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介绍信 / 正文

农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

2020-05-21 10:02:32

 农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

 今年春节期间,市直机关工委按照省直机关工委要求继续在全市机关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调研文章228篇,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60篇优秀调研文章。我们将这些优秀调研文章进行集中展示,供大家学习交流。今日推出市委法规室主任、市委办机关总支部专职副书记黄传生撰写的《农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

  利用春节假期,我回到家乡宁都县一趟,走了几个自然村,沿途看到不少地方垃圾乱丢乱放,影响环境美观、防害交通、淤塞河道、污染环境等,这个现象引发了我一些思考,那就是农村垃圾该如何治理。为此,我又访问了一些村民和基层干部,了解了一些情况。现结合本人所见所闻所思,具体报告如下。

  一、农村垃圾现状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垃圾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垃圾主要以可自然化解的烂菜烂叶、果皮纸屑、柴火、动物粪便等为主,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垃圾出现“城市化”现象。一是农村垃圾中不可自然化解物或短期内难以化解的东西大量增多,塑料制品、一次性饭盒、矿泉水瓶、农药瓶、化肥袋子、破衣烂鞋等等到处可见;二是垃圾数量猛增,除了日常性生活垃圾外,有些地方还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工业垃圾。

  (二)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虽然基层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中心村庄设置了垃圾池或垃圾桶,农村垃圾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房前屋后、路边、池塘、河里仍有不少垃圾,村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垃圾随意扔随意倒”的习惯,缺乏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意识,垃圾随处乱扔乱堆。一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脏、乱、差现象不断反弹。

  (三)垃圾污染危害凸显。现在农村垃圾污染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直接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昔日捧起

 手来就能喝水的小河,如今变成了一条漂满垃圾的臭水沟,有的河道淤塞严重,河流几乎断流,曾经纳凉玩耍的树底下有的也成为垃圾的堆放地等。

  二、当前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基层政府在治理农村垃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大部分农村坚持不够,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够,还是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队伍建设方面。乡(镇)层面一般建立了环卫所等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和具体操作;村级配备了专(兼)职保洁人员、农村垃圾治理专干(环卫监督员),具体负责村庄保洁、垃圾治理规范化监督和垃圾分类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保洁队伍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精准扶贫对象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担任农村专职保洁员。但是人员力量远远不够。

  (二)配套设施方面。经过实地察看发现,大部分农村地区有以下垃圾治理配套设施:1.垃圾池:自然村或中心村庄一般建有一个以上垃圾池,垃圾池采取了标准化建设;2.填埋场:自然组一般建有简易填埋场;3.垃圾桶:在部分主干道路沿线或村民集中点添设了垃圾桶。4.保洁工具:每位保洁员配有一套专用工具“一车、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和保洁服。此外,据了解,有条件的乡镇还配备(建)了垃圾运转车、垃圾焚烧炉等设备。

  (三)运行模式方面。大部分农村地区采取的是“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县处理”为主体的处理模式。比如,一些地方通过乡、村、组三级联动,实行以乡带动村、村带动组、组带动户的运作模式。一是统一堆放,农户将生活垃圾收集统一堆放在规定的垃圾池或垃圾桶内;二是统一收集转运,保洁员负责收集生活垃圾,将垃圾送至填埋场;三是统一填埋(焚烧),各填埋场根据垃圾实际情况进行填(焚烧)。

  同时,当地政府部门鼓励偏远山区采取“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此外,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划分垃圾治理责任包干区,实行了农村垃圾网格化治理。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垃圾治理呈区域不平衡性,新农村建设点、中心村庄抓得紧,坚持稍好一些,但一些偏远村组、荒山、河流、水塘、水圳的垃圾治理还有大量盲区。

  三、农村垃圾治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的农村垃圾治理都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转变,但仍面临不少困难。

  (一)治理方式较为单一,现行运行机制坚持不够。我们说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容易反弹,有的没有一套易操作、科学有效的常态化治理机制,有的有机制,但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好的方面也坚持不够。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垃圾处理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等特点。比如一些保洁员常常把垃圾收集于村庄附近,等存到一定量时,再运到稍远地方进行简单填埋或焚烧,这种方式处理手段单一、易于操作,但无害化程度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破坏大。

  (二)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农村垃圾治理难。农村垃圾治理难,难在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难在村民“乱扔乱倒垃圾”的生活习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还相当严重。大部分农民仍存有“六乱”行为,即柴火乱堆、东西乱放、污水乱排、垃圾乱扔、房屋乱建、公路乱占等行为。保洁员前面打扫,部分村民后面乱扔,往往导致保洁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一些村民的陋习短时间内难以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一时间难以形成,靠一些制度和条约在实践中很难凑效。

  (三)财政投入相对不足,配套设施较薄弱。一方面,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本身经济发展较慢,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推动垃圾治理,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垃圾治理范围和要求不断提高,用工需求、劳动力工资逐年攀升,而基层政府财力有限,一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出现人力不足现象。比如,垃圾治理配套设施薄弱;以人力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所以基本没有年轻人愿意干,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女从事这项工作,工作效率低,收运不及时。

  四、对农村垃圾治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体共同参与,坚持综合、多元、依法治理,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无害化。

  (一)明确农村垃圾治理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农村垃圾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农村垃圾治理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对农村垃圾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平时强化日常调度,年终要对责任人进行考评。

  (二)加大农村垃圾整治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化、科学化。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清理存量垃圾,规范村民乱扔乱倒垃圾行为,加大暗访督查力度,对乱扔乱放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处罚。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在坚持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建立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户自筹等多元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政府购买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的路子,落实农村垃圾治理资金保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理事会运作,农户参与”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农村垃圾治理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美丽家乡创建活动,强化激励机制,增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

  (四)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教育。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教育要选择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制定出让大家“能接受、看得懂、记得住”的宣传方式和内容。要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横幅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要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向村民宣传推广,切实从源头减少污染。要立足当地实际,制定出群众认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

 

Tags: 调研报告   治理   垃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