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2023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通用文档】

2023-03-05 14:05:11

2023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通用文档】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22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残疾人联合会*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阅读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1)

——2022央视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

2022央视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赛场上,*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运动员。根据比赛规则,视力残疾的运动员是在引导员的引领下完成比赛,运动员使用电子*,通过感受激光射线的准确度,以声音频率作为反馈信号,指示运动员调整射击角度,完成最佳射击。

  根据出发名单,*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2001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王跃说。

2022央视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2

  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2个比赛日,在全天共产生的8枚金牌中,*运动员接连创造佳绩,获得4金1银3铜:郑鹏和杨洪琼分别获得了残奥越野滑雪男、女长距离(坐姿)的金牌,梁景怡和张梦秋则摘得残奥高山滑雪男、女超级大回转(站姿)的金牌。

  *队已获得了6金4银6铜,奖牌总数达到16枚,居各参赛代表团首位。

  3月6日上午10时,残奥高山滑雪和残奥越野滑雪比赛分别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同时开赛。在首先结束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比赛中,*选手朱大庆获得一枚铜牌,这也是她继首日比赛获得女子滑降(视障)银牌后再度摘得奖牌。

  接下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获得金牌,法国选手玛丽·博歇以1分14秒97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阿兰娜·拉姆齐以1分16秒84的成绩获得铜牌。

  在3月5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赛中,张梦秋获得一枚银牌。“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昨天的银牌换成金色,我太高兴了!”张梦秋说,“通过昨天的比赛,我(今天)感觉轻松了一些。昨天的奖牌给了我很大信心,我对自己未来的比赛也更有信心了。”

  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获得金牌,奥地利选手马库斯·萨尔歇尔以1分09秒35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亚历克西斯·吉蒙德以1分10秒02的成绩获得铜牌。

  残奥越野滑雪共产生两枚金牌。在首先进行的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队有三位选手出战。最后,郑鹏以43分09秒2的成绩获得金牌,毛忠武以落后14秒6的"成绩获得银牌,另一位*选手杜天获得第四名。

  29岁的郑鹏来自福建莆田,在2018年*昌冬残奥会上获得该项目的第四名。他说,此次获得金牌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他坦言,在四年的备战期间,有一段时间的训练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这让我非常焦虑,很感激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带我走出低迷并超越了自己”。

  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队同样派出三位选手出战,杨洪琼一公里过后即冲到了最前列,并逐渐拉大了与对手间的距离,最后她以43分06秒7的成绩完成了比赛,列所有参赛选手中的第一位,为*队收获了当日的第四枚金牌,她的队友李盼盼获得铜牌。

  32岁的杨洪琼说:“想到我*时训练流下的泪水和汗水,还有我为训练付出的所有努力,这枚金牌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杨洪琼还特地感谢前来为她加油助威的观众:“其实我在比赛的后半段感到很累,但听到观众们为我加油,他们的鼓励给了我力量,我感到自己又变得强大了。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他们太可爱了。”

2022央视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3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之火”。*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开幕式画“同心圆”

  明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昨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2)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直播观后感100篇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直播观后感1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结束比赛的选手们会相继来到混合采访区。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已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上演了很多次。在国外运动员爽朗笑容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此次*之行的呢?

  很享受这里的生活

  “我们非常享受这次*的旅行。(延庆)残奥村真的很美丽,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我们可以做游戏,也可以玩电子游戏,这太棒了!”在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亚历山德拉·雷克索娃和引导员埃娃·特拉伊奇科娃看来,在残奥村中的愉快经历已经令她们印象深刻。

  的确,北京冬残奥会三个残奥村为“村民们”在吃、住、行等方面提供了细致服务。延庆冬残奥村建筑群依山而建,彰显着中式建筑的独特风格。村内设有餐厅、特许商品零售店、健身娱乐中心等生活设施,努力满足了参赛人员的各类需求。

  墨西哥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佩尼亚洛萨盛赞道,“我真觉得房间非常好,床很舒服,可以调节床垫靠起来。此外,吃的太棒了。”

  无障碍设施令人印象深刻

  当谈及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德国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安娜-莱娜·福斯特表示,“这里的(无障碍设施)是很完美的,我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参加过索契、*昌冬残奥会的荷兰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同样对延庆冬残奥村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设施印象深刻,“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

  走上通往高山滑雪中心的高山缆车,宽敞的空间让人在享受窗外别致美景的同时,能在紧张比赛间隙感受到几分安逸。开赛前,不少运动员会背着滑雪装备,拿着雪板和雪具乘坐缆车上山训练。而为了更好地服务残奥选手们,在缆车入口处,志愿者会在此待命。此外,控制室会掌控缆车运行速度,以确保残疾人运动员的顺利搭乘。

  奥地利代表团秘书长佩特拉·胡伯曾表示,“运动员们能非常方便地坐上缆车上山训练和比赛。”

  感激志愿者们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中心里,一位*志愿者正俯身为国外记者讲解着场馆注意事项,不时在纸上写下几笔。“Thank you for your writing”(感谢你为我写下这些),国外记者连忙道谢;在运动员餐厅中,志愿者们引导着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盲文菜单获取菜品信息……

  从媒体中心到赛场,再到摆渡巴士站点,总能看到*志愿者热情服务的身影,在他们身边,中外运动员、记者脸上也总会写满笑容。

  “志愿者们给了我们极大帮助,我们对所获得的帮助非常感激。延庆冬残奥村建得很好,房间和床都很舒适,交通也很便捷。真的很棒!” 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凯特·麦克洛克林这样说到。

  “*真的很美丽,开幕式的表演同样精彩,我们在这里很开心。”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约翰内斯·艾格纳以及引导员马泰奥·弗莱施曼笑着回答到。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继续进行,在这个被友爱、美好充斥着的初春,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将此次*之旅视为珍贵记忆。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直播观后感2

  他们的家乡,缺冰少雪,在成为滑雪运动员之前,他们甚至从未看过雪花的模样。

  他们的人生,因为意外,曾经一度陷入灰暗。然而,体育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们走向了更广大的世界。

  昨天,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在越野滑雪赛场,两位来自南方的残奥选手创造纪录,为*代表团接连夺金。多年的奋斗与磨砺,在他们冲过终点的瞬间,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走出心魔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昨天上午,*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在受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18年*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四年后的北京,一定要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郑鹏的老家福建莆田,他夺冠的消息已经在朋友圈刷屏。郑鹏的父亲郑开华是莆田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他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同队友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郑鹏或许还是一名汽车维修工。2011年,郑鹏在深圳一家汽修厂开始实习,因同事操作不当,他被升降机砸伤,造成双腿瘫痪。出事之后,有4年时间,他基本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原本开朗的他躲了起来。

  直到2016年,有朋友约郑鹏一起参加一场轮椅马拉松比赛,他才走出家门。此后在一位队友的推荐下,郑鹏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生在福建长在广东,郑鹏从小没看到过真雪,他能成为滑雪运动员吗?没想到,练习滑雪一年多后,郑鹏参加加拿大世界杯比赛,就获得了一银一铜。

  昨天赛后,郑鹏第一时间就是想找教练一起合影,“我的教练以前也是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也是教练的一个愿望,这次是我们一起圆了一个梦”。

  永不放弃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嗓子都还哑着。”直到面对长枪短炮的记者,杨洪琼依然不敢相信,从来没有什么成绩的自己,能拿到冬残奥会金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悄悄努力,当个小透明,然后一鸣惊人。”杨洪琼说,这次自己做到了。

  32岁的杨洪琼出生在云南罗*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因为上山跌倒损伤了脊髓,导致双下肢瘫痪。残疾后,杨洪琼长期处于自闭的状态,不愿出门见人,甚至家里来了亲戚也不愿说话。

  改变始于体育。上了中专,杨洪琼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在残疾人举重和轮椅篮球比赛项目中,她多次获得奖牌。抱着好奇的心态,她又“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项目。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滑雪这两个字太遥远了,有幸能接触它,就义无反顾地扎进来了。”杨洪琼说。

  转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赛场节奏以及要适应新的比赛方式。从轮椅篮球到坐姿滑雪,无法掌握*衡的她一开始是在摔跤中度过的。甚至,因为她摔得最多,队里教练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每天摔一跤的“杨每跤”。杨洪琼笑称,那时候队里只要有人摔倒了,所有队友都会把目光投向自己。但这并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更加勤奋练习。

  在昨天比赛冲线时刻,杨洪琼振臂高呼“*万岁”。在赛后采访中,杨洪琼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她说,接触体育运动之后,她整个人都开朗了,不但走出自闭,而且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经常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我经常想,全*那么多残疾人,能参加冬残奥会的就我们96个,我怎么能放弃?”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3)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22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残疾人联合会*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4)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2

  在第十六届残奥会中,*以96金60银51铜的绝对优势,摘得残奥会的桂冠。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许多身体残疾的人的拼搏与努力,他们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青年应必备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残疾运动员学习,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3

  在浪漫的基调和唯美的氛围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于今晚落下帷幕。

  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在总导演张艺谋的带领下,【锋尚文化】携手歌华文化作为创意承制方,在鸟巢为北京双奥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与世界的这场“冰雪之约”画下句点。

  为突出呈现闭幕式“在温暖中永恒”的核心主题,主创团队在鸟巢主场地设计直径55米左右的“留声机”主题形象作为空间主视觉,以此延续温暖,诉说感动。

  正如总导演张艺谋在闭幕式开始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所说:“这个圆形符号就是作为一个非常醒目的一个道具,它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折柳寄情的感觉,但是这次是通过一个道具来完成这个亮点。”留声机的视觉设计也将冬残奥闭幕无数的温暖瞬间和伟大时刻,都永远地留存在珍贵的奥林匹克记忆中。

  围绕闭幕式“在微暖中永恒”的主题,本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频总监王之纲,联合国内多家顶尖视觉设计团队、多所高校优秀师生团队,在开幕式“同心圆”视觉形象的基础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装置,从而重新塑造了一个“留声机”的视觉形象,运用先进的视听科技及注重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实现了“让温暖成为永恒”的主题。

  开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开始在“留声机”上旋转启动。在4位竖琴演奏者演绎的旋律中,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本场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了拥抱世界的欢聚。

  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掀开了回顾本届冬残奥会高光时刻的帷幕。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而激情浮现。当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迸发出璀璨的荣光。

  在代表团旗帜入场环节,镀满金色光辉的唱片在“留声机”上旋转,变幻为璀璨星河中的蓝色地球。所有人欢聚在双奥的鸟巢,欢聚在全人类共享的美好家园。

  通过充满“记忆感”的回顾、与彰显“包容感”的呈现,达到与“留声机” 播放、存储、留念的特质一脉相承的艺术效果。旨在让全体参赛运动员的 记忆,能够在“一起向未来”的过程中生生不息。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4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5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6

  距离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还有一天时间,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盛会的气氛更为浓厚。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冬残奥村里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训练场上紧张备战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无不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讯息——冬残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检测站门前新增了无障碍通道,赛道结束区的雪地上搭起了木板路,运动员休息室旁边设置了轮椅假肢存放室……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残奥会场馆转换工作已接近尾声。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介绍,场馆*设置了永久、临时无障碍坡道11个,无障碍电梯23部,无障碍卫生间33个,赛事期间他们还将为坐姿运动员提供专用设施。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转换时间,这些天来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了景观标识更换、雪场赛道调整、无障碍设施设置等多项工作,只为能在开幕前完成所有准备。”刘杰说,“我们有信心在赛事期间为各国(地区)残奥健儿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最细心的服务。”

  在群山环绕的张家口赛区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供暖维保工作人员张荣彬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调试供暖机房,检修供暖管道。“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但我们还不能放松,现在正在为北京冬残奥会做准备。”张荣彬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他所在的供暖维保团队全力保障了20万*方米涉奥区域的供、采暖设备稳定运行。冬残奥会上,他们会继续坚守岗位,以同样的高标准完成工作,为赛区人员送去温暖。

  2月28日,张家口颁奖广场的志愿者在演练冬残奥会颁奖流程。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比赛,针对两项赛事中的视障组运动员,场馆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和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说:“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中的视力障碍人士使用需求,我们准备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对照版,呈现形式包括海报版和手册版。”

  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条件非常棒,冬奥村的设施也很好。我已经期待着在这里比赛了!”来自挪威的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彼得森在“雪飞燕”训练后对记者说,“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残奥会*代表团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说:“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参赛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从第一场比赛就开始拼。近年来*残疾人高山滑雪队伍迎来跨越式发展,从*昌冬残奥会只有一人参赛到这次创历史的22人,我们将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现*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与赛场风采。”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7

  来了来了,距离上一次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一众网友之后没多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又双叒向全世界展现了“*式浪漫”!特别是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朋友都被整破防了!

  一阵阵掌声和一声声“加油”,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绽放”。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一开场,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北京”。

  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奥运动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这一次的倒计时也别出心裁。所有人都盯着冰壶,屏息凝神。上一秒,两位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推出发光的冰壶,当它最终进入营垒的一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以往的倒计时,往往越到最后节奏越快,这一次相反,最后几秒钟,大家都等着冰壶安静地进入营垒。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当然少不了“新晋顶流”——雪容融。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们也陆续进场。*冬残奥代表团入场,现场出现巨幅*,鸟巢再次响起歌唱祖国,全场沸腾!开幕式中,还藏着无声的震撼!手语“唱”*,邰丽华带着手语舞者(其实都是听障人士),把*通过手语演唱出来。这次的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啊!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8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但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上,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环节新的意义。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没有咱*人做不成的事” 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对时,(卡槽)底下也有点卡。盲人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又*重试一下,费了点时间,但最终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人,包括咱*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曾经的男篮运动员“自强不息”也是对李端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这个高大的吉林汉子出生于1978年,从小喜欢打篮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但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还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节。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习纪录。

  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弹跳力好、腿长的李端被发现,重启运动生涯,开始练习跳远。“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一次次的蓄力、起跳、落地中,李端为祖国夺得了沉甸甸的荣誉:从2000年到2012年,他参加了4届残奥会,共夺得4块金牌。

  2008年9月15日,*选手李端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跳远F11级决赛中,李端以6米61的成绩夺冠。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尤其难忘,他夺得了男子跳远F11级决赛冠军,还刷新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在鸟巢升起了*,奏响了*。

  “当时和9万名观众高唱*,我真的特别自豪。”

  “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夜晚,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9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

  冰墩墩和雪容融是我国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它们的样子很可爱,我有一个梦想:能和它们一起旅游一日该有多好啊!终于,我的梦想实现了!那是四月的一天,我接到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邀请,要带冰墩墩和雪容融游览河南旅游圣地!得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兴奋了。

  作为小导游,我带领冰墩墩和雪容融第一站来到了洛阳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四大洞窟之一。我们一起走上巍然屹立的伊河大桥,冰墩墩和雪容融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领略石窟中佛像的风貌。我们顺着标志往前走,渐渐地,望见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洞窟,我给他们介绍这些雕刻细致、惟妙惟肖的佛像,他们两个刚看到大佛时大吃一惊,冰墩墩奇怪地说:“这座山里怎么会有大佛?”我回答道:“冰墩墩,这不是真的大佛,这是人们雕刻出来的。”冰墩墩双手合十道:“我已被这磅礴的景象所折服!”雪容融问道:“这样恢弘的石窟艺术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骄傲地说:“这是我们中华人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出的奇迹!”

  我们从龙门石窟转乘去了王城公园,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四月的时候,那里的牡丹开的正旺,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各色雍容华贵的牡丹竞相开放,冰墩墩和雪容融叹为观止。我们还一起看到了威风凛凛的老虎,调皮可爱的猴子,游玩了刺激的碰碰车,观景的摩天轮等等,我们一起玩得非常开心。

  现在也是时候该分开了,我还有点不舍得和它们分开,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舍不得也得分手,我将它们送到了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人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期待着,期待着能和下一届奥林匹克吉祥物的相遇……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5)

——北京冬残奥会2022观后感3篇

北京冬残奥会2022观后感1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残奥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9月3日下午,阜阳市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部署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据介绍,为做好奥运宣传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玲任组长的市奥运新闻宣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7月18日,市奥运新闻中心正式运作。期间,市直有关单位24小时轮流值班,并制订有关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一个多月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奥运新闻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市直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设立专题节目,转载、转播奥运新闻,刊(播)发大量我市迎奥运、庆奥运的稿件,尤其对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的阜阳籍运动员邓琳琳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从而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奥运、参与奥运和热爱体育、热爱家乡的豪情。据不完全统计,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有关新闻稿件近1500条,营造全市人民喜迎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对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着“重视、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局出发,从大局考虑,充分认识做好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做好残奥会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北京冬残奥会2022观后感2

  2022年3月4日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同我的目光一起,又一次投向了这座古城——北京,北京成为了世界首个“双奥之城”。2008年的回忆还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冬奥会的盛况犹在眼前,此时,北京冬残奥会也已落下帷幕,又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60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魂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奥运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与自然美,以及生理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的观众青睐。残奥会更加展现出人类的优秀精神品质:纵然身体上有残缺,却仍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承载着他们对于体育精神的追求,对于明天的向往。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北京冬残奥会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本届冬残奥会的选手们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不论是*的选手还是国外的选手,纵然有疫情的压力,他们仍然为我们奉献了最精彩的表演,最紧张的角逐,让这次冬残奥会也成为奥运史上炫彩夺目的一页。对于本次冬残奥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的发挥。

  *代表团在本届冬残奥会中一共斩获了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一骑绝尘位列奖牌榜第一,创造了我国在历届冬残奥中获奖最多的历史,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耀眼,在如此夺目的成绩之外,我们还记住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瞬间——英国选手兄弟两人一同上阵,通过默契的配合拿下超级大回转(视障)项目上的金牌,闫卓身坐*红轮椅创下8胜2负的佳绩……这些让人热泪盈眶的瞬间,将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在一片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虽然是结束,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开始,正如08年奥运会后开启的一片向好的新时代一样,这次的北京冬残奥会也一定会激发人们的热情,更加关注残疾人,让残疾人闪耀自己的光芒与色彩!

北京冬残奥会2022观后感3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 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 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6)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观后感100篇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观后感1

  在6日的残奥高山滑雪和残奥越野滑雪赛场上,*选手迎来了集体爆发。梁景怡、张梦秋分别摘得残奥高山滑雪男、女超级大回转(站姿)金牌,郑鹏和杨洪琼则包揽了残奥越野滑雪男、女长距离(坐姿)冠军。本届赛事之前,*运动员从未在冬残奥雪上项目夺得过奖牌,因此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次突破。

  当张梦秋越过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岩石赛道终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残疾人高山滑雪完成了冬残奥金牌“零”的突破。在一天前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速降(站姿)项目中,即将20岁的张梦秋以0.1秒之差屈居亚军。6日赛后她说:“我成功把奖牌换了颜色,现在感觉特别开心、激动。这是*高山滑雪的"重要时刻!”

  同样迎来荣耀时刻的还有日本运动员村冈桃佳,她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坐姿)比赛中收获了自己在本届赛事上的第二枚金牌。“虽然感觉有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但我最终赢得了金牌,所以我很高兴。”她说,“我觉得我滑得很有侵略性,这就是我的比赛风格。”

  辉煌的背后离不开运动员*日的刻苦训练和比赛中的拼搏精神。“我根本没想过自己能拿一块金牌,这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在夺得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冠军后,*选手杨洪琼激动地说,“我一直都希望自己默默努力,然后一鸣惊人。是训练中的汗水和泪水,还有我在赛场上的拼搏与坚持,让我站上最高领奖台,实现了愿望。”

  当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中,*队以9比3战胜爱沙尼亚队。

  此外,在6日结束的一场残奥冰球小组赛中,*队以5:2击败捷克队。当日进行的两场轮椅冰壶循环赛里,*队分别以1:5不敌瑞典队、9:3战胜爱沙尼亚队。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7)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1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2如何写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篇(扩展8)

——2022年迎接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2022年迎接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Tags: 观后感   北京   如何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