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思想汇报 / 正文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01-24 11:40:48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结合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问题,阐述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并提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将继续指引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茁壮成长。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发展观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推开尘封已久的国门,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正在飞速发展的世界,由此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短短三十年里,从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从允许开办外资企业到正式加入WTO,从艳羡“洋货”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从单调的“样板戏”到如今千姿百态的文化消费市场。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而国家财力的丰厚,也使得国家有条件开始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真正做到了惠及于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一.改革开放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尽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但对新理论的探索则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全面酝酿,并不断探索、逐步成熟的。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为我国的“第二次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性的社会变革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冲破了传统的观念,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相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做出了全面的概括。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实践的沃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茁壮成长。

  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把改革开放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整体看待,而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条道路,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个理论既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更是质的飞跃和发展,具有创新和革命的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每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各有其阶段性的特点,但都是一脉相承、不能割裂的,都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相结合产生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从体系上讲,他们都属于同一科学体系,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更大的范畴讲,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系,所以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宝贵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只有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改革开放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改革开放不可能做到尽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偏差。对于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不是盲目的[1]。诚然,中国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矛盾需要解决,但是,这些问题和困难不是改革开放的错,恰恰相反,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解决。停顿和倒退,只能使问题越聚越多,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让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对“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改革开放而言,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都需要更大的气魄和智慧,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不能奢望成功会从天而降。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对改革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总结,使之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如果一叶障目,动摇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就容易迷失了方向。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又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正因为有了这个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出现过重大挫折,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物质基础。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不仅在过去和现在,今后仍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这也就清楚地表明,一方面,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必然要发生变动;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它的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任何对我国改革开放性质的曲解,都是错误的。我国改革开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仍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有这样的政治保证,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悬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三、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地不断深化及对改革开放地积极指导

 理论与实践是互动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而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给实践以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必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历程作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使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更加自觉的实践。

  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为我们全面推进社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新的发展要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我们党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蕴藏在民众中间的智慧和能量,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无穷的动力。改革开放的成功,既需要政治家的魄力与智慧,更取决于民众的支持;而取得民众的支持,首要的是让民众能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尤其是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基本民生方面,让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所有成果。从这个层面上,依然可以看出树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只要能切实做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那么,未来的改革开放事业就能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进程也将取得更璀璨的成果。

  [1] 《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执笔:王一平、段克和http://www.wzjgdj.gov.cn/system/2008/04/08/100527930.shtml

Tags: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