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庆典致辞 / 正文

2023年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2篇【完整版】

2023-10-29 13:45:02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2篇,供大家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2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

一、二句。(出示

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

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

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

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

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味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 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情感态度:透过学习古诗,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3、潜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关于送别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以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离开美丽的校园。随着毕业的临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开始弥漫离别的气息;那么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2、过渡揭题:别急,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绪搁置一下,先来共同学习一首应时应景之作——其实是一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播课件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穿插《出塞》)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4、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5、群众诵读

6、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播课件(重点词句)

播课件,描述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情绪。后两句,写的是自己,但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必须要问到诗人的状况,所以诗人在送别辛渐时个性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此刻的状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也证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本诗既写了朋友的离情别绪,更加写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展开想象诵读诗,师生共评

7、背诵: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三、积累训练

1、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课件出示)

2、那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课件出示)

四、拓展。

1、赠言示范

2、写离别赠言(课件播放送别)

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写景:渲染气氛——寒雨

叙事点出送别——送客

抒情:证明心意——一片冰心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情绪。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明白哪些送别诗?

2、这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明白了什么?

总结: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读诗不仅仅读准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必须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一般状况下,我们能够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感悟

学习前两句

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之后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尨标镇在十分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行。

学习后两句

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会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3、引读:

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4、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

5、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6、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7、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三、拓展延伸。

王昌龄还擅长写边塞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课下搜集他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冰玉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

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很重感情

3广交朋友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注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4人左右

3、听范读,发现不足

4、模仿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注释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虽名为送别,实际上却是以表达个人的情操为着力点,学习本诗,有助于学生对王昌龄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

设计意图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字字凝练,句句隽永。第一句七个字就写出雨的多个特点,必须要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诗句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王昌龄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中的冰。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王昌龄当时的处境上。所以引入诗人的写作背景,把“问”作为诗眼,引导孩子思考洛阳亲友为什么会问,问什么,我为什么要回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此基础上,再来朗读,深化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理解。

最后,把送别诗进行复习归类,王昌龄名为送别,实际是要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果然比其他诗人高出一筹,不愧为“七绝圣手”。

原文呈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三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这首诗。

3、理解“玉壶”、“冰心”的含义,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解题导入

1、 老师吟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学生跟着吟诵)。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出塞》。读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作品有《王昌龄集》。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1)板书课题,齐读。(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2)请跟我一起写“芙蓉”,这两个都是形声字,字体对称。

(3)“芙蓉”是什么意思?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还记得王昌龄的另一首《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 读诗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这样,你你已经读懂题目了?芙蓉楼在哪?读注释。

(2)“辛渐”是王昌龄的什么人?猜猜看。“朋友”是怎样的朋友呢?

加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给你们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当年王昌龄在江宁任县丞,辛渐是他的好朋友。辛渐要从镇江过江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王昌龄就送行一百多里,把辛渐从南京一直送到镇江,晚上在芙蓉楼两个好友喝酒话别,一直到天亮才依依惜别。

现在你觉得他俩是怎样的朋友:知己好友

二、读通诗文,学习生字

1、王昌龄在送别知己好友之时,写了这首送别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相信你们早就会读了。(出示)请同学读。

2、提出洛、壶。洛是河流的名称,加上草字头就是“落”。展示“壶”字的演变。指导书写“壶”。

3、再读。读诗注重节奏,加节奏号读。读诗讲究音断气连,示范后请学生再试试。

三、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王昌龄送别知己好友,不送祝福,也不说朋友友情,却写了什么?齐读前两句诗。看作文吧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1)雨:什么样的雨?寒冷(寒雨),雨大(连江),时间长(夜)

王昌龄用七个字写出了雨的三个特点,果然,七绝圣手不一般。

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孤”呢?楚山非人,怎会孤独呢?好友辛渐远去,诗人感觉孤零零的,所以感觉楚山也孤零零的。

(2)景物中藏着作者的情感。

在这深秋的雨夜,绵绵不断的寒雨下了整整一夜,茫茫的江面烟雨笼罩,水天相接。此时,天刚刚亮,王昌龄要和好朋友辛渐分别了,他会怎么说呢?(学生想象说话)

2、 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的这位“七绝圣手”怎么说?出示,齐读。他为什么说这个呢?(我给你们讲讲背后的故事:王昌龄曾经在朝廷做官,为人正直,做官和清廉。因为对宰相张九龄被罢免表示同情,得罪了李林甫等人,被贬谪到岭南。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回到长安。不久又被贬到江宁当县丞,最后甚至被贬到龙标当县尉。他的官越当越小。)

(1)一再被贬谪,一再被降职,说他的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各种流言蜚语,各种谣言,你猜猜都有哪些?

(2)这次好友辛渐回洛阳,洛阳有许多王昌龄的亲友,他们一定会问,会问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3)所以,王昌龄对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引领个人读,齐读)

(4)“冰心”给你怎样的感觉?(纯洁、透明的、冰清玉洁的)

“玉壶”是晶莹剔透的盛酒器,给你怎样的感觉?(高尚的,纯洁的,正直的)

我王昌龄的心就像就像晶莹剔透的冰装在玉壶里一样,高尚纯洁。

所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王昌龄之前,“冰心”“玉壶”早已被人写进诗里。(出示)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南朝鲍照的诗句,(人像垂下的红丝绳一样耿直,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透)他就用玉壶冰比喻自己清透的人品。“离心何所赠,自有玉壶冰”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诗句。(离别的时候,我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里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骆宾王用玉壶冰比喻纯洁的真情。

(6)王昌龄在送别辛渐时叮咛,自己的心就像装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又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流传千古。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呢?他借着送辛渐表达自己的内心,用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果然是七绝圣手。我们齐读,感受!

3、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候的表白,表明自己高洁清廉的品质。既写了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真是七绝圣手。我们来背诵。

四、归类复习,拓展延伸

1、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2、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言语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相送)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相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目光相送)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相送)

作业布置

1、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

2、尝试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楚山孤寂

冰心 玉壶高洁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

一、二句。(出示

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

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

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

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

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味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 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8

教材分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虽名为送别,实际上却是以表达个人的情操为着力点,学习本诗,有助于学生对王昌龄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

设计意图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字字凝练,句句隽永。第一句七个字就写出雨的多个特点,必须要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诗句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王昌龄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中的冰。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王昌龄当时的处境上。所以引入诗人的写作背景,把“问”作为诗眼,引导孩子思考洛阳亲友为什么会问,问什么,我为什么要回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此基础上,再来朗读,深化了同学们对诗意的理解。

最后,把送别诗进行复习归类,王昌龄名为送别,实际是要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果然比其他诗人高出一筹,不愧为“七绝圣手”。

原文呈现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三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这首诗。

3、理解“玉壶”、“冰心”的含义,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解题导入

1、 老师吟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学生跟着吟诵)。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出塞》。读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出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作品有《王昌龄集》。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1)板书课题,齐读。(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2)请跟我一起写“芙蓉”,这两个都是形声字,字体对称。

(3)“芙蓉”是什么意思?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还记得王昌龄的另一首《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 读诗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这样,你你已经读懂题目了?芙蓉楼在哪?读注释。

(2)“辛渐”是王昌龄的什么人?猜猜看。“朋友”是怎样的朋友呢?

加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我给你们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当年王昌龄在江宁任县丞,辛渐是他的好朋友。辛渐要从镇江过江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王昌龄就送行一百多里,把辛渐从南京一直送到镇江,晚上在芙蓉楼两个好友喝酒话别,一直到天亮才依依惜别。

现在你觉得他俩是怎样的朋友:知己好友

二、读通诗文,学习生字

1、王昌龄在送别知己好友之时,写了这首送别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相信你们早就会读了。(出示)请同学读。

2、提出洛、壶。洛是河流的名称,加上草字头就是“落”。展示“壶”字的演变。指导书写“壶”。

3、再读。读诗注重节奏,加节奏号读。读诗讲究音断气连,示范后请学生再试试。

三、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王昌龄送别知己好友,不送祝福,也不说朋友友情,却写了什么?齐读前两句诗。看作文吧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1)雨:什么样的雨?寒冷(寒雨),雨大(连江),时间长(夜)

王昌龄用七个字写出了雨的三个特点,果然,七绝圣手不一般。

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孤”呢?楚山非人,怎会孤独呢?好友辛渐远去,诗人感觉孤零零的,所以感觉楚山也孤零零的。

(2)景物中藏着作者的情感。

在这深秋的雨夜,绵绵不断的寒雨下了整整一夜,茫茫的江面烟雨笼罩,水天相接。此时,天刚刚亮,王昌龄要和好朋友辛渐分别了,他会怎么说呢?(学生想象说话)

2、 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的这位“七绝圣手”怎么说?出示,齐读。他为什么说这个呢?(我给你们讲讲背后的故事:王昌龄曾经在朝廷做官,为人正直,做官和清廉。因为对宰相张九龄被罢免表示同情,得罪了李林甫等人,被贬谪到岭南。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回到长安。不久又被贬到江宁当县丞,最后甚至被贬到龙标当县尉。他的官越当越小。)

(1)一再被贬谪,一再被降职,说他的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各种流言蜚语,各种谣言,你猜猜都有哪些?

(2)这次好友辛渐回洛阳,洛阳有许多王昌龄的亲友,他们一定会问,会问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3)所以,王昌龄对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引领个人读,齐读)

(4)“冰心”给你怎样的感觉?(纯洁、透明的、冰清玉洁的)

“玉壶”是晶莹剔透的盛酒器,给你怎样的感觉?(高尚的,纯洁的,正直的)

我王昌龄的心就像就像晶莹剔透的冰装在玉壶里一样,高尚纯洁。

所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王昌龄之前,“冰心”“玉壶”早已被人写进诗里。(出示)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南朝鲍照的诗句,(人像垂下的红丝绳一样耿直,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透)他就用玉壶冰比喻自己清透的人品。“离心何所赠,自有玉壶冰”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诗句。(离别的时候,我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里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骆宾王用玉壶冰比喻纯洁的真情。

(6)王昌龄在送别辛渐时叮咛,自己的心就像装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又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流传千古。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呢?他借着送辛渐表达自己的内心,用问答的方式,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果然是七绝圣手。我们齐读,感受!

3、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候的表白,表明自己高洁清廉的品质。既写了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真是七绝圣手。我们来背诵。

四、归类复习,拓展延伸

1、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2、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言语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相送)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相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目光相送)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相送)

作业布置

1、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

2、尝试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楚山孤寂

冰心 玉壶高洁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9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②生交流。

示例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

⑤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板书:顽强纯洁清廉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再自由读)

(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诗的寓意

2、诗的风格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

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1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

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也属臆测。

3、讨论: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对此说,你持何态度?

点拨:不妨结合此诗具体内容,尤其是第二、第三节内容加以思考。

明确: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准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第2课时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旧知,指名表情诵读(配乐)

2、提问四: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提问五:《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明确: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先说章法灵活。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再说气象宏伟。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

4、提问六: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讨论,交流)

点拨:仁者可见仁,智者可见智,不强求一致。

明确: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

②“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三、研究性学习: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2、李白是投江自尽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性格豪放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归宿呢?你能从他的生平和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教学反思:

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目标不太现实。于是我就以课后练习题二为“母题”,围绕唐代评论家殷璠对这首诗的评价进行教学设计:“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为此体调也。”那么,这首诗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章法结构、语言、意境、主旨、风格等。

时间短,任务重,在翻阅各种资料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决定忍痛割爱,舍弃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围绕“奇”字,以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并进行鉴赏训练为主,这样就使目标更为集中,也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冰心

孤乐观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冰心

孤乐观玉壶

Tags: 教案   芙蓉   楼送辛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