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2023年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菁选3篇(精选文档)

2023-03-21 10:15:13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菁选3篇(精选文档)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1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

  【1】此:指此身。

  【2】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3】落地:刚刚生下来。

  【4】斗:酒器。

  【5】比邻:近邻;邻居。

  【6】及时:趁盛年之时。

  作品赏析: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逐:追,随着。

  此已非常身: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斗酒聚比邻:斗,饮酒的器具。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再:第二次。

  【古诗今译】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即使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窦凤才

  [说明]

  按王瑶先生考论,这组诗的前八首辞意一贯,内容多叹息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当为晚年所作。第六首中说:“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渊明五十岁当为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前八首即为这一年所作。后四首多咏旅途行役之苦,另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时渊明三十七岁。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2)。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3)。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4)!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注释〕

  (1)这首诗慨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所以告诫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应相亲相善、及时行

  乐、努力做人。

  (2)蒂(dì弟):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这里泛指道

  路。

  (3)常:永恒不变。

  (4)落地:降生,一生下来。为兄弟:语本《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聚:招集。比邻:近邻。

  (6)盛年:壮年。

  (7)待:等待。

  〔译文〕

  人生像是无根蒂,

  飘荡犹如陌上尘。

  聚散随风无定处,

  此生不是永恒身。

  人来世上皆兄弟,

  何必骨肉才相亲!

  得欢不妨及时乐,

  有酒招来左右邻。

  壮年一去不重来,

  一日之中无两晨。

  抓紧时间自努力,

  从来岁月不待人!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2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2】恃(shì):依靠。

  【3】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4】天公:造物主。

  【5】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作品赏析: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的代称。诗的大意说,*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注释】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原名巩祚,浙江仁和人。

  九州:古代把*划分为九州,所以用九州代称*。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风雷:风神和雷神。比喻变革社会的威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社会政局死气沉沉,一切生气都被扼杀。喑,哑,无声无息。究--终究,毕竟。

  天公:天老爷,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拘,拘泥。格,成规。

  降:降生,涌现。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受陈规旧俗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

  【赏析】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整个朝野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确实令人觉得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认为摧毁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势力的巨大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以双关的修辞方式,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在诗人看来,当时的*死寂一片,毫无生气可言。只有疾风暴雨以及惊雷一样的变革力量,才能给*带来希望。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不过,诗作中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诗人依然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公”,寄托于陈腐老气的朝廷。这是不可取的。

杂诗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3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释:

  【1】冽冽(liè):寒冷的样子。

  【2】露为朝霜:露凝结为霜。

  【3】柔条:柔弱的枝条。

  【4】旦夕劲: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

  【5】日夜黄:叶经霜而渐黄。

  【6】云崖:云际。

  【7】皦皦(jiǎo):白净的样子。

  【8】流素光:月光。

  【9】披轩:开窗。

  【10】嗷嗷:众鸟叫声。

  【11】高志:高尚的志向。

  【12】局四海:四海虽大仍感到局促。

  【13】块然:孤独的样子。

  【14】壮齿:少年。《六臣注文选》:吕向注:“壮齿,谓少年也。言少年颜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为叹。”

  【15】不恒居:不常驻。

  【16】岁暮:即暮年。

  【17】慨慷:感伤之意。

  作品赏析:

  此诗的语言质朴,凝练含蓄。开篇“秋风”四句描写秋景,渲染悲秋气氛,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写出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秋的气氛;“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描写了物候的变化,柔条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变得强韧了,绿叶又在一夜之中变得枯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时光流逝而青春易老。面对这样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愁思满怀,以至于一夜不寐。

  “明月出云崖”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月夜不寐,愁思感伤是古诗常见的表现内容,但表现的具体内容多是游子思妇之情。左思的这四句则结合自身深切的感受,写他月明难寐,清晨开门,望晨雁高翔,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深重的苦闷,写得深刻委婉。另外,“明月出云崖”写月初出之时,“嗷嗷晨雁翔”则是次日清晨之景,暗示诗人整夜未眠,表现诗人精神愁苦之状更为具体,且以“晨雁”引出下文,写法巧妙。

  “高志”四句是诗人直抒胸臆。“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局四海”与“守空堂”对比鲜明,愈发表现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青壮之时为了理想奔波不已,却一事无成,到垂垂老矣空有无限感慨。诗人回首一生沉浮,郁愤感慨之情与开篇的悲秋之意相融合,使得全诗的感情更为厚重沉痛。

Tags: 原著   赏析   注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