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党风廉政经济建设

2020-09-16 11:11:23
党风廉政 经济建设(一)

  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拿九里区来说,GDP从1996年的3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0.25亿元到

  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16元增加到7110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少数领导干部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放松了党风廉政方面的学习,致使自己抵挡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本人针对这种现象,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经济建设,顾名思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是必须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单从两个概念的字面意义看,似乎两者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实际上,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如果在改革开放中不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那就人心难定,社会难稳,国家难安,经济建设就很难顺利进行。反过来说,如果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坚持不懈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保障我们的经济建设始终能沿着社会主义的航向前进。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反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因此反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在环境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经济上直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扰乱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和经济秩序的混乱,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它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思想上,它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极大地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损伤了广大党员干部搞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创造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是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预防和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着眼,主动深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在参与中服务,在参与中监督,自觉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器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政治清明、社会有序、人人遵守公共道德的和谐社会。为此,要真正确立起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观念,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融入到其他各项工作中去,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生活发展各项事业的协调并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深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致力于排除制约、干扰发展的各种消极因素,积极查办案件、开展

  专项治理、严格执法监察,打击破坏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腐败行为,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促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促使其转变职能,规范执法行为,悉心营造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主动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要经济活动,纪检监察机关应积极发挥监督作用,主动参与,提前介入,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由“灭火”变为“防火。现阶段我国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上还存在许多空隙和无序状态,同时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特别是“事权、财权、人权”的运行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些为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入手,围绕权力制约、行为规范、资金监控等问题,改革现有的体制机制制度,从深层次上消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条件。

  三、党风廉政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护航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没有现成模式可以效仿的,在探索中前进,每出台一个新政策和规定,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配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早预防和及时纠正少数品行不端的人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就必须运用舆论的、经济的、党纪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予以谴责与制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这对于经济建设既是一个护航作用,也是一个保驾的作用。从近几年查处腐败案件上看,哪些单位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就会影响和抑制群众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因腐败使一个企业或单位倒闭破产也不乏其例。加大查处腐败案件,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有利于排除阻碍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困扰,理顺群众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调动和发挥广大劳动者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体制转换过程可能成为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期,为此,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在转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集中力量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保障现有体制的相对健全。反腐败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有效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已成为新一轮抢占发展先机的第一竞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大力整顿经济发展秩序。如果一个地区,执法部门随意执法,大搞权钱交易,这样的环境,还有哪些商户前来投资,势必被市场经济无情抛弃,发展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把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工作的中心,为改革开放稳定大局服务,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又要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局,中心就是要把经济搞上去。

  党风廉政 经济建设(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按照绥化市委开展学习培训之冬活动的统一安排,我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谈谈学习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28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创新实施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思路、机制、措施,深入开展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开创了绥化发展建设的新局面。全市新上续建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68个,比上年增加153个。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全市上下营造出的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原来也招商引资,但是效果没有现在好,就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好。以都市圈经济、产业园区经济、城市型经济、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等政策为核心标志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绥化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绥化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民生水平大改善大提升、各项工作的大提档大晋位,取得建设“五个一流”、中心崛起、富民强市更大成效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这就对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经济发展环境的概念

  经济发展环境,是指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按表现形态分类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先天性的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地理资源(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生活条件。软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硬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外部物质条件,是客商投资的必要条件;而软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是客商投资的充分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才具有吸引客商投资的较大能力。按层次分类可分为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微观经济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是国家和省层次的,如对某一产业的政策,包括保护性产业政策、鼓励性产业政策、放任性产业政策。如对某一地区的优先考量措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经济区域,都有不同的定位和政策。这些政策是我们地区投资主体无法调控的因素。微观经济发展环境是指进行投资活动围绕投资项目具体的环境,一般指某个具体地点的投资环境,一个城市、一个县城或者一个乡镇。这些政策是具体投资环境主体可以控制和进行改变的因素。

  (二) 经济发展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经济发展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

  1、经济发展环境是生产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对投资方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决定投资的地点。二是影响投资方最终的投资效益。经济发展环境对引资方的作用一是决定引资规模、速度和结构。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投资的作用(效应),主要有三个(1)推动效应投资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被称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有资料测算,投资增长1%=经济(GDP)增长2%。作为增量,它改变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率。它还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加产出,改变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2)乘数效应通过生产关联、投入产出网络,拉动需求,增加各个环节的产出。比如,投资建设一个肉业企业,拉动养殖、饲料、包装、彩印、运输、修理、加油、餐饮等产业。,增加就业。(3)提升效应由于投资或是基本建设,或是更新改造,或是引进技术,或是自行研究开发,这都将通提高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促进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的升级,并且提高人员技能和素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能够保护、集聚、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形成新的生产力。

  2、经济发展环境是吸引力。纵观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有人形象地把软环境比喻为气候,“候鸟跟着气候走,企业跟着环境走”。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利用别人资源来发展自己。浙江义乌资源不多,却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011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6785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112亿元。继1991年以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正说明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吸引力,就是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的“孔雀东南飞”现象,现在的学生择校、择班现象,都是这个道理。

  3、经济发展环境是竞争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抓好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案例青岛雪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中国重点名牌服装企业和最大的服装集团之一。原来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2001年准备外迁,考察了9个城市后,最后选择了青岛,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效率非常高。董事长王自修认为,来青岛投资,固然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重看好青岛的投资环境,市里的领导对雪驰集团的关怀,当成自己的企业来关心、爱护。广东东莞不是经济特区,却发展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由农业县份发展成为初步工业化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出口加工贸易城市,号称“世界工厂”。

 2008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5名,其中,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等都进入全国前10名。2011年东莞实现生产总值4735亿元。预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669元。实践证明,环境优良,就能提高竞争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能不断进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迅速成长壮大;环境不优,企业发展就会受阻,外部项目就不会进入,现有的企业、人才、资本还会流走,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环境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党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党风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廉政就是廉洁政治、廉洁政府或为政清廉的简称。廉政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办事。切实做到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中共中央1988年6月1日《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与廉政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概括起来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清正廉洁;另一方面是纠正不正之风,反对腐败。腐败,原意是指有机物的腐烂、变质。把这个词引申后,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称之为腐败。为什么反腐败?打个简单的比方水果刚开始坏,马上把腐烂部分剜掉,水果或许还可以吃;但如果听之任之,最终只能是全部烂掉。同样道理,对党和国家肌体上的各种“毒瘤”,就必须“动刀子”手术,维护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

  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与优化环境、发展经济都是我们党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抓的大事,都是人民群众渴望办好的大事,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是完全可以互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前些年,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 “经济要上,反腐败要让”。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在这方面,可以拿20世纪90年代末期查处的厦门特大走私案来作分析。当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办案的时候,就有人说,“厦门的经济要倒退十年”。然而从查处这个案件的头一年开始,海关税收就大幅上升;从第二年开始,该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得好,社会经济发展就快就好。举凡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其廉政建设大都推展得好。这已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基本规律。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仅涉及体制机制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环境的背后是我们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状况,是我们干部的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涉及投资的立项审批、招投标、融资等诸多环节,都和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作风好,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必然就好;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不廉洁、作风差,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必然就差。廉洁和作风是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评判我们的一把“尺子”,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就抓住了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

  (一)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社会转型期容易滋生腐败,妨碍经济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新旧体制转轨交替并存,客观上也给腐败现

  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使一些腐败官员能够利用计划经济形成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大财,成为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经济根源。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物质商品(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出现“官倒”就是此类现象中较有典型性的表现。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查缺补漏”,及时缝合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空隙,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进而最大限度地遏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发现,如果某一个国家的腐败指数每改进一个数值就将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5%,使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个百分点。

  (二)减少企业不应当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场效率

  效率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惊诧于这样的反常情况,在一些建设项目中,获胜者大都不是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最优者,也不是效率最高者。其实,这种情形的背后,有着众所周知的“秘密”运行路线,即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常常会向有关人员行贿,以便在招投标各个环节得到照顾。企业给政府和监管部门官员娱乐、送礼和行贿的费用所占销售额的比例称为非正式支付。这些非正式支付提高了投资成本,降低了资本投资的回报,并挤占了本可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世界银行关于1997年全球发展的报告就指出,在腐败最猖獗的国家,投资只占GDP的12%;而在较廉洁的国家,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2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能大大减少企业的非正式支付,降低成本。投资者对政府的廉洁程度从来都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廉洁的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能够更好的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利益。

  (三)堵塞国有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的漏洞,维护公共利益

  许多腐败的事实都已经证明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最终都会落脚到经济问题上。从经济的角度直观地来看,腐败造成了大批资金的严重浪费。如“三公消费”。如果把这些钱用来救助失学儿童,可以有多少人重返校园。如果把这些钱用来救危助难可以使多少人提高生活水平。如果把这些钱用来发展经济,可以上多少个大项目。从经济的角度宏观地来看,一个腐败分子被查出的腐败额,小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几千万,乃至上亿超亿元,但其给我国经济建设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其腐败数额。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一位官员在接到行贿者几十万,几百万的贿赂后,他可能给行贿者创造无限的商机,可能使行贿者大发横财,而随之带来的却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工程项目质量的大大下降,“豆腐渣”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能堵塞国有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的漏洞,维护公共利益。

  (四)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调动内外两个积极性。既要争取外部发展资源,又要从内部挖掘发展潜力。形成一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风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就能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投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心顺则社会稳,社会稳,则百业兴。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政为民,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的侵蚀,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道德水准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从而增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感召力和落实力。古语说得好“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干部作风端正了,就会一呼百应,群众就会和我们同心同德,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反过来说,一个违反党纪国法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可能带坏一个班子,带坏一个地方的风气,甚至让想干事的党员干部难干事,干不成事。试想,在一个特权横行、办事效率低下,刁难勒卡盛行、腐败泛滥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那个客商敢投资呢?老百姓怎么能安居乐业呢?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我们绥化的广大干部应该有高度的警觉和自觉。我们曾经遭受过重大的挫折,有过刻骨铭心的教训,干部、经济发展、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受到重大影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好不容易度过挫折期,形成后发强势,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三、加大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党委和政府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就是“制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经过近些年特别是去年的工作,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市委书记朱清文同志在绥化市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招商引资的政策洼地效应不够明显,优质服务意识差、效率低下、不作为滥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绥化市市纪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刘兴东同志在谈到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时指出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作风不实、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工作人员办事推拖梗阻、刁难勒卡,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涉及方方面面,主要讲优化四个环境。即优化重商创业的文化环境;优化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化优惠开明的政策环境;优化公正安全的法治环境。

  (一)优化重商创业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包括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态度体系、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信仰等等。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而影响经济的效率。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特别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离开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

  党风廉政 经济建设(三)

  党风廉政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及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根据上级要求,以我们档案部门要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对新时期档案部门提出了新县更高的要求。

  一、必须强化服从服务第一要务的大局意识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建设中心意识,全面履行职能,融入其中,监督其中,服务其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在推进改革、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上着力。具体工作中,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安排、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同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形成良好的廉政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反腐败工作方针的把握上,要坚持标本兼洽、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在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突出问题上着力。围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坚持“五个必查”、实现“三个统一”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查;影响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措施推进和落实的问题必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事项必查;不听招呼、顶风违纪的必查;任期内给国家

  

Tags: 经济建设   党风廉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