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调研报告 / 正文

高三地理9月月考质量分析及措施

2020-12-21 10:39:14

高三年级地理9月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出题是根据学校领导的布署,按照高考文综的要求来进行出题。从整个试卷来看,表述图文并茂,试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表述的图象和文字两大系统。全卷图表多达8幅,主要以地图和经纬网图为主,图象质量较高。地理选择题较容易,综合题的综合性较强,难易度较难------特别是37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思维量较大。总之,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强调思维过程,体现学科特色、学科思想和价值取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从两大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来看: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选择题得分率偏低,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乱猜的,对选项不会做分析对比;
而非选择题部分,学生在答题中缺乏灵活性,37题得分率很低只有40%左右。(36题:本题主要以区域地图及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能力。37题:本题主要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察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 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明,随意扩大题目限定的范围或张冠李戴 2.审题能力欠缺,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文字信息、图上信息、设问信息)弱,未读懂题意而答非所问 3.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能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答案不全面、系统。

4.表述能力差,或答题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逻辑混乱,自相矛盾;
书写不规范,不能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或语言不规范;
或表述不完整,得分点遗漏 三、今后的复习策略和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要对照考试说明,对知识再归纳、再整理,构建中学地理知识网络,使地理知识在头脑中有序存储,同时找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要充分利用在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考过的试卷,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地理学科内容多、范围广,因此一轮复习一定要狠抓基础,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根据考点参考学案,打实打牢知识点,同时有效地突出重点;
其次进行典型例题讲解,面向基础题,中档题;
最后是少量练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已经复习过的知识加强反复(特别是那些学生反复错的重点知识),力争做到夯实基础,不出现知识的遗漏。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应用学案导学的办法。以 学案为载体,精研学案,进行导学,我们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通过学案,要求学生先学后讲,老师精讲,学生精练,老师跳进题海,学生逃出题海,训练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建议学生和指导学生多看地图,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3.重视区域背景知识,加强针对性训练。

区域的背景知识基础性体现在:判读地图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地理问题所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分析的方法等,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等学科特色,而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正是高中文科复习的难点 编制针对性强化训练题,模仿高考36、37题,进行:作业----反馈----错因分析----指导学生审题、获取信息、规范答题指导等。

长期持之以恒加强训练。对提高学生审题,析题能力,地理图表判读能力,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三后期复习以强化训练为主线,把每块主要区域作为为背景,以区域框架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为考点,以高考能力要求为目标,设计题目。课前导学案----课堂上进 行评价打分---错因分析---审题、析题、答题、读图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指导。并且联系区域基础知识,把区域知识进行重新再现,使框架知识的内化,能力固化提升。

4.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地图知识、地理图表判读、地球运动意义、大气与气候、地质与地貌、水体运动及水文、农业生产及区位、工业及区位、城市区位和城市化及城乡规划评价、交通区位、区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

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构建,构建主题化的块状知识系统,使学生记得住,能理解,然后不断加强应用性训练,做到会应用,从而起到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适应 高考题型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析题、解题、答题能力 5.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 拓展思维维度 A.自然地理分析模型 (1)、晨昏线判读模型 (2)、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析模型 (3)、气候分析模型 (4)、气温分析模型 (5)、降水分析模型 (6)、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 (7)等值线分析模型 (8)、水文要素分析模型 (9)、地形分析模型 (10)、水系特征分析模型 (11)、土壤特征分析模型 (12)地理事物变化分析模型(时、空、数值变化) (13)。地理事物分布分析模型(时、空) (14)、地理成因分析模型(自然、人文) (15)、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模型 B.人文地理分析模型 (1)、工业区位分析 (2)、农业区位分析 (3)、城市区位分析 (4)、交通区位分析 (5)、商业区位分析 (6)、 区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 构建各类分析模型,形成答题的基本框架,促进多元化思考,多角度,多层次答题的形成,使答题更系统,更准确,思维更清晰,减少漏点,减少失分。

6、要教会学生审题和答题 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的讲解中,要注意教会学生审题和规范学生答题,这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以后,在各种考试中遇到同样类型的题,学生也就会沉着冷静的答出高水平的题,从而为高考加分。

7、训练应试技巧。

一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明确题目限制性条件,找准解题方向(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

二要善于建立知识联系,确定答题的思考范围。如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等)、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三要掌握表达的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达方法指导: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担心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答案点多为善。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爪哇岛多地震的原因可答为板块交界处,但不能答为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条理段落的技巧:回答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逻辑性要强。做到条理化、要点化、序号化,不能自始至终一大段。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若实在没把握,或担心抓不住要点,则可以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争取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高三地理组

Tags: 月考   地理   措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