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府报告 /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2020-12-21 10:02:26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院(系)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名 称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蒋玉洁 学号 161254053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从我开始学教育、励志当一名教师之后,就开始接触有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课程,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予以极大的关注。但是,非常遗憾我的生长环境使我很少接触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所以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两个留守儿童的案例,希望通过案例分析能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辅导方案。由于我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且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研究呈现较少的特点,所以我打算从这个方面入手进行案例分析。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民族教育方面,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不仅面临着与其他农村地区相似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缺失教育主体等严峻的现实问题。

 情况简介 姓名 学业 小W (11岁男孩) 现就读小学五年级,小W学习不是很好,放学回家匆忙对付功课,贪图好玩,敷衍了事,他还不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行为习惯 他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 并且在班里朋友很少,与同学关系不好,每隔几天就会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

 家庭环境 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总共五口人。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便去往深圳打工,把他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照顾,每年回家两次,总共不超过两个月。奶奶今年62岁,爷爷今年63岁,身体都不是很好,种地是爷爷奶奶唯一 的收入。他们觉得只要小W不犯大错,一般都对其采取认可态度。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学习成绩整体不佳成因分析 (1) 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课堂上提到过,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抱负、学习成绩等方面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留守儿童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缺少认真学习的学风。由于小W的爷爷奶奶年龄过大、行动不便,还以种地为生,他们或许很少对小w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鼓励与辅导,于是小W荒废学业,在学习方面不受家人重视。另外,案主有时放学回家就赶完功课,贪图好玩,敷衍了事,更不必谈及复习和预习了,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再加上他身边的老人没有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长期采用方言与孩子交流,给孩子一种只要使用方言就足够与人交流了的假象,这才使得小W不爱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另外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祖辈在学习辅导方面不能提供帮助,凸显支持不足。

 (2)自我约束力缺失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W,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他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的关怀,受到家庭或邻里冷落,与爷爷奶奶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爷爷对小W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小W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所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另外,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小W交友缺乏正确的引导遇到棘手的问题容易走极端,甚至寻求刺激易走上越轨之路。生活在农村里的他由于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小W主要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

 2.有异常行为特点的成因分析 (1)家庭层面的关爱缺失 由于小W从2岁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所以与父母感情淡漠,或许父母平时仅靠电话与他联系,聊天的话题可能也只限于询问学习与生活情况,这导致了父母给他的情感支持严重不足。在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而祖辈对案主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的情况下,没有一位家人能及时把握他的内心想法。祖辈教养人与案主的情感交流较少,并且教养方式不科学,容易出现专制或者溺爱两个极端。祖辈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很少得到正面肯定,因此心理上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学习动力,脾气暴躁、好斗。教养人平时忙于农活或其他日常事情应付,只能在生活照顾上对他提供照顾。

 (2)学校层面的关注缺失 从案例可以看出,小W平时比较淘气,学习也不好,还经常和同学打架,同学们肯定不怎么喜欢他。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W就渐渐显得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这也是他不爱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小团体所接纳,就产生了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采取攻击破坏的行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这个孩子的观察也不够细致,对其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不然小W就不会延续这样的行为,这无疑会让小W产生“老师不关心我的想法” (3)村组织关爱缺失

 少数民族的村庄以血缘、地缘为其特点进行组织活动,村组织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更多的是由庞大的家族关系来支撑的,其中由家庭、亲戚朋友、邻居等提供的关爱是这一村落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它对留守儿童的支持主要是以一种互助的形式存在,简单来说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但通过我对周边少数民族同学的谈话发现,村委会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没有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过问。部分村干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在农村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留守儿童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关心的地方。这也是导致小W行为异常却未得到帮助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措施:

 1. 从教师建设方面入手 根据我们洛阳师范学院对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我深切地认为加强对专业的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培训、加强高校对未来师资队伍的素质培训,突出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培养一批专业的社会工作毕业生能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填一分色彩,针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聚集的学校,地方可采取双语教师,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且为组建的志愿者提供专业的介入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在社区、学校、班级中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倡并组建志愿者队伍,在实践中开展对志愿者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加强志愿者社会工作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得不定期的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在生活、学习、心理上加强对他们实施帮扶计划减少留守儿童对生活学习的不适应状况。

 2.从学校方面入手 (1)我有一个为留守儿童设置设立亲情电话的建议,或者学校负责建立留守儿童日,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亲子交流频率和亲子关系强度,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亲情教育。并且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档案建设,做好学校之间的衔接,从生活、学习、思想、品行等多方面进行建档,定期记录,使老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对于存在异常情绪和行为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必要时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2)开展适应留守儿童成长的团体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开展小组活动,运用适合留守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需要的团体辅导方法,比如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志愿小组等等,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行必要的素质锻炼和德智教育,保持小组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不半途而废,使留守儿童养成乐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

 (3)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与之相关的团建活动,加强他们从心里和行动上对学校的接纳。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走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在开展工作时,为学生赋权,使留守儿童之间形成互助团体,相互成长。

 总结:由于我的理论水平有限,我的分析及建议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许多都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来进行推测与判断,理论运用也不完全准确,提出的对策或许也只是管窥见豹。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将如既往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希望能贡献己微力,为进一步关爱他们而尽一份力。

 

Tags: 留守   个案   少数民族地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