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0篇】

2023-01-25 18:35:06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0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特点

  1、首先,我通过图例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领悟计算方法,根据图意或数的合成的知识算出得数。其次,学生们现在属于爱表现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被关注,所以我根据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第三,由于之前已经给学生设置了要当小老师的情节,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在积极动脑中勇跃回答问题,理清加法的含义是将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第四,创设一个情境,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采用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是加法,明确了加法的含义,又找到了计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开始给学生创设当小老师的情境中来完成练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学遗憾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之后,老师还应该加入一个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3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师板书: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

  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

  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

  不足之处:

  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6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7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8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

  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

  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9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小丑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着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的数学信息。创设了“把3个红气球和一个绿气球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就要用加法计算的算理,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中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合一合,说一说,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中领悟到加法的意义,记忆更加深刻,说一说这个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但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图意说清楚说明白,并用列式计算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问题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还是出现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匆匆地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0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Tags: 加法   反思   教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