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办公表格 / 正文

加强党的领导 搞好教育革命(精选多篇)

2020-02-12 04:04:50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加强党的领导 搞好教育革命第二篇: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搞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第三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第四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第五篇: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更多相关范文

第一篇:加强党的领导 搞好教育革命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认真学习邓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进一步澄清了思想,明确了方针、政策。会议开得生动活泼,热气腾腾,展示了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光辉前景。

粉碎“四人帮”以来,华主席、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扭转被“四人帮”篡改了的教育革命的方向,扫清教育革命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特别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和批判“两个估计”之后,教育战线的形势越来越好。广大教育工作者解除了林彪、“四人帮”强加的精神枷锁,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和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的新风尚开始形成。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开始逐步上升。许多遭到严重破坏的单位和学校面貌一新。学校风气的转变正在促进整个社会风气逐步改观。这些令人喜悦的新气象说明:我们的教育事业大有希望。

现在,教育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明确,人民群众支持教育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要进一步发展教育战线的大好形势,关键就在于切实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

各级党委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要同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要求,同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相适应。教育工作是造就人的工作。古今中外,凡是有远见的政治家,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为了无产阶级千秋万代的事业,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起,就一贯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为我们党培育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人才。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用很大的力量抓教育,反复教导我们,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尽快地把教育工作搞上去,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教育上不去,人才出不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新时期总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很清楚:如果你真想四个现代化,而且想得很厉害,那就必须把教育工作,把培养人才的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由于实现抓纲治国,三年要大见成效,摆在各级党委日程上的重要任务很多,而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见效慢,这就使不少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容易产生忽视教育工作的倾向。他们往往把教育工作看作是“软任务”。粮食、钢铁完不成生产任务,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完不成培养人的计划,他们就感到没有多大的压力。在各条战线都大干快上的形势下,他们也感到人才不足,但只是空喊,或者当伸手派,却不认真抓教育。这种政治上的近视,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彻底扫除。

毛主席早就指出,省、地、县三级第一书记要管教育,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不能容许的。为什么一定要第一书记管教育呢?这是因为,教育工作影响整个社会,牵动千家万户,必须依靠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大力支持。比如:教育事业计划的制订和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要有计划部门的支持和保证;
教学设备和器材的生产和供应,要有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的支持;
至于学生和广大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显然,这些问题单靠教育部门是解决不了的,单靠主管教育工作的党委领导同志也不够,只有第一书记亲自动手,才能改变人们轻视教育的思想,克服那种“挤”教育的现象;
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快更好地把教育工作搞上去。粉碎“四人帮”之后,不少省、市、自治区党委的第一书记,带头批判“两个估计”,亲自听取汇报,了解情况,作出指示,积极抓教育工作,迅速改变了教育战线的面貌。我们希望更多的第一书记以及各级党委的主要领导同志,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下决心把教育工作抓起来。

抓教育工作,同抓其他工作一样,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不能只是在会议上议一议。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和华主席、党中央的指示落在实处。中共安徽省委针对教育战线某些单位领导班子严重不纯的状况,及时选拔了一批得力的干部担任省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一、二把手,加强了领导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对用非所学的大学生,进行了对口调整;
同时抓紧了教师归队工作,充实了教学第一线;
还带头退出了省委第一招待所占用的校舍。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关键是省、市、自治区党委注意不注意教育问题。安徽、吉林、河北等省一注意,就解决得好。其他地区的党委都应当象这些省委那样,把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要尽快改变教育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严重不相适应的状况,中心环节是迅速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争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在这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最重要的,是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拨乱反正,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当前,首先要花大力气做好三件事。

思想整顿刻不容缓。教育战线是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重灾区”。他们披着毛泽东思想的外衣,打着“教育革命”的旗号,不仅炮制了许多极“左”的谬论和反动口号,而且制造了一系列反革命事件和黑典型,严重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彻底清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仍然是极其艰巨、极其重要的任务。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一大路线和华主席、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上来,还是一场严重的斗争。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两个估计”是“四人帮”在教育战线上反动思想的核心,影响最深,危害最大,还远远没有批深批透。在教育战线,组织上属于“四人帮”帮派体系的只是极少数,但是思想上中毒很深,甚至至今还坚持“四人帮”思想体系的人,还是有的。此外,不少同志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心有余悸,这也是“两个估计”的流毒作怪的表现。余悸和余毒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还有“四人帮”的余毒存在,就难免没有余悸。余毒彻底肃清了,人们的余悸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两个估计”,联系各地区、各单位、各学校的实际,认真打好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干扰,大胆肯定被“四人帮”否定了的正确的东西,发展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

组织整顿刻不容缓。一年多来,许多单位和学校,由于认真抓了清查工作,整顿了领导班子,很快地改变了面貌。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和学校的工作成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领导班子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领导班子的整顿应该着重思想整顿,即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但组织整顿也不可忽视。教育战线的运动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凡是没有进行清查和清查很不彻底的单位和学校,一定要把清查工作认真搞到底。这是组织整顿的前提。现在,人们对于“四人帮”的帮派骨干和在十一次路线斗争中问题严重而又不肯改悔的人,对于“风派”、“溜派”、“震派”人物,已有所警惕。但是,对那些同“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并无牵连,但坚持“四人帮”思想体系至今不肯转弯子的人,对那些不一定有什么高的职位,但是有野心,坚持资产阶级派性屡教不改的人,不少同志还缺乏认识。这种人思想上对华主席、党中央贯彻执行的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有抵触,依靠他们怎么能搞好教育革命?因此,在整顿领导班子的时候,必须把他们撤换掉,绝对不能含糊。要把那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在十一次路线斗争中表现好的,特别是在当前斗争中立场坚定的同志,提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使整顿后的领导班子,成为能够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战斗的坚强堡垒。

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刻不容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大多数单位和学校,党的政策已经或正在落实。林彪、“四人帮”强加在广大干部和教师身上的诬蔑不实之词推倒了。他们制造的大量冤案、错案昭雪了。遭到他们打击、迫害或者处理不当的许多同志,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思想影响没有肃清,有些同志仍然束手束脚,顾虑重重。他们说,落实政策的工作“不能着急”,“要稳当”,甚至认为现在知识分子的作用强调得“过分了”,知识分子又“翘尾巴了”。这些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广大干部、知识分子遭受“四人帮”迫害的处境不能再继续下去。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现有的人才却得不到合理使用的情况,必须迅速改变。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政策落实得不够,知识分子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即使有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应该采取批评、教育的态度,诚恳地帮助他们。人总是有缺点错误的。为什么对知识分子要特别苛求呢!要彻底批判“四人帮”在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散布的谬论。落实政策的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抓紧进行,定期检查,限期完成。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大加快教育革命的步伐。

中共中央决定在明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认真把教育革命抓紧,一抓到底,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就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就,迎接这个空前的盛会,迎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大好局面。

第二篇: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搞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

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搞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 (2014年3月23日中共嵩市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

党的领导能否得到加强,关键是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我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更好地带领全镇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镇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理论学习,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理论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更好地适应深化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充分发扬民主,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组织一把手,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发挥班子集体智慧,科学决策。凡属重大问题、大政方针,都要坚持个别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党委集体领导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

三、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一是以贯彻《决

定》为动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全镇党员干部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进步;
三是求真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
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群干群关系乃鱼水之情,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从根据上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质的转变。

四、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党组织要按党组织的原则办事,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党委成员必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使用干部问题上,要坚持“四化”标准,坚持任人为贤,把有能力、能为群众办实事,作风过硬的人选入领导层,为党输入新鲜血液,反对拉帮结派,任人为亲。在工作中,要从大局出发,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计较个人恩怨,在同志间呈现一个有民主、又有集中,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务实、能干事、顾大局的集体。

五、健全党的民主生活制度,增强班子战斗力

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生活制度。任何党的领导干部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得无故不参加民主生活会。

党委和各支部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集思广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冲浪本领,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意识。

第三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能力是全党整体素质的体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特别是近日通过到江苏无锡学习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在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上下功夫,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江苏省无锡市委对干部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将干训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全市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大培训、大练兵活动,营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学习氛围,教育引导干部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让他们始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开拓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增强了执政理念,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从目前我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与先进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县打造开放新型工业卫星城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所以我们要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提高干部教育质量,增强干部的执政素质。一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教育干部在坚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二要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实践锻炼。定期选派有发展潜质的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感受差距,学习经验,增强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加大各乡镇、县直单位大事实事联查力度,查漏补缺,相互学习,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三要继续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尺,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目标,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忧患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

最近,江苏省通过电视直播公开选拔干部、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的做法,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注意,被称为“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从公开竞选乡干部到公推公选省管干部,江苏省委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幕后”的“选拔操作”,推到了公众视野之内,这无疑是把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我县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探索实行了两个“票决制”、“三层九步工作法”等制度,促进了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市委组织部门认可。今后,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积极探索,规范操作,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县的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深入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提高干部任用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县委全委会任用、推荐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表决办法(试行)》和《任用推荐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办法(试行)》,严把资格条件,规范任用程序,充分发挥全委会的决策作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二要扩大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研究规范民主推荐程序,扩大民主推荐范围,落实群众四权,着力解决关系票、人情票的问题,真实反映民意。三要抓好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认真学习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有关规定,搞活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和比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氛围,为更多的优秀执政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三、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体现在每个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上,而且体现在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上。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执政能力水平高低,关键看这个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一要鲜明干部导向。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重视和关注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地方发现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二要优化班子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功能。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增强带班子的能力。要把班子中的优秀副职作为“一把手”后备人选加强培养。三要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集体领导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四、调整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工作热情

在学习培训中我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干部考核“动真格”,在每年年度干部考核中,改变“暗箱操作,仅限内部掌握”的传统做法,优劣让群众评价,结果向干部公开。一些存在明显不足的乡镇干部被领导面对面进行“诫勉谈话”,谈话情况在本地区通报,引起了很大震动。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不仅在干部考核中真正了解了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而且通过奖优惩劣,严肃了考核纪律,转变了干部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具体到我县而言,干部考核工作就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体现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目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导向性。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领域的主要指标,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十项民心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承办单位的考核目标,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乡镇和县直单位的重点考核内容,就是调整经济指标设置的具体体现。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只唯数字,一味追求gdp,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发生。要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坚决杜绝为了出政绩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更不能出现“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的现象。要探索实行政绩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真正做到考准考实。

第四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能力是全党整体素质的体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特别是近日通过到江苏无锡学习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在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上下功夫,抓好以下五个方面。so100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江苏省无锡市委对干部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将干训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全市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大培训、大练兵活动,营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学习氛围,教育引导干部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让他们始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开拓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增强了执政理念,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从目前我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与先进地区干部的思想观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县打造开放新型工业卫星城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所以我们要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提~部教育质量,增强干部的执政素质。一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教育干部在坚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二要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实践锻炼。定期选派有发展潜质的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感受差距,学习经验,增强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加大各乡镇、县直单位大事实事联查力度,查漏补缺,相互学习,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三要继续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尺,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目标,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忧患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

最近,江苏省通过电视直播公开选拔干部、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的做法,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注意,被称为“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从公开竞选乡干部到公推公选省管干部,江苏省委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幕后”的“选拔操作”,推到了公众视野之内,这无疑是把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我县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探索实行了两个“票决制”、“三层九步工作法”等制度,促进了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盛市委组织部门认可。今后,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积极探索,规范操作,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县的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深入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提~部任用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县委全委会任用、推荐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表决办法(试行)》和《任用推荐乡镇(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办法(试行)》,严把资格条件,规范任用程序,充分发挥全委会的决策作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二要扩大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研究规范民主推荐程序,扩大民主推荐范围,落实群众四权,着力解决关系票、人情票的问题,真实反映~。三要抓好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认真学习中央六个法规性文件,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有关规定,搞活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和比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氛围,为更多的优秀执政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三、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体现在每个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上,而且体现在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上。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执政能力水平高低,关键看这个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一要鲜明干部导向。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重视和关注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地方发现干部,把政治上靠得注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二要优化班子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功能。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增强带班子的能力。要把班子中的优秀副职作为“一把手”后备人选加强培养。三要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集体领导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四、调整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为民”的工作热情

在学习培训中我了解到,江苏一些地区干部考核“动真格”,在每年年度干部考核中,改变“暗箱操作,仅限内部掌握”的传统做法,优劣让群众评价,结果向干部公开。一些存在明显不足的乡镇干部被领导面对面进行“诫勉谈话”,谈话情况在本地区通报,引起了很大震动。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不仅在干部考核中真正了解了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而且通过奖优惩劣,严肃了考核纪律,转变了干部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具体到我县而言,干部考核工作就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体现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与

第五篇: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温家宝(2014年6月30日)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近期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伴随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长期任务。今明两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大力节约能源。认真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环保型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和全社会推广采用节能照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工程。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节约用水。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行木材节约代用。大力节约包装材料,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和用品等过度包装问题,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修订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严格限制毁田烧砖,大搞墙体材料革新,实施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计划。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以煤矿瓦斯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有机废水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产业转型、老工业基地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的调整和改造。三、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在生产领域,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把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改善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可用水资源,建设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目前正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要加快制定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国家要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目前,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情况的大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当前,正值用电高峰,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要加强协调调度,强化需求侧管理,鼓励节约用电和提高用电效率,确保安全迎峰度夏。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四、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建设节约型社会负总责,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要把资源节约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节约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更好地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约资源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作用,共同搞好资源节约活动。政府带头,做好表率。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实行“阳光”采购。国务院各部门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面,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当前,所有政府机构都要采取严格的节约措施,突出抓好节约用电工作。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除重要活动和外事活动,其他公务活动可不着正装,以利节约能源。要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正确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资源社会氛围。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进行资源“国情”教育;
宣传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标识;
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
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单位、个人的事迹,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教育部门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要广泛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区、本部门资源节约的经验,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监督检查,把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务必使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向您推荐更多范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能力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

Tags: 搞好   多篇   革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