) Process Flow Diagram, 2) material flow, 3) polymerization reactor assembly drawing.

  Keywords: Sodium polyacrylate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production process

 flow chart

 diagram of major equipment

  目 录

  设计说明 II 1 概述 1 1.1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 1 1.2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2 1.2.1 聚丙烯酸钠的性质 2 1.2.2 聚丙烯酸钠的应用 2 1.3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需求、生产和应用前景 3 1.4 项目的设计依据 4 1.5 建厂规模及产品规格 5 1.5.1 建厂规模 5 1.5.2 产品规格 5 2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 6 2.1 聚丙烯酸钠聚合的实施方法 6 2.2 反向悬浮聚合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4] 7 2.2.1分散剂及其助分散剂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7 2.2.2 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8 2.2.3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8 2.2.4 链转移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9 2.2.5 搅拌转速的影响 9 2.3 后处理工序的选择 10 2.3.1 分离方法的选择 10 2.3.2 干燥方法的选择 10 2.4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 10 2.5 生产过程主要操作及控制 11 3.1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12 3.1.1 物料衡算 12 3.1.2热量衡算 15 3.2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选型 18 3.2.1各釜体高度与内径尺寸确定 18 3.2.2 各釜体夹套尺寸的确定 21 3.2.3 分离设备 23 3.2.4 干燥设备 23 3.2.5 其他设备的选择 24 3.3 设备一览表 25 3.4原料主要技术规格、供应及消耗定额 25 3.4.1原料规格及用量 25 3.4.2 原料消耗定额 26 4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27 4.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27 4.1.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27 4.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27 4.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27 4.2 车间设备布置 28 4.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 28 4.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 28 5 建设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说明 29 5.1建设工程说明 29 5.2给水、排水系统 29 5.3电力供应及生产控制 29 6.1环境保护 30 6.1.1该项目环保设计依据和标准 30 6.1.2环保治理措施 30 6.1.3预期效果 30 6.1.4环保管理及监测 31 6.1.5绿化概况 31 6.2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31 7 概算与技术经济 32 7.1 项目投资估算 32 7.2产品成本估算 32 7.3

 财务评估 33 7.3.1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33 7.3.2 盈亏平衡分析 33

  总结 34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1 概 述 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盐是丙烯酸盐类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产物,由于聚丙酸钠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团,它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是一种高分子电解质。

 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具有良好的离解性、较理想的润湿性、保水性和成膜性(浸渍或涂布时),同时还具有耐温性强、冻融稳定性、机械稳定性、以及经长期贮存后其粘度无明显变化等特点。不同聚合度的产物亲水性、硬度、强度、附着力等性能差别很大,这些差异以及它们本身具有的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这类聚合物获得广泛应用[1]。

 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变化幅度很大,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可以用作各种各样的目的和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出来;低分子量(1000-5000)时,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聚丙烯酸钠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的聚丙烯酸钠不再溶于水,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2]。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大类。本论文主要涉及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线的工艺设计。

 1.1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聚丙烯酸钠主要是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用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水溶液聚合而成。其原理为:

  一般而言,水溶液聚合时,聚合组分较少,工艺实施较容易。但由于搅拌和传热的原因,聚合水溶液中要求单体浓度很低,而且产物成块状,出料困难。需要经过切割、粉碎、筛分、烘干等后续工艺。

 反相悬浮法聚合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水溶性高分子新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性文章最早由Dimonie等人于1982年发表。它是将丙烯酸钠水溶液分散在油溶性连续相中,在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分散成微小的液滴,在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反应。

 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工业化,产品分子量可达千万以上,产品溶解性能比水溶液聚合产品好,而且克服了水溶液聚合中的高粘和传热困难的工艺难点,并且可以得到粉状或者粒状的聚合物,产物的后处理工艺、储运和使用上也较容易。

 1.2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1.2.1 聚丙烯酸钠的性质

  聚丙烯酸钠[3],英文名Sodium polyacrylate,缩写PAAS或简称PAA-Na,结构式为-[CH2-CH(COONa)]n-,是—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商品形态的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小到几百,大到几千万,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粘稠液体、凝胶、树脂或固体粉末,易溶于水;因中和程度不同,水溶液的pH一般在6-9;能电离,有或无腐蚀性;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但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随碱土金属离子数量增加,先溶解后沉淀;无毒。

  (1) 稳定性

  1) 热稳定性:聚丙烯酸钠热稳定性好,海藻酸钠、梭甲基纤维素钠等天然粘稠液,经热处理,其粘度降到初始的1/10以下,但聚丙烯酸钠的水溶液仅降低3/10。聚丙烯酸钠用于分离铝厂红泥,就是基于丙烯酸钠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2) 冷冻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即使经过冻结,其粘度也不变。

 3) 机械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在室温下以10000r/min高速搅拌3min,粘度无显著变化。

 4) 储存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长期贮存,粘度变化很小。

 5) 生物分解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极好,不腐败。

 (2) 成膜性 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吸湿性非常强,因此水溶液成膜相当困难。但可用浸渍或涂布方法在表面上制成透明均一的膜。

 (3) 吸湿性、保水性 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COONa),因此其吸湿性极强。干燥产品在空气中可以吸湿自重的10%,而高吸水树脂则可以吸收自重1000倍以上的蒸馏水,而在无机盐等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吸水性能将下降。

 1.2.2 聚丙烯酸钠的应用 聚丙烯酸钠应用范围与其产品的聚合度有关,不同聚合度的产品其功能与用途亦不同,见表1-1。

 1) 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羧基由于静电相斥作用,使得曲绕的聚合物链伸展,促成具有吸附性的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来,由于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作为絮凝剂的聚丙烯酸钠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其商品形态为黄色粘稠液体,固含量或达8%,相应特性粘数η≥3.40。

 聚丙烯酸钠絮凝剂是特别适用于烧碱和纯碱行业盐水精制、氧化铝生产的赤泥沉降分离、味精厂废水中蛋白质回收和制糖等行业的高分子材料[4]。

 表1.1 不同聚合度聚丙烯酸钠的功能及应用 聚合度 功能 用途 1-50 离子封闭 防水垢剂、洗涤作用增效剂 60-500 分散、水还原作用 分散剂、石油钻井添加剂、水还原剂 500-10000 防沉淀、分散作用 分散剂、柑橘保鲜剂、增稠剂、保护胶、铸造粘合剂、医药糖衣粘合剂 10000-100000 沉积、絮凝、沉淀作用 加快墙体材料粘性剂、农药防漂散剂、电解盐水精制、絮凝剂 100000-500000 水膨胀性 水凝胶

  2) 保护胶 聚丙烯酸钠中含有的大量亲水基团(-COONa),在水中产生电离,在乳液聚合中适量地加入聚丙烯酸钠与聚合体系中的阴离子乳化剂产生较强的双电子层,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使整个乳液聚合体系更稳定,提高产品的机械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目前内许多厂家加入0.5-1%的聚丙烯酸钠故作为保护胶。

 3) 增稠剂 在水性涂料中加入聚丙烯酸钠作为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且能有效地防止涂料的沉降、分层现象,并可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和涂刷性能,在夏季使用不易出现发露、发臭现象,一般使用量为涂料量的1-3%为宜。但是涂料整个体系中pH值需在8-9.5,聚丙烯酸钠盐才能有效地发挥增稠效果[5]。

 4) 分散剂 做分散剂使用的聚丙烯酸钠可用于水处理,在碱性和中性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而不结垢。能将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的微晶或泥沙分散于水中而不沉淀,从而达到阻垢目的。除了用于水处理还,还广泛大量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行业做浆料分散剂,用于陶瓷工业做碳酸钙分散剂,用于涂料行业做颜料分散剂等[6]。

 聚丙烯酸钠除上述用途外,还可以作为柑桔保鲜剂、干燥剂、药物糖衣粘合剂、铸造钻合剂、土壤稳定剂、土壤改良剂、食品添加剂等。

 1.3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需求、生产和应用前景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主要用于氯碱、纯碱行业的盐水精制,铝厂的红泥沉降,味精厂的废水蛋白质回收等行业。烧碱大量用于造纸、合成洗涤剂、纺织、医药、冶金、食品等领域。

 纯碱被大量使用于玻璃、洗涤剂、金属冶炼等行业,2010年,我国纯碱生产企业数量约为全球纯碱生产厂家总和的一半,产能和产量均已达到世界纯碱总能力和总产量的1/3,超过6000万吨,在世界纯碱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2010年我国烧碱产量也达到6000万吨。

 目前,在这两碱行业的生产中,盐水精制过程大多一直使用聚丙烯酰胺和苛化淀粉,小部分使用聚丙烯酸钠,主要是由于表面看聚丙烯酸钠价格贵,而忽视聚丙烯酸钠用量少,效果好的特点。由于用PAM存在盐水质量上不去的缺点,随着聚丙烯酸钠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聚丙烯酸钠。按烧碱年产8 000万吨,精制盐水全部使用聚丙烯酸钠,用于精制盐水每生产1吨烧碱用聚丙烯酸钠0.2kg计,每年需要消耗聚丙烯酸钠将达到4 000吨。纯碱年产8 000万吨,每生产1吨纯碱用聚丙烯酸钠0.14kg,需要用聚丙烯酸钠2 800吨。

 另外在味精生产过程产生的谷氨酸母液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目前大多数厂家没有进行回收利用,如果采用聚丙烯酸钠作絮凝处理,既可回收又有用蛋白质,又可大大降低母液中的SS和COD含量,减少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7]。2010年商品味精产量为256.44万吨,按生产每吨味精消耗聚丙烯酸钠1.5kg计,每年需用的聚丙烯酸钠约4 000吨。

 在铝厂的赤泥沉降的处理中目前大多使用麦麸或分子量低于1 000万的胶体聚丙烯酸钠,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由于使用条件还没有彻底探讨,存在对赤泥种类的适应性问题,还不能广泛使用,随着对其使用研究的深入,聚丙烯酸钠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将会迅速增加[8]。

 由以上分析可见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在国内企业使用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国外产品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国内近年已有生产,但是生产厂家不多,生产能力较小,其中还包括胶体产品,因此可见在国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缺口还很大,有必要增加其生产,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生产厂是非常必要的。

 1.4 项目的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书》安徽理工大学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安徽理工大学 《化工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设备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1.5 建厂规模及产品规格 1.5.1 建厂规模 项目拟建立年产6000吨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线。

 1.5.2 产品规格 所生产的聚丙烯酸钠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粒状固体,产品质量指标见表1-2。

 表1.2 聚丙烯酸钠产品质量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外观 白色粒状或粉末 纯度(%) ≥95 干燥失量(%) ≤5 分子量(万) 600-1500 残余单体量(%) ≤0.05 透明度(1%水溶液) 水溶液透明 游离碱 无

  2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是:有一定的科学先进性和一定的科学水平,能体现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可操作性强。在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制定出工艺流程简短、技术成熟、投资少、生产成本低、适应生产的连续化,使整个生产装置达到高水平。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论证是在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1 聚丙烯酸钠聚合的实施方法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盐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

 水溶液聚合法[9~11]是以水为溶剂,将经碱部分中和后的丙烯酸,加入有关助剂、引发剂,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干燥粉碎而制得的方法。该法以水为溶剂,生产过程不产生污染;对主设备要求低,投资省;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缺点是反应速度快,温度不易控制;但后处理需增加干燥、粉碎、筛分工序,有过细粉末产生。水溶液聚合法生产的聚丙烯酸钠产品因呈不规则粉末状,是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的主要方法。国内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基本采用该法。

 反相悬浮聚合法[12~13]是以溶剂(油相)为分散介质,经碱部分中和的水溶性单体丙烯酸钠,在悬浮分散剂和搅拌作用下分散成水相液滴,引发剂和交联剂溶解在水相液滴中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方法。该法解决了水溶液聚合法的传热,搅拌困难等问题;且反应条件温和,可直接获得珠状产品,生产的聚丙烯酸钠粒径大小可根据用途要求调节,溶剂容易与聚合物分离,是一种合成聚丙烯酸钠独特的方法。缺点是反应过程控制较不稳定;主设备材质要求高,设备投资较大;采用易燃的有机溶剂,需要溶剂回收装置,存在消防隐患和产生污染;只能进行间歇生产,设备利用率低。表2-1为水溶液聚合法与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的比较。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首先将丙烯酸单体经部分中和,单体溶液分散并悬浮于连续有机相中(如环己烷等),以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如过硫酸钾) 或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如过硫酸铵、尿素)引发聚合,生成粉状或粒状沉淀,与溶剂分离后即得最终产品。

 根据上述分析、试验结果和企业资金情况,本设计的聚丙烯酸钠生产使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单釜间歇聚合工艺,以Span 60为分散剂、复合引发剂和相应的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40℃恒温1h、50℃恒温1h、60℃恒温1h后升温至共沸温度。脱水至粒子固含量为70%即可停止反应。由于聚合过程中,丙烯酸钠单体易自交联反应,形成不溶性凝胶,故在体系中要求加入一定量的链转移剂和缓聚剂;聚合反应后聚合物颗粒对通常材料的盛装器具具有很大粘性,所以在釜中加入抗粘釜剂,防止金属表面发生引发聚合或大分子活性链接触釜壁就被终止聚合而钝化。

 表2.1 水溶液聚合与反相悬浮聚合的比较 比较项 水溶液聚合法 反相悬浮聚合法 引发体系 过氧-还原引发体系 过氧-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场所 水相 分散的水相 聚合温度 50~100℃ 50~100℃ 产品形态 水溶液 固体粒状或粉末 散热 相对困难 非常容易 产品分子量 较低(难达1000万) 较高(1000万以上) 体系粘度 低固含量是较高 很低(近似于油相粘度) 产品后处理 烘干 不需烘干 2.2 反向悬浮聚合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4]

  目前,有关反相悬浮法生产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影响聚合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常规丙烯酸系水溶液聚合体系相似,有单体浓度、水油比、引发体系及其用量、分散剂、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值、聚合体系中无机盐类、链转移剂、搅拌、缓聚剂等。

 2.2.1分散剂及其助分散剂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丙烯酸钠反相悬浮聚合中,单体水溶液需借助油溶性分散剂,使之分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油包水”型(W/O)悬浮液,山梨糖醇脂肪酸酐(Span类)和其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类)是两种最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W/O型反相体系一般选择HLB为3~8的span类(如span60等)作为分散剂。

 在实际聚合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改善分散能力并调节颗粒特性,在选择Span类作为主分散剂的同时,需添加一定量的助分散剂,在Span分散剂溶解后尽快加入助分散剂的效果更好。

 助分散剂的加入同时也能起到适当降低产物分子量的作用。表2-2为助分散剂对分子量的影响,发现在单体、引发剂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助分散剂的加入,产品的分子量降低、颗粒也变细。

 选用Span60,油水界面张力较小,并且浓度>0.75%时聚合过程中体系稳定, 聚合物粘壁较少,产物粒子均匀。故聚合选用Span60作为分散剂。

 表2.2 助分散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编号 AA(mL) 引发剂(w%) 助分散剂(v%) 分子量(万) 颗粒形态 1 12.5 0.18 0.0 595 粒状 2 12.5 0.18 0.31 288 粉状 3 12.5 0.16 0.0 866 粒状 4 12.5 0.16 0.31 520 粉状 2.2.2 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是影响分子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2-3为引发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表2.3 引发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编号 AA(g) NaOH(g) 引发剂加入次序 引发剂(w%) M(万) 形态 1 2.5 6.8 先 0.16 1084 粒状 2 2.5 6.8 后 0.18 679 粉状 3 1.25 6.6 先 0.18 595 粉状 4 1.25 6.6 先 0.16 866 细粉状 过硫酸盐引发剂是最常用的水溶性引发剂。根据自由基生成的机理,可将引发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分解型引发剂,另一类是氧化—还原引发剂。常用的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如过硫酸钾(KPS)和过硫酸(APS)属于热分解型引发剂,其受热后可直接分解产生两个具有引发活性的自由基,分解活化能为140.3kJ/mol,一般使用温度为70℃。

 在水溶液聚合中,过硫酸盐-脂肪胺是类活性可调、易控制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发现,氧化剂用量主要决定聚合反应总速率,还原剂用量仅改变了反应速率分布。当还原剂用量一定时,增加氧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总速率增大;当恒定氧化剂用量,增加还原剂用量时,聚合反应速率基本不变,而速率分布改变。

 2.2.3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本质上属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由动力学链长与单体浓度的关系可知,单体浓度越高,聚合物分子量越高。

  由丙烯酸及其钠盐组成的单体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在反应过程中,可以改变水的加入量或通过改变AA的加入量改变聚合单体浓度。加入适量的AA不仅能增加聚合物的絮凝效果,同时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表2-4、2-5分别为水量和单体量对分子量的影响,增加水的量或减少单体量,即降低丙烯酸单体的浓度,聚合物分子量降低。

 表2.4 水量对分子量的影响 编号 加入水量(mL) AA(g) NaOH(g) 分子量(万) 产品形态 1 10 12.5 6.8 1170 粒状 2 12 12.5 6.8 363 较小粒状 3 14 12.5 6.8 240 粉状 4 30 12.5 6.8 171 粉状 表2.5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编号 AA(g) NaOH(g) 引发剂(mL) 分子量(万) 产品粒状 1 1.25 7.0 2.0 164 较大粒状 2 2.5 7.0 2.0 273 颗粒状 3 3.0 7.0 2.0 412 粉状 4 3.5 7.0 2.0 704 较细粉状 2.2.4 链转移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加入异丙醇,可降低体系表面张力,减小反应过程中粘壁现象,改善产品的溶解透明度,同时还能作为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剂,调节产品分子量。

 2.2.5 搅拌转速的影响 反相悬浮聚合必须在搅拌下进行,通过搅拌能使单体溶液分散成液滴,防止块状聚合。搅拌的另一个作用是加速反应热的传递,防止温度过高而发生爆聚,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对于聚丙烯酸盐体系,由于单体浓度高、活性大,反应相当剧烈,要求搅拌强度也就更高。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搅拌转速小于200r/min时,搅拌强度不够,不足以使单体溶液均匀地分散成液滴,而且由于单体溶液的比重大于溶剂相,故大部分单体下沉于釜底而发生块状聚合,影响了反应的正常进行。而当搅拌转速太大时,反应体系并没有设想的那样稳定,甚至也出现了爆聚。这可能是由于搅拌转速太快,使单体液滴粒径过小,相对于转速小的体系,它需要更多的分散剂才能使液滴分散不聚并;同时高转速容易使发粘粒子聚并,因此,搅拌转速太快对于体系的稳定性并无益处。综合以上因素,本设计选择的最佳搅拌转速250r/min。

 2.3 后处理工序的选择 2.3.1 分离方法的选择 对脱水后聚合物混合物进行分离可采用过滤离心机或沉降离心机或分离机。通常,对于含有粒度大于0.01毫米颗粒的悬浮液,可选用过滤离心机;对于悬浮液中颗粒细小或可压缩变形的,则宜选用沉降离心机;对于悬浮液含固体量低、颗粒微小和对液体澄清度要求高时,应选用分离机。根据产品的颗粒直径大小选择螺旋沉降式离心机除溶剂。

 2.3.2 干燥方法的选择 对聚合后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可采用气流干燥、回转窑、红外等干燥方式。气流干燥设备的干燥强度大,蒸发水份能力从 50kg/h-1500kg/h,而设备容积小,投资省,是其他干燥设备比不上的;回转窑设备适应于连续生产,但是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且对具有一定粘性的聚丙烯酸钠胶粒不适应该种干燥方式;生产试验的前期采用红外线加热,但是干燥成本高,而且设备维护费用大会导致产品成本显著增加。根据企业的投资情况和生产能力,选用的气流干燥机干燥方法。

 2.4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聚丙烯酸钠流程示意图 引发剂 溶剂回收 丙烯酸

  中 和 聚合 共沸脱水 除溶剂

 干燥

 NaOH水溶液

 分散介质 分散剂 助剂

  成品

  (1)丙烯酸钠溶液的制取:将经计量的丙烯酸、适量的助剂与经溶解、冷却、计量的烧碱溶液进行部分中和,中和后的丙烯酸钠,加入适量水,得到浓度为45%单体溶液即丙烯酸钠水溶液。

 (2)丙烯酸钠的聚合:将中和后的丙烯酸钠水溶液与由分散介质和分散稳定剂配制好的分散液共同放入反应釜中,并加入适量助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至共沸脱水至固含量70%是停止反应。

 (3)聚合物混合物的分离: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通过离心机分离分散介质与聚合物,再经热水洗涤除去聚合物表面的一些残留助剂。

 (4)聚丙烯酸钠的后处理工序:将分离工序过后的聚合物进行干燥、计量包装等处理后,得到聚丙烯酸钠产品。

 2.5 生产过程主要操作及控制

  (1)配碱

  按NaOH:H2O=l:2.33的质量比配制碱液,其浓度约为30%(w/w)。将称量好的烧碱缓慢倒入装有定量量纯水的配碱釜中,同时开动搅拌,并在夹套通冷却水冷却,控制最终碱液温度(30℃)。

 (2)丙烯酸中和

  按丙烯酸:NaOH=l:0.56的质量比在中和釜中加入丙烯酸,开搅拌并在夹套通冷却水,同时缓慢加入已冷却的碱液,碱液量为丙烯酸:碱液=l:1.74质量比,相当中和度100%(mol)。控制最终丙烯酸中和液温度30℃。

 (3) 聚合反应 将中和的45%丙烯酸钠单体水溶液、分散剂Span 60、2%单体质量的复合引发剂和相应的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控制温度40℃恒温1h、50℃恒温1h、60℃恒温1h后升温至共沸温度。脱水至粒子固含量为70%即可停止反应。

 (4)分离干燥工序 经共沸脱水后的聚合物混合物通过螺旋沉降式离心机脱除分散剂等,将离心后的聚合物湿物料经气流干燥机干燥至产品含水量达0.2%-0.5%时。

 (5)包装 干燥后的粉末,存放于贮料斗中,先测定产品的分子量、密度等有关性能,然后按每袋25kg装袋输送到仓库以备出厂。

 3 工艺衡算和设备选型

 3.1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物料与能量衡算的有关计算公式、数据等参见文献[15~21]。

  3.1.1 物料衡算 (1) 确定物料平衡关系 (2) 明确物料发生的化学变化,写出主、副反应方程式

 丙烯酸被中和,中和反应方程式如下:

 引发剂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丙烯酸自由基聚合中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引发剂会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

 (3) 收集数据资料 1) 生产规模。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年产量(生产能力):

 2) 生产时间。年工作日:

 3) 相关技术指标见表3-1。

 表3-1 技术指标 项目内容 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技术指标 聚合物后处理损失率 丙烯酸中和度 原料NaOH水溶液浓度 中和用NaOH水溶液浓度 单体水溶液浓度 2%聚合物质量 100%(摩尔) 99%(质量) 30%(质量) 45%(质量) 引发剂用量 引发剂水溶液浓度 分散稳定剂用量 分散介质用量 分散剂循环用量 0.2%单体质量 50%(质量) 2%单体质量 与单体质量比4:1 90%分散剂总用量 4) 质量标准。原料NaOH溶液浓度为99%。其他原料均视为纯物质。因为只对聚合工序做物料衡算,所以不用考虑产品的其他质量指标。

 5) 化学变化参数。加入的NaOH能够与丙烯酸完全反应,生成丙烯酸钠。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如下:

 丙烯酸=72.06,氢氧化钠=40,丙烯酸钠=94.06,水=18。

 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完全参加反应,转化率可视为100%,单体与聚合物之间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但引发剂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会使聚合物数量略有增加。

 (4) 选择计算基准与计量单位 因为是间歇操作过程,所以基准为“批”。

 (5) 确定计算顺序

  由于产物与原料之间的化学计算关系比较简单,且整个工艺过程比较简单,容易得到产物量与单体原料投料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采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

 (6) 计算主要原料(丙烯酸)的投料数量 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进行物料衡算必须求出主要原料每批投料量。该生产装置年产量6000t,年开工330d,每天生产6批,后处理工序中聚合物损失率2%。

 每批应生产的聚合物数量为:

  1) 引发剂(0.2%单体质量)全部结合到聚合物中; 2) 单体100%转化成聚合物,且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 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单体相对分子质量=:

 丙烯酸投料量为:

  (7) 顺流程设备展开计算 1) 中和釜物料衡算 已知:丙烯酸中和度100%、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72.06、NaOH相对分子质量40、单体相对分子质量94.06 原料丙烯酸钠的质量为2364.19kg 反应需纯NaOH的质量为:

 30%NaOH中含水的质量为:

 则30%NaOH的质量为:

  单体丙烯酸钠的质量:

 45%丙烯酸钠中含水的质量为:

  中和反应生成水:

 则中和反应过程中应加入的水为:

  2) 配碱釜物料衡算

  在装有水冷装置的配碱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质量分数99%的氢氧化钠。

 中和用30%NaOH溶液4374.50kg中各组分的质量为:

 =1312.35kg

  kg 原料用99%NaOH中各组分的质量为:

  kg

  kg 则需纯水:

 3) 分散介质调配罐物料衡算 已知:分散剂:单体=4:1、分散稳定剂=2%单体质量,则 分散剂质量:

 循环分散剂质量:

 kg 新鲜分散剂质量:

  分散稳定剂:

 分散液:

 4) 聚合反应釜物料衡算 反应前反应釜中各组分质量:

 单体:

 3085.98kg

 水:

  3771.75kg

 分散剂:

 12343.92kg

 分散稳定剂:61.72kg 引发剂用量=0.2%单体质量、引发剂水溶液浓度=50%(质量) 引发剂水溶液的质量:

 反应后反应釜中聚合物混合物的各组分:

 分散剂:

 12343.92kg

  分散稳定剂:61.72kg 水:

  聚合物:

  (8) 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 对聚合工序做全物料平衡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有:整个聚合工序的物料衡算过程是正确的。

 (9)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物料衡算整理如表3-2。

 表3.2 生产聚丙烯酸钠各工序物料衡算结果 工序名称 输出 输入 原料 质量(kg) 产品 质量(kg) 配碱

 99%片碱

 1325.6

 纯水

 3048.9

 30%氢氧化钠

 4374.50 中和

 30%氢氧化钠

 4374.50

 99%丙烯酸

 2388.07

 纯水

 119.04

 中和液

  6857.73

 其中:丙烯酸钠

  3085.98

 水

  3771.75 聚合

 中和液

 6857.73

 2%引发剂

 6.17

 分散剂

  12343.39

 分散稳定剂

  61.72

 聚合物

  3092.15

  水

  3777.92

 分散剂

  12343.92

 分散稳定剂

 61.72 3.1.2热量衡算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可分为多个工序,每一个生产工序都有一定的能量变化,因此各工序分别计算。整个过程均采用25℃作为基准温度,生产1批聚丙烯酸钠产品各工序的原料需求情况按物料衡算表中计。

 (1) 配碱工序 由物料衡算可知,在配碱工序中,需纯氢氧化钠2624.68kg,溶解用水 6124.27kg,氢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折算为物质的量为分别为:

 氢氧化钠:

  mol 水:

  mol 查表可知氢氧化钠在此浓度下的溶解热为,此浓度下溶液的平均比热为,水的比热为,已知片碱和纯水的进料温度为25℃,氢氧化钠溶液的出料的温度为30℃,配碱过程最大温升65℃,冷却水出入平均温差为10℃。

 输入的热量包括氢氧化钠带入的热量,纯水带入的热量,氢氧化钠带入的溶解热,由于氢氧化钠带入的热量和纯水带入的热量为0。

 所以

 kJ 输出的热量出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由25℃升到30℃所需的热量和冷却移走的热量。

 其中

 kJ 由于

  kJ 需冷却水的质量:

  kg (2) 中和工序 已知条件:丙烯酸的进料温度为25℃,比热为,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进料温度为30℃,平均比热为,中和液的平均比热为,水的比热为,100℃时水的蒸发热为,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中和液输出温度为30℃,冷却水平均温差为10℃。

 中和工序的输人热量包括:氢氧化钠水溶液引入的热量,丙烯酸引入的热量,丙烯酸中和热,其计算结果如下:

 氢氧化钠水溶液带入的热量:

  kJ 丙烯酸引入的热量为零:

 在中和工序中,中和度为100%,因此发生中和反应的丙烯酸为:

 kJ 输入热量

  kJ 输出的热量出包括中和液移走的热量,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以及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其计算结果如下:

 kJ 这一工序水分蒸发很少,故水分蒸发热量可忽略不计。

 所以

  由于 所以kJ 冷却水用量:

 kg (3) 聚合反应工序 已知丙烯酸中和液的平均比热为,中和液进料温度为30℃,丙烯酸钠的聚合热为77.7kJ/mol,水的比热为,l00℃水的蒸发热为,聚合物混合物出料温度为60℃,聚合物平均比热为,分散剂平均比热 输入的热量包括:丙烯酸中和液引入的热量,丙烯酸钠聚合的聚合反应放热,其计算结果如下:

 丙烯酸钠中和液引入的热量:

 kJ 聚合物反应放热:

 kJ 则输入的热量:

  kJ 输出的热量包括生成的聚合物从25℃升温到60℃所需的热量,分散介质带走的和水从25℃到60℃的热量及耗损的热量。其计算结果如下:

 聚合物带走的热量:

 kJ 分散介质带走的热量:

  kJ 水带走的热量:

 kJ (3)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物料衡算整理如下表3-3。

 表3.3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热量衡算 工序名称 输入 kJ 输出 kJ 配碱

  1510198

 1510198

 0

 73229

 0

 1436969

 1510109

  中和

  1899706

 1899706

 73229

 112467

 0

 0

 1826477

 1787239 聚合

 2661726

 2661726

 112467

 273810

 2549259

 993686

 552710 3.2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选型 3.2.1各釜体高度与内径尺寸确定 (1) 配碱釜 日产聚丙烯酸钠18.18吨,需配碱液;溶碱时最高温度为50℃,查得30%碱液的比重为;则6.06吨碱液的体积为:

 26.247/1.33=19.37; 按装料系数75%计,需配碱釜容积为。

 生产工艺条件为:所处理的为碱性溶液,釜体内为常压,温度为50℃,夹套为循环冷却水,夹套内表压为0.3MPa,温度小于50℃,故可确定该釜属于带搅拌装置的低压反应釜。本设计采用圆筒形壳体和标准椭圆形封头作为釜体的结构型式,盛装物料的碱液可选用材质为钢的不锈钢釜。

 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

  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1~1.5。若选1.5,则有:

  得

 m 虽然釜属于非标准设备,但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仍应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2.5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m 釜体实际高度为:

 m 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

 m 配碱釜的实际体积为:

  实际长径比:

  搅拌型式可选用为推进式搅拌器,搅拌电机功率为9kw,转速为。

 (2)中和釜 中和釜用于对丙烯酸的完全中和,单生产线日产聚丙烯酸钠18.18t,按每批需中和液:

 kg 在中和液60℃时,测得其密度为1.36,6857.73kg的中和液的体积为,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

 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

  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

  得

 m 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1.6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m 釜体实际高度为:

 m 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

 m 中和釜的实际体积为:

  实际长径比:

 按每批量计,可选用材质为带夹套的搪瓷釜,配用60r/min的减速箱,三相搅拌电机3kw的标准设备。

 (3)分散介质调配罐 分散介质调配罐用于对分散液的配置,每批反应需分散液:

 kg 测得分散液密度为,12405.64kg的介质液的体积为,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

 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

  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

  得

  m 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2.2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m 釜体实际高度为:

 m 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

 m 釜的实际体积为:

  实际长径比:

  按每批次计量,该釜为普通溶液混合,没有热量交换可选用普通溶液混合搅拌设备。

 (4) 聚合反应釜 单体水溶液和分散液的总体积为:

  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

 。

 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

  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

  得

 m 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2.4m。

 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m 釜体实际高度为:

 m 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

  m 实际长径比:

 = 该釜为反相悬浮聚合,反应釜的容积、结构、材质以及搅拌型式等都影响聚合过程和产品质量。为增大聚合反应的传热面,可在聚合釜内釜壁附近安置若干折流板或插入两根D型挡板,其内部可通冷却水以增加传热面积;在釜顶安置回流冷凝器,可将单体蒸汽冷凝回流,以增加传热面积;在聚合釜夹套中安装螺旋型导流板,冷却水不走短路时,水对釜壁的导热系数可提高8倍以上。

 实际生产中所用的搅拌器必须兼具剪切作用相循环作用,适当转速,悬浮聚合体系达到一定的循环流动和剪切流动,使釜内各部分达到温度均一、浓度均一,并使釜内单体均匀分散,悬浮成微小的液滴,加强聚合釜内壁的传热。

 该釜搅拌型式采用推进式搅拌装置,转速为250r/min,搅拌电机功率12kw的标准设备。

 3.2.2 各釜体夹套尺寸的确定 所谓夹套就是在釜体外侧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装设各种形状的钢结构,是与釜体外壁形成密封的空间。在此空间内通入加热或冷却物质,可加热或冷却反应釜内的物料。

 夹套筒体 的高度主要由传热面积确定,一般不应低于料液高度,以保证充分传热。根据装料系数、操作容积,夹套的筒体高度为:

 式(3-9) (1) 配碱釜夹套高度

 m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壳体直径在8 00~3000mm时,夹套直径为mm (2)中和釜夹套高度 m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壳体直径在800~3000mm时,夹套直径为mm

 图3.1 传热装置夹套示意图

  可拆卸的夹套

  不可拆卸的夹套

 (3)聚合釜夹套高度 m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壳体直径在2000~3000mm时,夹套直径为mm 3.2.3 分离设备 由于经共沸脱水的的反应产物仍是混合物,其中含有为分散剂及其他的相关助剂,还有一些反应中生成的低分子量聚合物都应被除去。

 通常,对于含有粒度大于0.01毫米颗粒的悬浮液,可选用过滤离心机;对于悬浮液中颗粒细小或可压缩变形的,则宜选用沉降离心机;对于悬浮液含固体量低、颗粒微小和对液体澄清度要求高时,应选用分离机。根据反相悬浮聚合制备的聚丙烯酸钠颗粒粒径大小选择螺旋沉降式离心机除溶剂。

 图3.2表示为螺旋沉降式离心机结构示意图 3.2.4 干燥设备 由于树脂含水量高,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气泡,制件出现流纹、雾斑,透明性降低,并会降低材料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而离心后聚合物一般含水率为5%-20%,为湿物料,需干燥使湿物料含水率进步降低。

 气流干燥管 尾气管 出料口 风机 旋风分离器 加料口 预热器

 图3.3 气流干燥机结构示意图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的聚丙烯酸钠为粉状采用气流干燥机。即热风干燥,使产品中水分含量达至0.2%~0.5%。

 3.2.5 其他设备的选择 其它的设备主要是泵的选择。工业生产中有进料泵、回流泵、塔底泵、循环泵、产品泵等,石油化工泵的选择应该满足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气蚀余量等工艺参数的要求,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和现场安装的要求。

  3.3 设备一览表 设备情况见表3-4 表3-4 设备情况一览表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配碱釜 Φ3 000 1 非标准设备 中和釜 Φ2 500 1 非标准设备 聚合釜 Φ3 800 1 非标准设备 分散液调配罐 41 1 非标准设备 分散液贮罐 82 1 非标准设备 沉降式离心机 LW350×1050 2 700×1 100×1 100 1 标准设备 碱泵 250r/min 7.5kw 1 标准设备 酸泵 250r/min9kw 1 标准设备 输送机

 1 标准设备 真空系统 10L/s,3kw 1 标准设备 操作平台 10000×6000×4000 1 非标准设备 包装机组

 1 标准设备 冷凝器

 2 非标准设备 无离子水贮罐

 1 非标准设备 气流干燥机

 1 标准设备 鼓风机

 2

 管路系统

 构架耗材

 保温材料

 3.4原料主要技术规格、供应及消耗定额 3.4.1原料规格及用量

  (1)丙烯酸:工业级,含量99%;年需求量1575.93t;

  (2)氢氧化钠:工业级,含量大于99%;年需求量874.81t;

  (3)复合引发剂:工业级,含量大于99%;年需求量4.08t;

  (4)分散剂:工业级,含量大于99%;年需求量814.60t; 3.4.2 原料消耗定额

  (1) 批产品原料消耗额见表3-5。

 表3-5 原料消耗定额(以吨产品计) 名称 单耗(kg) 单价(元/吨) 金额(元) 丙烯酸 7 449.69 9 500 11 342 氢氧化钠 662.73 2 200 1 458 引发剂 3.09 4 600 14.21 分散剂 617.12 4 800 1 963 纯水 1 583.98 20 31.66 合计

  14 808.87

 (2)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费用 生产用电:按用电0.8元/度,单位产品耗电75度,电耗750.8=600元 生产用水:水按2元/吨,单位产品耗水150吨,水耗1502=300元

  4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4.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4.1.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1 从经济和压降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但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允许有所调整。

  2 根据地形、主导风向等条件进行设备布置,有效的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尽量采用露天布置及建筑物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3 明火设备必须布置在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中心部位,并在危险区外。

  5 充分考虑本装置(车间)与其他部门在总平面布置图上的位置,力求紧凑、联系方便,缩短输送管线,达到节省管材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6 留有发展的余地

 7 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要求、防腐蚀措施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8 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集中处理。

  9 设备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应错开。

  10 设备布置应整齐,尽量使主要管道走向一致。

 4.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个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合,浑成一体。其次,必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包括设备维修的要求。即要符合流程、满足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利于设备安装和维修。第三,生产要安全。即要全面妥善的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第四,要考虑将来扩建及增建的余地,为今后生产发展、品种改革、技术改造提供方便。但这些一定要最有效的利用车间的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设备装置能露天布置的尽量露天布置,建筑物能合并的应尽量合并)。

 4.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厂房的立面形式有单层、多层和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多层厂房占地少但造价高,而单层厂房占地多但造价低。采用单层还是多层主要应根据工艺生产的需要。例如制碱车间的碳化塔,根据工艺要求须放在厂房内,但塔有比较高,且操作岗位安排在塔的中部以便观察塔内情况,这样就需要设计多层厂房;另一种情况是:设备大部分露天布置,厂房内只需要安置泵或风机,这种情况可设计成单层厂房。

 对于为新产品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厂房,由于生产过程中对工艺流程和设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一般都设计一个较高的单层厂房,利用便于移动、拆装、改建的钢制操作平台代替钢筋混凝土操作台,以适应工艺流程和设备变化的需要。

 4.2 车间设备布置 4.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按其外形一般分为长方形、L形、T形和Ⅱ形等。长方形便于总平面图的布置,节约用地,有利于设备排列,缩短管线,易于安排交通出入口,有较多可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墙面;但有时由于厂房总长度较长,在总图布置有困难时,为了适应地形的要求或者生产的需要,也有采用L形、T形和Ⅱ形的,此时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和立面等各方面的因素。

 4.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

 化工厂厂房可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设计成单层、多层或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来说单层厂房建设费用较低,因此除了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必须设计成多层外,工程设计中一般多采用单层。有时因受建设场地的限制或者为了节约用地,也有设计成多层的。对于为新产品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厂房,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工艺路线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所以一般都设计成一个高单层厂房,利用便于移动、拆装、改建的钢操作台代替钢筋混凝土操作台或多层厂房的楼板,以适应工艺流程改变的需要。

 5 建设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说明 5.1建设工程说明 5.2给水、排水系统 生产用水主要为配碱和中和工序的冷却用水、配碱水和少量的生产冲洗用水。生产线日用水量200吨。其中循环水量为180吨(进水温度30℃,回水温度37℃)。新鲜水进水温度31℃。本生产线水源由自来水厂供应,水的用量不大,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水系统包括新鲜水输水管、管网、输水管道的两条分支,一分支专门为循环水池,和生产清洗供水。另一支为纯水装置供水,消防用水管网另设。室内给水系统由人户管、主管、支管配水头(或用水设备)等组成。给水的水平干管敷设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下至上供水。

 生产用配碱水为纯水,由生产线装备的纯水装置供应。纯水最小用量6吨/日平均用量8吨/日,最大用量10吨/日。

 生产用水中的冷却水经贮水池自然冷却或用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少量的生产冲洗用水属基本无污染水,可经澄清后排放。

 生产线的排水系统由排水管网组成,排水管道把废水从产生地点收集和输送到总排水管,最后由总排水管输送到污水澄清池。

 5.3电力供应及生产控制

  (1)电力供应 本项目耗电不大电力由企业原电网提供,本生产线耗电不足

  ,企业电网能满足生产用电要求。

 (2)贮运 根据本项目原料、产品特点按不同要求进行贮运,以满足生产需要。需原料库房面积,产品库房面积。库房应阴凉、通风、防水、防潮、远离火种、热源,原料中易燃、易爆物品,原料、产品应隔离存放。

 (3)分析检验室、维修室 本项目进出工厂的原料、产品由化验室提供分析,包括丙烯酸、氢氧化钠、引发剂、助剂等原料和聚丙烯酸钠产品。

 生产过程检验由生产线配备的分析检验工进行。共设分析检验工2人。

 厂内配有维修工,可负责日常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6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6.1环境保护 6.1.1该项目环保设计依据和标准 A.《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EGJ6一86 B.《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检测站设计规定》EGZO501一91 C.《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GBJ87一85 D.《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88 6.1.2环保治理措施 (1)废水处理 本装置正常生产时废水主要有蒸汽冷凝水、清洗水、循环水排污等。分别采用以下治理措施:

 本项目工艺中在产品干燥工序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凝出,废水量约8t/d,蒸汽冷凝水属无污染水十分干净,可经冷却后送新建脱盐水站作进水以代替部分原水集中在贮水池。

 生产性清洗水排放量为10t/d,水中主要含有少量悬浮物、和酸、碱,pH值接近中性。由总排水管送至废水澄清池澄清后,可达标排放。

 循环水排污废水中污染物含量极少,可直接排放。

 (2)废渣处理 本装置废渣主要为各种废助剂等,可送当地填埋场填埋处理。

 (3)噪声 本装置噪声主要为各类电机和各类泵噪声。各类机泵应优先选用低噪声电机,加消声器,将主要噪声源集中在隔音房内。在操作中只设流动岗位,不固定值班,需要固定值班的,可将机房和操作间用隔声门窗分开布置。并在厂区种植降噪植物。

 6.1.3预期效果 本装置建成投产后,正常生产时“三废”均通过治理,且都能达到国家的有关环境标准,预计本装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本项目建成后,生产中几乎不产生废物,生产环境较为洁净。

 6.1.4环保管理及监测 本项目对环境管理和监测将设置专人负责,并由中心化验室统一管理控制,以保证环境友好生产。

 6.1.5绿化概况 厂区应在道路两侧、空地上、房间旁进行绿化,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绿篱等,以达到降噪除尘的目的。全厂绿化系数应不低于30%。

 6.2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1) 编制依据 A.《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一87 B.《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一79 (2) 不安全因素及职业危害 主要原料:助剂、活性炭为无毒物品,过硫酸钠为易燃易爆危险品,丙烯酸 为腐蚀品。

 产品为无毒、无害、无危险品。粉碎、筛分操作岗位有少量产品粉尘产生。

 (3) 安全及措施 A.工艺设计、建筑设计要执行国家防火规范及其有关规定。

 B.易燃、易爆岗位采用防爆型电机和仪表。

 C.腐蚀性物品操作时应戴橡胶手套,小合操作。

 D.过硫酸钠、亚硫酸盐、丙烯酸、氢氧化钠等应当分开存放。

 E.产生粉尘的岗位,工人操作时应戴口罩,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E所有设备、管道应密封好,防止跑、冒、滴、漏现象产生。

 G.车间要通风,有足够的防护用品。

 H.消防设施要齐全(配备消防栓和足够的泡沫消防装置,灭火器等)。

  7 概算与技术经济 7.1 项目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见表 表7-1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金额(万元) 备注 1 厂房建设 500

 2 设备 300

 3 配套及公用设施 20

 4 电力设备 10

 5 工业卫生 5

 6 环保消防 10

 7 流动资金 400

 8 不可预见 20

 合计 1 265 7.2产品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说明如下:

 (1)生产所需原料、动力价格参照现行价格确定。

 (2)工资及福利费:本项目生产人员23人,人均工资、福利按2.4万元计算。

 (3)根据工艺设计确定的各项单号指标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

 (4)其他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计算。

 (5)销售及其他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8%计算。

 表7-2单位成本构成表(按批产品计) 项目 金额(元) 备注 原料消耗 14808.37

 能耗 900

 工资 420

 包装 150

 管理及维修折旧 400

 销售 700

 合计 17 528.37 7.3

 财务评估 7.3.1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产品按每年生产聚丙烯酸钠8 000吨,产品价格按26 000元/吨(含税价)计算。

 (1)年产值:按售价计8 00026 000=220400(万元) (2)年销售收入:

 含税销售收入8 0002600=5 200(万元)

  (已经包含增殖税) (3)年总成本:17 528(单批成本额)4330=2 314(万元) (4)年利润总额:5 200(总销售额)-2 314(总成本)=2 886(万元) (5)所得税税率按33%计取,年均所得税为:288633%=952.38(万元) (6)税后净利润:2 886-952.38=1 933.62(万元) 7.3.2 盈亏平衡分析 设备综合折旧按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 年均固定成本=1 265/10=126.5(万元) 盈亏临界产量=年均固定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l)盈亏平衡量=126.5/(26 000-11 338)=144.8(吨) (2)盈亏平衡点时的产值=144.82.6=376.48(万元) 即年产量达144.8吨,销售收入达376.48万元时可保不亏本。

 由以上分析可见,建设8 000t/a聚丙烯酸钠生产线具有投资小,达产后利润高,上缴税收大,投资回收期短,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聚丙烯酸钠产品属环保产品,还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总 结 聚丙烯酸钠是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在氯碱行业盐水精制、氧化铝冶炼赤泥沉降和味精废水回收蛋白质等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其研究还不深入,生产规模还小,性能尚不如人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本论文设计的特点在于:

 (1)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实际考查,选择了丙烯酸钠原料的合成路线。

 (2)本论文在聚丙烯酸钠生产线工艺设计中的特点为:在工业生产的聚合反应中采用复合引发剂结合助剂;反应过程中溶液可回收循环使用;产品为粉状或粒状,包装运输方便。

 (3)论文还对生产工艺过程的物料及能量进行了衡算;详细说明了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对主要设备的选型和工艺尺寸的计算;对车间的设备布置,原料的消耗和定额,建设工程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4)根据本论文设计建厂能生产出的聚丙烯酸钠具有分子量高、水溶解性能好、溶解时间短,在使用上具有用量少、沉降速度快的特点。生产线还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操作可靠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大森英三.功能性丙烯酸树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2]廖列文,尹国强,黎新明,崔英德.水溶性聚丙烯酸钠的应用[J].化学世界,2006,(3):188~190. [3]祝铁.聚丙烯酸钠[J].精细化工,1985,(2) . [4]占平珍.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的开发和应用[J].企业家天地,2010,(12):96. [5]白桦,温海波.聚丙烯酸钠的增稠作用[J].杭州化工,1986,(2) . [6]段洪东,秦大伟,于耀芹,刘伟,武玉民.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应用[J].中华纸业,2002,23(8):54~56. [7]黄民生,朱莉.味精废水的絮凝-吸附法预处理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3,24(2):299~302. [8]江新民,桂康.聚丙烯酸钠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J].轻金属,1996(6):17~20. [9]罗勇.水溶液法制备聚丙烯酸盐型高吸水聚合物[J].合成橡胶工业,1998,21(3):146~149. [10]康正,崔英德,郭建维等.年产120吨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的工艺设计与投产[J].广州化工,8 000,18(4):151~153. [11]戚银城,刘宝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7(1):19~24. [12]罗晓峰,李绵贵,何培新.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取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J].应用化学,1993,10(5):105~107. [13]韩淑珍.反相悬浮聚合法新工艺合成聚丙烯酸钠高分子絮凝剂工业化开发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8 000,(17):15~17. [14]邹胜林.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5]陈昀.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6]刘道德.化工厂的设计与改造[M].第一版.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17]李应麟,尹其光.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88~107. [18]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下册) [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86. [19]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0]刘光启.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卷)[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1]刘光启.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有机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2]Nagarajan M K.Joum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eiety[J].1985,62(5):949~955. [23]余学军,徐丹,刘明等.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J].化学世界, 1999,(6):310~312. [23]Liu M,Guo T. J Appl Polym Sci[J],2001,82(6):1515~1520. [24]Park Jong,Hyun Kim.J Appl Polym Sci[J],2001,80(l):115~121. [25]严瑞萱.水溶性高分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致 谢 大学时光即将结束,不免有些伤感,太多的的留恋。回想在大学四年的时光,心中充满无限感激和留恋之情。大学生活即将匆匆忙忙地过去,但我却能无悔地说:“我曾经来过。”大学四年,但它给我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四年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的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

 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是特别完美,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设计过程中我的收获是很多的,这些收获也是平时无法获得的。首先,我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整合与升华. 有些课程 (如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仅表及自动化、化工制图、文献检索),我们平时根本无法认识其重要性,但在设计过程中,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恰好成了设计的亮点所在。能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运用的不仅是化工设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三年期间学习的各种知识的综运用,比如机械制图、化工设备自动化、涂料等课程的知识,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本次设计,学习并掌握了许多工厂设计所必备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深深感到要完成一个良好的工厂设计方案,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要具备深厚的工艺知识及其它专业的基础知识。

 在此感谢设计的完成了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给我们了太多帮助,引领我们成功

 

Tags: 聚丙烯   毕业设计   年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