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金融讲话 / 正文

《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2020-10-15 11:12:18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 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同时,更是一个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宪法和普 通法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中最重要的事,宪法规定了你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你又有什么权利与义务。本课,是真正树立宪法作为法理的基础。

 二、说学情 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对宪法知识了解有限,而这些知识理论性又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普遍觉得内 容枯燥,课堂沉闷。因此,要通过组织适当活动、设置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真正对宪法有正确、全面、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个问题的探究,真正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小组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学法: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法律与宪法的关系 1.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搜寻,我们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法律,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出示《刑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

 2.生活中的法律可真多,那么这些法律是杂乱无章的吗?不是,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出示宪法树: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7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出示宪法树。请同学们观察宪法树,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从宪法树上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这些法律都与宪法有关。

 (3)根据宪法,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

 师总结:是的,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宪法是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依据。这就是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教师相机板书1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律的意识。再通过具体法律的了解,引出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为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奠定基础。

 活动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请同学们阅读18页活动园中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设:

 学生回答:这三部法律中都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几个字。

 2.那么我国其他法律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就是“子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更加深刻的来体会。

 3.案例分析 三博士上书要求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2003年5月14日,一份由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俞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腾彪、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的许志永三位法学博士提出的“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建议书中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仍在使用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 经过审查,2003年6月,国家正式废除了与宪法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4.教师强调: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师相机板书2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材料展示,问题设计,材料对比,知识拓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明白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从而找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

 活动三:宪法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过渡语: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呢?下面让我们查阅宪法原文,了解宪法内容,并从宪法部分原文中了解作为我们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出示部分宪法内容: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1.教师总结: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教师相机板书3 2.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并谈谈你的感悟。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应了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这一生活场景。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对应了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这一生活场景。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对应了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这一生活场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对应了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赔礼道歉这一生活场景。

 第五十六条 郑人买履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对应了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生活场景。

 3.教师小结:宪法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遵守宪法。否则,一旦我们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和要求,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是根本大法。

 活动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请同学们齐读毛主席的这句话: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设计意图】:提炼本课重点,加深学习印象,提升情感,激发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结合本课主要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注重直观系统。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说效果:本课把学生的准备活动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不同法律地位,加深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是为树立宪法权威意识作准备。

 

Tags: 根本法   课时   宪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