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3篇

2023-01-24 13:05:07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1  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可分化脓灸、非化脓灸。  (1)化脓灸:又称瘢痕灸法,是用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施灸,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常识艾灸知识3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3篇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1

  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可分化脓灸、非化脓灸。

  (1)化脓灸:又称瘢痕灸法,是用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灼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此种灼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当艾炷燃尽熄灭,除去灰,再重新换取一个艾炷点燃;

  ④灸完5~7壮后,穴位局部皮肤被烧破溃,在穴位上敷贴膏药,并用干敷料覆盖;

  ⑤灸后5~7天,灸穴处通常会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有少量分泌物,隔1~2天更换膏药及干敷料。如疮面分泌物过多,可用盐水清洗干净,以防止并发其他真菌性炎症。大约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多留有瘢痕。

  (2)非化脓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在腧穴上直接施灸,但又控制灸后不引起化脓的灸法。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将中号艾炷黏附在灸穴上,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待燃烧接近皮肤时用镊子将未燃尽艾炷移开;

  ④反复施灸3~7壮,穴位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但不破溃。

  2.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塾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较温和,通常不易起泡。间隔灸分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灸。

  (1)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于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病人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壮。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片灸是将独头大蒜横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施灸4~5壮,须更换新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是将大蒜描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上。在蒜泥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此两种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3)隔盐灸

  将纯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病人有灼痛感,即更换艾炷。亦有于盐上放置姜片施灸,待病人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保留余热至燃完一住,一般可灸3~7壮。急性病可多灸,不限制壮数。

  (4)隔附子灸

  有附子片灸与附子饼灸两种。

  附子片灸是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cm的薄片,用针扎数孔,放于拖灸部位施灸(同隔姜灸法);

  附子饼灸是取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作饼,大小适度,厚0.4cm,中同用针扎孔,置穴位上,再以大艾炷点燃施灸,附子饼干焦后再换新饼,直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晕为度。日灸1次。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2

  艾条灸是用特制的艾条在穴位上熏烤或熨烫的方法。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病人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

  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

  3.回旋灸

  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髙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

  4.实按灸

  用加药艾条施灸。因临床需要不同,艾条里捧进的药品处方亦异,又分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百发神针等。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将药艾条实按在穴位上,犹如针刺故名。

  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棉布,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每次每穴约按灸5~7下,至皮肤红晕为度。

Tags: 艾灸   中医   常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