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金融讲话 / 正文

2021年1月福建专版,生物,主题三,阶段测试卷(word版)

2021-01-22 09:46:48

 生物

 主题三

 阶段测试卷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霜叶红于二月花”,引起叶片变红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2.在一片农田中,水稻与蝗虫、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捕食、共生

  B.寄生、竞争

 C.捕食、竞争

  D.寄生、共生 3.三明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气候潮湿、降雨量多,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4.“海岸卫士”——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下列哪项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 A.青蛙捕食蝗虫

 B.兔子啃吃松蘑

  C.山羊吃树叶

 D.人类吃黑木耳 6.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想自制生态瓶。他准备了水藻、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还应补充(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食肉动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8.在“①→野兔→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  ) A.青草

  B.细菌

  C.青蛙

  D.太阳 9.你见过国槐树上垂吊着的一种绿色肉虫子吗?很多人称它为“吊死鬼”,它叫国槐尺蠖,胡蜂是它的天敌,与此相关的食物链是(  ) A.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B.阳光→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C.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D.国槐→国槐尺蠖→胡蜂→细菌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 A.无生产者

 B.无分解者

  C.无能量流动

  D.无物质循环 11.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C.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D.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2.动植物种类丰富,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御旱涝,以及稳定全球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13.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14.以下谚语或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D.鱼儿离不开水——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5.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6.下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概念图,下列Ⅰ、Ⅱ、Ⅲ、Ⅳ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第16题) A.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生产者 B.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光照 C.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D.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 17.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宽阔的运动场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8.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选项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0 90 0 0 30 30 40 B 200 350 0 0 3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0 200 0 0 0 0 50 19.下列事例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藻类过度增殖引发赤潮

  B.企鹅皮下具有厚的脂肪保温 C.长臂猿利用长臂灵活地攀援跳跃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20.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

 21.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存在于某一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其余生物数量变化情况是(  )

 (第21题) A.甲、丙增加,丁减少

 B.甲、丁增加,丙减少 C.甲、丙、丁都增加

 D.丙、丁增加,甲减少

  2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22题) A.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2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 甲:福州闽江口湿地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落脚站,每年都吸引大量的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 乙:阳光普照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循环运动,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流动; 丙:虞美人、蒲公英的种子小而轻,后者的果实还有伞状的毛,成熟后均可随风飘散; 丁:人们在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到DDT农药,在北极熊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4.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表中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为:D→B→C→E→A

 B.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 C.表中生物C与E是竞争关系

 D.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 2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第25题) 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C.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5分)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下列各小题进行判断。

  (第26题) (  )(1)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农作物。

 (  )(2)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  )(3)人与家禽、家畜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  )(4)要构成农业生态系统还需要添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  )(5)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重复利用,使得能量充分利用。

  27.(6分)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洲山火,造成大量的植物被烧毁,森林面积锐减,动物死伤无数。如图是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题) (1)猫头鹰与蛇都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_________,它们之间既存在_________关系,又存在_________关系。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包含松毛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光合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_平衡。

 28.(6分)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暴发“水华”现象。“水华”发生的原因是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的氧迅速耗尽,水体中的植物随之死亡,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且水体往往散发出腥臭。下表为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治理前的池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类(cm3/m2) 8 8 7.3 3.27 3.2 3.9 4.24 无齿贝(个/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鱼(kg/m2) 0 0 0 0 0.73 0.97 1.07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可知,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____;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逐渐_______,而水草密度逐渐_______,说明二者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

 (3)随着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该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会逐渐增强。

 29.(5分)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关系示意图,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据图回答。

  (第29题) (1)据图可知,非生物环境中的含碳物质主要通过甲的_________作用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体内,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2)图中生物成分通过_________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到环境。图中表示分解者的是________。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

 30.(3分)“一江清水,一岸葱笼”污染防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研究者在某湖泊中发现4种不同的生物A、B、C、D,并对其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 体内食物成分 A 鱼(甲) 鱼(乙) B 藻类 — C 鱼(乙) 浮游动物 D 浮游动物 藻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请据表以食物链的形式表示4种生物的取食关系: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由于湖泊中,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入,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研究者投放适量鲢鱼(鲢鱼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来防治水华,鲢鱼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从水污染源头考虑,防治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分)如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其中生活着食草昆虫、兔、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31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三种动物鸟、鼠、狐,则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________。

 (4)一段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b若被人为地大量捕杀,随后食草昆虫数量会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

 A.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增         

 B.在食物网中周而复始循环流动 C.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         

 D.在食物网中固定不变,能量守恒 (6)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______的关系。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7)图二中,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一中“c”所在的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丁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

  32.(5分)如图为一个常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2题) (1)谚语云:“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来源,阳光也是影响农作物的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____因素。

   (2)农作物、家禽、家畜和人可构成__________。

   (3)家畜、家禽以及人的粪便中的有机物需通过_________的作用转变成无机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4)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3.(6分)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初夏时节,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

 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_。

 34.(5分)通过阅读课文,小齐同学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叶等有机物作为食物。课后,小齐同学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发生兴趣:蚯蚓到底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为此,小齐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番研究,并邀你一起来参与。

 (1)作出假设:根据(3)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小齐同学作出的假设应是: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

 (2)选择变量:根据小齐同学的假设,你认为他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变量。

 (3)下面是小齐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张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张湿纸巾。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B.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C.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1条蚯蚓,2分钟后观察 (4)为减少实验误差,上述方案需经____________(填“一次”或“多次”)实验。你认为实验的结果应该是:蚯蚓在潮湿土壤中的数量___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C 6.C 7.B 8.A 9.C 10.A 11.D 12.A 13.A 14.C 15.C 16.D 17.D 18.C 19.A 20.C 21.D 22.A 23.D 24.C 25.B 二、非选择题 26.(1)×

 (2)×

 (3)×

 (4)×

 (5)√ 27.(1)消费者;捕食;竞争

  (2)5;松树→松毛虫→灰喜鹊→猫头鹰

  (3)碳—氧

  28.(1)水草→草鱼(或藻类→无齿贝)

  (2)无齿贝类;下降;上升;竞争

 (3)自动调节 29.(1)光合;生产者

 (2)呼吸;丁

 (3)甲→乙→丙

  30.(1)B→D→C→A

 (2)捕食和竞争;严格控制含氮、磷等污染物的大量流入

  31.(1)绿色植物→a→鹰

 (2)鼠;鸟;狐

 (3)弱

 (4)增加

 (5)C

 (6)B

 (7)兔 32.(1)能量;非生物

 (2)食物网

 (3)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4)依存和制约(只要答出“依存”即可得分)

  33.(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草→野兔→鹰(合理即可)

  (3)食物链;食物网

 (4)适应环境

  34.(1)潮湿

 (2)水分

 (3)B

 (4)多次;较多

 

Tags: 福建   专版   测试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