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2023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精选文档)

2023-03-05 16:55:13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精选文档)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2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3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阅读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1)

——4年级的语文课听课记录60篇

4年级的语文课听课记录1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设置三个问题:

  1.《秋天》的作者是谁?

  2.请用羊肠小路说一句话。

  3.请你说出秋天的三个特点。

  [引导语]

  1.可以慢一些说,再大一点声好吗?

  2.请已“秋天的三个特点是......是......是......的句型回答。”

  3.用一个简单的词怎么说?谁可以合起来说一下?(落叶)

  二、欣赏秋天的美(图片展示)

  方式: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

  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

  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

  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句式已给出)

  [激励评价语]

  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

  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

  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

  (一)合作朗读课文

  “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

  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

  方式: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

  [激励评价语]

  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

  2.“词语来了,xx接着来!”

  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

  (三)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激励评价语]

  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

  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

  板书设计:

  A.                               秋天

  王宜振

  棉花 如同———————————————(比喻)

  (拟人)

  B.                             秋天

  秋色    天气      秋实                    总写

  留恋

4年级的语文课听课记录2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设置三个问题:

  1.《秋天》的作者是谁?

  2.请用羊肠小路说一句话。

  3.请你说出秋天的三个特点。

  [引导语]

  1.可以慢一些说,再大一点声好吗?

  2.请已“秋天的三个特点是......是......是......的句型回答。”

  3.用一个简单的词怎么说?谁可以合起来说一下?(落叶)

  二、欣赏秋天的美(图片展示)

  方式: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

  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

  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

  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句式已给出)

  [激励评价语]

  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

  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

  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

  (一)合作朗读课文

  “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

  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

  方式: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

  [激励评价语]

  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

  2.“词语来了,xx接着来!”

  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

  (三)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激励评价语]

  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

  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

  板书设计:

  A. 秋天

  王宜振

  棉花 如同——(比喻)

  (拟人)

  B. 秋天

  秋色 天气 秋实 总写

  留恋

4年级的语文课听课记录3

  听课时间:

  10月22日

  听课班级:

  四年级

  教师:

  王xx

  听课内容:

  *结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面: 出示*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你对*结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结的文章。 *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你喜欢*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结特别受宠?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过渡、拓展:*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2)

——7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3篇

7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1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3)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菁选3篇)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2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3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

  1、老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感悟:流畅、极其准确,并想象画面,读出安静对花丛的“熟悉”,并探讨原因。

  【我的观课感:抓住“穿梭”“磕磕绊绊”“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表情,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品读“悄然”“全新”“完全没有体验”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补写: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把自己代入角色朗读: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抓住“悄然合拢”“竟然”,读出拢住蝴蝶的“必然”,体悟“灵性”,感悟安静对生活、生命的喜爱。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感受安静的“奇迹”。并通过补写环节,让学生真正进入“安静”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感悟“春天”

  1、哲理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创设情境,读出安静内心对生命的热爱。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说:_____________。

  2、总结升华:安静、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观课感: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去思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到了海伦凯勒,引入“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引入了贝多芬,残疾运动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4)

——3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60篇

3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理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人材而努力。

  2.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大胆实践,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扩大知识面,掌握常用的文字和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具有必须的听说读写潜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10个字,写300个字的识字量。教师就应鼓励学生透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启发他人;鼓励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巧。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练习。词、句练习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透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练习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潜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出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主动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加强评价

  (4)精读课文的教学,就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取学习内客、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用心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透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资料,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潜力。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资料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忙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完成课文学习的任务。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通读课文发散思维;参照课后提示问题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再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两个重点的、有价值的共性问题(能够是资料方面的,也能够是写法方面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多元的方式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要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潜力。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练习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上的循环。层次性能够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能够是表达资料的丰富,还能够是思维水*的提升。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要培养学生真诚表达的习惯,不要养成随意编造,不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毛病。作文评价要有用心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社会职责感等。

  五语文百花园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台"及"语文大课堂"的教学就应注意:"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收获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将知识转化成潜力。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潜力。

  (2)认识211个生字,会写299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像,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资料,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潜力解决简单问题。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5)

——5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3篇

5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1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5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2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6)

——五年级语文猫听课记录3篇

五年级语文猫听课记录1

  寒露已过,再有三天就是霜降了,气温明显低了下来。校园里,炸酱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合欢树下有了片片落叶,月季的花苞凋落在枝头-----难道,这冬天就要来到了吗?

  走进四年级的教室,依然感觉那么温馨。

  后黑板上,“一周卫生评比”记录着每个小组值日的成绩;“本周优秀日记”下写着几个孩子的名字;“经典诵读”板块抄写着本周晨诵的内容;“英语乐园”里是一个英语小幽默。

  讲台上,是英姿飒爽的老师,讲台下,是整整齐齐的孩子。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让人心中宁静而踏实。

  这一节,是四年级的语文课,这是郝满意老师的主阵地。这节课学的是《猫》的第一课时。

  去外面听课,很少能听到第一课时,原因众所周知,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是初读课文和写生字,侧重于机械的训练,体现不出老师的十八般武艺,不容易上得精彩。

  郝老师的第一课时,打算怎么上呢?我静心聆听。

  首先,老师请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写动物的文章,孩子马上回忆了出来,然后用“鹅固然可,有个性,但在作家老舍的笔下,猫又是怎样一种动物呢?”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后,老师请学生用“老方法”读课文。(何为老方法?这也许是郝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密码。经过老师的重申,我才明白,原来是把课文读三遍,他们的语文课,每学到一篇新课文,总是先自由读上三遍。)

  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开始大声自由朗读。

  大约十一二分钟后,老师示意学生停下来,开始进入第二个环节,“当众朗读”的环节。

  当众朗读,他们也有“老方法”,就是当一个孩子被老师叫到的时候,他可以请他的一位好友和他读相同的一个段落,俩人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再比比谁读得更好。

  就这样,大约共有十名同学参与了当众朗读。在朗读中,纠正了“屏息凝视”中“屏”等字的读音。老师带着孩子反复朗读了容易错的字词。这个过程大约用了十七分钟。

  接下来,就进入了字词训练的环节。老师提前在黑板上板书了这一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邀请学生上台给汉字注音,好让学生把生字的音掌握准确。

  五六个孩子被请上了台,其他孩子直接把字音批注到课本上,然后组长拿给老师检查,其他孩子让组长检查。

  很快,台上的孩子全部把拼音加好了,老师让全体学生停下来,对照黑板上的字及注音,共同讲评,请孩子分析容易错的字,有“辟,痒,踩”,请孩子把这几个字书空数遍,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刚刚结束,下课铃就响了,还有个别孩子的注音没来及让组长检查,估计课间得加个班了。

  课间,我和郝满意老师交流了看法,得知他们下节课的安排是这节课的延续,依然是巩固生字,先把生字写熟练了,会默写了,再完成《学习与提高》上的基础题。这些都掌握好了,再学习课文。然后再完成和课文相关的阅读类题目。

  这个课堂模式或者说课堂流程是我们所普遍采用的。万丈高楼*地起,从字词入手,把字词掌握扎实了,再往下进行,这也算是比较有实效的课堂吧。

  总之,我的感觉就是,这节课的训练很扎实,不管是读课文,还是给生字注音,都是请学生当众读、写,发现问题,及时面对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其他孩子犯类似的错误。

  对这节课,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在指导孩子读书方面,应再下一番功夫。孩子读书的时候,有种劲儿使过了的感觉,包括我家姑娘,(今天课堂上她也当众朗读了),为了读出感情来,就捏着嗓子细细地读,反而显得矫揉造作了。就用孩子的童音,多好。在以后的课堂中,还希望老师能加以引导。

  我们的郝满意老师,是一名公认的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努力的好老师。他在县里和市里都上过公开课,而且给县市的教研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天道酬勤,他的课堂教学之路一定能走得越来越宽广。

五年级语文猫听课记录2

  寒露已过,再有三天就是霜降了,气温明显低了下来。校园里,炸酱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合欢树下有了片片落叶,月季的花苞凋落在枝头-----难道,这冬天就要来到了吗?

  走进四年级的教室,依然感觉那么温馨。

  后黑板上,“一周卫生评比”记录着每个小组值日的成绩;“本周优秀日记”下写着几个孩子的名字;“经典诵读”板块抄写着本周晨诵的内容;“英语乐园”里是一个英语小幽默。

  讲台上,是英姿飒爽的老师,讲台下,是整整齐齐的孩子。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让人心中宁静而踏实。

  这一节,是四年级的语文课,这是郝满意老师的主阵地。这节课学的是《猫》的第一课时。

  去外面听课,很少能听到第一课时,原因众所周知,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是初读课文和写生字,侧重于机械的训练,体现不出老师的十八般武艺,不容易上得精彩。

  郝老师的第一课时,打算怎么上呢?我静心聆听。

  首先,老师请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写动物的文章,孩子马上回忆了出来,然后用“鹅固然可爱,有个性,但在作家老舍的笔下,猫又是怎样一种动物呢?”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后,老师请学生用“老方法”读课文。(何为老方法?这也许是郝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密码。经过老师的重申,我才明白,原来是把课文读三遍,他们的语文课,每学到一篇新课文,总是先自由读上三遍。)

  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开始大声自由朗读。

  大约十一二分钟后,老师示意学生停下来,开始进入第二个环节,“当众朗读”的环节。

  当众朗读,他们也有“老方法”,就是当一个孩子被老师叫到的时候,他可以请他的一位好友和他读相同的一个段落,俩人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再比比谁读得更好。

  就这样,大约共有十名同学参与了当众朗读。在朗读中,纠正了“屏息凝视”中“屏”等字的读音。老师带着孩子反复朗读了容易错的字词。这个过程大约用了十七分钟。

  接下来,就进入了字词训练的环节。老师提前在黑板上板书了这一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邀请学生上台给汉字注音,好让学生把生字的音掌握准确。

  五六个孩子被请上了台,其他孩子直接把字音批注到课本上,然后组长拿给老师检查,其他孩子让组长检查。

  很快,台上的孩子全部把拼音加好了,老师让全体学生停下来,对照黑板上的字及注音,共同讲评,请孩子分析容易错的字,有“辟,痒,踩”,请孩子把这几个字书空数遍,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刚刚结束,下课铃就响了,还有个别孩子的注音没来及让组长检查,估计课间得加个班了。

  课间,我和郝满意老师交流了看法,得知他们下节课的安排是这节课的延续,依然是巩固生字,先把生字写熟练了,会默写了,再完成《学习与提高》上的基础题。这些都掌握好了,再学习课文。然后再完成和课文相关的阅读类题目。

  这个课堂模式或者说课堂流程是我们所普遍采用的。万丈高楼*地起,从字词入手,把字词掌握扎实了,再往下进行,这也算是比较有实效的课堂吧。

  总之,我的感觉就是,这节课的训练很扎实,不管是读课文,还是给生字注音,都是请学生当众读、写,发现问题,及时面对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其他孩子犯类似的错误。

  对这节课,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在指导孩子读书方面,应再下一番功夫。孩子读书的时候,有种劲儿使过了的感觉,包括我家姑娘,(今天课堂上她也当众朗读了),为了读出感情来,就捏着嗓子细细地读,反而显得矫揉造作了。就用孩子的童音,多好。在以后的课堂中,还希望老师能加以引导。

  我们的郝满意老师,是一名公认的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努力的好老师。他在县里和市里都上过公开课,而且给县市的教研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天道酬勤,他的课堂教学之路一定能走得越来越宽广。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7)

——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篇

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程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科目语文公开课课题课题:《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黄素萍

  班级初二2班听课

  时间2017 年 9 月 日 第 2 节

  教学内容《郭沫若诗两首》分别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篇诗皆为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所创作。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妙的景象,将我们带进美妙的“星空”世界。同时,诗中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在五四运动“退潮后”那种缥缈、孤寂和忧郁的思绪。

  《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一样,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诗中既抒发了

  对于时代失望的情绪,也流露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虽短,但颇具形象性,美好的月夜景象,凄婉的“天上鲛人”故事,构成了诗歌鲜

  明的形象。

  诗人由月光和疏星联想到遥远的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上对月流珠,诗人的

  想象既丰富又合理。

  《静夜》的语言非常凝练,全诗共两节,45个字,却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

  学生发言交流之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师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最后,学生表情朗读《静夜》一诗,并当堂背诵。

  听课体会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如何教,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如何学上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由于有了《天上的街市》一文的示范讲解和新诗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所以学生自学《静夜》一诗时显得十分轻松,而且对课文的理解十分到位。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等中的首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程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科目语文公开课课题课题:《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黄素萍

  班级初二2班听课

  时间2017 年 9 月 日 第 2 节

  教学内容《郭沫若诗两首》分别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篇诗皆为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所创作。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两幅奇妙的景象,将我们带进美妙的“星空”世界。同时,诗中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在五四运动“退潮后”那种缥缈、孤寂和忧郁的思绪。

  《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一样,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诗中既抒发了

  对于时代失望的情绪,也流露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虽短,但颇具形象性,美好的月夜景象,凄婉的“天上鲛人”故事,构成了诗歌鲜

  明的形象。

  诗人由月光和疏星联想到遥远的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上对月流珠,诗人的

  想象既丰富又合理。

  《静夜》的语言非常凝练,全诗共两节,45个字,却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

  学生发言交流之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师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最后,学生表情朗读《静夜》一诗,并当堂背诵。

  听课体会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如何教,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如何学上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由于有了《天上的街市》一文的示范讲解和新诗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所以学生自学《静夜》一诗时显得十分轻松,而且对课文的理解十分到位。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等中的首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8)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篇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二、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三、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四、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

  课题:秋天

  时间:9月20日

  地点:四(3)班

  教师:吴老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设置三个问题:

  1.《秋天》的作者是谁?

  2.请用羊肠小路说一句话。

  3.请你说出秋天的三个特点。

  [引导语]

  1.可以慢一些说,再大一点声好吗?

  2.请已“秋天的三个特点是......是......是......的句型回答。”

  3.用一个简单的词怎么说?谁可以合起来说一下?(落叶)

  二、欣赏秋天的美(图片展示)

  方式: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

  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

  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

  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句式已给出)

  [激励评价语]

  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

  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

  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

  (一)合作朗读课文

  “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

  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

  方式: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

  [激励评价语]

  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

  2.“词语来了,xx接着来!”

  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

  (三)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激励评价语]

  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

  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

  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 (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 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 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 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 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 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 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 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庄周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9)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菁选3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1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四)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六)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2

  教学过程: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3

  教学过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4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60篇(扩展10)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听课记录1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Tags: 下册   听课   语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