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10篇

2023-05-12 13:05:05

篇一: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经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禹文荣

  来源:《中国民商》2019年第07期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经管站工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集体资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等内容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乡镇经管站的工作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先分析了经管站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再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经管站;农村经济;管理对策

  乡镇经管站已经与农机、农技、水利等部门进行了合并,统称为“农业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经管站在县级政府的领导下负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经管站的处理任务变得复杂且繁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乡镇经管站的职能作用,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策略。

  一、乡镇经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管队伍管理不足,流动性大

  在农村服务中心成立后,经管队伍的人员配备一直难以到位,在编人员的管理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再加上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任务,经管队伍不仅没有进行稳定的更新,反而队伍中的人员不斷流失,呈现出老龄化特征。以此同时,经管人员的培训难以到位,经管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对现代化的管理内容越来越不熟悉,影响工作效率。

  (二)经管站业务不够规范,缺乏统一性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经管站主要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委托代理记账,指导管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等内容。由于各村的财务管理方式、资金运用计划存在着差异,经管站难以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资金调动,大大限制了各村集体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监督村级财务的力度不够大,对集体资金的合理利用指导性不足,没有形成严格的财务使用监督方法。

  (三)经管站工作主动权不足,缺乏动力

  在镇级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下,农村服务中心的“人”、“物”“财”统归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而经管站的人员则主要负责完成政府下派的指定任务。如:在行政区内,进行土地确权的协调工作,解决农村的征地赔偿纠纷和经济收益不稳定等问题。但是,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经管站人

篇二: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X镇关于当前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和创新维稳工作的对策建议的报告

  X镇位于XXX,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整体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下,维稳工作是我镇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做了一系列工作,为X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俗话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要发现不足,现在就我镇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做如下汇报:

  一、我镇基层信访维稳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访的“属地管理”原则,使基层维稳面临诸多困难。

  群众无难不上访,信访群众普遍是守法公民,但也不可否认有少数人打着上访维权的幌子,拿出进京非访作为威胁手段,提出一些过高不合理要求,对于因属地管理而无法回避维稳责任的镇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其他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对基层信访维稳工作人员身心造成了诸多无法言表的伤害。

  当前,发生进京非访后,责任追究主要是查看非访人员的身份信息,国家追究省,省追究市州,市州追究县市,县

  -1-

  市追究乡镇和街道,一级追究一级责任。这种无论上访原因而绝对的“属地管理”原则,对基层造成的压力很大。当前,基层最感头疼的信访案件有以下3类:

  1、精神异常人员信访案。基层政府的职能就是为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对于群众上访事件我们应该热情的接待,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但也不排除上访户中有部分精神异常人员,不停的在各级政府上访,对我镇造成不良影响,扰乱了我镇的良好秩序。如我镇的X某,其精神有问题,经常来镇政府和县上上访,今年3月份在去北京务工时,跑到中央信访局门口。X某的进京非访事件对我镇造成恶劣影响。

  2、涉及跨地区的信访案件。所谓跨地区案件指的是虽然户籍在本地,但是反映的事件是在另一地区发生的,跨县市或是跨省。例如我镇居民在外地工作,与用工单位发生民事纠纷,请求赔偿遭到拒绝后,向我镇政府或县信访局上访。

  3、已经长期不在本地居住人的信访案件。有一部分重点信访户,因种种原因,长期在外地生活,但户籍却一直留在原地。每到敏感时期,联系他们并进行稳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基层维稳人员而言,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无法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造成基层维稳时非常被动。

  (二)无理访打击乏力,谋利型上访步步紧逼,牵扯基层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

  1、无理访打击乏力。无理上访,就是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已按法律、法规、政策和事实依据处理终结,但上访人拒不接受处理结果,就同一问题重复上访,提出无理要求的行为。例如,高某反映之前林权的问题,由于投诉的人员是县级部门干部并已退休,反映问题没有相关证明,同时我镇无权调查上级干部,高某经常到镇政府上访。

  2、谋利型上访步步紧逼。以谋利为目的的上访,许多就是上访专业户。这些上访专业户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从年龄上看,上访专业户一般在40-60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段的人,人生阅历丰富,精于人情世故,这可能是他们善于上访、跟政府周旋的重要原因。二是从上访次数来看,上访专业户上访次数多,上访频率较高。他们不断地挖空心思,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去上访谋利。一旦他们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或者依据之后,马上就动身上访。有些上访者甚至一个月要上访好几次,成为当地政府的“熟人”和地方社会的“名人”。三是上访专业户懂得法律政策,精于钻政策法律的空子。四是上访专业户善于抓住政府的软肋,并通晓政府动态,以捞取利益为终极目的。

  3、维稳投入居高不下。每到敏感时期,上访户都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要求,为了稳定,每年我镇在这些信访重点户身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小数目。敏感期还要24小时盯防,轮流换班严防死守,并且随时还要跟访领访,牵

  -3-

  扯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加强和创新维稳工作的对策建议

  上访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和不断蔓延,既有体制的原因,也由思想意识的原因、政治法律制度和领导方式的原因,理顺和解决好上访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

  (一)创新和完善信访相关制度。

  1、合理界定信访界限,重塑信访功能。在当今中国,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庭邻里纠纷,信访无处不在,无所不管,“信访洪峰”的出现是信访范围无限化的结果,只有明确信访的范围,才能充分发挥行政信访的功能和作用。由于信访制度偏离了其“政治参与”功能的制度初衷而承载了本不应承担的权利救济功能,由此造成其既无法充分实现民主监督的功能,又破坏了司法权威,进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应将其功能定位于民主监督和政治参与。这不仅需要像信访这样的民意表达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也需要强化信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和有序化,从法律上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使。

  2、建立无理上访终结机制。在当前的确存在信访案件“三级终结”制度。对部分确无问题可解决,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信访案件,经上报州、省信访联席会议复核,确认为无理信访事项后,报国家信访局备案,涉法涉诉

  -4-

  案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备案的信访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去省进京正常登记上访,不再列入通报范围内,不计总数。但是,一旦他们进京非访,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打击手段,仍然给基层政府带来巨大的维稳压力。因此,必须完善对确认的无理访的终结机制。对于已经确认备案的无理访,不应该再由地方负责,国家应从法律层面上坚决给予打击,防止无理访变为无休止的信访。

  (二)加强基层政府的维稳治理。

  1、提供法律援助,完善利益诉求机制。上访是群众利益诉求的一种表达途径,上访者大多数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其本身状况的不如意才希望通过上访予以解决。因此在处理上访案件时,应将信访和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对涉法问题做好解答,对符合援助的信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增强信访的法律含量,提升公民依法信访的质量。

  2、建全重大事项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妥善解决好上访问题就是减少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目的的一项社会战略。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作出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将其纳入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源头治理的系统工程,以此建立早预防、定措施、想对策、清根源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的隐患。

  -5-

  3、逐步推进信访听证制度。把听证机制引入到信访工作中,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组织听证能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事后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在听证的程序设计上,可引入第三方介入模式,如邀请公信力较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士参与信访听证,让整个听证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做好评议意见,对未超过半数以上听证者的认可的评议意见,不得申报终结。信访听证制度扩大了无理信访事项终结机制的社会参与面,让社会来监督政府部门是否有依法办事,从而压缩无理上访户与政府部门博弈的空间。

  4、加大对基层维稳的保障力度。一是要加强对维稳干部的工作能力的培训。二是要落实维稳经费和装备,加大对基层维稳工作经费和装备的支持,确保维稳工作的后勤保障到位。同时,要解决基层维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在一线工作。三是要爱护愿意做事的维稳干部。改革会有风险,干事难免失误。对于那些敢于做事而出现失误的干部、得罪人的干部、有争议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干出成绩引来忌妒、大胆干事得罪人的干部,要看得“重”些,肯定要“多”点;对有争议的干部,要深入分析,正确对待。对那些不愿做事或不适合从事维稳工作的干部要及时调整,确保维稳战线的战斗力。

  5、多渠道加大维稳工作宣传力度。宣传工作能够有效

  -6-

  的加深群众对维稳工作的印象,潜移默化的使群众做事遵守法律法规,讲道德、有礼貌,是社会秩序良性发展。信息化的时代,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一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法制法律知识,推送相关处理案件结果,对打击不法分子的事件进行宣传。二是进行法律讲座,增强群众法律知识,使群众做事遵守法律法规,讲道德、有礼貌。

  -7-

篇三: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某乡镇农村基层不稳定因素与维护农村稳

  定调研报告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农村稳定,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对

  于整个社会大局的安定都有着特殊而迫切的意义。当前由于

  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引起了一些利益调整、观念冲

  突和社会震动,使农村稳定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镇农村

  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潜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出现了

  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处置这些矛盾和问题,如

  何能够处置得早,处置得小,处置的了,处置的好,直接关

  系到地方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现

  对影响我镇农村稳定的不稳定因素类型、产生原因及解决对

  策做以浅析。

  一、影响我镇农村稳定的几类不稳定因素

  信访上访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目前我镇大部分信访

  问题都是山林、土地纠纷,“三农”信访上访问题是影响农

  村社会稳定重要环节,特别是集体上访会给农村稳定带来较

  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影响我镇信访上访问题的主要有三点:

  一类特殊群体由于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能导致集体访、越级

  访。二是个别涉法涉诉上访老户缠访。三是个别矛盾纠纷久

  调不决可能导致的信访上访问题。

  征地拆迁过程中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平多公路、潮莞高

  速公路建造等项目建设都涉及到征地拆迁,而在征地拆迁中

  交织的利益冲突关系必然牵涉到政府、农民、投资方等主体,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如我

  镇目前进行平多公路建设工程,在增光社区路段,因为土地

  征收、拆迁等问题,至今该路段还未完全修好。下来潮管高

  速公路项目动工,将带来更多此类关于所征山林、土地权属

  的争夺问题,如处理不当也极有可能成为危害农村稳定的不

  稳定因素。

  关于集体收益分配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由于利益关系冲

  突及思想观念的冲突,新时期农村矛盾纠纷逐渐呈现主体多

  元化、诱因深层化、矛盾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从我镇山林土

  地、沙场纠纷高发现象分析,对于涉及到人与人、个人与集

  体、国家利益者,相当多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得分利必争,寸

  土不让,成为矛盾纠纷引发的导火线。例如我镇这几年来关

  于沙场纠纷的矛盾,基本上都是因为对集体财产所有权、分

  配方式等因素而引发的。这些矛盾如若调解处理不及时,则

  有可能使矛盾纠纷升级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事件

  发生。

  二、产生不稳定因素的原因分析

  新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比以往更错

  综复杂,多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许多原因

  又相互交织,概括说来,新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产生原因主

  要

  有以下几方面:

  根本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由于农

  村经济相对发展比较落后,在农户普遍还不富裕且思富心切

  的情况下,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异常关切,并且

  常因此而发生纠纷。

  政府职能部门联动能力较弱。不稳定因素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社会问题,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

  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政府某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采取

  各种形式,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综合治理,才能化解各种

  矛盾,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而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协作能力还比较薄弱,易造成不稳

  定因素发现、分析、化解不及时、不彻底。

  群众法律意识观念不强。普法教育年年在做,多数群众

  对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法治的精神实质缺乏理解。出

  现问题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越级上访、无理上访的方

  式希望达到自己目的,存在“唯大”、“唯上”不正确思想;陷入矛盾纠纷时,有的群众经常曲解法律,片面强调对自己

  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所应承担的义务,或者过度地将他人行为

  定义为违法犯罪,一味强调他人的不合法。把法律和政策往

  自

  己有利的方面随意解释,以此向对方提出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结果双方都不肯相让,导致矛盾纠纷不断升级。

  三、不稳定因素化解的对策研究

  化解不稳定因素的总体要求

  1、发展农村经济,树立科学稳定观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

  立足于全局来谋划好稳定工作,还要确立科学的稳定观。实

  现稳定最终要靠发展。只有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过程中的各

  种困难,把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消解于无形,才能真正实

  现牢固的、持久的稳定。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做

  到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两者的辩证统一,对保持稳

  定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维护农村稳定,根本上还要党委

  政府和各部门有科学的认识,从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做好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使

  农民增产增收,在经济建设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标

  本兼治。

  2、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联动

  由于多数不稳定因素事发时间长,事因涉及面广,解决

  难度大,仅靠个别部门去化解难以奏效。因此维护稳定工作

  不能只看成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各部门打破条块分

  割及部门界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在综合治理上下工夫。对排查出的不稳定

  因

  素和群众诉求,应坚持政府主导,采取部门联动、综合施

  治的办法,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不稳定因素

  的处理合力,力求最佳处理效果,确保将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保证经济发展,维

  护社会稳定。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加快农村法制建设进程,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

  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农民群众遵守法律规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自觉性,也是预防农村

  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开展“法律进农村”普法

  活动,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能够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并敢于、乐于、善于运用

  法律解决涉及权利、义务的问题和可以诉诸法律的纠纷。

  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具体措施

  1、完善信访机制,严格上访制度

  一是完善领导责任机制。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如针

  对信访积案,我镇积极落实相应领导包案制,对信访人进行

  思想疏导教育,并加强调处力度,防止多种矛盾汇合,使局

  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二是完善矛盾释放机制。对待

  群众上访,必须坚持预防与化解并重,教育与疏导并举。认

  真分

  析事件起因,准确把握事件性质,多管齐下,综合治

  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属应该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要尽快妥善解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坚持原则,晓以利

  害,对无理上访、无理纠缠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及时果断

  地依法严厉打击。三是完善逐级上访制度。引导群众到事发

  当地上访,到管辖部门上访,把群众稳定在当地,矛盾化

  解在基层。这样既有利于调查核实、及时解决,又可避免盲

  目上访、影响稳定。

  2、明确土地产权制度,严格征地法律程序

  要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冲突,首先要从法律上对征地拆迁

  中被征地者和被拆迁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经

  营承包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加以确立,从而避免因土地权属

  不清所产生的矛盾纠纷;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应该按照法律规

  定的操作程序办事。一是严格公示程序,要对待征收的土地

  进行公示宣传,做到信息公开,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同时要

  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农民协商,了解他们的要求。二是严格

  征用程序,如财产评估程序、补偿标准公示程序、听证程序

  都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进行。

  3、强化调解网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建立矛

  盾纠纷预警机制。将定期排查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告

  制度长效化,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纠纷

  隐患,第一时间报告纠纷动态,第一时间介入解决矛盾,将

  问题解

  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大力推进大

  调解工作格局基层网络建设,调整、充实基层调解网络,积

  极发挥村委干部的作用,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和事佬”协会

  力量,力争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防止矛盾纠纷升级。

篇四: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精品---当前基层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抓好当前基层维稳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维稳工作水平,对此我乡对当前基层维稳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处理对策进行了一次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当前形势及基本情况

  长丰土家族族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东邻荆角,南接钱家、沙溪、西靠务川、北介高山,国土面积94.79平方千米,最高海拔658千米,辖15个村(社区)119个村民组,总人口1995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48人,占总人口的98%。主要经济来源于烤烟、粮食、打工、畜牧产业。是全县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难度较大。2011年上半年全乡共发生刑事案件5起,破4起,破案率为80%,治安案件15件,查处15件,查处率为100%。共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5件,受理调处24件,成功调处23件,调处成功率达

  96%。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打造“和谐长丰”为目标,大力开展“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全乡总的治安状况良好,综治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组织机构健全。近年来,长丰乡进一步完善了综治--精品

  精品---维稳网络机构,乡村两级网络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里现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综治办、法律服务所及综治工作中心、维稳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机构和办公室,成立了由乡长任中心主任的综治工作中心,抽调了综治专干1人。村级有调委会15个、治保会15个,各行政村(社区)统一配备了村级治安防控及社会维稳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立了义务调解员、治保员、信息员、村级综治专干。

  (二)防范措施到位。一是在长丰社区、桐坝村、农晨村专门设置了联防队员,有效地提高了群防群治能力。二是在长丰中学、乡直各中心完小学校及信用社、邮电支局等重点单位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这减少了治安防控死角和防控盲区,有效提高了治安防控措施和力度。

  (三)治安形势良好。在近年来,全乡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纠纷事件,没有发生集体上访事件,没有发生抢劫、强奸、绑架、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现象。全乡总体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和谐氛围进一步增强。

  二、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维稳工作虽然有一个好的发展形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精品

  精品---的问题和困难。

  (一)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和各种纠纷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所涉及的土地权属、林权纠纷、建设征地、移民搬迁等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正在加快建设的长丰水库工程,涉及移民切身利益与移民政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使我乡维稳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现在移民意愿书都还没有签完,不少一移民群众对移民政策不理解,不实事求是反应问题,他们普片认为征地补偿标准不够,对移民工作有强烈的抵触情绪。2009年3月,省政府达停建令之后,政府就派人到库区三番五次打招呼、下停工通知、领导亲自上门做工作仍然执意抢建、强建。造成新修的房屋至今不能补偿,所有这些于群众的意识及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发生了极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级调解制度难落实,维稳工作被动。实现综治维稳工作“村为主”是综治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真正落实综治维稳工作“村为主”制度,才能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才能保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然而,当前很多制度难以真正的落实,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村级综治维--精品

  精品---稳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很多村没有经济收入和来源,这样就没有经费来保障综治维稳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村一级的干部普遍存在思想麻痹现象,普遍认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乡干部的事,有专门的综治中心,缺乏维稳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村级调解组织业务能力低。村级的调解员很难担起调解任务和调解责任,没有专业的调解知识,调解水平不高,难以找到矛盾纠纷调解的能手,制作的调解文书花样百出,极为不规范。

  (三)执法权力有限,维稳职权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但乡党委、政府对综治维稳方面毫无行政执法权,对于矛盾纠纷仅仅停留在协调和调解上。这种“责大权小”的现象给处理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性,如对“两违”建筑执法、缠访闹访问题的处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等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其他管理相对人员缺乏约束力和强制措施。

  三、解决基层维稳工作困难的对策

  (一)重调处,把调处矛盾纠纷作为抓好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来抓。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精品

  精品---头”,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发生之初,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着力调处,有效预防。二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用“说服教育、案例引导、热情服务”等方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二)重落实,把落实好村级调解工作作为抓好维稳工作的第一举措来抓。一是要把落实“村为主”调解工作列入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加强村级调解组织责任的落实和工作的实施力度,把“村为主”工作作为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的一项重点举措来抓。二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综治维稳村级调解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经费的投入,加强调解员的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村调委会的职能作用,真正落实“村为主”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三是要建立健全的村级调解组织工作制度、村规民约等规定,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使村级调解工作落实有章有据。

  (三)重创新,切实有效地搞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精品

  精品---创新维稳工作新职能。针对乡综治维稳工作“责大权小”的现象,要建立部门联动维稳机制,对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要加强联接、协调、互动,充分利用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维护稳定局面。如继续抓好综治中心“六联动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让所有党政领导知道、参与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全过程,对重大问题进行联动协调解决。

  (四)重投入,真正把综治维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更不能高其他建设。重投入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汇报材料中,要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乡乡综治维稳工作点多面广,要有专人、专车、专账才能满足工作需要。试想,如果发生了突发事件要人找不到人、要车没有车、干了大半天工作连吃餐饭还要请示这领导请示那领导,任何工作能干好吗?

  (五)重奖惩,真正做到惩罚分明,多劳多得。对工作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对工作不认真负责,造成严重失误或严重后果的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干部间的心态,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

  --精品

篇五: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第一篇: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XX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XX镇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稳定风险,XX镇政府要求在定决策、做决策前,认真研判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XX镇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和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近期没有发生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维护大局稳定

  (一)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XX镇党委召开班子会议,推动XX镇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的各项措施,研究协调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专题研究部署。

  (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体系。XX镇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部门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嘎查(社区)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镇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确保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

  二、加快机制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立足全局,筛选评估重点。今年是XX镇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多项工程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XX镇政府领导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站在服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组织,充分论证,以“点”

  上评估工作的推进,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好转。

  (二)争取主动,把握评估时机。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积极作用,XX镇将评估工作置于决策酝酿前期,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限完成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三)注重长远,加强过程管理。重大决策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进度的加快、政策影响面的扩大,矛盾纠纷将会花样翻新,不稳定因素将会层出不穷,前期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不合时宜。为此,在注重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前提下,着力加强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保证了XX镇的稳定发展环境。

  三、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

  (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执行力。按照上级部门规定要求,XX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重大事项出台或实施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将民情民意融入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政策执行力。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以来,共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群众意见建议XX余条,为镇党委政府决策夯实了群众基础。

  (二)保障群众权益,提高公信力。面对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领域和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要求,树立群众工作理念,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表达诉求。

  (三)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整体合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扎实履职,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XX镇党委政府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对因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

  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目前,XX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个别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认识和理念,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下一步XX镇将进一步细化、规范责任分工、健全机制机构,真正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落到实处,不断促进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二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街道办事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办事处为全面评估辖区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掌握社会不稳定隐患,建立健全社会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行预测、评估、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以确保辖区社会持续稳定。

  一、建立维护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在火花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派出所、民政、信访、城管、团工委、妇联、劳动保障、宗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了解掌握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组织开展辖区内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矛盾纠纷预警工作,研究处置重大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警,提出工作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定期向联席会议提供辖区社会稳定方面的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一是决策预防。对可能涉及或影响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群众承受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预防重大决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二是苗头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防范,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预

  警通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个案预防。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敏感时期,责成有关部门对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老上访户和其他稳控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和涉法上访的有关当事人做好预防工作。四是治安形势预测。围绕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刑事案件、社会秩序、维护稳定评估指标。从重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的立案数、特殊人群和重要部位的发案数、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分析刑事犯罪变化的特点规律、治安防范管理薄弱环节和影响治安秩序的社会因素。

  三、改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一是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责任制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以主要领导带头分析评估、分管领导具体分析排查,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整体分析评估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预警超前,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求各村、社区要确定专人收集信息,做到及时掌握情况、随时解决问题。三是以联席会议为载体,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工作台帐、月报告、零报告、情况通报、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每月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和普遍性问题。坚持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四是以信息网络建设为载体,实现信息

  预警工作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办、社区、村委会信息网络。

  四、进一步规范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和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治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向办事处维稳办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情况。包括隐蔽斗争情况、社会突出矛盾纠纷、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刑事治安案件发、破案情况。二是评估情况。包括综合评价、预测趋势。三是预防和化解涉稳重大问题的工作预案。四是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建议意见。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联络方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责任查究办法,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和完善。

  火花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

  第三篇: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蒲洼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稳定风险,蒲洼乡党委政府在做重大决策前,认真研判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蒲洼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放在首要位置,历年没有发生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维护大局稳定

  (一)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蒲洼乡党委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并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以党委书记王学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慧明、党委副书记陈锋岩任副组长及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及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详见附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综治办,刘文利任办公室主任。

  推动蒲洼乡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的各项措施,研究协调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专题研究部署。

  (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体系。蒲洼乡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部门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各村及各企事业单位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乡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确保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

  二、加快机制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立足全局,筛选评估重点。今年是蒲洼乡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多项工程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蒲洼乡政府领导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

  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站在服务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组织,充分论证,以“点”上评估工作的推进,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好转。

  (二)争取主动,把握评估时机。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积极作用,蒲洼乡将评估工作置于决策酝酿前期,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限完成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三)注重长远,加强过程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进度的加快、政策影响面的扩大,矛盾纠纷将会花样翻新,不稳定因素将会层出不穷,前期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不合时宜。为此,在注重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前提下,着力加强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保证了蒲洼乡的稳定发展环境。

  三、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

  (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执行力。按照上级部门规定要求,蒲洼乡党委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重大事项出台或实施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将民情民意融入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政策执行力。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以来,共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群众意见建议,为蒲洼乡党委政府决策夯实了群众基础。

  (二)保障群众权益,提高公信力。面对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领域和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要求,树立群众工作理念,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表达诉求。

  (三)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整体合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扎实履职,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蒲洼乡党委政府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全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内容,对因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单位

  及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目前,蒲洼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个别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认识和理念,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下一步蒲洼乡将进一步细化、规范责任分工、健全机制机构,真正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落到实处,不断促进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四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有关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社会稳定风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在定决策、上项目、做决策前,认真研判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动性普遍增强,近期没有发生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维护大局稳定

  (一)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并召开班子会议,推动开发区有关部门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的各项措施,研究协调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专题研究部署。

  (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体系。开发区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部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社区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辖区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确

  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的落实。今年以来,共办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2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项目推进,促进经济发展

  (一)立足全局,筛选评估重点。今年是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各类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活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领导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站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组织,充分论证,以“点”上评估工作的推进,带动“面”上工作的整体好转。

  (二)争取主动,把握评估时机。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重心下放、关口前移”的原则要求,将评估工作置于决策酝酿、项目开工前期,要求责任主体在规定时限完成评估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营造良好建设发展环境。

  (三)注重长远,全程跟踪服务。重大决策实施、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进度的加快、政策影响面的扩大,矛盾纠纷将会花样翻新,不稳定因素将会层出不穷,前期认定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不合时宜。为此,在注重兼顾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前提下,着力加强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始终为经济建设提供动态的稳定发展环境。自2011年1月以来,共跟踪服务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6个,确保不因涉稳问题延误、推迟工期。

  三、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

  (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执行力。按照《东营市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的规定要求,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重大事项出台或实施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将民情民意融入政府决策,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政策执行力。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以来,共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夯实了群众基础。

  (二)保障群众权益,提高公信力。面对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领域和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要求,树立以“利益协调”为重要内容的群众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安置补助等方面,以人为本,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表达诉求。

  (三)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整体合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扎实履职,紧密配合。实际工作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列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对因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目前,开发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个别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认识和理念,风险评估流于形式。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细化、规范责任分工、健全机制机构,真正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落到实处,不断促进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五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总结

  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总结

  市公路管理处

  (2011年5月26日)

  2010年以来,市公路管理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局的组织领导下,重视和加强维稳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动排查影响稳定的潜在性隐患,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有效预防和化解导致问题升级的关键性矛盾,基本保持了农村公路行业社会稳定形势的总体平稳。

  一、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

  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市公路管理处

  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事务,明确我处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或涉及到农村公路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会给周边的社会治安带来重大的冲击,当地群众对该项目建设有无强烈的反映和要求,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是否会出现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等等。同时,在日常信访维稳管理事务中,注意对收集上报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加以分析筛选,一旦被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范畴,则及时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力争通过提前干预、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二、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主要就以下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采取了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做好农村公路和桥梁隐患排查工作。

  2010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对全市农村公路和桥梁进行隐患排查,并视隐患危害程度将五类危桥田林县岩佑小桥、西林县那劳中桥确定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予以上报,被市政府列入2010市级重点监督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贯彻落实市安委会有关跟踪督办通知要求,我处对已上报自治区纳入危桥改造计划的西林县那劳中桥加强督导,督促西林县及时完成改造建设任务。对田林县岩佑小桥,则指导田林县交通局对该桥实施了交通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并在该桥上游修建便道供车辆临时通行。同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桂政办发?2006?148号)有关规定,向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建议,由该桥的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田林县人民政府负责筹措资金实施重建。

  (二)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有关防备工作。

  随着我市百色至靖西、那坡至靖西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及时组织人员就高速公路建设对我市地方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针对高速公路牵涉到的农村公路安全生产和养护维修管理问题及早做出部署安排,于2011年3月由市交通运输局行文下发《关于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有关防备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沿线县(区)交通运输局及早介入、提前应对,通过采取督促地方政府成立工作协调领导组织机构、组织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全面调查和收集工作、及时促成县(区)人民政府与高速公路建设业主签订农村公路安全生产管理和养护维修协议、及早预见并相应调整高速公路沿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力度等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地方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的损害和后续维修问题。

  以上措施,较好地避免了在以往工作中出现的在高速公路建设后期乃至工程完工后沿线受损害的地方公路维修难问题,能够确保在保障高速公路项目顺利建设的同时,保护地方道路路产路权不受侵害,维护地方交通运输的正常与安全秩序,避免出现对沿线群众的正常出行形成严重阻碍的局面。二是提前预见,对规划中需要在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通过采取延建、缓建措施,错开高速公路建设周期,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近年来,公路建设沿线群众因征地拆迁无补偿或补偿不到位等问题阻挠施工,已成为我市农村公路易发突发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隐患之一。导致隐患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因国家政策划定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为农村公路建设集体用地范畴,没有征地补偿等费用,而广西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制改革时,已将所有的土地承包给各农村户,不留一分一厘村自留集体用地,故如今建设需占用哪一农户的一分土地,该农户就少了一分生活保障,村屯很难再将土地调剂,这样就增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划拨的难度。另外,偏远建制村庄需修建农村公路,或多或少需占用相邻已通路或已通机耕路的外面村的土地,相邻

  村的农户绝大多数的农户都不同意无偿划拨给农村公路建设用,增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的难度。由于没有专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个别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占用民房、水田等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较大,有部分项目工程因征地拆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迟迟不能实施。多数项目特别是通达工程项目过乡镇、村屯路段也因征迁问题,原本可以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而不得已采用低限甚至只能将就绕过,成为整个项目的卡脖子路段。

  对此,我处多次在上报上级政府部门的社会稳定隐患排查报告中专章就该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及时协调,配合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保障工程顺利施工,真正把“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建设好。一是,地方各级政府要从维护农村群众利益出发,想办法筹集和设立一定的专项补偿资金,对确实有困难的群众给予相应补偿,避免有农户因为公路建设征地拆迁而返贫现象的发生。此外,要求在对村镇进行规划时应着力长远,预留足够的公路用地。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土地的占用要在规划阶段让当地村民及涉及到的相邻村屯知晓,当地的乡镇政府、村民委要提前介入发动群众来“一事一议”,能够调剂土地的尽量调剂,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突然占用土地让村民措手不及的局面。

  2010年以来,我处就本部门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主动排查、及早预防,在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工作中初步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提高预警防控能力,在贯彻落实针对风险评估项目的对策措施上下功夫,努力推进农村公路各项工作科学、和谐发展。

篇六: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综治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紧紧围绕党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具体要求,认真总结”平安镇"创建的实践经验。按照党委领导的安排,镇综治办、维稳办偕同镇司法所于XX年3月5日至3月18日对全镇各村各单位及部分老干部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我镇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深化“平安镇”建设为载体,以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加强政法机关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突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突出加强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我镇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和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领导重视,综治维稳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村和镇直各综治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考评、同奖惩,确保各项综治维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准出现非正常上访。这同时也说明镇镇党委对综治维稳责任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稳定责任工作到位。

  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大综治、大维稳"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按照市委、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相关要求,我镇进一步规范了综治维稳机构及人员配置,党委副书记兼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主任,分管政法领导任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副主任,抽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于去年年底都已成立综治维稳工作室,均已挂牌。切实加强了治保会、调解会、巡逻组织和单位内部保卫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了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综治维稳络体系,基层综治维稳队伍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各项基础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

  推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基层得到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的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基本建立,各类社会矛盾得到积极有效的化解。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综合治理工作第一位的任务。镇、村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当前最实际、最及时、最急需的群众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坚持每月集中排查一次,在敏感日、重要节日和重要会议活动期间进行专门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处化解,一时难以化解的能够及时向县综治维稳委报告并落实好稳控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周边乡的联防联调工作,有效维护接边地区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和治安防范力度加大。在坚持“严打”的同时,政法部门紧紧围绕影响本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坚持严厉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切实加大治理力度,狠抓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工

  作,重视和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合理调整警力及巡逻密度部署,加强了集镇、社区和街面治安防控,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求的重点地区和重要时段,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去年1-12月,全镇两案发案率均为历年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力度大,效果明显。去年我镇按照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的安排部署,我镇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维护稳定"这一主题,深化综治宣传理念,创新综治宣传形式,拓展综治宣传领域,着力营造“人人关心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社会氛围,精心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范围广,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各村单位结合实际,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制作板报、专栏、发放宣传材料、召开专题会及播放普法教育电影等形式,在强化社会治安、禁毒禁赌反邪教等重点领域宣传,不断扩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群众保稳定、创平安意识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对综治维稳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促进了综治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部门

  在真正意义上合署办公有一定难度。在村级,村综治维稳工作站站长由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站长由村主任担任,作为村的主要领导,毫无疑问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问题在于支书、主任大部分时间仅能忙于应付面上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抓综治维稳信访工作。而村级调解、治保主任一般需经过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产生,干得好的不一定下一届还能干,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当老好人“混过三年”的思想,不利于工作开展;加之对村调解、治保主任的培训力度不够,大多业务水平偏低,难予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影响协议的效率和执行。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乡镇司法所任务繁重,任务与人力不相匹配,职能与能力不相适应。我镇有1名所长和1名工作人员,而其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以前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提供法律服务等,现在增加了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难予履职到位。

  三、对策及建议

  坚持“严打”方针,进一步加强治安防范络建设。首先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

  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除了少数胆大妄为的暴力犯罪和突发性的过失犯罪以外,绝大部分罪案的犯罪嫌疑人都存在侥幸心理。促使其敢以身试法的侥幸心理从何而来呢?就是犯罪的成本较低,风险不大。及时破获案件永远是预防犯罪最有效的办法。据实立案、提高破案率,必然增大犯罪风险,如果我们真正做到80%的案件都能够破获的话,必将极大地震慑犯罪,打消大部分心存侥幸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念头,从而减少犯罪;二、创新机制全面落实重点防控和街面巡逻防范责任和措施,切实加强对集镇区社会面的管控力度;三是加强内保工作。进一步落实单位、社区的治安保卫防范责任,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使其“看好自己的门,守好自己的屋”;四是提高技防能力。积极推进监控系统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对违法犯罪的现场抓获和处置能力,震慑犯罪;五是改变巡逻组织运作方式,可以考虑治安防范市场化运作,只要严格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必定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实践证明,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是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及时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成功举措。要树立“防止一起案件的发生

  比破获几起案件更有价值”的意识,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切实抓好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大调解”工作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全社会整体联动。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优势,着眼于预防,本着整合资源、整体联动、便民利民的原则,有效整合基层信访、维稳、综治、民政、司法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资源,积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捏成拳头,形成合力,共同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建议针对关系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和发展涉及劳资纠纷、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业调解组织,吸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调解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强“大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各种调解组织、调处方法和调处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实现全员调处、联调联动。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乡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做到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巩固治理,使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使各种矛盾纠纷尽量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进一步落实综治维稳信访工作领导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综治维稳工作“一票否决权制”和领导问责制,把抓综治维稳工作的实绩切实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综治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努力促使综治维稳各项基础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推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基层得到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的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就地化解信访问题。当前的社会矛盾和民生诉求,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遇到棘手的问题,千万不能采取拖延战术或高压手段,这样只会激化矛盾,这时领导干部更应该亲自上。党政领导接访确实可以改变可能存在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倾向。作为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即使信访群众的要求可能没有多少道理,也不能粗暴地将他们拒之门外,要带着责任和感情耐心听取来访群众的诉求。如果让信访问题在基层就可以得到解决,就会大大降低信访成本,让信访者失去越级信访的内心“赌博”心理。党政领导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依照法律、政策处理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涉及群众民生的衍生问题。

  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队伍建设,筑牢基层综治维稳防线。真正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进一步规范和理顺基层综治维稳组织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基层综治维稳组织保一方平安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篇七: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干部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党执政的根本,关系到国家政权是否稳固的根基。农业税取消已过了三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底层的国家干部——乡镇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得到很大缓解,随着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应该说,从宏观政策的层面看,国家当前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政策环境。但随着乡镇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型,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为了找出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笔者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深入到江西省乐安县各乡镇开展深度调研,调查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封闭式的个别面谈方式进行,使每个调研对象敢说真话,肯说真话,会说真话,从而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一)信心不足,体制性障碍大。50.9%的乡镇干部对乡镇以后的发展没有信心,在目前的乡镇体制下只有23.3%的干部选择无条件干下去,而且有61.2%的乡镇干部认为社会对乡镇干部评价不高是由体制造成的,这表明乡镇体制亟待改革。

  (二)待遇不稳,利益观偏差大。赞成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乡镇干部仅有40.8%,由于乡镇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只有35%的乡镇干部认为在乡镇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不强。仅有56.7%的乡镇干部认为农民不值得同情,还有一大部分干部对当前农民的疾苦缺少深入了解,只看到富裕农民的一面,这与50%的干部下村到富裕户家中去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四)环境不优,乡镇留人太难。乡镇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最主要的苦恼仍然是待遇不能落实(40.8%)和群众不理解(42.5%)这两大因素,基本格局未变。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呆在乡镇工作,即使一切待遇都得到保障,也只有56.7%的干部选择留下,而有77.5%的干部愿意放弃现在职务和待遇进城工作,有50%的人对现状不满意。

  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

  ㈠工作难度增大。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点转到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乡镇工作普遍存在“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的状态。一是产业结构难调。主要集中在烤烟、蘑菇、蚕桑生产这些列入工作考核的项目,乡镇认为,县里下达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且为了鼓励农户参与,县乡村三级都要补贴,给乡村带来了债务负担,给干部造成了干部压力。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因为强调依法行政,“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相对以前,这项工作更难做,压力更大。乡镇干部反映,依

  法行政当然好,但过分高估了群众的素质,在计生工作中,法只约束了干部,对群众无可奈何。比如说,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要做笔录作为依据,但计生对象就是不说话不配合,或者好不容易让他开口,但说到中途感到有可能对自己不利时就又不说而且不签字,问了也白问。而且外逃对象多,依法行政更无从着手。非诉执行也不行,一来法院人手不够,二来对象拘留后又要放出来,又处罚不了,反而起负作用,所以在农村流传一种“坐牢攒钱”的思想。而且每个乡镇都下达了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且征收社会抚养费不能降低标准,否则要追究责任,同时列入目标考评,没完成扣压金和工资。三是信访问题难解。乡镇干部常年跟群众打交道,群众素质普遍不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本无法避免发生冲突,而乡镇干部没有一项执法权,出了问题是乡镇干部的责任,一旦发生冲突,倒霉的是干部,有理无理首先处分乡镇干部。群众正常的上访本来不是坏事,有些问题不是乡镇解决得了的,必须县里有关部门和领导出面协商才能解决,现在上面就是坚决不让上访,要乡镇干部推三阻四,结果越闹越大。做事不能放开手脚,目的又要达到,唯一的手段就是做群众思想工作,通过无限的务虚变为务实,但乡镇每一项工作时间性、季节性都较强。四是森林火灾难防。一谈到森林防火,从乡镇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都齐声叫冤,特别是副职干部。平时工作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隐患排查,也做得够细够实,但做得再细再实也难免不出事。现在就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痴呆傻放火,群众看火,干部打火,领导发火,干部因此受处分实属冤枉。

  ㈡权责失衡加剧。一是对乡镇“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太烂,责任追究太多。据统计,目前对乡镇实行一票否决的达十项之多,导致县直部门权力膨胀,形成乡镇对部门负责的不正常现象,也就造成了县里领导部门、部门领导乡镇。乡镇戏言,县领导是“爷”,部门是“崽”,乡镇是“孙”。干部反映,县部门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乡镇,而上面给的政策又虚弱无力,乡镇干部要做许多本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但工作要做好,问题不能出,成果要有亮点。工作出了问题(如防火等)只处理乡镇干部不追究县直单位责任。二是部门利益化越来越严重。县直各部门都通过县委县政府发文落实任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也把各项工作考评交由部门先予考评,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比如信访工作考评,全县有四个乡镇发生了赴京上访现象,有三个乡镇向有关考评部门交了2000钱后没扣分,没交钱的那个乡镇被扣了两分。

  ㈢用人机制不优。这是乡镇干部反映最为尖锐也最为集中的问题。传统的“一式两点”(以乡镇机关干部谈话和民主测评为主要考核方式,以干部包村工作和分管业务为两个主要考核点)的考核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很难保证选出的每一个干部就是特别优秀。部分乡镇主要领导认为现在的用人体制不利于乡镇干部发展。县里在提拔乡镇干部时,大小乡镇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搞平衡,每乡一个,没有体现以实绩用人的要求。

  一般行政干部认为当前干部考核不合理。年终测评、工作考核等都是靠人际关系和感情,就算制定了末位淘汰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得到合理的落实。

  ㈣经济待遇难保。干部工资都是与目标管理挂钩,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等都要交约1000元风险金,没有完成任务(计划生育也下达了征收任务)的,风险金转罚金,导致工资扣罚随意性大。干部都是靠工资养家糊口,扣工资弊大于利。而且每个乡镇都有旧欠工资未发,少则五六千多则一万以上。医疗保障也未到位,只搞了住院保险,只有得了大病,医疗费达300元以上才有报销。

  ㈤改革压力剧增。乡镇改革给乡镇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事业干部,分流多,下岗多,没有稳定感和归属感。行政干部在竞岗分流中压力也很大,今年上了岗就担心明年是否上得了岗,心理也感到很不稳定,在工作中就直接表现为工作衔接性不强,工作不做长远打算,导致各项工作出现短期行为,分流干部还担心若原领导调走,新领导对自己不熟,上岗的可能性更小。

  ㈥教育管理滞后。现在乡镇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欠佳,精神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加上现在乡镇处于职能转型期,部分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未及时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镇干部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乡镇领导与干部沟通不深,乡镇一般干部对领导是一种事实上的权力依附,这在现实中造成了复杂的畸形的人

  际关系,造成部分乡镇干部政治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不强,缺乏奉献精神,存在畏难情绪。

  ㈦激励措施弱化。乡镇干部的精神激励不能弱化,特别是对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很看重精神奖励,如‘七一’表彰”。另外,物质激励要规范,虽然在家都认为工作搞得好的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但乡镇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不多,且力度偏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应对之策

  稳定乡镇干部队伍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当前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㈠切实保障干部待遇。一是提高乡镇岗位津贴,在原来上浮一级的基础上,再上浮一级职务工资,山区乡镇另享受贫困山区津贴,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鼓励乡镇干部安心乡镇工作。二是乡镇工作与工资脱钩,改变目前动不动就扣工资的做法,确保工资真正能按时足额发放到干部手中,使乡镇干部在养家糊口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提高乡镇干部医疗保障。乡镇干部身心负荷重,医疗开支大,单靠个人或乡镇无力解决,也不是长久之计,唯有搞公费医疗保险,实行县乡平等对待。

  ㈡多关爱乡镇干部。县领导可以通过向乡镇公布领导公共电子邮箱、热线联系电话、定期走访乡镇干部等多种渠道向乡镇传递领导的关心与爱护,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挂点乡镇制度和干部谈心制度,勤下乡,多与乡镇干部见面座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

  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责任追究要慎之又慎。工作中出了问题,要在弄清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主客观原因,严格按上级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责任主体,严格把握处罚标准,同时注重引导受责任追究的干部总结经验,端正工作态度,真正达到落实责任、促进工作与保护干部积极性的统一。

  ㈢创新干部选用制度。干部选用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实绩鉴定,真正做到凭实绩用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鉴定工作实绩是衡量干部工作成败的根本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二)、(四)款的有关规定,完善数据采集、业绩核定、现场察看、访问群众等措施,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三方联鉴。首先,严格实绩对比依据。对于包村工作,在安排包村干部前,由村支部村委会把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村务管理、治安状况、教育文化医疗等现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乡镇党委备案,作为绩效参照依据。包村干部离村时再形成一份新材料,作为绩效对比。两者对比构成一个政绩区间,以此鉴定包村工作实绩;对于业务工作,在安排好领导干部分工时,搞好业务移交,移交者要把分管业务的现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作为下一任考核的比较依据。其次,实行三方联动搞好政绩鉴定。不管是年度考核还是提任考察,都坚持到县直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后,再到县统计局核实数据,并由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双方出具证明,以此考核领导干部分管业务取得的成效;到干部所包村里去走访群众,找

  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考核干部的包村工作业绩,并由村“两委”出具证明;到乡镇考核其在乡镇机关的现实表现和民主测评情况,由乡镇党委出具证明。再次,建立业绩档案,用足政绩鉴定结果。县委组织部根据考核结果把相关材料录入电脑管理,建立政绩档案,并打印装订储存,制作储绩卡。根据储绩卡对该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作出综合评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时的参考依据。

  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一个干部在同一乡镇工作时间太长对个人不利,对组织也不利,加强干部交流,既可帮助乡镇党委书记理顺关系,同时又给干部提供一个发展机会。一是包括乡镇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一年内交流1-2个;二是对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家庭困难太多、工作较为消极、年龄偏大(40岁左右)的乡镇副职干部,可创造条件让其进城工作;三是现任乡镇党政正副职,在同一乡镇同级职位上满10年的,原则上应实行岗位交流;四是同一乡镇涉及避亲关系的需要交流或本地籍干部中不适应在本地工作的需要交流;五是因工作需要、改变领导班子结构、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或跨乡镇锻炼需要交流的;六是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乡镇科级干部,处分期满前,原则上不能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七是在乡镇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满20年,且仍在乡镇科级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交流时优先安排进县直单位工作;八是符合上述任职交流条件,年龄在45岁以上或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不愿交流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就地改任其他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

  务。

  ㈤完善非领导职务管理。一是对多年不能提拔又无法交流到县城的副职干部或多年在乡镇工作特别优秀但过了提拔年限的一般干部在非领导职位方面给予倾斜,解决政治待遇问题,享受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待遇。一是各乡镇要加强对保留正、副科级待遇干部的管理,创新岗位设置方式,安排他们合适的工作岗位,并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二是45岁以下的乡镇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可改任实职领导干部予以提拔重用;45-55岁之间的,所在乡镇要明确其工作职责,安排其协助本单位副职分管一项工作;55岁以上的,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安排具体工作,但可以协助抓调研、督查以及参加本乡镇的中心工作。三是乡镇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于自律,积极履行职责和义务,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㈥创新教育培训工作。在继续加强乡镇干部计划调训与考核的基础上,突出解决训而不用、学用脱节及乡镇干部个人自学考核弱化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让乡镇干部在组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发挥核心作用,因为农民迫切需要乡村干部深入到村委会一线组织村民的知识培训工作,而且通过组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引导乡镇干部自我加压、自我充电,实现自我教育。乡镇干部要当好“六员”,即推行良种良法的技术推广员,广集信息的信

  息服务员,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传播员,倡导先进道德理念的道德宣传员,提供法律咨询的法律援助员,组织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政策引导员,切实组织好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实施,从而延伸干部教育培训链条。

  ㈦切实强化激励管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要加强干部的管理,要端正心态,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抛弃特权阶层的心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干部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对干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要强化激励,完善新形势下的政治激励体系,逐步完善选拔重用与评先评优、荣誉表彰相配套的措施,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创新制度,结合乡镇职能转型后的工作重点,完善工作运行机制,适应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公共服务制度和责任保障制度为主导的管理制度体系。

  ㈧切实减轻干部压力。一是坚持规律性与与实践性的统一,切实减轻经济工作压力。各级领导要正确处理政绩亮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根据各乡镇不同的生态条件、资源禀赋、区位特征、生产传统、技术状况、资金储备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各地主导产业项目,下达合理的指导性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在发展的基础上培植亮点,而不是在培植亮点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正确认识乡镇干部在发展乡镇经济中的作用,干部是起引导、服务和规划的作用,靠扣干部工资、靠只给干部加压

  是无法实现乡镇经济的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并不都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可以实现的,主要靠市场力量,靠行政主导的经济发展,政府一松手产业就萎缩,领导一改变注意力方向产业即凋零;要合理运用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能人带动型等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需要不同的发展思路,搞一刀切只会徒增工作压力,而且效果乏陈。二是坚持机构改革与人员稳定的统一,切实减轻改革压力。组织、人事部门和各乡镇要对现有机构进行清理,精练乡镇党政管理机构,裁减一般事务性机构,强化为农民群众和产业发展服务机构,逐步构建以党政事务管理机构为骨干、以经济综合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坚持干部“归口管理,发挥特长”的原则和因责定岗、因岗定人的要求,对乡镇领导和干部工作进行调整,统筹管理,实行一人多责,实行竞争上岗。乡镇机构改革政策要尽可能保持稳定性,并具有可预期性,让乡镇干部能够明确改革将给自己带来哪些切身影响,以谋求改革后的出路。而现在一年一次的乡镇人员分流搞得人心惶惶,不利于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乡镇职能转变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坚持工作创新与责任追究的统一,切实减轻信访压力。应改“以人消访”为“依法治访”,使信访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在提倡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而县领导时间精力有限,下访也只是点上有成效,而面上的大量信访工作仍是乡镇干部在做,必须采用干群合签“信访契约”的方式来化解信访难题,一方面使领导下访更有针

  对性;另一方面便于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考核乡镇干部的信访工作。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结合群众信访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定信访责任区,确定该责任区内的主要包村干部和县直单位挂点领导干部作为搞好信访服务的主要责任人,主要责任人与上访群众代表签订《××乡(镇)干部信访服务协议书》,干部作为甲方,规定甲方办理期限、定期反馈、服务承诺、违约责任等,上访群众在协议期间不得越级上访,并负有协助干部解决相关问题的义务。根据上访群众反映问题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一般性的纠纷如山林权属、土地归属、治安调解等规定在30个工作日予以解决,对较复杂的矛盾视情况定期限。信访服务协议一经签订,作为甲方的主要责任人要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制,负责落实解决,并把乡镇干部信访协议的履约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职的重要依据。规定干部若违反信访契约,引发群体上访,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淘汰下岗,降职使用,并视情况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篇八: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维稳工作总结报告_乡镇综治维稳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乡镇的维稳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社会治安方面,全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人员伤亡事件;在民生保障方面,全年共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资金200万元;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年组建了5个新的村民委员会,巩固了基层组织建设成果。

  一、社会治安方面的工作

  维护社会治安,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加强了对流动人员和辖区内外来车辆、人员的管控,做到“看得见、管得住、抓得紧”,有效保障了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治安案件的打击处理,严肃打击了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人员伤亡事件。

  二、民生保障方面的工作

  民生保障工作是基层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政策,我乡镇积极开展救助工作,全年共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资金200万元,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同时,我们还关心下岗职工、残疾人、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加强了对他们的帮扶和关注。

  三、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工作的核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坚持推行“三会一课”制度,重视基层民主自治,加强了对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全年组建了5个新的村民委员会,已有的村民委员会也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组织。

  总体来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乡镇维稳工作成效显著,但我们也深知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机构设置亟待调整,二是社会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作改进,准确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资源整合,落实各项任务,为发展乡村经济、维护基层稳定、创造和谐社会做出更大努力。

篇九: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维护稳定工作总结_综治稳定工作总结

  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我镇积极开展乡镇维护稳定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联防联控、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将乡镇维护稳定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我镇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结合镇里实际情况,建立了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定期对镇内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经济与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防范意识。

  二、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联防联控的效果,我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机关、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动协调。特别是在日常巡逻和防范方面,我镇通过加强巡逻力度、增派警力等多种方式,保障了小区、道路等场所的治安秩序。

  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我镇出现的违法犯罪情况,我们采取了惩治和打击的措施,加大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在此时期,我们及时挤压了一批社会闲散人员和犯罪分子,消除了一批潜在安全隐患。

  四、社会组织联动积极参与

  针对我镇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主动联系社会组织,积极邀请企业家、大学教授等精英人士参与到乡镇维护稳定中来,搭建了一个互助协作的工作平台,形成合力,更好地开展维护稳定工作,防止和解决矛盾纠纷。

  五、维护了乡镇的安全与稳定

  在各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下,我们定期开展巡查和排查活动,特别是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我们密切监控各种动态,有效预防和化解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乡镇的社会环境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开展乡镇维护稳定工作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我们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工

  作机制,加强人员储备和训练,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乡镇群众的关心和沟通,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众意识。

  总之,乡镇维护稳定工作旨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为乡镇的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十: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改进意见

  新形势下,随着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知情选择替代了刮宫引产;取消特产税、全部免征农业税等政策的落实,催粮要款成为历史;《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使政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几十年来所惯行的“安排生产、催粮要款、刮宫引产、大包大揽”将不复存在。随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政策机遇,特别是2004年、2005年连续两个关于促农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使农村经济呈现出全新的局势,转变乡镇职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我镇实际,就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乡镇职能不断弱化。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相关职能站所的人、财、物相继上收,但责任分工仍按惯性的方式执行,收权不收责,无限的责任和矛盾下甩,导致工作关系不顺,削弱了乡镇职能。

  2、乡镇财政压力大。当前,乡镇考虑较多、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财政问题。一是历史负债沉重;二是工商税源增长不足,可用财力难以保证乡镇干部人头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三是发展中的矛盾突出,财政后盾严重不足。

  3、乡镇人员臃肿。随着多年来乡镇不断接收毕业生、军转人员,乡镇人员臃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长期以来,片面

  追求政府机构上下对口,条块分割,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

  4、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相适应。一是干部事业心、责任心衰退,宗旨意识不强;二是当前乡镇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干部少。加之,干部铁饭碗乡镇自身无力打破,乡镇干部工作阵地在村在户,干部监管难度大。

  5、村级基层组织相对薄弱。农村党员结构老化,部分村两委班子基本素质不高,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村无经济收入来源,部分村尚处于负债状态。

  总之,我们在乡镇职能转变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难,有许多是共性问题,靠乡镇自身无力解决,但也有许多问题反映了当前乡镇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及时找准转变乡镇职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1、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1)发展农业促经济。以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培养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把干部由以前的“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转移。组建专业服务队,依靠已经成立

  的农村产业协会等载体,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干部跳出来抓产业,培育推介各类典型,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依靠资源、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服务农村保稳定。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解决好贫困户的生活、子女的入学、病人的就医及水、电、路、桥等诸多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突出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建立农村现代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求得农村大局的稳定。

  (3)强化培训提素质。乘先进性教育东风,在深学理论、强化宗旨意识的同时,把培养技能干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乡镇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基本知识,让他们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2、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按照《行政许可法》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加快“依法治镇”进程。在村级,把“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推向深入,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在群众内部形成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实现村民自治目标。

  3、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属于那种“上管天、下管

  地、中间还要管空气”的全能政府,不该管的也在管,该管的又管不好,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要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坚决退出来,有效地克服“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

  三、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把握乡镇职能转变的着力点

  结合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围绕服务与管理两大职能,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转变乡镇职能的着力点。

  1、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要认真总结本次先进性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集中学习制度,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定期检查学习效果,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着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服务型、创新型干部队伍。

  2、把整合干部资源作为基础。围绕全县的重点项目和全镇的中心工作,按照“归口管理,重心转移,优化组合,发挥特长”的模式,打破过去干部包村、集中打疲劳战的惯性思维,整合干部资源。围绕畜牧业、绞股蓝等主导产业建设、长廊建设、南北两山绿化、重点项目建设、社区及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等,成立各类服务队。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工作模式,构筑服务农民增收的工作平台。

  3、把创新机制作为动力。在干部管理和工作机制上,实行班子成员联站所包片抓产业,依托站所抓管理抓落实。平时不定期地进行督查督办,对站所、村实行季度与年度考核。对干部个人,把任务细化到人头,年终算总帐,实行年终考核与下乡补助、奖金、福利相挂钩。

  4、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保障。结合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即将开始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选好村委会班子,配强发展的领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力。并积极推行村两委交叉任职,尽量减少干部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抓好优秀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5、建立促进乡镇财政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应对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对乡镇财政收入的冲击,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农村抓大户、抓龙头,工业抓招商、抓规模,全镇抓旅游带三产,培植骨干财源,同时加大重点财源、重点税种的征管力度,努力挖掘征收潜力,做好零散税种的征收工作,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落实好节支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开支。在村级,把创办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完善“村帐镇管村用”制度,逐步化解债务。

  6、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在干部任用上,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平时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在工作、学习等方面严格要求,从而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

  四、迅速转换角色,在职能转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乡镇职能的转变,必须要乡镇干部的积极参与,甚至要涉及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的切身利益,如何去解决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乡镇职能的转变,我认为要从政府和干部个人两个方面考虑,并且二者是辨证的关系,必须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从政府部门来说,必须要解决好:

  1、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乡镇干部没有后顾之忧,甩开膀子干工作。

  2、建立完善的考核竞争机制和提拔机制。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基础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明确不同岗位的责、权、利并做到三者相统一,对特别优秀的乡镇干部进行提拔重用,提高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能安下心来搞工作、踏踏实实地干工作。

  3、缩小乡镇干部与县级部门干部之间的待遇差距,逐步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水平。

  从乡镇干部自身来说,必须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1、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当前转变乡镇职能、乡镇机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党员干部首先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顺应潮流,率先找准自己的定位,适现角色的转换,为普通群众带好头。

  2、党员干部要抓住机遇,加强学习,实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来争取位子,获得群众的认可,践行“三个代表”。

  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调研报告

  通过这次赴苏州参观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仅领略到了古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和苏州园林的古典美,而且领悟了“城市兼顾农村、农村迎合城市”的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特别是通过到张家港、蒋巷村等地实地参观考察,使我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积极借鉴苏州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点定位,突出特色,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建设富裕文明当铺地。

  一、对苏州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

  我认为,苏州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规划起点高、标准定位高、统筹层次高。苏州城市化进程充分体现了“古、新、洋”三个字,即“古城求古,新区求新,园区求洋”,对城市发展有了正确的定位。为传承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风貌特色,苏州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生态环境、基本农田和古村古镇等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无论从宏观走势还是从苏州实际看,“三区三城”建设标准,无疑是苏州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发展新标杆,更是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的新典范。

  二、**乡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乡是赤峰市的一个近郊乡镇,近两年,虽然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但与先进地区特别是苏州相比,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差异与不足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水、排水、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二是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上,潜力挖掘不到位,资源享用效果不明显;三是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特色不明显,聚集农村人口、缓解城市压力的“承上启下”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这些问题亟需借鉴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进经验来认真解决。

  三、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规划发展蓝图,构建“三园三带一中心”格局

  **乡位于**区中部,东临红山物流园区,南靠**北城区,距市区不足10公里,是赤峰打造百万人口城市和城区西移北扩战略的一部分,随着**北城区开发的加快,**乡将逐步成为**区的城关镇,政府所在地也将会成为赤峰城区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特殊区位优势,**乡的发展功能定位应以工业发展为支撑,集体闲旅游、生活居住、高效农业为一体的城乡和谐共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并以协调、稳定、公平、和谐、可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规划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融合,要符合**区、赤峰市的发展规划要求标准,要能融入赤峰城区发展规划,在规划结构上采用“三带、三园、一中心”的总体格局。

  “三带”即沿205省道打造以赤峰北工合金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冶

  金机械加工带,以博恩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科技产业研发带和沿306国道以碾子沟矿业公司为龙头的矿业经济带。“三园”是沿205省道以兴隆园为龙头的食品轻工加工园区,以白音华木头沟货场为龙头的煤炭物流园区和沿306国道以楚东设施农业为龙头的高效现代农业园区。“一中心”是指以特有的区位优势,构建以乡政府所在地和新井村为龙头的特色新农村社区和经济文化中心。

  通过绘就这一规划建设蓝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一样,共同步入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二)稳步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工业向园区等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会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三个集中”是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成功经验,更是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三个集中”不仅适应人多地少的客观实情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避免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弊端,而且符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联系的规律,有效推进了“三化”联动,促进了城乡共发展同繁荣。

  一是工业向园区等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带动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按照工业集群发展规律和**区工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以兴隆园区为龙头的**区轻工食品园工建设,着力推进以北工

  合金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冶金机械加工带,以博恩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科技产业研发带和以江苏雨润集团赤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碾子沟矿业为龙头的矿业开发带建设,在推进现有企业提档升级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当铺地投资兴业入驻园区。同时要保证入驻项目的质量,杜绝招商引资“捡进篮子都是菜”的现象。2010年主要招商项目是博恩药业引联重组、服装加工项目、蔬菜保鲜项目、煤炭二级批发市场项目、北工合金钢厂工业用气项目、商品鹅引联重组项目、帅旗农药引联重组项目、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杂粮杂豆深加工项目、博天糖业迁址扩建项目及碾子沟矿业引联重组、金昊矿业引联重组、萤石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形成,提高全乡工业集中度,提高规模企业增加值。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以工业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带动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规划。由于**乡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这一规划要有更高或者说超高的标准,因此我们经多方考察聘请赤峰地区资质水平较高的赤峰华地方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我们做全乡小城镇总体规划,现在工程正在测量规划阶段。在规划中我们要求从基本的“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和场地平整),到将来的“九通一平”(即信息通、准入通、配套通、物流

  通、融资通、市场通、核算通、人脉通、建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平台)都有要与红山物流园区、**北城区开发乃至赤峰城区北扩相融相通。通过打造以政府所在地和新井村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关家营村、大木头沟村为辐射的铁三角型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发展体系。按照打造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小城镇建设,为园区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保障区,通过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集观光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满族文化园。为城区居民提供假日休闲场所。通过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档次。从而使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载体。

  三是以稳定农村农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以楚东现代农业为龙头的万亩有机蔬菜产业。现在楚东的有机蔬菜已远销北京等大城市,急需扩大规模。利用伊斯尔与山东佳禾合作契机发展露地蔬菜基地一万亩。为蔬菜深加工项目提供菜源保证。加大瓜葵套种、甜瓜、葵花、杂粮杂豆等原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土地向适度规模的集中,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其核心是发展,关键在统筹,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同时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发

  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近几年我乡大力实施“工业强乡、农业稳乡、商贸活乡、科教兴乡”四大战略,致力于工业和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和提升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打造以碾子沟矿业为龙头的多家区级限上企业,支撑起了全乡工业区的脊梁。但是由于是矿业经济一业独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也提醒我们只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是统筹发展之本,兴旺发达之基。2010年我们重点围绕江苏雨润集团福润200万口生猪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猪养殖,通过培育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等方式方法,力争使全乡五年内生猪出栏达到百万口以上,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地保证;围绕楚东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围绕白音华木头沟货场项目,抓好煤炭二级批发市场建设,推进煤炭销售、运输和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围绕万利丰鹅业打造养鹅基地;围绕**食品轻工园区建设,协助区政府抓好博天糖业、帅旗农药、德昊地板、昆宇复合纸等项目的入驻,推进食品轻工产业发展;围绕满族文化民俗园建设,推进餐饮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这些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使特色产业成为全乡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动力

  一是要坚持重点突破与配套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着力构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二是要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建立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空间开发新

  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建立公共服务共享新机制,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把财力支出重点向公共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倾斜,尤其是注重为农村和城镇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四是坚持全面发展和以点带面相结合,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切实抓住重点和亮点,用重点和亮点带动全面发展。五是坚持科学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统筹城乡发展,政府要做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的主角。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的热情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持久动力。

Tags:    乡镇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