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外贸信函 / 正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

2020-07-09 10:02:59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 ( 2019 至 202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 执教教师:
执教年级:五年级 **市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老城街道 中心 小学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
五 教师姓名: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两个班现有学生74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四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第八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词句训练。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确保朗读的层次性,要使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日记、课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

5、积累语言。本学期安排了古诗词和名言警句,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2、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日记、课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8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
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阅读古今名篇著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异域风情的作品,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课文,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9、听,能抓住要点;
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教学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电子备课第一单元教案 年级:五 主备人:
执教人:
单元课题 童年往事 教学内容 分析 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
有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
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
还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设计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2.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分析 难点: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设计 1、随文识字,重点指导。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写的能力上下功夫,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课时安排 每课2——3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10日——2月13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型 精读课 教学 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 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3.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度故事,在微信群出示要求,重点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
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教师出示问题: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理解“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2.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微信群推送自学提示) 微信群出示要求: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在小组群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3.教师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
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指名学生发送语音,说说诗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微信群出示问题,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1)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
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发语音)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
从事;
靠近;
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发送语音) 4.教师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微信群点名猜诗题的意思。

3.了解诗人杨万里。(微信群推送诗人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微信群出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小组群内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小结: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3.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四、.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第3课时 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微信群内抽查背诵前两首古诗。

2. 引出作者。

3.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4、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微信出示自学提示) l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l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5.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

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
水中的波纹) (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
随口) (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小组群内讨论,发送语音,谈感受。

2.教师小结: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
《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
《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 法。(发送到微信群) 4.完成课后小练笔。

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 反思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只能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明显感到利用微信群授课比较吃力,而且节奏很慢,师生间的互动没有那么流畅,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大多数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有的小组在小组群内讨论的很激烈,大家都能谈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面对线上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有很大的新鲜感,多数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很快适应。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13日——14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少年闰土》 课型 精读课 教学 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第1课时(微信群) 一、微信群出示问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教 学 过 程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读熟课文 1、微信群出示朗读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思考: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利用微信群检查课文朗读 1、点名发送朗读语音。

2、点名进行评价。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出示问题:1、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微信推送课文插图。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学生在小组微信群内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六、布置作业 晚七点之前,将课文朗读录音发送到小组群,小组同学间相互评论,纠错。

   第2课时(钉钉直播) 一、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连麦提问)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连麦提问) 3、学生畅谈 4、教师小结: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6、看瓜刺猹动画演示,再次体会感情 二、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连麦) 2、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3、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4、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连麦)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四、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2、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连麦)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2、读第14、16自然段 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连麦提问) 六、学习分别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七、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八、.布置作业 读一读有关鲁讯的作品。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17日——2月18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3、《祖父的园子》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 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 学 过 程 钉钉直播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连麦提问)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3、认读词语(点名连麦)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出示课件)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点名连麦。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①“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出示课件)②交流、讨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19日——2月20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4、《月是故乡明》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 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
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课件出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3. 教师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

二、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 简介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点名连麦)           三、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 自学课文生字词,把重点词语记在学习笔记上,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学习效果。

4. 教师总结:(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四、 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课文内容,【出示课件11】学生用感官来感受“月是故乡明”,朗读字幕。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积累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的特点。

五、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这一节课,我们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并跟随作家季羡林一道欣赏了“故乡的明月”。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教学 反思 《月是故乡明》通过讲述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季羨林思念的不是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也不是居住的赏月胜地朗润园,而是故乡的月亮,他思念的是故乡。

这篇文章,我采用钉钉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先是让学生说出带有“月”的诗词,再用一问“既然有这么多的诗人歌颂月亮,那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诗人在思念些什么呢”进行融情想象,激越表达、归纳梳理,这一系列的过程实则是让学生学会沉潜积淀。

因为受教学形式的限制,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远方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一片段时,有点儿无能为力的感觉,只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的方法把文章内容和感情让学生得以理解,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24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复习总结 教学 目标 1. 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 重点 1. 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 难点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 学 过 程 一  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梳理阅读方法。

3. 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4. 全班交流汇报。

5.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告诉我们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你还学会了什么方法? 6. 教师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 二 句段运用,学习表达 1. 读中悟写。

(1) 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小组群内语音讨论。(3)全班语音交流。

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 仿说练习。

观察这两个排比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语音回答。

3. 教师小结:写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4. 我们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要有三个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5. 指名学生用“冷”这种情景说排比句。学生自由发挥,写完后拍照发到微信群。 6. 请同学们在剩下的5种情景中选一种情景说一个排比句。

7. 写在学习笔记上,写完后拍照发到微信群。

8. 交流汇报。

三、   聚焦表达,学会运用 1. 自由读下面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l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l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l真的,一直到 2、互相交流写好的对比句,听取小组同学意见并修改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学生在小组群内自由交流并修改) 3、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对比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地使用对比句。

四、 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1. 谈话导入诗题。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儿子的就是母亲。下面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2. 理解诗题。“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这首诗写的是长年出门在外的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5.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25日——2月27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 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 主人公: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水浒传》 主人公:宋江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李逵 《西游记》 主人公: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红楼梦》 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点名连麦 3.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4.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二、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点名连麦认读词语。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并解决问题: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②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③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点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三 、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指名学生读)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3.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
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第2课时 一 、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小结: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

3.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4.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沉) 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 6.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
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点名回答。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2)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3)曹操生性多疑。(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四、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教学 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并抓住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2.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细细品读体味中,一个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也跃然在学生的心中。

3.这节课在设计上直入课文主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等传统模式。整堂课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课文,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课堂快结束时我拓展相关文章,让学生对阅读整部《三国演义》产生兴趣。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2月28日——3月3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6、《景阳冈》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
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2.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 3. 简介《水浒传》。

4.简介作者。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自学课文生字词,记在学习笔记上,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教师小结: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2.讲解5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3.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个“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这就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

3.点名连麦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3月4日——3月5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7、《猴王出世》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 学 过 一、导入课题 1.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连麦) 3.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程 4.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5.简介作者。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生字词整理了在学习笔记上。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点名连麦回答)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猴王出世”。

1.指名连麦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为什么喜欢。

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点名连麦。

从“瞑”“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动作。(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从众猴的动作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步登场的威风和气派。

四、总结交流,交流写法 1.出示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2.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拓展延伸: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章节,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3月6日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8、《红楼春趣》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红楼梦》插曲。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简介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

1. 阅读要求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整理在学习笔记上。

2.指名多个学生发送课文录音,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推送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在小组群内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2.点名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四)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真可谓是妙笔生花,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你能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2)学生阅读。

3.布置作业: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授课教师 课题 口语交际 怎样表演课本剧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4.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 难点 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1.读教材37页,思考:怎样准备课本剧活动? 2、选文要求有哪些? ①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

②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 ③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

④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

3、编写人物台词。

a.人物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台词要以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及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适合舞台表演。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b.人物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以及幕后发生的情节,一般也应通过人物的台词自然地显示出来。

c.必要时,可以使用独白和旁白,独白可用作人物的自我介绍或抒发情感,旁白可以串连情节或点明含义。

4、设计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的语言。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语言要简练、扼要、明确。一般出现在每一场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5、排练 ①首先根据剧本的编排选演员。主要演员的表演实力相差无几,可以分为A角,B角,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和演出的质量。

②根据演出需要准备舞台道具,布景的设计,演员的服装等。

③安排好排练的场所,规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挖掘学生的不同特长,赋予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制的能力以及精诚合作的精神。所有角色各尽其能,各显其长,各得其乐。

④各个角色根据剧本联系课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再现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力求栩栩如生地塑造人物形象。

⑤不断排练,不断改进细节。在小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对人物角色的感悟和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

(二)欣赏范例。

(三)自选编写,表演评价,升华形象。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课文中的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通力合作,倾情演绎,真是生动逼真。不仅是大家对人物的理解到位,而且体现出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口语交际的魅力所在。

2.拓展延伸 (1)在浩瀚如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2)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尝试,同学们可以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自己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创编。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习作 写读后感 课型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教学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 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 重点 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 难点 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教学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
回忆自己读过的印象较深的课外书籍,学习写读后感 二、什么是读后感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三、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③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

(2)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 ②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四、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命题指导:题目可以是“读《xx》有感”或“《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五、独立习作。

六、小结鼓励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受启发。今后希望大家“多读书 读好书”,多写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孩子。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 学 过 程 一、 学习“交流平台”。

1、 读一读,找规律。

思考:古典名著的语言与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顺畅。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 阅读对话,小结。

二、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1.读一读,找规律 榜文 客官 印信 驿站 伙计 郎中 店家 客舍 货郎 墨客 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著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2.我交流,我积累 ①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碣,石碑。

3.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读一读,找规律。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③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④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①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②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李逵) 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豹子头刊印后,野猪林伏酒家前。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鲁智深)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听范读,学生跟读。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了解作者介绍。

4.边看视频边理解诗意。

5.边想象画面边朗诵古诗。

教学 反思 电子备课第三单元教案 年级:五 执教人:
单元课题 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

教学内容 分析 《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
《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
《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教学目标 设计 1.会认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3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4.能感受革命先辈u的崇高精神。

5.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

6.能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7.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8.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要求,书写时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醒目。段落分明。

9.朗读背诵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
1. 系统性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难点:
能选择一种情景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

学会书写硬笔书法作品,积累记背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设计 1. 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生字。要求会正确书写单元生字,关键是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 阅读理解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 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中要把对关键语句的品读融入课文的整体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教学时从学生学习从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出发,适当补充相关资源,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

6. 本单元阅读和习作联系紧密。注重由读到写,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时,进一步思考课文是如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教学习作时可以把课文片段作为教学资源来使用,并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表达方法的领悟。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 军神        2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清贫        1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9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 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课初五分钟展示 板块一  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 (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

课件出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 课件出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5)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板块四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 感悟诗情。

(1)“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2)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3)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学生练笔、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

2.总结全诗。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第2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初五分钟展示 板块一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了解诗人。

3.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 板块二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2.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 (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3.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 4.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 5.教师引导: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6.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 7.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8.教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板块三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

2.“遗民”是什么意思?(被遗弃的人民) 3.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4.“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4.教师小结: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

第3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初五分钟展示 板块一  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板块二  初读感知,觅诗心 1.初读感知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4.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板块三  细读品味,悟诗意 1.细读品味 (1)师引导: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出示杜甫的《春望》。

(3)学生自读杜甫的《春望》,看看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并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春望》。

(4)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板书:悲喜交集) (5)朗读首联两句。

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板书:欣喜若狂) (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

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 (3)朗读颈联两句 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

(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板块四  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配乐美读古诗,尾联重复一次。

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

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块五  拓展阅读,懂诗人 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这里是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型 教学 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2、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4、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5、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 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 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 学 一、 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 1、 课前背诵毛泽东诗词。

2、 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过 程 1、 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读了课文,完成作业纸1。

2、 学生自由读 3、 填空:主席的爱子( )在(  )战争中(  ),主席收到了仿佛是( )的电报后,(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请求(  ),朝鲜金日成首相要求( )。这个抉择让毛主席(  )。

(1)交流并简单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板书:闻噩耗    作抉择  写批示) (2)刚才你细细地读了,默默地看了,那么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这时的心情? 预设: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板书:痛) 三、 披文入情,品读词句意味 1、 字里行间蕴涵的是痛、还是痛,这样的文章要细细的去体会,去揣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小节,找一找,哪些文字让你体会到深深的一份痛,让你的心为之一颤。

2、 生默读,找找、画画、品品。

3、 交流 A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

(1)让生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体会到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未曾撕声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体会到他深埋心中的痛。

(2) 聚焦主席,找寻他的动作,唯一的动作。(吸烟) (3) 关注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4)(师引言):原封不动的饭菜。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留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

(5)(师引言):没有撕声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姿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

(6)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他在想什么?(7)一次次分离,一次次相聚,可是这一次怎么会? B、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抓“情不自禁“体会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冲破 (2)师引导生读“岸英、岸英” (3)听之让人心头一颤,那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痛。(板书:悲痛欲绝) C、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聚焦主席的眼睛,这眼睛中充满了什么?预设:悲痛、眷恋、矛盾。

(2)为什么矛盾? D、 学习两封电报 (1)男女生分读电报 (2)电报中读懂了什么? (3)结合课文,探究“破格” (4)这两份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板书:矛盾痛楚) E、学习作抉择的艰难痛楚 (1)两处矛盾的心理: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在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2)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间了? E、 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生齐读 (2)读懂了什么? 四、 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1、 这一夜对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2、 交流 3、 拓展延伸,出示资料: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 4、总结: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1 军神 课型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 重点 1. 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 学 过 程 一、 预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抓重点情节突破全文:    1.在这篇课文中,谁的情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呢?他的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在书中找一找。    2.为什么沃克医生会称呼刘伯承为“军神”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先自学课文,去文中寻找答案,具体要求是: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3)小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找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3.全班交流。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学“求治”部分    (二)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3.小结    (四)导学“术后”部分,朗读课文。    1.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2.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3.你觉得沃克医生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 4.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5.指导感情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6.震惊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    7.充分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表达。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2 清贫 课型 教学 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 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 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一、 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 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 什么是清贫? (2) 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 集体反馈交流。

3、 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 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 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 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 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 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 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 拓展,辩一辩。

1、 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 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 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习作:他 了 课型 教学 目标 1.用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2.借助例文,通过表格梳理等方式,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采用多种评改方式,如自评自改、小组合作赏评互改等,体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教学 重点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教学 难点 借助例文,通过表格梳理等方式,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 学 过 程 板块一:游戏热身,补充题目  1.热身游戏:言行不一。

2.分享感悟:在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体验了不同的心情,我们用心理学上的词语来说,叫做情绪。

3.出示图片,体会人物当时的状态、情绪。我们在生活中,在各种场景中也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你还能想到哪些词?学生书写、板贴,教师梳理、归纳。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习作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他_____了》,你想把哪个词语填进去呢? 板块二:尝试选材,初写片段 1.把这个词语填进去之后,你马上想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呢? 2.学生交流。

3.指导确定习作人物。老师发现同学们想到的“他”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有父母、亲人、同学、老师等,的确,这些人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对他们也最为了解,最适合成为我们笔下的“他”。

4.指导习作选材。有同学想写同桌生气了,他选了这么几个素材,大家帮忙选选,看哪个比较合适。  (1)他走路摔了一跤。

(2)他的笔不见了。

(3)他被老师批评了。

(4)他的作业本不见了,在自己的桌洞里没有找到,想到我的桌洞里找找,我说没见过,让他自己再去找。他请老师帮忙,老师让我们一组人都翻找自己的桌洞,我没办法,只好随意翻了几下,没想到真在我的桌洞里,他生气了。

5.明确选材要求。同学们判断的理由就是“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这件事与我有关”,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事情也像这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一下,推选出一位同学来全班交流。

6.如果把你想的这件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放一遍,然后定格一个镜头,会是哪一刻?请你把这一刻写下来吧! 板块三:借助例文,建构方法 1.同桌互评初写片段,评价标准:
☆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聚焦一个镜头来描写 ☆人物描写有方法 2.挑选习作,全班展评,交流。

3.例文引入,明确多角度写人的方法。

例文1: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全神贯注》 这篇例文中,作者聚焦了一个镜头——痴迷,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聚焦人物描写的方法: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板块四:运用方法,尝试修改 1.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把刚才的片段写具体、写生动,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2.反馈修改。在小组内轮流阅读自己写的段落,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文稿。

评价标准:
☆用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人物的心理有变化过程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型 教学 目标 1. 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 体会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能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3. 体会对比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表达效果,再进行仿写。

4. 进行写诗训练,把握钢笔字篇章书写技巧。

5.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情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 重点 1. 交流体会心理描写的方法。

2.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并能进行仿写。

3.积累古诗《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 难点 1. 感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不同方法。

2.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并能进行仿写。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平台 1. 激趣谈话,导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着重分析所刻画的人物,尤其是体会人物的内心。人物及其心理活动分析准确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 师生交流,教导方法。

师: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你们知道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吗? 1:《军神》中,“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沃克医生因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而感到十分震惊,因而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2:《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两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毛泽东因为失去爱子而极度痛苦的心理。

…… 3. 练习体会其他课文描写人物心理的句段。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体会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词句段运用 1. 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 闪出惊疑的神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2. 分组讨论,品味句子,交流展示。

交流后明确:第一句话反映的人物的心理是震惊、疑惑;第二句话反映的人物的心理是痛苦;第三句话反映的人物的心理是怀疑、惊异。

3. 教师引导学生参考例句,进行写话训练。

4. 指名展示自己所写的片段。

5. 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给出的两个句子,学生读句子,引发思考。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思考:上面的句子都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 交流后明确:第一句话中的“一向从容镇定”与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汗珠滚滚”形成对照,突出地表现了沃克医生的紧张。第二句话中平时的“一笑而过”与这件事让“我”“无法释然”形成对照,说明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困扰之大。通过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能更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7. 指名朗读仿写的句子,写得好的句子,教师可抄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品鉴。

三、课堂回顾 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 书写提示 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学生进行书写比赛。

明确:所谓篇章书写,是指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安排。书写篇章不仅要写好单个的字,还要使许多字组成的篇布局合理、和谐统一。篇章书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纵写,一为横写,而横写格式是运用最普遍的章法形式。横写格式总的要求是:(1)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2)字序由左到右,行序由上到下;(3)每一段的首行都要空两个字,以使段落分明;(4)句间要用标点符号断开,以便于识读;(5)标点符号宜小,要写在字的右下方,不能写在一行之首;(6)字距小,行距大,行间要清楚;(7)字体要前后统一,不要开头工工整整,到后边却潦潦草草。

2.邀请书写最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的诀窍,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做好总结。

3.教师布置书写任务,学生在课后进行书写练习。

4.教师征集学生的优秀书写作品,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辟出一个展示栏,张贴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品鉴。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唐代是中国诗歌成熟的阶段,也是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还有的抒写个人抱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近距离感受它们的风采。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诵读两首古诗。

3.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及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4.教师讲解两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赏析。

重点词语: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 213 厘米或 264 厘米)。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天际流]流向天边。

诗意: 《凉州词》遥望黄河上游,远远的好像从白云里流出来,一座孤城耸立在高山峻岭之间。羌笛奏出悲伤的《折杨柳》,好像在埋怨这荒凉严寒的边陲春光来迟。其实这又何必呢,因为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来的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到扬州去。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5.出示教材插图,指名说说读完这两首古诗的感受。

6.教师配乐,学生竞相朗读,边读边感受古诗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7.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古诗。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书写练习,掌握了钢笔字篇章书写的技巧。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首边塞诗和一首送别诗。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教学 反思 电子备课第四单元教案 年级:五 执教人:
单元课题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蓉蓉》《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人物描写一组》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节选的三个片段组成。几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刷子李》一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3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能结合课文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设计 4.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5.能试着用学过的方法描写一个同学,能列出表现他人特点的典型事例。

6.能结合例文和批注进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能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能结合例文和批注进一步感知写人的基本方法,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作和文本资料搜集 教法学法设计 1.要以培养学生写人的能力为主线,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有别于其他单元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写人的能力这条主线。以“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作为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2.精读课文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部分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梳理出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了解的方法进行练写;

3.在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部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和批注,加深对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的体会,通过单元习作的实践综合运用方法。

4.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集中指向培养习作能力。主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发现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要重点围绕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 2课时 《刷子李》 2课时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1课时 习作 3课时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五年级语文 授课教师 房兴梅 课题 13 人物描写一组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 学 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摔跤)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程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 导语: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

2.演员演戏,导演说戏。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导语: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五、齐读课文,结束全课 六、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课初五分钟展示 一、激趣导入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小说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作者简介 3.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2.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特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课堂小结,鼓励阅读 第三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3.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4.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5.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拓展阅读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五年级语文 授课教师 房兴梅 课题 14 刷子李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教学 难点 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课初五分钟展示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默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提出要求: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二)小组交流。

( 三)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了解正面描写。

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 刷子李刷过的墙面的描写中感受到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到哪个词?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2.了解侧面描写。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刷子李的侧面描写。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3)引导交流: ①学生自由朗读,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小结: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五年级语文 授课教师 房兴梅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描写人物文章的特点。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 重点 1.知道选用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 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初五分钟展示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
2.谈话导入:
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会的方法说明身边事物的特征。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2.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4)了解描写技巧。

1. 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 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 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师小结: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请你从下面给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2.教师评议,进行总结。

3.初试身手:写几句简短的话来写一写自己了解的人物,试着用上多种描写方法。

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利用投影进行展评,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4. 拓展交流:
5. 你还读过哪些成功表现人物特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和同学们介绍一下。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五年级语文 授课教师 房兴梅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默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容容的性格特点。

2.默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 重点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 学 过 程 课初五分钟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问题激趣:
①交流 ②教师小结:
2.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三、读中感悟,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
4.交流描写方法: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容容的哪些特点?(天真可爱、幼稚好奇、助人为乐、忠于职守。)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来介绍容容?(典型事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五、课堂练笔。

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抓住人物特点写,试着用上典型事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六、课后作业。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房兴梅 课题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 重点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在习作中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教 学 过 程 课初五分钟展示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导入课题: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引导选材: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1.回忆《我的朋友容容》,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2.假如老师给出题目《叔叔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课文,谁来说一说作文中应该抓住叔叔的什么特点来写? (1)选择材料。

(2)组织材料。

(二)交流写法。

1.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请你根据自己要写的人和选择的材料,你准备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题目自拟。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试着用上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电子备课第五单元教案 年级:五 主备人:马静静 执教人:
单元课题 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忌赛马》;
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教学内容 分析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配合“思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习作”安排了“神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积累经典名句。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寓意,受到启发教育。

5.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6.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7.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8.理解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9.结合课文和人们当时的表现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10.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难点: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设计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自主阅读理清层,互相交流受到启发,课前阅读感知故事,自读自悟理清层次,互相交流了解思维,自读自悟。朗读感受,互相交流打开思路,阅读范文掌握写法,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课时安排 八课时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5.自相矛盾 课型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示范朗读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一)深入感悟。

1.同学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8.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文本推荐: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6.田忌赛马 课型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赢、拳”等4个生字;
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学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介绍一种比赛项目。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赛)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赛……)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赛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板书: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马”。

2.简介田忌。

3.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4.简介出处 5.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王赛马。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介绍比赛项目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了解“三场赛马”。

1.谈话过渡 2.指名读描写赛马场面的课文片段,师生评议。

3.指名学生汇报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5.结果怎样?(田忌胜了。) 6.田忌为什么胜了? 7.谈话过渡:这么好的办法,是谁帮助田忌想出来的?(孙膑) (二)学习“孙膑献计”。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3.小组同学分配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4.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5.指名多个学生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6.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从你的品读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片段画出来,读一读。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田忌是一个善于交友、相信朋友的人。

(2)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符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

4.指名分角色再读他们的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人物。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故事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2.课堂小结。

4.作业:
(1)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2)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7.跳水 课型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 重点 默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 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魅力。

教 学 第一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跳水项目介绍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4.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板书: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 (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板书: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板书: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板书:结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 四、细读课文,了解联系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文,了解起因 三、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联系上文,互相交流: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②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3.孩子此刻处境如何?(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儿看出来的?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在朗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

四、自读自悟,了解结局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默读这部分课文,交流:“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时候”是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2)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3)落水后,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4)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4.和船长的办法相比较,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办法怎么样呢?5.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7.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 8.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9.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0.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自由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 4.说一说:
(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 (3)此时此刻,你想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5.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当时船上的一名水手,回到家,你会怎样向亲人讲述这件事?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2)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吾盾之坚 坚固 问其故 缘故 道旁李 道路 弗能应 答应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1)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誉之曰 赞誉 吾矛之利 锋利 年九岁 年龄 当极明邪 明亮 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 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 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修改作文。

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豆蔻年华,及笄, 弱冠,不惑 花甲 古稀 期颐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四.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型 教学 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学 难点 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探险吗?(学生自由发言)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见识多广的向导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 (1)小组交流,说说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从上面的表格中选择一个,和自己一起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并说说理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4】 场景 装备 险情 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 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 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落石雪崩 …… …… …… (1)小组交流:参考上面的提示,说说你想到哪儿去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条理清晰、惊险刺激的习作。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3.指导命题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沙漠之旅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见过高耸入云的山峰,见过变化多端的云海,却从未见过真正的沙漠。那次去敦煌旅游,我就和沙漠来了个亲密接触。

抵达敦煌后的第二天,我们便出发前往鸣沙山月牙泉。环顾四周,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我终于来到了沙漠!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工作人员牵来了几只高大的骆驼。我毫不犹豫地跨上了一只骆驼。骑在骆驼背上扭头看着其他的队伍,瞧着不远处的登山者,不由地发出感叹:“沙漠之路虽然充满了崎岖、坎坷,但是依然有千千万万的挑战者要征服它,我也不能例外。”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骑着“沙漠之舟”有一种难以说出的自豪感。听着清脆的铃声,看着满地的黄沙,我恍若成了古时的旅行者,伴着夕阳缓缓而行…… 要滑沙就要先上一座山。我带头走上了这座几乎垂直的沙山,山上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有一架梯子,但是我却不想走寻常路,我也要体会一下在沙地中行走的艰难。刚开始,我两三下就冲上了一大截,渐渐地我有些体力不支,脚步放慢了一些,前脚深后脚浅,还时不时滑下好几步,赶忙一脚插进沙坑中才勉强保持平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好步子迈得更大些。最后我不得不坐在梯子上歇一会,再抬头一看,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我差点晕过去。

连滚带爬地到了山头,终于可以滑沙了,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皮艇。皮艇先是缓慢地移动,然后飞驰下去,皮艇飞速下坡,几乎是在垂直地向下掉,周围的事物在我的眼中已经扭曲得不成形。风把黄沙吹进我的眼中,于是我尽量地压低身子,强大的气流使我喘不过气来,胸口仿佛被压了件重物,异常烦闷,心脏仿佛要蹦出来一般。我不由自主地拉住扶手。热浪拂过脸庞,皮艇终于停了下来。一千米长的艰难路程它一会儿就过去了,我直呼过瘾。再看看其他人,不是吓白了脸就是坐在地上吓破了胆,不过大家都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沙漠之旅刺激至极,没想到我在茫茫沙漠也能找到乐趣。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把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八、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 反思 电子备课第六单元教案 年级:五 执教人:
单元课题 世界各地 教学内容 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牧场之国》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与夜晚的祥和寂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以及自然和谐的景观;
《金字塔》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雄浑之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写了金字塔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

教学目标 设计 1.会认27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中生活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的样子,感悟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 兰”的原因。

4.感受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了解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

5.学会选择一个情境,做一名小讲解员。学会列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学会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6.学会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写一篇习作。学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根据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学会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7.学会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写一篇习作。学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根据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学会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难点: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法学法设计 1、 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味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摘抄;

2、 充分理解编排意图,指导学生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直观、简明的呈现形式,获取信息并有效整合;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描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威尼斯的小艇 2-3课时 牧场之国 2-3课时 金字塔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8 威尼斯的小艇 课型 教学 目标 1.会认“尼、艄、翘”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哗”,会写“尼、斯、艇”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纵横、窗帘、手忙脚乱”等 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 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学 难点 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课外文段,猜一猜。 (1)这段话写的是哪里?(威尼斯) (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威尼斯? 2.课件出示图片,简介威尼斯。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并思考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2)“纵横交叉”和“操纵自如”这两个词语分别写的是什么?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艇”“翘”和“祷”字。

4.默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一会,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5.连起来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感受特点,品味表达 1.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艇吧。(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的小艇或课件中的小艇。(2)大家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 (1)学生齐读这段话。读了这段话,请你说说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精巧、奇特) (2)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 l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l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 这两段话,哪段写得更好?(4)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第2段话描写得更生动、形象?(5)边读边想象,哪个比喻特别形象? 2. 作者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抓住了小艇总体、部分和行动的特点,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3.教师小结:课文用了这三个比喻句,使我们眼前浮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轻巧、灵活的特点。

乘舟游览,感受情趣 1.光看小艇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又会有怎样一番惬意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乘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游览威尼斯,去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和那里的风情。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好一个“说不完的情趣”,这“情趣”是什么意思?(情调趣味) 3.体验乘小艇之“情趣”。

4.带着你体会到的情趣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5.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老师找到了威尼斯和小艇的有关资料。

6.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读完你知道了什么? (3)为什么小艇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4)威尼斯就是这么富有特色,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7.教师小结: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威尼斯旅游,他跟你们一样敏锐地发现威尼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小艇。所以他激动地拿起了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第2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品读课文,体验技术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 2.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拿笔画出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

3.初读,变换朗读的方法。

教师读前面的部分,同学们接读后面的部分。

4.再读,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

(1)发现了吗?同学们读的部分是船夫应对路况的表现;
教师读的部分是船夫遇到的路况。大家注意到“极”字了吗?(注意到了)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速度这么快,最怕的就是“拥挤”,可是船夫怕 (3)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三个特写镜头来进行描写的,而且这三个特写镜头一个比一个惊险,层层递进,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仿佛就在眼前。

5.品读,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你就置身于这样的小艇里,有什么感受? (2)前面的描写已经很充分了,这一部分多余吗? (3)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地、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地、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体会语言,感悟意境 1.沐浴着威尼斯柔和的海风,让我们看一看威尼斯人白天到夜晚的生活吧。

2.初读,深入文字体会人与艇的关系。

(1)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威尼斯人和小艇有怎样的关系?(息息相关,人离不开小艇) (2)谁乘小艇做什么?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5)课文没写青年妇女乘小艇是去干什么,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去看戏、走亲戚、购物……) (6)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 3.教师小结:形形色色的人,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小艇,可以说小艇与人们同醒同睡! 4.再读,在乐曲与文字互相配合中体会情趣。

(1)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起来,充满生机活力;
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安静,入睡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2)小艇与威尼斯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你会感觉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温婉的部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你觉得该给这部分文字配怎样的乐曲?(指名学生说) (4)这部分的画面极富动感,是因为作者描写时,运用了几个连续性的词语“簇拥、散开、消失、哗笑、告别”。教师读词,引导学生想象。

5.合作读整段,一动一静中提升感受。

6.教师小结:在这一动一静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情趣,一份情调与趣味! 7.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中生活的情景。(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 拓展阅读,体会表达 回顾全文,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19 牧场之国 课型 教学 目标 1.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感悟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教学 难点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 学 过 程 初知荷兰,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跨国旅游,去领略一下异国的风情,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欧洲西部的荷兰。

(2)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荷兰。

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牧场之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牧场之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读课文,找中心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中心句) 3.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分) 4.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尊”“凳”和“罐”字。

7.默读课文,谈一谈荷兰牧场风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教师小结。

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白天之美 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子。

你知道的牲畜有哪些? 2.我们先来交流描写牛的句子。(指名学生读) 3.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牛很多?(指名学生读)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哪个词让你体会到牛多?(全是)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牛的多呢?(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 4.还有描写牛的句子吗?(指名学生读)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专注是什么意思?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专注地做事?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3)你能读出牧场的宁静和牛的自由自在吗? 5.除了这个句子之外,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指名学生读)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牛犊指什么?(小牛)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来说说吗?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谁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幅画面? 9.教师小结:碧绿草原牛成群,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0.回顾并总结前面学习课文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方法? 11.自主交流描写马的句子,感受牧场是马儿的自由王国。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并读出轻松自得的感觉吗? 12.继续交流描写马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公爵是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骏马飞驰任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谁来当当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并读一读这句话?13.交流描写其他牲畜的句子,感受牧场是牲畜们的乐园。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2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的夜晚之美 1.辽阔无垠的原野为牲畜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课文中除了写成群的牲畜,丰美的水草,还写了什么?(挤奶的人)咱们把挤奶的人叫作牧民,拿笔画出描写牧民的句子。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从哪个句子看出人们对牲畜的关爱?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牧场完全安静下来是怎样的?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祥和、宁静之美) (3)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牧场上的宁静之美。

5.牲畜们生活得如此闲适、安宁,水草长得如此丰美,还得归功于谁呢?(牧民)难怪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牧场宁静又和谐)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感悟,体会表达 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2.这就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牧场之国的真正特点所在。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教师小结:整篇课文作者都在为我们介绍他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反复品味,积累语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拟人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 2.摘抄文中的拟人句。

3.教师小结: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既把它们的神态写得生动形象,又突出了作者对牲畜的喜爱之情。

拓展延伸,领悟主题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2.荷兰还被称为“花之国”,请来介绍一下。 3.教师总结。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0* 金字塔 课型 教学 目标 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 重点 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教学 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 学 过 程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金字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引导:《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

4.教师小结。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阅读提示 l 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l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7.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交流汇报,感受夕照之美 1.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金字塔夕照》的学习成果。

2.《金字塔夕照》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3.读了《金字塔夕照》,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金字塔是用许多巨石建造的,怎么是金色的呢? 4.你还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把金字塔比作金山,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形状与山的形状是差不多的。) 5.第4自然段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指名学生读)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在白昼和月夜有不同的情趣,不同的美,但最美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6.课文还怎样介绍了金字塔?(指名学生读)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金字塔的神奇,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10.教师小结。

交流汇报,感悟不可思议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学习成果吧。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它采用了说明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读了《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说说金字塔的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指名学生说)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作者介绍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图表和列数字) 4.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你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5.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呢?(因为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人能有建造这么高建筑的技术。) 6.当时既没有车辆,又没有机器,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7.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8. 塔高的10亿倍的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这难道是巧合? 9.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 10.这些船可能会有哪些用途呢? 11.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拓展阅读:《神秘的金字塔》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课型 教学 目标 1.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查阅、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

3.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教学 重点 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

教学 难点 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作调整。

教 学 过 程 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培训一批小小讲解员,让他们介绍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等,你们想不想当一次小小讲解员呢? 2.做一名小小讲解员之前,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确定主题,搜集资料 1. 你们打算向参观学校的客人介绍一些什么? 2.指导学生列提纲。

主题:学校图书馆讲解提纲 中心:为了打造书香校园,体现学校注重学生阅读的特色,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内容:
l 图书馆的总面积。

l 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分成哪些类别。

l 图书馆开放时间。

l 图书馆入馆借阅规定。

l 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l 图书馆组织了哪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教师小结: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小讲解员,列好提纲是关键。请大家按照自己总结的列提纲的方法,自己列一个讲解提纲。

6.学生根据自己列的提纲练习讲解的内容。

提出要求,展示交流 1.大家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先来看看讲解要求吧。

还要掌握一些讲解的方法。

l 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辅助讲解。

l 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小展板,还可以在讲的时候配上图片、影像或者音乐。

l 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讲解的内容。如,发现听众对某个部分不太感兴趣时,可以适应删减内容。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讲解开头的时候要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结尾的时候要对客人表示感谢。

3.四人小组内先讲给小组成员听,听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小组推举优秀代表) 4.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讲解,自己试着讲一讲改进后的讲解。

5.模拟现场,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收获,拓展延伸 教学 反思 老城街道中心小学“线上教学”备课表 时间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型 教学 目标 1.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3.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学会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 重点 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教学 1.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难点 2.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中国著名景点猜猜猜”的游戏。

查阅资料,整理资料 1.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2.查阅资料。

确定好了要写的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们能提笔就写吗?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这个地方? l 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l 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查阅到相关资料?(网络搜索、在相关书籍上查阅) (3)大家可以到学校的电脑室和图书室去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

4.整理资料。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多,但我们不可能把这些资料都用到习作中去,所以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筛选。

5.教师小结:本单元的习作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

运用方法,撰写习作 1.撰写习作。如何把整理的资料撰写成一篇习作呢? l 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l 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2.学生自由撰写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2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把大家的习作评一评、改一改。

2.回顾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3.要想把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清楚,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描绘外观和结构、记录历史变化、讲述相关故事) 4.要想把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清楚,要注意些什么?(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佳作欣赏,感悟写法 1.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集体评改,共同提高 1.出示问题习作,集体评改。

(1)快速浏览这篇习作,讨论交流:这篇习作的问题在哪儿? (2)我们应该怎样修改这篇习作? 2.指名学生现场帮他修改习作。(课件出示修改后的习作)3.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修改习作的方法,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自由修改习作) 4.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评一评,介绍是否清楚,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5.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为止。

6.全班展示写得好的优秀习作。

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1.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所改的习作是否满意,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以及修改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认真地将修改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3.教师总结: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教学 反思 电子备课第七 单元教案 年级:五 主备人:
代先勇 执教人:
单元课题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教学内容 分析 本组教材以“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
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设计 1.会认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8个词语。

手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 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默读课文,说说五根于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1、会认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 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难点:默读课文,说说五根于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录音,相应的课件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课时安排 《杨氏之子》2课时、《手指》2课时、《童年的发现》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21 杨氏之子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教学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教具准备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理解课题 师:“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之”的意思是——的。

3.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出示ppt)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5.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三)重点字词句赏析。

1、字、词正音:   2、字、词归纳:(出示ppt) (1)重点字词。

(2)一字多义。

诣(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

在这一课里是“拜见”的意思。

3、提出疑问,哪些语句不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四)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二、 一、想象情景,感情朗读。

1、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2、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二、紧抓“聪惠”,回归文本,体会语言精妙之处。

11、读了课文你认为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

22、第一句写了杨氏子“聪惠”,板书(聪惠),后面四句写什么呢?(后面记叙记叙了一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聪慧)这四句和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总分,师:小结古文虽简短,但也同样注意写作方法) 3、这件具体事例是怎样表现出杨氏子聪慧的?请找到相关的语句。

A、体会杨梅与杨氏子,孔君平与孔雀类比关系,发现巧妙。

B、从“未闻”体会回答之巧妙,婉转,婉曲之法。

(1)杨氏子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 (2)杨氏子应声答曰:“岂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乎?” (3)杨氏子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里有三种方式来表述,读一读,体会一下,哪句话最好?为什么? C,抓应声,感受敏捷,体会聪慧。(聪慧在反应机敏上) D、为设果,果有杨梅。智慧有礼,小小年纪,父亲不在家,就可以待人接物,如此周详。怎么样,聪慧吗?(聪慧在知礼仪)这真是一个(……)的孩子啊?所以课文中说他:甚聪惠。板书:甚 4、拓展进行语言训练 现在我是孔君平,你们是杨氏之子。我问,你们(答 )?梅君平?柳君平?卢君平? 三、总结全文 拓展阅读:《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总述:杨氏之子聪明 分述: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子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聪明机智 绝妙回答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22 手指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 难点 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具准备 课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2.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3.引入课题《手指》。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一分一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 写_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三 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第2课时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1.了解作者。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同桌之间互相介绍 4.第二次介绍手指。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小组内互相介绍) 5.第三次介绍手指。

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集体反馈成果) 6.感受风趣的语言。

课件出示: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

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

风图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 2.提出仿写要求。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指导仿写方法。

(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课件出示:
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

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2)请仿写鼻子的同学接着往下写。

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拓展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 板书设计 手指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缺点共存在 根根团结有力量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23 童年的发现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会认“胚、祸、患”等10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教学 难点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具准备 课文资料,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质疑课文题目。

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课文写谁的童年发现?“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人完竟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画上线。(学生自学课文)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 2.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3.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来写的,共分三部分,应该怎样划分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胚胎锅患天赋痴迷嘿嘿伊始雅典娜困窘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教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童年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葱。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拓展阅读:《手指的秘密》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 经过 结果 敢于提问 大胆探索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对幽默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

2.能感受带给别人快乐时自己也得到快乐。

3.能倾听别人的讲述,并能与人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
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大胆交际。

教学 难点 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
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大胆交际。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三、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笑话。(逗你玩)有趣而意味深长的笑话,我们又叫它“小幽默”,今天这节课我们都来讲笑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小贴士”,明确交际要求 1.学生自主阅读“小贴士”的内容,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之间讨论:
(1)笑话从哪里来? (2)讲笑话有什么技巧?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要想把笑话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把别人逗笑。

(2)说笑话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

4.小结:在交际的时候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并能积极地回应,这才是真实的交际。

三、围绕交际要求展开交流,互相评价,总结方法 1.小组互动,交流笑话故事 (1)交代活动内容及评选“十大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注意语言激趣) (2)班级学生分小组,每四人一组,分别在小组内讲自己的笑话。

2.小组初选 (1)根据讲的情况,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代表本组参加班级“十大笑话” (2)(课件出示)推选的原则:讲的笑话有意思,有意义,让人发笑。

3.全班交流,评选推荐。

(1)各组代表上台讲幽默小故事。

(2)师引导评价。

①大家评价和帮助他,建议怎样讲得更好,可对别人讲的笑话质疑。(学生评价:先说优点,再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这样更易于接受,催人奋进。) ②集体评议,推选出“十大笑星”和“最佳听众”。(在乐声中给“十大笑星”和“最佳听众”颁奖) 拓展阅读:《幽默与笑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讲清楚,让别人听懂 会说,会听,能积极地回应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习作;漫画的启示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了解漫画内容,把自己获得的启示写下来。

2.理解漫画画面以外的寓意,透过漫画体现的思想,针砭时弊。

教学重点 理解漫画画面以外的寓意,透过漫画体现的思想,针砭时弊! 教学 难点 理解漫画画面以外的寓意,透过漫画体现的思想,针砭时弊!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激趣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相机总结漫画特点:漫画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采用幽默、风趣的画面,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或事,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所以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睛看,而要用心看。

3.试着让学生理解前面几幅画中的一幅,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4.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华君武的两幅漫画,看看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漫画和习作要求,并请学生读要求。

2.听了他读的习作要求,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预设:(1)我们可以写课文中的漫画,也可以写其他的漫画内容。(2)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

(3)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三、观察漫画,总结方法 1.整体感知漫画内容。

(1)(课件出示漫画)这是华君武的两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结合漫画主题,看你能否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概括这组漫画的内容。(指名简要说内容) (2)你能透过画面想象画家没画出来的内容吗?看图就要这样,仔细观察画面后,要展开联想,透过画面看到画外的东西。

2.根据漫画内容感知寓意。

图一:不要像文中的人一样坐享其成,要自己劳动。

图二:不要像文中的四个男士一样去侵犯他人的特殊权利。

3.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观察漫画的环境、背景以及人物的身份、穿着、神情、行为等。

(2)合理联想。看了漫画之后,能联想到什么内容? (3)理解用意。理解漫画的画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4)你的看法。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第二课时 五、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一、根据上节课的指导,生开始习作。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生修改习作。

四、展示优秀作业! 拓展阅读:《幽默与笑话》 板书设计 习作:漫画的启示 写清楚漫画的内容, 写出受到的启示 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罗窑 小学 姓名 代先勇 课题 语文园地七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

2.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4.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

教学 难点 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六、 第一课时 七、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把体操运动员比作猴子,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爬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远处传来一阵巨响”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自由练说 (3)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读一读,找规律。

但在五指中,……叫他撤门铃 (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照样子写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第二课时 八、 课初五分钟阅读展示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磷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局部)拓书。①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 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讶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与赵孟瓶、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②主要作品:
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等。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疑。——《左传》 (4)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2.练习朗读。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交流理解,熟读成诵! 拓展阅读:《梦想的力量》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词句段运用: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电子备课第八 单元教案 年级:五 主备人:吴业山 执教人:吴业山 单元课题 第八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内容 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为“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学校、老师及同学的情感。这两个板块之间的活动前后承接,紧密相连,学生通过活动向师友、向母校告别,既能表达情感,也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机会。

教学目标 设计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形式,制订整体活动计划 难点: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 教法学法设计 1.搜集资料。

2.召开分享难忘回忆交流会。

3.开展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写赠言、写策划书等。

4.举办毕业联欢会,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校、老师、同学告别。

课时安排 6课时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吴业山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老城街道河口小学 姓名 吴业山 课题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形式,制订整体活动计划 教学 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难点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结合材料内容制订活动计划,明确任务。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2.讨论确定研究的专题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3.小组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确定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专人整理讨论意见、专人记录讨论结果等) 4.制订完整的活动计划,选择合理的汇报形式,如举办毕业联欢会。

第二阶段:阅读、搜集相关材料,回忆往事。

1.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读后小组内交流感受,激发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恋、感恩之情。

2.收集不同年级时最有意义的照片,完成时间轴的填写。借助时间轴来回忆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最难忘的人或事。

3.召开交流会,畅谈成长故事,在全班分享自己小学生活的难忘回忆。

第三阶段:收集、筛选成长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1.收集、筛选成长资料。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照片、作品、证书、奖牌等) 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3.编排成长纪念册。

第四阶段:依依不舍话惜别,写书信、毕业赠言。

1.自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2.诵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学生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与祝福。

第五阶段:学习成果展示,举办毕业联欢会。

1.小组讨论,确定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与母校告别。

2.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3.根据分工,创编节目,各司其职,认真准备。

4.确定节目单。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回忆往事 活动目标 1.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2.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 对同学的感情。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针对书中的“阅读材料”设计学生交流的话题。

学生准备:1.认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收集、整理小学生活中的资料(奖状、照片、日记本、旧玩具 等)。

活动过程 一、赏读佳作,感悟师生情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自己的老师,也一定会有老师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佳作:《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卡,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2.出示阅读要求:
(1)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表示作者情感的语句画下来。

(2)这两篇文章中有哪些你觉得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或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3)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由文章中的人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往事? (5)完成阅读卡。

一、我阅读    重点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的老师 主要事件 表达的情感 《老师领进门》  二、我难以忘怀的(  )  人物  主要事件   表达的情感    二、读后交流,情感大碰撞 1.谈一谈: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话题进行交流。

(1)写的是作者回忆小学时的田老师用故事来引导学生,让作者爱上了文学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作文上的红双圈》主要讲的著名作家黄蓓佳小时候因为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自己的作文获奖并发表,所以自己爱上了写作,成了作家的事,表达了她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作文上的红双圈》中写道:“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读出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

3.说一说:借助表格,简单介绍自己难以忘怀的人、物、事。

三、分享故事,抒发感恩情 1.过渡:同学们,时光飞逝,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这六年一定让你有笑有泪,难以忘怀。让我们来回忆这段美好的过去,抒发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赞美、眷恋与不舍之情吧! 2.分享难忘回忆。

(1)填写时间轴。

①回忆自己难忘的点点滴滴,选择每一年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用关键词句概括出来。

②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填在相对应的时间点上,完成时间轴的填写。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2)交流自己的成长故事。

①展示难忘的纪念物品。借助自己搜集的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等。小组内交流个人成长经历,说一说物品背后的故事。

②先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各组推荐一些成长故事,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四、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布置课后活动:课后,请大家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修改好,开展一次班级“难忘小学生活——成长故事会”活动。

4.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对同学、老师、母校浓浓的眷恋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二 制作成长纪念册 活动目标 1.明确成长纪念册的意义,交流探讨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制作并展示成长纪念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

          2.制作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1.小组研究成长纪念册的创意。

          2.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等资料,准备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回忆往事 1.导入:同学们,时光匆匆,再过不久大家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呢? 2.欣赏视频《多彩的校园生活》。

3.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难忘的瞬间。

5.过渡:同学们,从你第一天迎着朝阳跨入校园,从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从你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春游……这无数个第一次,汇聚成了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我们该怎样保存好这些珍贵的记忆呢?我们可以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

二、欣赏范例,明白意义 1.看一看:欣赏教师展示的几本课前搜集的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关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说一说: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内容丰富:有校园活动的活动剪影,有学生的作品,有参加比赛的精彩瞬间,有学生取得的证书、奖状,有学校的环境照片…… 形式多样:有照片资料,有证书、奖状,有文字记录,有直接书写,有资料粘贴…… 主题突出:纪念册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3.小结:“岁月悠悠,成长历程难忘。”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点滴,奋斗历程。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记录着同学们成长故事的成长纪念册,谁的心中又能平静呢?今天,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让我们也来精心地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把母校的点点恩情,把恩师的谆谆教诲,把同学的浓浓深情……永远地留下来。

三、集体讨论,形成方案 1.阅读教材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集体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交流: (1)收集个人成长资料,可以是照片、绘画作品、证书等,筛选出可以用来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内容。

(2)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按年度进行分类,也可以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

(3)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4)按顺序编排正文。

四、互帮互助,动手制作 1.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填写资料准备卡。

资料准备卡 资料名称 类型 时间 主要事件   2.讨论交流,进行资料筛选,完成资料归类卡。

要求:(1)具有代表性,挑选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典型事件。

(2)资料不雷同、不重复。

资料归类卡 时间 事件 代表物件 形式 2009 加入少先队 红领巾 照片 2012 参加市小百 灵合唱比赛 证书 证书原件 3.群策群力,确定纪念册板块。

(1) 讨论: ①纪念册共几页? ②纪念册由哪些板块构成,才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呢?(设计小标题) ③纪念册的标题是什么?  (3)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确定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形式等。

(4)小结:一本好的成长纪念册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要挑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照片、证书等资料呈现形式,按板块、时间进行排版。为了使成长纪念册更具有观赏性,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绘画、描图等美化创作。

4.合作探究,自主设计,装订成册。

(1)小组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步骤。

第一步:对资料进行分类、挑选和编辑。

第二步:将资料按重要、一般、备选三类,分层存放在资料夹中。

第三步:精心粘贴,美化装饰。

第四步:给每一个板块编写简介或导语。

第五步: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名字,并写上序言,精心设计封面。

(2)自主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3)装订美化。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总结: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是对自己一个阶段的梳理,通过这些资料,你会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你还会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对 你的深厚情谊。请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吧! 4.布置课后活动:课后请大家把成长纪念册制作完毕,精心美化,举办一个“班级成长纪念册展览活动”。

活动三 依依惜别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如何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挚的祝福。

2.指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惜别之情。如,朗诵诗歌、写赠言等。

3.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交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围绕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制作相关课件,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搜集一些小学毕业赠言。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童年的诗歌等。

第四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活动内容 1.播放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导入: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我不想说再见》。歌中唱到“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是啊,一生中避免不了与人说再见,但不想说再见的时候又能有多少次呢!今天,你就要离开校园了,面对生活了六年的母校,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你想说再见吗?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母校、老师、同学诉说,让我们把心中的话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吧。

二、写赠言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

师生交流,明确以下问题: (1)毕业赠言主要写什么内容?  (一般地,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主要写对对方的美好祝愿。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主要表达感恩之情。)  (2)明确书写格式。

毕业赠言可以写给谁?  (老师、同学,也可以给自己。)  2.选择语言表达形式。

师生交流:用哪种语言形式能很好地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 (1)可以采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情感浓烈。

(2)可以采用诗歌的形式。

(3)可以是一段饱含深情的语句。

(4)也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  3.写赠言。

(1)学生自主选择赠言对象,完成“写赠言”活动。(同时播放校园歌曲) (2)向赠言对象大声表达自己的心声。

4.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化处理,准备展示。

三、诵读诗歌 1.小组内自读教材中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合适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诵。

2.教师指导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背景音乐,确定每个小组的朗读内容、朗诵方式。如,单人朗诵、男女生朗诵、多人合作朗诵等,还可以配乐朗诵。

3.小组搜集整理描写童年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选择合适的音乐,小组分工合作练习朗诵,为诗歌朗诵会作准备。

四、成果展示,诗歌朗诵会 1.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

3.朗诵自己写的毕业赠言,然后当场送给对方。

4.举办一次小型诗歌朗诵会。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设计毕业留言册,把收到的同学“赠言”做成毕业留言册,还可以请老师题词留念。

“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目标 1.集体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计划,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展示学生才艺,增进同学友谊,激发对母校、师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通过开展综合性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作用,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教师上课的录像,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或录像。

2.校园风景的照片或录像。

学生准备:音响、服装、备用乐曲、歌曲等。

第五课时 活动过程 策划“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一 集体交流,自由表达。

话题一:这个联欢会怎么开? 话题二:准备哪些节目? 话题三:程序如何安排? 活动二 集体决议,做好筹备。

1.拟定参加人员名单,要把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请到。

2.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各小组筹备节目。

3.讨论活动主题:感恩我的母校。

4.联欢会分工:由同学们投票决定主持人2~3名;
节目审核人员3~5名;
服装、道具筹备人员,每个小组2名;
场景负责人3名;
来宾接待人员2名;
照相、摄像人员3名。

课下完成:《给老师的一封信》 注意写信的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 ×××、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Tags: 备课   下册   五年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