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表扬信 / 正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心得体会

2020-05-26 15:42:24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

 心得体会

      **镇人民政府——***

 习近平在当选中常委后的第一次中外记者会上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实现这个奋斗目的的征程上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现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谈如下的看法:

  一、“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最根本是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实现由“掌权做官”的观念向“执政为民”的观念转变,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但归根结底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世界观联系着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联系着地位观、利益观。对领导干部,公务人员来说,这些观念无疑都要牢固树立。但在所有这些观念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均源于正确的世界观,分别是人生问题、价值问题、权力问题、地位问题、利益问题和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不难看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从根本上来说,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其实,不单单实现

 “掌权做官”观念向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观念转变,从“官本位”走向“民本位”的思想观念转变,最根本的都还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要的是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中、投身社会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中树立。

  1、正确的世界观要在不断投身社会实践中树立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既需要从书本中吸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更需要到实践中去锻炼。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参加、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思想感情,是确立科学世界观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而改造主观世界又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没有先例的伟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又为改造主观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实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磨练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才能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思想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只有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才能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就能够使自己的世界观更加成熟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破除

 “官本位”政治文化意识,增强“民本位”政治文化意识,实现由“掌权做官”的观念向“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观念转变,才有更可靠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2、正确的世界观要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中树立

 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各种利益诉求和物质需求,这就时时刻刻对我们进行着考验。恩格斯曾引用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的一段话:“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的本性中确有“恶”的倾向。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智,人有思想,人有约束,大的约束是党纪国法,人如果犯了错误、做了坏事,党纪国法就要处罚,这种处罚最高的成本就是生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共产党员,作为科级领导干部,还要有更高要求,那就是自我约束,要用先进性来约束自己。领导干部不仅要靠法律来管好自己、靠制度来管好自己、靠党纪来管好自己,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管好自己怎么管?就要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管自己,就要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面对商品经济大潮,我们怎样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要靠宗旨意识,靠党性观念,靠比较高尚的人格和人生追求。人要看追求什么,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如果视金钱、权利、地位为身外之物,就能抵御诱惑;如果把这些当作人生目的,就会时刻使自己受到困扰。有两句古话叫做: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之所以容易犯错误,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容易

 犯错误。人的活动有一个总开关,这个总开关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政绩观。古人就已经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发乎其情,止乎其理。人要靠法律、制度来管,但更要靠自己来管自己。作为共产党员,要使自己活动的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和政绩观时刻处于正确、有效、不失灵的状态,就要经常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系列讲话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操守,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从世界观的高度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只有这样,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会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是政治学范畴的一个基本概念。权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力是权力主体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如何使用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指导和实施执政活动的思想基础。“权为谁授”、“政为谁执”、“利为谁谋”,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我们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定要明白以下四点:

 1、一定要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为民所用,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根本前提,就是权由民所授。我们的干部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们以付出一定的税赋和服从某个权威为代价,来换取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这可能就是公共权力产生的最原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物,代表的是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一切权力包括国家权力的最终来源,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权力的归宿、目的和宗旨。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劳动群众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打了天下就能理所当然坐天下,我们的权力真正合法的基础仍然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管国家政权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代理人。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吃的是纳税人的饭。权力的性质是公共的而非私有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国家权力的一个细胞、一个环节,“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安全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当你不能很好地服务人民时,人民也可以不再赋予你权力。对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2、一定要明白权力是有限度的

 政治权力既然是一种公民的共同需求,就不应当是无限的。那么人民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权力呢?归根到底,是把自己普遍需求,而又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交给党和政府,再由党和政府代表人民的意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过去我们以为党和政府的权力很大,事无巨细,都要由党来包揽,都要由政府来管理。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政府既管不了那么多的事,也管不好那么多的事。而且,权力无限膨胀,也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滋生腐败。从效率的角度看,不该管的事政府管了,等于老百姓花钱买不需要的东西,是一种无效行为;而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好,等于老百姓花钱买到的是劣质服务,同样造成效率损失。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构成一种行政设租的行为,容易导致寻租和腐败的现象发生。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政府不是替代市场,而是应当有效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社会公平等市场失灵所带来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审批环节、程序还是太多。要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法定程序,合理配置和科学界定政府的权力。

  3、一定要明白权力必须受到监督

 权力本身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不对称性等特点,而公共权力又往往涉及人们普遍的切身利益,掌握权力的人利用这些职权、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就会比不掌握权力的人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而为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提供了可能。

 也就是说,权力在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时候,一定会滋生腐败;权力越大,腐败滋生的可能越大,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同时,由于公共权力不可避免地要交由具体的机构或个人去行使,“执行公务”有时便出现了实体上的公共性与形式上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可能导致擅自将权力扩展、延伸,出现公事私办、甚至“以权谋私”的行为。因此,我们要保证权力的公正行使,就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我们的权力,自觉地分权制衡、接受监督;用公开透明的办法约束用权行为,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4、一定要明白权力是柄双刃剑

 清醒地看到,对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来说,权力是柄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以成为牟取私利的手段;既可以促人奋发向上,也可以诱使人腐化堕落。运用得好,可以为人民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运用得不好,则可能祸害人民,也毁了自己。我们应当懂得,干部的“官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就意味着责任、义务和奉献。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权力,其目的就是要你正确运用权力,忠实履行职责,促进一方发展,确保一方平安,带好一方风气。这是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也有胡**、成克杰、田**、韩桂芝、陈良宇、徐才厚、周**

 等一些领导干部,用权力谋取私利,一步步走向腐败犯罪的深渊,结果是身败名裂。腐败问题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最终都可归结为权力的滥用。虽然滥用权力的行为仅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它造成的危害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资格担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职务。否则,不坚持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人民不拥护、不赞成,就没有资格任职,更没有资格掌权。愿我们的干部都能自觉地抛弃一味追求升官发财的“官本位”的精神锁链,“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正确对待官位和权力,要提倡领导干部在用权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官做得越大,越要头脑清醒,用权时越要小心;手中权柄越重,审批画圈时越要谨慎,真正做到:不为权所害,不为欲所惑,不为利所缚。时刻告诫自己:用权,唯一的选择是为民;做官,首先学会的是做人。面对权力,要掂出“民”字的分量;面对官位,要懂得“人”字的品格。要老老实实做人,谨谨慎慎用权。时刻明确哪些事情应当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凡是以权谋私的事,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要坚决不做。判断应该做与不能做,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应该做的事全力做好,是勤政;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是廉政。只有既勤政又廉政,居位尽其职,任职思利民,才算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是党所要求的,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三、“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是各级组织和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本质要求。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干部是掌权做官还是执政为民的试金石。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当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1、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政绩要体现在发展上。发展是硬道理,群众的利益系于发展,发展是实现群众利益的基础。做出政绩,就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又是全面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有后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抓发展,既要集中力量抓经济,也要注意抓全面发展,防止“单打一”。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科学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发展、法治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法治思路、法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政绩观与发展观、法治观密切相联。发展观、法治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法治观。领导干部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法治观念,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法治观要求我们,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人均增长、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这些无疑应当真正成为政绩评价体系的核心。只有这样看政绩,我们才能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法治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法制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法制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法治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法治观的指导下,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2、学会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

 领导干部的政绩怎样,必须要看这些政绩在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中到底是虚是实。要坚决克服“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一地致富,八方遭殃”。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事情肯定办不成,违背规律的政绩只能是假政绩。因此,要创出政绩,但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要“造福一方”,而不能只顾眼前,不虑长远,“造势一时”;要讲真话、道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而不能好大喜功,只讲“形象”,不计成本。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充分估计有关方面的可承受程度。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特别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客观全面地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以及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学会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共产党员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应当看到,是为人民做出政绩,还是为自己升官晋级造出政绩,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做人态度。应该说,广大领导干部创政绩是有群众观点的,动机也是很纯正的。他们

 “做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官位,仅仅是他们用来推动事业、实现理想的支点和杠杆,他们“做官”、“做事”时刻情系群众,处处为民谋利。这是正确的政绩观。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创政绩的动机不纯正,根本没有群众观点。他们追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做给上级瞧的,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留名、邀官”。有的人把“做事”当作“做官”的敲门砖,谋官的本领大于谋事,他们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搞一些糊弄上级、坑害群众的虚假政绩。例如,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高指标,铺摊子、上项目;有的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凡此种种,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思想和体制根源,但要害是为己不为民,为私不为公,本质是个人主义。这样追求政绩,说到底是投机取巧,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最终也将使自己步入歧途。

 /

Tags: 世界观   心得体会   树立正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