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年终总结 / 正文

部门人口统计数据差异分析方法与要求

2020-08-25 13:41:52

 部门人口统计数据差异分析方法与要求

 一、分析方法

 (一)总人口情况

 1、主要数据来源部门:统计、公安、计生报表。

  2、统计口径区别:统计局有常住人口口径和户籍人口口径两种,在常住人口口径中,外出半年以上的出生不纳入统计,但是按照计生管理要求,这部分出生要进行统计上报,使用常住总人口为基数计算的出生率容易偏高,一般在农业地区,使用户籍人口计算出生率,在城市区采用常住人口计算较准确;公安为户籍人口口径;计生报表2008年以前基本为户籍口径。

  3、数据来源。统计局人口数来源于抽样调查推算,公安部门数据来源户籍登记的人口,计生部门来源于基于统计台帐人口的统计报表,逐级上报汇总得来。

  4、差异及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公安人口多于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局人口多于计生报表人口。公安户籍管理中存在的死亡未及时注销,空挂户和双户口,集体迁移未销户人口等原因造成的重复统计,导致总人口数量偏高;统计局公布人口为法定数据,经过一定样本量的抽样,对总体情况进行修正,数据比较接近实际;计生报表统计的人口,由于存在一定量的漏管漏档已婚育龄妇女及其子女信息,数据略低于统计局公布数,随着省级集中数据库的建立,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清查,两者的差距正在缩小。

  (二)人口出生情况

 1、主要数据来源部门:公安、统计、卫生(接生和接种数)、教育部门、计生报表和数据库查询。

  2、统计口径差异。公安部门是户籍人口出生入户人数,只要是七岁以下,当年入户的,都统计当年元月1日至12月31日的出生栏内;统计部门为户籍人口出生人数,统计年度为上年的11月1日至当年度的10月31日,但是数据公布年度为当年的元月1日至12月31日,即公布出生为自然年度出生;卫生部门为医疗单位实际发生数,接生记录统计期限为上年的10月1日至当年的9月30日,儿童接种免疫统计年度为当年的元月1日至12月31日,对象为0-7岁周岁的儿童;教育部门小学学龄入学人口数及在校生情况,统计年度是按照9月份新生入学时间统计;计生报表和数据库为按自然年度统计的户籍人口出生人数。

  3、数据来源。公安部门由基层派出所起报,逐级汇总得来;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得来;卫生部门数据来源于各基层卫生所、卫生院、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防疫站采集上报,由卫生局汇总逐级上报;教育部门来源于基层各小学的汇总上报;计生报表和数据库查询均来源于村级单位上报,逐级汇总。

  4、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一,与公安部门出生差异。2005年以前,公安部门出生入户人数基本低于统计部门公布数,2006年、2007年,我省部分省辖市、县(市、区)出生入户人数明显增多,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0‰。相关省辖市、县(市、区)要针对两年度公安数据“异常”现象进行比对分析。

  首先,要摸清两年度新生儿入户出生年龄分布情况,下表为基本表样,其中列举了从公安数据库查询的结果,其中一个是省辖市,两个是县级,当年出生入户比例各不相同,由于各地工作情况不一样,所以比例会明显不同,各市、县要加强协调,从公安数据库查询取得,不能死搬硬套。

  2006年公安年报出生入户出生年龄分布

 2007年公安年报出生入户出生年龄分布

 出生年度

 合计

 男

 女

 比例

 出生年度

 合计

 男

 女

 比例

 合计

 右列为县数 

 100.0

  100.0

  合计

 100.0

  100.0

   

 2000以前

 7.8

  12.0

  2000以前

 1.1

  4.1

  2000

 13.6

  5.5

  2000

 8.0

  1.8

  2001

 12.5

  5.0

  2001

 10.6

  2.6

  2002

 12.2

  5.2

  2002

 0.31(重复入户)

 10.2

  2.8

  2003

 12.7

  5.7

  2003

 2.81(迁入入户)

 11.6

  3.0

  2004

 13.1

  8.4

  2004

 27

 11.2

  4.3

  2005

 16.7

  19.2

  2005

 12.9

 16.0

  9.8

  2006

 11.5

  39.1

  2006

 16.3

 20.3

  22.1

   

 单位1

 单位2

 2007

 40.7

 10.9

  49.4

 其次,要根据查询出来的往年出生比例,进行数据的回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三点,一是由于公安年报出生入户统计对象为0-7周岁的新生儿,所以回归一般以7年为限,个别地方查询出生入户时,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是当年入户都统计在出生一栏,还有的将入学迁入及其它原因迁入本地入户都当作出生入户统计,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二是注意公安部门户口存在一定的重复户口和空挂户口现象,需要个案信息才能核对;三是在做数据回归时,要结合前几年数据,注意观察出生入户的一般规律,**2006年度出生一般几年会入户完,在回归时,要考虑到2006年、2007年,甚至2005年出生仍存在一定比例出生未入户;

 最后,要关注引起这种数据异常的政策性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从目前情况看,可能有两个:公安部门2005年底建立个案人口信息库,随即在2006年、2007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口清理清查,出现集中入户的现象;2006年开始,国家多项惠农政策(新农合、两免一补、政策直补等)都需要提供户籍政策,按人头发放,历年来未入户的小孩出现集中入户,甚至是还有

 80年代未,90年代初的小孩现在才入户。从全省部门数据情况看,也存在有当年出生增多引起的出生入户增加,需要对比分析。

  第二,与卫生部门数据的差异。卫生部门接生记录数据一般是部门数据中最少的,主要原因是接生记录是正规医疗单位上报,在使用时,要结合住院分娩率对数据进行修正后,才能作为当年出生的参照对比数据,从全省2006、2007年接生记录看,确实比前些年份有了明显的回升,这里面有第四次人口高峰到来,出生增多的影响,也有住院分娩率明显上升的因素,同时在注意到接生记录的统计年度是包括上年的第四季度,不包括本年的第四季度,在接生记录数2007年又比2006年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区,2007年的接生记录较高,有一部分是200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在对比时,要把2007年数据按一定比例计入2006年,出生对比才更科学;卫生接种记录一般偏高,基层在分析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主要要考虑,接种记录统计是0-7岁儿童,不能直接用于对比,如果某年数据偏高,是否出现有政策因素影响(达到工作目标、与补贴相关等)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

 1、主要数据来源部门:卫生(接生和接种数)、教育(分年龄在校生人数)、计生报表、数据库查询。

  2、统计口径差异。见人口出生部分。

  3、数据来源。见人口出生部分。

  4、差异及原因分析。国家评估出生人口性别比,主要数据来源为统计报表和医疗机构出生记录,其它部门记录仅作为参考。卫生部门接生数是把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键,目前各地上报的卫生部门分性别的接生数,有的高,有的低,由于卫生部门统计接生数不分男女,分性别数据是否个案累加或者是人工按率值分解有待进一步查证,但是各县(市、区)一定要把本地定点接生单位的接生记录数查验准确,以备国家评估验收;卫生部门接种数由于统计的不是当年出生,并且卫生本身没分性别比统计数字,所以参照价值不大;教育部门分年龄在校生人数统计中,有分性别分年龄统计,由于各地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同,并且未入学以女生居多,所以计算出的性别比会偏高一些,各地可根据当地学龄儿童入学率对该数据进行正确的估算,反映出2001年前后本地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前移6岁);统计报表的出生人口性别同其它数据计算的相比一般要好一些,比数据库查询结果要低,各地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要求

 (一)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数据分析,要以各部门为主,人口计生部门可以帮助提供分析方法,但不能代替分析,请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做好协调,使有关部门认识到数据评估分析的重要意义,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保证做好分析评估。

  (二)有关部门数据评估分析要以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为参照系,统计部门没有数据的,以计生部门数据为参照系,分析本部门人口总数、出生、出生性别比、流动人口等数据与统计部门数据的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三)各有关部门的数据、数据统计口径、差异及原因分析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报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备案。

 

Tags: 统计数据   差异   人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