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文推荐)

2023-01-28 10:35:07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文推荐)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3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晋陶渊明独爱菊( )

  ③濯清涟而不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案

  1. ① 多 ②只 ③洗涤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解析】

  1.试题分析:“蕃”:副词,多。“独”:一次多义,只。“濯”:动词,洗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2.试题分析:翻译要注意把“同”(一样,相同)、“予”(我)、“何”(什么)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试题分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长在大ma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他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的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总而言之,环境可以影响或改变人。“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也就是说热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1)

——《敲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3篇

《敲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1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敲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1,看拼音写汉字

  quán着身子蜷sèsè发抖瑟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为“我们”上学提供书费,冬夜的晚上去敲果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我们深受感动。

  3.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第(3)段是插叙,内容上交代父亲对这些果树的重视、喜爱,表现了父亲重视我们的教育及对我们的爱,结构上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4.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渲染了果树的丰收时的气氛,烘托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得到了回报。表现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及对父亲的付出与奉献的感恩之情。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2)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篇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1.本文的admin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admin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admin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0.admin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dmin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3)

——《秋天的怀念》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

《秋天的怀念》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1分),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答: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3分)

  答: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4)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小题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简要回答问题。(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语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提示:注意个别字词的解释。益,越发;植,立;亵玩,玩弄。

  小题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洁。

  小题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环境雅雅,主人品德高尚。可从陋室环境、交往人事等方面分析。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

  《爱莲说》

  一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1.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2.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一、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陶后鲜有闻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5)

——中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篇

中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 B.地方时的不同 C.昼夜更替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下列节日中,北京的白昼最长的是(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

  4.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6.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7.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

  9.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0.下列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最小的是( )

  A.南北纬90° B.南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北纬66.5°

  二、读图综合题

  1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 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 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段时间, 在图中用字母_____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2.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热量带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6、D 7、D 8、D 9、B 10、C

  11、(1)A (2)A D (3)C D (4)A (5)B C

  12、(1)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2)66.5°N 23.5°N 23.5°S

  (3)A E C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6)

——初一上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3篇

初一上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1

  Little Tom down the street calls our dog "The keep dog".Zip is a sheep dog. But when Tom tries to say" Seep", it comes out "keep". And in a way Tom is right. Zip is always bringing things hoem for us to keep! I"ll tell you about some of them.

  Zip"s first present was a shoe. It was made of green silk.

  We didn"t know how Zip found the shoe. But after a moment Mary, my big sister, told me the shoe had a strange smell. I nodded(点头)and held my nose.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It smells like something for cleaning. I think someone tried to clean a spot (污点) off the shoe. Then he put it at the door to dry."

  "Along came Zip. And good-bye shoe!" I said."We should take it back."

  "We can"t ".said my sistter.

  "Maybe little Tom is right," Mary said. "Maybe Zip is a keep dog!"

  1.The writer and Mary didn"t know______.

  A.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B.how Zip carried its first present home

  C.who owned Zip"s first present

  D.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made of

  2.Tom calls Zip "the keep dog"because ______.

  A.the dog likes keeping things

  B.the dog likes playing with shoes

  C.he doesn"t know the dog"s name

  D.he can"t pronounce the word "sheep"well

  3.What made the shoe strange was ______.

  A.its colour B.its smell

  C.its size D.that it was a silk one

  4.The word "keep"in the last sentence means "_____"

  A.keeping things for itself

  B.bringing things for other to keep

  C.not letting it run about

  D.taking care of a small child

  5.We can know from the reading that the dog _____.

  A. likes to give presents to people

  B.has been kept in at the writer"s home

  C.has brought some trouble

  D.likes to be called "the keep dog"

  Key: 1.C 2.D 3.B 4.B 5.C

  (二)

  An old lady in a plane had a blanket(毯子)over her head and she did not want to take it off . The air hostess spoke to her, but the old lady said, “I have never been in a plane before , and I am frightened. I am going to keep this blanket over my head until we are back on the ground again !”

  Then the captain came. He said, “Madam, I am the captain of this plane. The weather is fine, there are no clouds in the sky, and everything is going very well. ”But she continued to hide.

  So the captain turned and started to go back. Then the old lady looked out from under the blanket with one eye and said, “I am sorry, young man, but I don’t like planes and I am never going to fly again. But I’ll say one thing, ”She continued kindly, “You and your wife keep your plane very clean!”

  1. An old lady had _________ .

  A. glasses B. a blanket over her head C. a coat D. a basket

  2. A. She didn’t want to ________ .

  A. take it off B. turn it off C. get on D. talk about it

  3. _________ spoke to her .

  A. The air hostess B. The man next to her C. her husband D. one of her friends

  4. The old lady had never been _________ before .

  A. abroad B. home C. in a plane D. in hospital

  5. The woman didn’t like planes and she was never going ________ .

  A. to fly again B. to travel C. to go abroad D. to go home

  Key: 1-5 BAACA

  (三)

  Dick lived in England. One day in January he said to his wife, "I"m going to fly to New York next week because I"ve got some work there." "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 there?" his wife asked. "I don"t know yet." Dick answered. "Please send me your address from there in a telegram (电报)," his wife said. "All right," Dick answered.

  He flew to New York on January 31st and found a nice hotel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He put his things in his room and then he sent his wife a telegram. He put the address of his hotel in it.

  In the evening he didn"t have any work, so he went to a cinema. He came out at nine o"clock and said, "Now I"m going back to my hotel and have a nice dinner."

  He found a taxi (出租车) and the driver said,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But Dick didn"t remember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his hotel.

  "Which hotel are my things in?" he said, "And what am I going to do tonight?" But the driver of the taxi did not know. So Dick got out and went into a post office. There he sent his wife another telegram, and in it he wrote, "Please send me my address at this post office."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1. Dick flew to New York because ___.

  A. he went there for a holiday

  B. he had work there

  C. he went there for sightseeing (观光)

  D. his home was there

  2. Why did his wife want a telegram from him?

  A. Because she didn"t know his address yet

  B. Because she wanted to go to New York, too

  C. Because she might send him another telegram

  D. Because she couldn"t leave her husband by himself in New York

  3. Where did Dick stay in New York?

  A.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B. In a hotel.

  C. In a restaurant.

  D. At his friend"s house.

  4. Who would send him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his hotel?

  A. The manager (经理) of his hotel.

  B. The police office.

  C. The taxi driver.

  D. His wife.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Dick stayed at a nice hotel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B. Dick didn"t work on the first night of his arrival.

  C. Dick forgot to send his wife a telegram.

  D. Dick wanted to go back to his hotel in a taxi.

  Key: 1-5 B A B D C

  (四)

  Bob and Jim once worked in the same factory. One day, Bob lent Jim ten dollars, but then Jim left his work and went to work in another town without paying back the money.

  Bob didn"t see Jim for a year, and then he knew from another friend that Jim was in another town and staying at a hotel. So he went there to see him late in the evening.

  When he got to Jim"s room, he saw his shoes near the door. "Well, he must be in," he thought, and knocked again, and said, "I know you are in, Jim. Your shoes are out here."

  "I"ve gone out in my boots," answered Jim.

  True or False

  1. Bob and Jim once worked in different factories.

  2. One day Jim borrowed ten dollars from Bob.

  3. Jim paid back the money to Bob and went to work in another town later.

  4. Bob hadn"t seen Jim for a year when he learned that Jim was in another town.

  Key: 1-4 F T F T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7)

——浙江历史高考练习题及答案

浙江历史高考练习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48题,每题1分, 共48分)

  1、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特定条件是

  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

  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C.古希腊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D.城邦的出现及其激烈的争夺

  2、古希腊的一位政治家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一方面将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一方面设立陪审法庭,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他是

  A.梭伦 B.苏格拉底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

  3、雅典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演说家,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影响 B.公民大会的推动

  C.具有公*、文明的社会氛闱 D.雅典人天生擅长思考

  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域)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期间

  5、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A. 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 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 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6、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柏拉图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7、“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意大利人开辟新航路

  8、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B、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教会专制迷信的启蒙思想

  9、《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10、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天赋人权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1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是思想*运动 ②都弘扬了科学精神

  ③都强调人的* ④都反对专制王权强调民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D.“海上马车夫”的航海活动

  13、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4、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对1550—1650年这一时期作了如下描述:“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此“良机”主要源于

  A.商业革命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16、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17、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世界由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19、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引起了商业革命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0、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国 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 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时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21、在欧洲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坚持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 罗马教皇 B. 国王 C. 诸侯 D. 《圣经》

  22、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因行称义   B. 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建立人人*等的新教会  D. 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23、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24、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A.*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25、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26、华盛顿被誉为“18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家中的奴隶。他当总统时不能*全国奴隶的原因是

  A.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奴隶

  B.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C.新成立的联邦*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D.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

  27、“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28、英国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和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为了维护统治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二者所实行的共同特点是

  ①进行专权统治 ②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③对外征战 ④改共和制为帝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9、英、法、美三国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A.封建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 B.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原有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D.封建统治出现财政危机

  30、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两者都鲜明的体

  现了

  ①天赋人权思想 ②“三权分立”学说 ③都主张*在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3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 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国王军队

  C.都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2、“当立法权和行*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应出自下列哪一部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神学政治论》

  33、造成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反封建斗争中结成联盟的根本原因是

  A.其经济利益的一致性 B.其政治倾向相同

  C.是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D.是新贵族追随的结果

  3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C、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D、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权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36、以下法国*中,更迭顺序正确的是

  A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B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

  C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第二帝国

  D第二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37、WWW.CCTV.COM 法兰西文化年专题进行了一个网民调查,在”你最了解的法国人中”,拿破仑高居榜首.下列拿破仑的活动中,对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传播大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①入侵西班牙和俄国 ②制定《拿破仑法典》

  ③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④制定1791年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

  38、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沃波尔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②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全权负责

  ③内阁和*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

  ④首相既是*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9、“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上实践的土壤。”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表现有

  ①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 ②实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消除种族歧视,构建*等社会 ④建立联邦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0、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A. 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 该宪法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

  C. 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限制

  D.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41、关于近代英、法、美、德四国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法国《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C.英国和德国两国的国家元首是君主

  D.法国和德国两国国家权力的重心在议会

  42、西方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开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在十六七世纪中这里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心理状态和价值尺度。”文中的“社会政治结构”奠基于

  A.《大宪章》 B.《权利*书》 C.《大*书》 D.《权利法案》

  43、启蒙运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

  D.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44、以下各项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的有

  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②反对教权主义和等级制度

  ③主张权利*等 ④倡导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美国人对*进行“内在的限制”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强舆论监督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 实现三权分立制度

  D 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4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反对君主专制作为革命目标 ② 以立法来巩固革命成果

  ③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④ 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英国“光荣革命”与法国热月*的相同点是

  A. 革命过程中的倒退现象

  B.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

  C. 借助国外力量发动的*

  D. 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

  48、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政党和三权分立

  C.君主立*体

  D.民主共和政体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52分)

  49、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5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50、探究大国崛起,借鉴历史经验,认识人类历史走向(14分)。

  英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00年

  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1) 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以来英国崛起,在政治方面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

  大影响的“制度性创新”的表现。(4分)

  洛克 牛顿

  (2)结合所学内容,参照示例,为两位历史人物撰写简介。(8分)

  示例:

  克伦威尔:英国革命政治家、军事家,17世纪领导英国人民推翻斯图亚特封建专制王朝,利用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阐述你对17世纪以来英国崛起的认识。(2分)

  52、阅读下列材料: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需要。(10分)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 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3分) 你认为材料一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等”吗?为什么?(3分)

  材料二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可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4分)

  52、法律与政治制度都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1)列举在苏格拉底时代,雅典公民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可以担任的公职。(2分)简述苏格拉底对“豆子抓阄的办法”的态度及原因。(3分)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分析导致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不同形式的原因。(6分)

  53、英语共同语的基础形成于14、15世纪。1382年,《圣经》首次译成英文;1611年,重译为英王钦定本。17世纪,英语出现在北美洲;18世纪末,出现在澳大利亚。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英语在不同阶段得到发展的原因。(4分)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8)

——深圳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深圳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教诲(huì) 田圃 勾当(gōu) 一代天娇

  B、襁褓(qiáng) 聒噪 腆着(tiǎn) 侍才放旷

  C、庖官(páo) 喧嚷 解元(jiè) 红装素裹

  D、逞辨(chéng) 麾军 嗔怒(chēn) 喏喏连声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和杨振宁同去美国留学,他们都有桑梓之念,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个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留在美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耄耋之年回到北京。

  B、省中运会我校与长沙市一中足球决赛时,操场上喊声震天,坐在课堂里的我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C、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D、诸葛亮可谓恃才放旷,在刘备问计如何兴复汉室时,他未出茅庐便 知三分天下。

  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那烟中的岳麓山,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利比亚*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调查显示,我国近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4、选出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2分)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5、有关传统文化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包饺子、迎厕神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C、有关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D、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 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6、综合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地狱中,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天使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中的筷子同样也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送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请写出你读完这则故事后的感悟或看法:

  7、综合运用(6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为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班级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2)“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你知道你所崇拜的古代名人有哪些缺点?你是怎样看待他的缺点的?(4分)

  8、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回到草料场开门一看,安身的草厅都被雪压倒,而且那火盆里的火也被雪水浸灭了.只好摸挪扯出一条被子来,庆幸自已刚才好在出去打酒了,没被这雪蹦踏下来压死的保下了性命.他在心里盘想着,准备要去那打酒路上看到的古庙里住上一晚.寻思着等天亮后再对这草料场做些修补处理.于是A卷了被子,扛着花枪挑着酒葫芦,锁了草料场大门往古庙里去.进到庙里,A把门关上,然后用一块大石头抵住门,到里面四下看,看到殿上有一座镀金的山神,两边各立着一个判官和小鬼.旁边还堆着一堆纸钱.四处打看庙里没有主人,附近也没有住着人家.A放下东西,抖了抖身上的雪,然后脱下湿了一半的外衣,用被子盖着下半个身子,然后吃起冷酒和熟牛肉来.A正吃着呢,只听到外面有毕毕剥剥的爆响声.他急着跳身起来,从壁缝里往外看,只见那草料场起了大火,正刮刮杂杂的猛烧起来。

  文选自《水浒传》,文段中的A指的是 ,本段情节名称为 。请写出另外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 。(3分)

  (2)水浒英雄都有绰号,比如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小李广花荣,神行太保戴宗,鼓上蚤时迁……请写出下面两位梁山好汉的绰号: 李逵、 杨志。(2分)

  9、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渔家傲》中借酒表达功业未成,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语句 ,

  鲜明表达了词人立功 报国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1)《陈涉世家》中表达陈涉少有壮志的句子是 !

  二、阅读(24+3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0、《鹧鸪天•桂花》的作者李清照,号 ,本词从题材上分应属于 词(诗),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层层言说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从侧面烘托桂花之美。(4分)

  1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 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2、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为将,信必不留 / 虽千里不敢易也 (《唐雎不辱使命》)

  B、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C、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D、若亡,何也?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13、下列句子加点字字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王曰:“以为大将” /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

  15、上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哪个著名的典故?因为韩信的命运都与萧何有关,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请写出这句俗语。文末“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一句蕴含着萧何怎样的态度? (6分)

  (二)说明文阅读 (8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 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 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6、“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4分)

  17、 结合链接材料,请概括出“阳光动力2号”的持续动力从何而来?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链接材料】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三)记叙文阅读(10分)

  黑发底下

  (1)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2)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3)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4)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7)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8)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9)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 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10)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 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18、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括号中依序填写相应内容。(3分)

  瞥见白发——  ——  ——掉光头发—— 

  19、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3分)

  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20、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四)小说阅读(18分)

  高高的玉米

  【美】加里•卡特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 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

  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

  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 会是要告诉我,”她说, “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

  “医生估计我下个月就能走动了。”

  “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

  “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

  “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

  “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

  “你是说,给菜园浇水?”

  “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

  “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

  “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

  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

  21、请结合文意,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① 丈夫担心干旱且腿和脊椎受伤,休伊安慰丈夫 休伊办事回家,丈夫没有与她打招呼

  ④

  休伊心情 不安 ② ③ 欣慰

  22、根据要求赏析文章。(6分)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让人回味无穷,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8分)

  三、写作(共60分)

  24、请在“‘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省略号处进行肖像和景物描写。(10分)

  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符合情境;

  (3)不超过150字。

  25 、以“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2)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9)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练习题答案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练习题答案1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练习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3、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4、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6、作者上阕写梅与下阕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2分)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1分)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1分)

  2.(1)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 洁冰清;

  (2)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

  (3)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分)这首咏梅词描写了梅花婀娜多姿的俏丽风韵,赞美了梅花傲对冰雪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崇高人格。

  4.(4分)上阕,写梅景,即描写梅花的形态,主要采取了衬托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先是用“雪”和“春信”、“寒”和“琼枝”相衬,以使梅花傲寒不群的品格表现的更突出,更鲜明,后用“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形容梅花新蕾的秀美、妖艳,以人拟花,以花类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阕,写梅情,即表现赏梅的情致,主要采取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先是用明月映照雪地,营造出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赏梅环境,并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圣洁,后又描写了人们踏着白雪,顶着明月,饮酒赏梅,发出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感叹。(手法只需答出其中一点,关键看分析)

  5、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6、上阕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阕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3篇(扩展10)

——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案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4.35+8.6+15.65+1.4    (2)19.32-5.56-3.44    (3)37.6-(7.6+3.25)

  (4)5.49+2.68-3.49    (5)6.27+3.83+1.73    (6)8.4+3.5-8.4+3.5

  解:

  (1)原式= 4.35+15.65+(8.6+1.4)=30

  (2)原式=19.32-(5.56+3.44)=10.32

  (3)原式=37.6-7.6-3.25=26.75

  (4)原式=5.49-3.49+2.68= 4.68

  (5)原式=6.27+1.73+3.83=11.83

  (6)原式=8.4-8.4+3.5+3.5=7

Tags: 练习题   答案   爱莲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