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精彩演讲 / 正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春望》优质课教案

2020-10-08 10:06:48

《春 望》教案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读懂诗歌的大意。

2.能熟练运用已掌握的诗歌阅读技巧和赏析方法。

3.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能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诗人和学习作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 课前热身 (一)谈话导入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光阴的故事、华夏的智慧酝酿成最绮丽的诗篇。我喜欢《诗经》,我喜欢《楚辞》,我喜欢李白的飘逸,我喜欢苏轼豁达……在这众多的文人中,有个人他是最独特的存在。

【P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师)郭沫若曾评价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孩子们,你猜到他是谁了吗? (二)介绍诗人 【P2】: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师)是的。他就是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尽世事沧桑,遭受安史之乱,一生不得志,最终贫病而死;
他的诗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

今天,我们将从他的《春望》中去感受一段辛酸的历史。

二、 +自主学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感 时 花 溅 泪, 恨 别 鸟 惊 心。

烽 火 连 三 月, 家 书 抵 万 金。

白 头 搔 更 短, 浑 欲 不 胜 簪。

(一)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 2.检查字音 3.体裁、节奏 4.学生范读 5.全体齐读 (重点字音:深shēn、烽fēng、搔sāo、簪zān) 板书:春望 杜甫 (二)理解大意:
1.独立理解 2.重点词语 3.学生展示 4.重点点拨 (重点词语:①国破(国都陷落) 深(茂盛) ②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怅恨离别) ③烽火(借指战争) 抵(值) ④搔(挠) 浑(简直) 欲(将要) 不胜(不能够承受) 簪(发簪) ) 三、 +双边共生 (一)一望——赏析写景诗句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春”字是春天的意思,直接点明了时令。你从哪里读出来是写春天的? (城春草木深。) 2.“望”字是什么意思?哪些诗句是写所望的?具体望见了哪些景物? (①望见,看见。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国破,山河在,草木深,花,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3.葱茏茂盛的草木,令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悲痛,忧愁……) 4.诗人内心悲痛的原因是什么?分别从诗歌和背景材料中去发现。

(①国破、烽火——安史之乱。②国都破碎,家人离散,失去自由……) 附创作背景:
【P】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杜甫带着妻小离开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即位,世称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小安顿在鄜州,只身投奔肃宗朝廷,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伤国破家亡,感时势动乱,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5.讨论:诗人是如何表达悲痛心情的? (预设:①用词精妙:破、深……②手法精当:含蓄与直露,对比或反衬,环境烘托,移情于景……③韵律手法顿挫:en为韵尾,如同呜咽,音调上给人悲凉之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6.长安城的繁荣与衰败对比。

【P】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唐•储光羲《长安道》】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杜甫《丽人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师)花团锦簇——“城春草木深”。歌舞升平——“感时……惊心”。山河在,……不在。

(二)二望——探究家国情怀 1.“望”字在诗中只有“望见”的意思吗?哪里体会到的? (①盼望,渴望。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诗人心心念念地盼望着什么呢? (预设:烽火——战争平息,和平到来;
家书——家人团聚,百姓安定……)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3.了解杜甫思念亲人、厌恶战争的同主题诗作:
【P】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4.战争没有停止,愿望就无从实现。而今,诗人只望得见 …… ,却望不见 …… (预设:战火纷飞——国泰民安,百姓流离失所——安居乐业,草木丛生——妻儿家人,满目疮痍——和平安宁……)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家国情怀) 5. 感知典型艺术形象“搔白头”。

(1)【出色演员】假设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你打算怎么表演(动作、表情)? (预设:狠狠地抓扯头发,痛苦万分的表情……) (2)【研究角色】要做到形神兼备,还需要深入研究角色。你对“白头”怎么看? (预设:花白,稀疏;
年迈45岁;
“白头”是愁出来的;
“搔”欲解愁而更愁……) 追问“根根(满头)白发蕴含着杜甫 …… ” (预设:对和平的企盼,对家人的思念,对百姓的关怀……) (3)内心独白:诗人满面愁容、手搔白头时心底可能会说:“ …… ” (预设话题范畴:国家、战争、百姓、家人、个人……)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忧国忧民) 6.诗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实现之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概括形象 1.学生小结 读罢诗作,想必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觉得“杜甫是一个 …… 的诗人”。

(预设:热爱祖国,深爱家人,忧国忧民……) 2.跳出本诗 (师)经典文学作品,大多有“作者或文学人物”崇高的人格支撑,达到“人格与文品”的高度统一,最终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珠峰。让我一起展读杜甫的其它诗作,再度感受“诗圣”崇高而恒久的家国情怀——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吾宗》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梁甫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生深情配乐诵读《春望》,向杜甫致敬!) 四、收束全课 当我们轻轻掩上杜工部的诗卷,泛黄的诗笺氤氲着无尽的忧伤,而那些刻骨铭心的诗句永志不忘、余音绕梁,跃动着穿越时空的主旋律——赤子丹心,家国情怀。

五、创意板书 《春望》【唐•杜甫】 《春望》【唐•杜甫】 国——破—-—忧 望见: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家——离—-—念 盼望:战火息 家人聚 (家国情怀) 己——老—-—悲 六、巩固拓展 【课堂检测】(共计13分) 1.诗人常识(5分) 杜甫(712—770年),字 ,自号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 ”。

2. 背诵并默写古诗《春望》(8分) 《春望》【唐•杜甫】 , 。

, 。

, 。

, 。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1)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2)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深沉,因为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荒凉,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然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最后,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因为担忧时局担忧家人呀。

总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3.沉郁的情感和顿挫的手法是浑然一体。

Tags: 八年级   语文   课教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