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E3%80%8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苏教版)

2020-10-31 20:19:00

第1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例1,“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4+8+5=       17-8-4=       8+7+3= 17-8-6= 20+17+2= 61-20-30= 选择其中任意的一个算式,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计算。

49+36= 80-13=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时交流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说图意。

师: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板书:(1)19+27+26 (2)19+27+26或27+26+19或26+19+27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3.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生先讨论,再尝试)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学生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的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二)探究连减。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的“试一试”)90-25-28=□。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提升练习 1.做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做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做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并提问:括线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4.做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怎样计算连加和连减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简便。在连减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

[不足之处] 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可以在练习中注重规范学生上台板演时列竖式的要求,要求学生边列竖式边叙述计算过程,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督促指导。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 1.竖式计算。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集体校对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口算。

卡片出示,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并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2+8= 78-8-8= 集体交流,由学生说计算过程。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2。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师: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式,师巡视、指导,并适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2.探索算法。

师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以备交流。

(4)交流展示。让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师再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师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

(二)教学“试一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试一试”)60-38+40=□。

1.指名学生说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

3.再次交流: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当计算完“60-38=22”后,师追问:“22+40”你能口算出结果吗? 师同时强调:以后做类似练习时,遇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可以口算。

三、巩固加深,拓展应用 1.做教材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集体交流、校对。

2.做教材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交流。

3.做教材第4页的“想想做做”第3题。

解答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计算自己可以口算? 在学生弄明白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可以口算的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哪步是口算的,哪步是用竖式计算的。

4.做教材第4页的“想想做做”第4题。

(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师: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要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做教材第4页的“想想做做”第5题。

(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师: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要求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小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上,我引导学生思考:知道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求?注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关于例题,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提出了与教材不同的解决办法,其办法是38-33+42,他们认为可以从男生折的纸船中拿38只送给幼儿园33只,最后把男生剩下的和女生折的再加起来就知道还剩多少只。这说明只要理清思路,学生的思维将有着无穷的广度,能够给课堂、给老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不足之处] 受到一年级长期一步解决问题的训练,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被牵绊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再教设计] 在今后的练习中,教师应多注重教会学生分析关系,找准关系,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让学生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具体情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数学王国的小博士听说了,向同学们发起挑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基础练习 第一关:口算关。

1.口算下面各题。(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学生写在教材上) 校对时指名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出示口算卡片) 要求:两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三、提高练习 第二关:笔算关。

1.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适时帮助一部分学生。

完成后板演反馈。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再小组交流,校对。

第三关:应用关。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想想:怎么计算这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

四、拓展练习 第四关:顶级挑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5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读题审题,理解PPT课件表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就连数学王国的小博士都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比赛还能胜利,有信心吗? 六、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感悟到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学会必需的知识后,能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不足之处] 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我没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

[再教设计] 需要在以后的练习中让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及时地纠正错误。

第4课时 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小军对芳芳说,你给我4个彩珠,我们的彩珠就一样多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军说的对吗?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的例3情景图) 学生读题审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法 在交流时让学生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解说。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三、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再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小结:要使两个量相等,有三种方法: (1)把多的拿走; (2)给少的补齐; (3)把多出来的部分拿出来,分给少的一些。

2.提高练习。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

学生边操作,边填空。

小组交流、校对,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比较(1)和(2),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第(1)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数量为双数可以移多补少,为单数不能。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3~4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师巡查,反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家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及好朋友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一节课中我渗透了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这一思想,所以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这一过程中感受策略。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中出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这正是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的表现,我还要求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路。

[不足之处] 老师的讲解、点拨、扶助略显多了一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来。

[再教设计]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能大胆地放手,效果会更好。

第5课时 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例4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 动手操作: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个对一个摆)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剩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的例4) 引导看图,并指名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书: (1)小华做了多少朵? (2)小平做了多少朵? 2.解决教材第9页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摆)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如果列式该怎样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呢? 学生列算式解答,校对时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教材第9页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你能动手试一试吗?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摆)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如果列式可以怎样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呢? 学生列算式解答,校对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4.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总结。

三、巩固提高 基础练习: 1.做教材第9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 2.做教材第10页的“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学生说一说题意。

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做教材第10页的“想想做做”第4题。

齐读题目,指名学生说一说要求“灰兔拔了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是谁与谁的和?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校对,并再次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4.做教材第10页的“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审题,师提问:小玉浇的盆数和谁浇的盆数有关? 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师追问:“我比南南多浇4盆”这个条件用了吗?为什么没有用? 师适时小结: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合适的条件使用,而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条件都用上。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大家,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建立了比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不足之处] 课堂上个别学生摆学具解答例题的时候,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

[再教设计] 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第6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引入 数学王国的小博士听说同学们不但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还学习了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他打算和同学们比一比,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基础练习 第一关:笔算关。

1.(PPT课件出示)85-27-39,45+29-36。

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全部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星。

说明:如果两步都要用竖式笔算,竖式连着写要简便一些。

2.做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要求:请学生看第1题里3个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 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 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就可以不用竖式笔算,直接可算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并加星。

第二关:开火车。

3.做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PPT课件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

明确分别是: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算得又对又快的小组每人可以得到一颗星。

追问:第一小题,18本身是几个9相加得到的?加上1个9就有了几个9,得多少?再加1个9,4个9是36,5个9是…… 42连续减几个7得7?想想看42里一共有几个7? (PPT课件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怎样算出□里的数?(引导学生交流,明白可以先想最后一个□里是多少,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再想倒数第二个……明白可以用“反过来”想的方法算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然后校对结果,全部正确的学生得到两颗星。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第三关:应用关。

1.(1)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第(1)题谁的人数多,谁的人数少?求男生人数可以怎样想?第(2)题呢? 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题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要把25人添上比女生多的5人,也就是把25人和5人合起来,用加法算;第(2)题也是男生多,女生少,求女生人数要从30人里面去掉比男生少的5人,用减法算。

学生列式解答,再交流算式和得数。

指出:这里都是男生多,女生少,也就是男生人数这个数量大,女生人数这个数量小。求大的数量,用加法,把25人和5人合起来;求小的数量,要用减法,从30人里去掉少的5人。

2.做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明确这里有两个问题:求做了多少面红旗,还要求做了多少面绿旗)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检查交流板演题,明确算法。

提问:求做了多少面红旗和多少面绿旗为什么算法不一样?(红旗多,黄旗少,求红旗面数要把30面和多的26面合起来,用加法;绿旗少,黄旗多,求绿旗面数要从30面里面去掉少的14面,用减法) 3.做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

引导:你认为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为什么? 学生讨论一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呢?再想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交流: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你是怎样想的?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并小结。

4.做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思考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引导:根据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并交流。

学生交流问题,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指导。

(第1~4题每做对一题加一颗星)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四、全课总结 数学小博士看到你们这么棒,他打算回去好好学习,过一段时间再来和你们比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比赛,你又有哪些体会?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练习中通过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然延续新课教学的思路,让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步一步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尤其强调要通过题中的关键句,弄清“谁和谁比,比的结果怎样”。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已经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了,因此计算的正确率也提高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较以前有所进步。

[不足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

[再教设计]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量渗透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Tags: 减法   加法   上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