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城建讲话 / 正文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07-03 20:08:01

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7。

课程代码:01712。

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B)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 B.自由裁量权 C.依法行政 D.法律的灵活性 2.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3.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B)。

A.调任 B.退休 C.升职 D.委任 4.行政职责的核心是(A)。

A.依法行政 B.强制性 C.不可处分 D.先行处置 5.下列各项中,不是抽象行政行为待征的是(B)。

A.对象不特定性 B.均可以诉讼性 C.效力普遍性 D.准立法性 6.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D)。

A.企业事业单位 B.被委托的组织 C.社会团体 D.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7.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D)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 B.行政机关所在地 C.行政相对人住所地 D.违法行为发生地 8.关于行政处罚的具体量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C.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的,称为(A)。

A.首长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选举制 D.合议制 10.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A)。

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BCD)。

A.罚金 B.警告 C.行政拘留 D.罚款 12.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具备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以外,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B.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行政主体的变更 D.有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13.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BCD)。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C.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 D.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B.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C.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 D.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15.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ABC)。

A.国务院的部委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填空题 16.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____和____。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17.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____、确定力、____和执行力。

公定力;
拘束力 18.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____。

行政法律关系 19.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____。

法定义务 20.《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____、____、____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较大数额罚款 21.行政法规以____的形式发布。

国务院令 三、名词解释 2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4.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5.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四、简答题 26.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答:(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

(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

(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27.简述行政法的特征。

答:(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五、论述题 28.论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答:行政许可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

第二,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

第三,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第四,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案情简介:张某是个体工商户,经营一个小食品店,两年来一直未向税务机关交足税款。此事被乡政府在一次对市场经营的食品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乡政府以自己的名义给张某下达两次补交税款1100元的通知,张某均未按通知补税。2012年5月24日乡政府扣押了张某的一台电冰箱与部分食品,当时未办理任何手续。张某对此不服,在同年7月2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县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问题:
(1)乡政府下达补交税款通知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答:不合法。乡政府下达补交税款通知的行为属于超越职权。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超出了法规赋予其职权的范围。超越职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违反行政机关的分工职责;
(2)超越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地域范围;
(3)行政机关超过了一定的时间行使权力;
(4)行政机关超越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数额进行管理。本案属于违反行政机关的分工职责。

(2)县人民法院对乡政府的行为应当如何判决? 答:县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乡政府的行政行为,将扣押张某的财产返还。本案中张某在纳税上的违法行为,应当由税务机关处理,乡政府对此事的处理属于超越职权。此外,乡政府作出扣押行为的程序也违法。因此,县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乡政府的行政行为。

(3)对张某不按规定纳税的违法行为,县人民法院将怎样处理? 答:对张某不按规定纳税的违法行为,县人民法院可以向对此案有管辖权的税务机关提出司法建议,建议税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Tags: 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   期末考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