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汇报 / 正文

教化论的根源是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产权根源

2019-11-29 07:36:49

摘要:信用缺失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产权关系,信用缺失根源在于产权缺失。进一步理顺企业、银行与政府的产权关系,加大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清晰合理、长期稳定的产权制度体系,是解决信用缺失问题的根本措施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信用缺失,产权缺失,产权制度体系

信用缺失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当中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人们饱受信用缺失之苦并呼唤着诚信的回归。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一个缺乏信用的市场经济必然如我们当前社会一样,机会主义盛行,损人利己现象泛滥,信用危机恶性蔓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美国学者福山曾将中国与韩国、意大利并列为“低信用度”国家,并认为此种状态无法孕育出大型的民间企业。

严重的信用缺失极大地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导致我国经济的巨大损失。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这几项合计每年是5855亿元。据统计,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此外,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欠债不还有理,欠债不还有利”成为债务人的理性预期。由于企业大量拖欠银行贷款不还,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通过不承担财产责任的“破产”来强行废除银行债务,导致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亏损急剧增加,从而积累起严重的潜在金融风险,我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秩序有濒临瓦解的危险。

对于当前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我们可以从道德、经济或者法律这三个层面来认识和分析。但是,无论我们把信用问题看做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它们终归只是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上讨论,而决定这些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是经济基础。只有基于经济层面的认识和分析才是最深刻的,因此要寻找信用缺失的根源就必须从信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去发掘。我们知道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财产关系,是构筑整个社会基础的产权制度体系。因此,一个社会的产权制度体系是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体现,从产权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信用问题就是一条能够探寻信用问题本质所在的根本途径。

一、产权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产权关系

何谓产权?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菲吕博腾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登姆塞茨指出: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它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以上这些关于产权的经典阐释无疑是深刻的。它使我们认识到,产权是一切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市场交易的对象不仅是资源或物本身,更是附着在资源或物上的一组关于对其使用、占有、转让、受益的权利束。市场价格不仅体现资源或物本身的价值,更体现附着在资源或物上的权利束的价值。因此,市场交易的本质是产权的交易。同时,只有拥有独立的财产才意味着拥有完全的责任能力,能对自己决策和行为的后果负完全责任。经济主体也只有拥有独立的产权,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履行契约,从而才真正有资格和权利进入市场通过签订契约从事市场交易。

那么,什么是信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信用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其特征是授信者将其拥有的财产权利让渡给受信者,作为条件,受信者则必须承诺按照交易契约的约定在规定期限内对授信者作出相应的补偿。因此,信用的本质实际上是财产的跨时交易活动,是授信者的“现在财产”同受信者的“将来财产”之间的交易活动。其实质是通过财产的跨时交易,将财产在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使财产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实现财产增值。因此,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产权关系,产权的清晰界定及财产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可以推论,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财产也即没有独立产权地位的经济主体,是不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完全责任的,也不会有谁愿意将财产让渡给一个没有独立财产从而没有履约能力的人,因此他没有资格和权利从事信用活动。如果在一个市场中,从事信用和交易活动的经济主体普遍缺乏独立的产权地位,那么这个市场必将到处充斥着欺诈、违约、赖账、拖欠等等不守信用的行为。

二、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缺乏独立的产权地位是导致我国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们把产权制度(规则)制定上的随意性、短期性、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不明、产权保护不力及经济主体缺乏独立的产权地位等称作产权缺失,并认为产权缺失是导致信用缺失的根源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生活中信用活动的主体还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但恰恰是我国信用活动的主体——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没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不具有独立的产权地位。就国有企业而言,国家为了保障企业在产权上的独立性而承认其拥有所谓“法人财产权”,但法人财产权只是从国家财产权中模拟出来并由国家的行政权力所规定的权利。这种法人财产权并没有真正的所有权作制度保障,财产仍然属于国家所有,法人财产权至多只是一种占有权,而不可能是真正的所有权,其本质仍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形式。因此,国有企业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财产,并不具有独立的产权地位。国有银行则存在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产权弊端,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财产。考虑到这些银行还承担着大量的政府性职能,它在产权上的独立性比国有企业还要差。因此,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都没有自身独立的财产,都不具有独立的产权地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按照前文的分析,它们是没有资格和权利从事信用交易的,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社会中从事信用活动的主体。由此不难理解,在我国信用市场上,随意违约、拖欠、赖账、逃债、废债等不讲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的原因了。

国有企业由于不拥有自身独立的财产而不具备真正的偿债能力,因而不可能在借贷活动中遵守“按时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当它无法偿债时就会采取拖欠甚至“欠债不还”的方法维持生存。由于受国家这个特殊所有者的产权保护及政策和权力的保护,国有企业是决不会因违约、毁约或“欠债不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存的。在“欠债不还”的行为不会真正受到市场惩罚或法律制裁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自然会产生信用意识淡薄,不遵守“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随意违约或毁约及拖欠、赖账等不讲信用的现象,“欠债不还有理,欠债不还有利”就自然会成为借款企业的理性预期。而且,没有独立财产的企业是不怕破产的,因为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无产可破,即使破了产也不可能真正承担破产的财产责任,而只能导致债务勾销及债权人利益受损。事实上,国家为了避免国有企业大量破产,而向国有银行施加行政压力。国有银行迫于压力向那些还贷无望的企业投放信贷,造成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积累起严重的潜在金融风险。

还要指出的是,国有企业由于不具有独立的产权地位产生的不守信用的行为还导致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它诱发了私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的交易中不讲信用的行为,因为这些私营业主很确切地知道对国有企业不讲信用风险并不大,成本并不高。他们知道,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这些企业的法人不会像私营企业主一样有积极性来追讨债务,相反他们还可以通过贿赂这个法人来避免承担失信的后果。私营企业在与国有银行打交道的时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私营业主向银行借款想还就还,不想还就不还。后来实行了责任追查,各银行又纷纷惜贷,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又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信用扭曲。

三、政府对产权随意干预、保护不力导致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信用缺失也是整个社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对财产权益的随意干预以及政策的朝令夕改、令出不行或者因情徇私,使得产权规则随时变化,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一种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权威性的产权规则将导致人们在交易中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采取短期性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政府干预的随意性和政策的多变性导致人们对政府的公信力缺乏信心,总觉得游戏规则随时会变,私人财产权益随时可能受损,因而不敢做出长期性的决策和长期性的投资,结果是大家都看重短期利益,不守信用的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由此可见,政府的信用至关重要,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将对社会信用造成致命的损害。

在我国,不仅产权规则不合理、多变,就算是制定了合理的产权规则,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维护。中央三令五申要坚决整顿市场秩序,但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盗版盗印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原因就在于政府对产权保护不力。政府对产权保护不力的后果是,它改变了守信者与不守信者的成本收益对比,守信者因守信而蒙受损失,不守信者因不守信而获取超额利润。比如在一个盗版猖獗的碟片生产行业中,坚持正版生产的结果可能是亏损倒闭,因为别人的成本比你低得多。这样的结果是在市场中形成了一个逆向选择的过程,守信者被淘汰;而失信者却大行其道。另外,我们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有像对公有财产一样提升到宪法的高度,这也导致私人和私营企业缺乏财产保障的安全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讲信用的短期行为。

四、结论

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当前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重大障碍,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要解决中国社会的信用缺失问题,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是必须的,加大道德舆论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以及它们与政府的产权关系,加大对于私人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清晰合理、长期稳定的产权制度体系。信用的本质是一种产权关系,信用缺失根源于产权缺失。正如张维迎所言,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如果毁坏了信用的产权基础,也就毁掉了信用本身。只有建立起了信用的产权基础,才能支撑起信用的大厦。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