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精华版)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2020-12-18 16:07:21

 (精华版)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

 )为主。

 正确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

 正确答案: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

 )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正确答案:弗洛伊德

  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这属于(

 )。

 正确答案:陌生人焦虑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

 正确答案: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

 )。

 正确答案: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奶奶开心得不住地 夸毛毛是个好孩子。这一案例表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

 )的特点。

 正确答案:随机性和无意性 8.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

 正确答案: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9.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10.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

 )。

 正确答案:幼儿园

  11.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讨论法 12.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

 正确答案: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13.(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交往

  14.“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正确答案:发展性

  15.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 (

 )原则。

 正确答案:正面教育

  16.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生理成熟

  17.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正确答案:社会学习理论

  18.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两大类型。

 正确答案: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19.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20.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

 )。

 正确答案: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21.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

 正确答案:行为不足

  22.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

 )。

 正确答案: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23.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24.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

 正确答案:柯尔伯格

  25.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

 )。

 正确答案:共情

  26.多数研究认为,(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正确答案:3~6岁

  27.以下关于主题教学目标的阐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8.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

 )。

 正确答案: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29.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

 )。

 正确答案: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30.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A. 材料的投放

  31.“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正确答案:发展性

  32.(

 )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正确答案:导向性

  33.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 34.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

 )。

 正确答案:消费性强化物

  3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丰富而稳定

  36.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见。

 正确答案:合作行为

  37.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生活教育

  38.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

 )。

 正确答案:共情训练法

  39.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自主性

  40.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

 )。

 正确答案:社会测量法

  41.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阐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依据

  42.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

 正确答案:自然后果法 二、是非判断题 1.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实践性原则的要求之一。

  ( √ )

  2.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

  ( × )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 √ )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 √ )

  5.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应该经常为儿童在活动中分配角色。

  ( × )

  6.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 帮助他人的行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情感支持原则。

  ( √)

  7.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

  ( √ )

  8.区域活动应该像教学活动一样有严密的计划。

  ( × )

  9.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 √ )

  10.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 × )

  11.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 √ )

  12.幼儿园应当将对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 ×)

  13.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 ) 14. 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 ) 15.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采用正强化法。

  ( √ ) 16.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艺术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 )

  17. 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是第1阶段的特征。( ×)

  18.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

  19. 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 )

  20. 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 )

  21. 电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

  22. 表现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即教育目标不是预先设计的,相反它是教育经验的自然结果。( × )

  23. 教育目标的使用者不能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补充及扩展。( × )

  2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

  25. 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尽量从孩子们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开始,逐步加入新的经验内容。这主要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由近到远”的原则。( ×)

  26. 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

  27. 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地、习惯性地理解和分享。这种教育方法是陶冶法。(× )

  28. 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高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

  29. 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 )

  30. 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 ) 3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

  32.观察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

 )

  33.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

  34.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不安全型儿童的表现。( ×

 )

  3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

  36. 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

 )

  37.生成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

 )

  38. 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 )

  39.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维度主要有三种: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

  4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和社会3个空间范围的生活。(×)

  4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对象看,它的功能主要有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 √ )

  42.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 ×)

  43. 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 )

  22.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 45.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

  46.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要求的。( ×) 47.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 ) 48.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 49.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征。

 ( ×

 ) 50.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 51.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

 ) 52.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53.观察法是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 ) 54.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

 ) 55.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 56.幼儿的不良品德行为属于行为问题,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不良品德行为。( √ ) 57.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 ) 58.对于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教师必须进行惩罚。( ×

 ) 59.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 60.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61.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 62.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 ) 63.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64.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

  65. 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 )

  66. 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 × )

  67. 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

  68. 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 )

  69. 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 )

  70. 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

  71.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 )

  72. 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 )

  73.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 × )

  74. 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的表现。( × )

  75. 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

 ( ×)

  76. 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采用正强化法。( √ )

  77.婴儿自我认识的发生的趋势是:戏物(镜子)一相倚性探究一与镜像“伙伴”游戏一自我认识出现。( ×)

  78.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搡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 )

  79. 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 √ )

  80. 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 )

  81. 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

  82.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

  83.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 )

  84. 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 )

  85. 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

  86. 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

  87. 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 )

  88. 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 )

  89. 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于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90.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老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2.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3.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4.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 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3)安慰与保护。年幼儿童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会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6.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7.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际关系等。

 8.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9.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并注意以下问题:(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0 .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答:(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2)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11. 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现实;(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2.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13.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14.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

 15.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1)自律被破坏。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作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作出自我评价的机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3)影响师生关系;(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1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17.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入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18.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

  1. 丁丁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儿子上幼儿园的接送。丁丁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丁丁离园,本来在班里能干的丁丁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

 (1)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丁丁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2)如果你是老师,如何对丁丁进行教育引导? 答:

 (1)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5分)

  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5分) (2)教育者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让丁丁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他人。(5分)

  2. 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轩轩忽然停下,而其后的亮亮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轩轩,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轩轩被撞哭,亮亮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轩轩哭着说:“我忘了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1)可能原因:①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②幼儿活动协调力有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③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①安慰凡凡(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 ;②引导理直气壮的南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思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 ;③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的处理冲突) ;④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3.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1)请分析小亮这一行为的性质和产生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对待小亮的这一行为? 答:(1)小亮的“说谎”行为是由他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点造成的,并非是他有意欺骗人。小年龄的孩子记忆力极不精确,在回忆时往往歪曲事实,还经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作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进行描述,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增强,这种“说谎”现象会逐步消失的。(8分)

  (2)作为老师,不要轻易指责孩子“不诚实”,而是要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告诉孩子不要把想象的事当作真事。例如,对小亮可以说:“你很想到大海里去玩,可是现在还没去过,是吗?”7分) 4. 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出,他想从碗柜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

 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答: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15只杯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3分)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学前儿童处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8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幼儿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点。只有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动机的角度去考虑。(6分)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就是更坏的行为。幼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因而能够认识到故事(二)中儿童的行为更坏。(6分)

  5.5岁的小庄正在夸夸其谈地说他的英雄事迹,而周围的同伴并不认同他,并争辩说:“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小庄与他们争执起来,而且坚定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认为小庄需要更多的专门的反馈信息。他把小庄带到旁边真诚地说:“当你告诉你的朋友那些不可能的事时,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老师接着说:“如果你告诉别人的东西不是真的,那么以后当你告诉他们真实的事情时他们也不会相信你了。”

  (1)请分析小庄说谎的原因; (2)请评价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1)原因分析:小庄说谎与其发育不成熟有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7分) (2)对老师处理方式的评价:老师的做法是对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小庄或许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知识,而老师就在旁边帮助他成长。老师的目的是帮助小庄区分真实和伪装之间的不同,但同时又没有使得他失去对伪装的兴趣。(8分)

  6. 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3分)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4分)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8分) 五、应用题

  1. 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制作材料的准备,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 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 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1、中秋节吃什么? 2、老师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2.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我来帮助你”主题之下的社会性教学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 与活动,有兴趣探索尝试。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蚂蚁”两只。

 操作材料:吸管、绳子、水彩笔、回形针、剪刀、胶水、纸条、夹子、积木。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引入课题。

 在安静的树林里,两只小蚂蚁出来寻找食物。一只是小黑,. -只是点点。小黑和点点爬呀爬,爬上了大树顶。你们猜猜,它们会看到什么? 点点还想看,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怎么办呢? 2.引导幼儿尝试探索将物品变长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帮助点点,我们要把它救上来。这里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看怎样才能把点点救.上来? 3.幼儿动手尝试。

 4.讨论:你是怎样做的? 5.幼儿作品展示。

 6.引导幼儿说- -说自己的想法。

 请你用-句好听的话,“我用什么办法把什么变长了”介绍一下自己的办法。

 7.总结。

 今天我们帮助了掉到池塘里的点点,它非常感谢我们小朋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尽力去帮助别人,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困难就会很快被解决了。

 3.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人际交往”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一、 活动主题: 人际关系 二、 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人际交往” 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如何主动交往以及交往中的技巧; 懂得交往也要讲界限, 对于交往中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巧妙地拒绝, 对超出原则、 道德规范等界限地要坚决予以拒绝。

 这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不仅给学生一个交心的机会, 也帮助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为同学们营造出一片祥和温馨的氛围, 让同学们在形式各样的活动中, 建立起自信、 坚韧、 勇于担当的个性特征。

 三、 活动时间:

 四、 活动安排: (一)、 中心活动: 1.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月开幕式-启动仪式 2.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月闭幕式-交际晚会 (二)、 背景活动:

 1. “易买易卖” 交流会

 2. “校园寻宝” 大闯关 3. “春意盎然” 摄影展览 4. 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认识我自己”主题之下的社会性教学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

 2.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介绍自己。

 3了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别特征,学会判断性别。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比较连贯说话。

 活动准备: 男、女布娃娃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导入出示男女两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性别,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二、认识自己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喜欢什么? 2.请全体幼儿找到旁边的同伴,相互说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告诉同伴自己喜欢什么? 三、游戏互动幼儿在活动室自由站起,在《找朋友》歌声里,随歌词提示找一个同伴,歌声停止后相互介绍自己。游戏重复多次,引导幼儿找不同的朋友相互介绍。

 四、结束活动1.幼儿随歌声找凳子做朋友回到座位。2采访个别幼儿:你在游戏里认识的新朋友有谁?叫什么名字?几岁?喜欢什么? 3.任务:回家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介绍自己。

 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且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5.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行为规则”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的] 为了使全班同学进一步了解、理解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的学生。

 [活动准备] 比画题目板、判断、选择、填空题库、小奖品等 [活动过程] 主持人语: 甲: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在这个教室里开展开学以来第一-次班队活动我想咱们开学已经一个月多了,我不知道大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否有所了解,又是否落实到行动中了.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举勒一次班队活动. [活动- ] 乙: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一《是对是错》

 一判断: (10)分 (1)不满13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X) (2)不入二厅是只不入游戏厅和舞厅.(V ) (3)评三好生只需思想品德好和主课好就行了。.(x) (4)体检时要做到: (1)不能弄虚作假(2)不嘻嘻哈哈.( x ) [活动二]小品 甲:《是对是错》 真可谓是精彩纷呈,不过有句话说精彩还在后头, - -点也不假下面请欣赏小品 《鸡毛掸子的风波》 [活动三]《比划猜猜猜》 乙:这个小品可真够有意思,前面的节目都是一个人当角儿, 这次我们可不一样,这个活动需要双方合作才能完成,刻不容缓,下面请大家玩《比划、猜、猜、猜》 请听规则: [由2个人为- 组,一个比划-个猜,根据主持人手里的题卡内容,抽到几号题就答儿号题。比划者可以用动作或者语言提示,但不能带到所猜词中的任何一字,场下同字请保持安静,违规者倒扣50分。] 1.小偷小摸; 2.轻声缓步; 3.拳打脚踢; 4.礼让三分; 5.追逐喧哗; 6.鼓掌。

 [活动四]歌曲欣赏 甲:时间不饶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杨斌同学给大家带来的一首歌一《热爱地球妈妈》 ,掌声有请。

 [活动五]答题竞赛: (全体同学参与, 取小奖品) 一、填空题 1、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

 2、乘公共汽车,主动买票。给老,弱,病,残,孕及环抱婴儿者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上课迟到者应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教师同意后再进教室。

 4、读书、写字眼离书本一尺,胸里桌一拳,双手捧书。

 5、出操集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6、学生要做到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男生不留长发,姓不穿高跟鞋。

 7、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8、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二、选择题 1、教师走进教室,班长A,教师检查纪律后答坐下。

 (A)喊“起立” ”敬礼” (B)喊“敬礼” “起立” (C) 什么也不喊 2.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要C。

 (A) 喊“报告”允许后进入(B)轻敲门,允许后进入(C)喊“报告”或轻敲门,允许后进入。

 3、评“三好生”的条件有C。

 (A) 思想好、学习好、与同学关系好(B)学习好、与同学关系好,能为班级争荣誉(C) 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 4、为了安全,体检要做到A。

 (A)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病史(B)不隐瞒病史,遵守秩序(C)不隐瞒病史,不大声骂人 5、不满B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

 (A) 11周岁(B) 12周岁(C) 13周岁 6、与同学发生摩擦时B。

 (A) 与他吵-架(B)耐心地交谈,化解矛盾(C) 不理对方 7、上下楼梯,靠B走。

 (A)左(B)右(C)中间 8、下课后,值日生要负责擦黑板,整理教室, (A)开窗(B) 清扫(C) 倒垃圾 [活动小结] 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寓教于乐,我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我们全体同学通过这次活动,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并把“规范”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处理好道德纪律、自由的关系, 力争在学校做-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

 6. 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春节”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与同伴合作构思和想象相应的动作。

 2、进-步理解音乐,从中感受美,表现美,体验新年来到的快乐。

 活动准备 《恭喜恭喜》音乐flash,丝带、手帕、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已经是几月几号了?对了, -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到了,在春节里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回忆过去的生活经验,说出过春节的一些生活习俗,如:放鞭炮、吃汤圆等。) 二、学唱歌曲 过渡:今天.张老师带来了-首过年时听的歌,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1、欣赏歌曲。

 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 2、学唱歌曲。

 幼儿一起齐声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3、观看音乐flash.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歌曲的flash动画呢,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看吧!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哪些动作啊?(恭喜、拍手、跳舞等,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 三、仿编歌词 1、师:在新年里,小朋友见面时会说什么呢?(恭喜恭喜)说完之后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放鞭炮、唱歌等)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在新年里做的事情编到歌里去吧。我先来说- -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放鞭炮呀,放鞭炮”。

 2、先请个别幼儿尝试仿编,然后幼儿之间讨论仿编。

 引导幼儿根据“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XXX呀, XXX“的格式进行仿编,将仿编出的内容和朋友进行交流分享。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演唱仿编的歌词。(重 点引导幼儿能按歌曲的旋律演唱仿编的歌词)四、表演师:小朋友们编得真好,想想看,除了唱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动作表演。

 1、集体表演。幼儿跟着伴奏边唱歌、边表演。当唱到最后一句时,用自己刚才仿编的歌词演唱及表演。(提醒幼儿在表演的时候,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 2、合作表演。

 (1)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可是怎样才能跳得更好呢?(启发幼儿和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师:我们可以找几个伙伴一起商量, 选择旁边你喜欢的丝带、手帕、头饰等小道具进行排练,看看哪一组的节目排得又快又好。

 (2)幼儿合作进行排练,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表演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说说在排练中遇到的困难和成功的方法。

 小结:原来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合作表演,是-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啊!

 

Tags: 电大   社会教育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