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思想汇报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_出版社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2019-12-17 07:40:53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版社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立足点放在发展上。经过全社职工的努力实现自我发展,为国家发展增加助推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我们对出版物的运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新的贡献,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出版社发展指明了方向。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对出版社的要求,也是出版社必须积极认同的自觉行动。出版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通过图书出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用精良产品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提升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眼于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并积极与之配合为之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科学发展观有了落脚点,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具体化,符合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出版社在策划和确定选题、实施内容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对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上。

二、一切为了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出版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克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盲目追求市场效益、本单位利益高于读者利益的不良倾向,在出版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出版的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是出版社的办社方向决定了出版社必须以人为本,以提高读者素质、引导读者健康向上为己任。出版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时反映国内科学技术创新和国外优秀科学文化成果的阵地。出版社的导向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出版社是内容产业,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以人为本就不能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而是积极地引导读者,向读者传递先进思想、科学知识和优秀文化,时时处处引人向上、向善、和谐。所以要坚决遏制那些会对读者素质培养产生负面影响的出版物。一个以人为本的出版社的出版物,在品位、品格和品相方面都应是上乘之作,都应体现出正确的办社方向和办社宗旨。

二是出版社要心系广大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在确定出版物选题时,既要面向大众,又要面向小众,既要宏观定位,又要微观到位,细化读者需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吸引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是要把竭诚为读者服务落实到每个细节。出版社为读者供给图书,不仅要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上优秀,还要在发行方面方便读者购买、阅读、使用、收藏;为学生做教材图书,要考虑价格低廉,让学生买得起;做科普读物,要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这些细节,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求出版社领导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密切联系员工,始终相信员工,紧紧依靠员工,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充分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把智慧和力量贡献出来;还要求出版社的员工要处处尊敬作者,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与各协作部门、单位搞好关系,感情融洽、密切配合,用强烈的事业心、宽阔的胸襟和辛勤的工作去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把出版社建设成充满和谐气氛的集体。

三、坚持在市

场竞争中培育核心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一个国家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占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位置;一个产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一个出版社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

出版社靠什么增强核心竞争力呢?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是唯一的途径。品牌是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受到大众普遍认可的企业和产品,特色是企业的独特行事方式和产品的鲜明个性。品牌和特色互为关联。品牌是特色的沉积,特色是品牌的外现,两者对受众有强大的感召力,因此,它们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永远的追求。出版社要时时刻刻把眼睛盯在品牌和特色上,通过不断努力,形成本社的出版物品牌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激烈竞争中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与众不同的独特优势。对已经形成的品牌,要精心呵护,使之不断丰满,稳固而不流失。对特色也应处处留心坚守,不使之黯然失色。

出版社要科学定位、突出优势。我们的定位是:依靠学校的优势学科群,以信息、机电、材料、安全、环保等学科为主线,走专业化、精品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创建以高校教材教辅为主体、以学术著作和实用技术图书出版为“两翼”的专业出版社。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依托学校在学科、科研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重在内涵建设,着力自主创新,完善经营机制,确实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才能形成品牌和特色?一是出版社应审时度势,认真地分析自己的根基、传统、特色、专业分工、选题积累和编辑队伍等因素,反复对比研究,优化产品结构,稳步提升产品质量。

二是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形成品牌和特色的主要途径。出版社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因为出版社选题的来源与以前大为不同。过去的选题、书稿大都是等来的,现在已由“等米下锅”“找米下锅”变为“造米下锅”,即许多选题都是出版社策划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出版社掌控选题不仅要精心选择,还要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不仅在内容上创新,还要在形式上创新,写法、结构、语言、装帧、封面、开本、用材都可以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以适应市场和读者的需要。

三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哲学。“有所为”就是为了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形成集中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品牌和形成特色去组织、策划选题,可以围绕主打产品去开拓、延伸、丰富、完善,但要坚持关联、适度的原则。“有所不为” 就是毫不犹豫地砍去与品牌不相关联、与特色相去甚远的选题,即使是有卖点,有高的销售码洋也决不手软。主要注意力、精力、财力集中起来主攻品牌和特色产品,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四、稳步提高图书质量

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个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一要求完全适合出版社的状况,“不好不坏,又多又快”的粗放式经营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570余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总品种逐年迅速增长,但是销售收入却增长十分缓慢,即图书产品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长,总量规模的增长高于效益的增长(我们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有人根据数据分析认为,六年来中国出版业完全陷入了粗放式规模扩张的怪圈中,即图书出版品种越多,销售金额、销售册数、利润指标反而下降或增长很少。出版业存在粗放式经营,涌动“经济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出版社效益的逐年下滑,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另一方面,业外人士对出版界盲目扩张、质量严重下降极为不满,颇多诟病,损伤了出版人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因此出版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厘清思路,沿着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计划地扩大规模,以知识密集为主的事业特征向以知识和资本相融合的产业特征转型,尽量策划好每一个选题,提高选题质量,明确市场定位,使图书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提高单本书效益,使总的效益增加和规模扩大大致匹配。

二是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选题质量和图书质量上狠下工夫。要形成优上劣下的管理机制,要健全质量检查评估体系,建立质量优劣的奖惩制度,选配好质检人员,把质量第一落实到各个环节,以增加全社员工的质量意识。

三是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出版社做的“大而强”是改革,是发展,“小而特”亦是改革,亦是发展,应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不能盲目从众,须从实际出发做出明智选择。谋求做大者,要精心打造,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谋求做小者,也要做好重大出版项目,在某一领域做强、做出特色。

四是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和新技术的应用,图书出版的节奏也大大加快了。过去半年、一年才能出版的图书,现在有的甚至一周内就能完成选题策划、组稿、印制而后和读者见面。快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无奈,一些出版社为了快速应对,频出新书,“短平快”品种增加,库存加大,退货惊人,短期行为加剧,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引起读者反感。在这种状况下,出版社应有沉静的心态。要牢记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坚守出版业的优良传统,严格按出版规律办事,该快则快,当慢则慢。再快也要坚持“三审制”,把好质量的每一道关口,还要经营好“十年磨一剑”的重大项目,组织好本社常规特色书目的出版,不在盲目跟进中后继乏力和迷失自我。

五、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怎样促进出版社可持续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精心制定好长远发展规划。好的出版社都注重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精心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二,引进人才和培训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人才是竞争取胜之本,也是持续发展之本。对已有编辑、发行及业务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适应市场能力,加深文化积淀,促进知识更新,增强综合素质。编辑队伍还要有计划有选择地不断补进新人,形成梯度结构,促进人才成长跟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不绝的人力资源。

第三,建立一支稳固的作者队伍。作者资源是出版社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一支良好稳固的作者队伍,出版社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平等对待作者,维护作者的权益,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的信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注意发现有潜质的新人,经常向作者队伍补入新鲜血液,形成老、中、青梯次,不断积累扩大促进出版社持续发展的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第四,注意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通过引领阅读和服务读者,逐步形成购买、阅读本社图书的读者群体。这部分群体是出版社多年来用质量、特色、服务赢得的,也是可经久享用且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须倍加珍惜。要特别重视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发展,格外关注和善待他们。既要照顾他们形成的欣赏传统和阅读习惯,不轻易改变选题和图书的风格,又要注意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的变化,满足他们新的需求。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欣赏、交流活动,形成出版社和读者的互动和联动,不断增强感召力和凝聚力。如果读者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便有了深厚的基础。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