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2022-11-06 15:2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供大家参考。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

 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

 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言稿)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命题,意义重大、方向明确。

 一、意义重大

 (一)这次全会是一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走向强起来阶段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新阶段,就是要求认准国情、省情,针对具体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开药方。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主题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融会贯通。

 (二)这是按照党章要求,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河南实践。党章提出,今后党建工作的主线是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1.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求在培养造就干部上把好关,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适应长期执政的需要。本次全会强

 调“要树好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2.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建党 95 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发展一点先进性都没有。本次全会提出了“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3.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要求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做表率。本次全会要求“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让中原更加出彩,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二、方向明确

 本次全会鲜明地点出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高质量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是检验党的建设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党的建设高质量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内涵。在纪念建党 95 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现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确保 2020 年全部实现小康,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高质量党建的具体体现。

 (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为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提供物质支持和检验的重要指标。邓小平曾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近年来河南的发展,可以说是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河南经济稳居全国第 5 名,践行了以人民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的标准。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经济进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进展

 今日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进展》。

 什么是高质量进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期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有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期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期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开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进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开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整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如今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假如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方,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状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终,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情愿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情愿购置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状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敏捷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确定导致价格下跌。假如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状况。比方,在某一时刻,厂商情愿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情愿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情愿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情愿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善自动运行的机制。如今,世界各国均特殊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动宏观经济的进展。

 比方,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假如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需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

 购置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置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本钱。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状况下,由于买卖双方到达平衡,也就是厂商情愿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情愿购置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善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善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事实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善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善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全部要素都被充分利用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支配,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确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状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关心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整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方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假如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需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方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转变不大。转变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整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假如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假如非

 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转变而转变的,只不过转变是反方向转变。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确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确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情愿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情愿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觉察,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情愿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情愿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情愿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刚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常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事实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确实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方,如今利息率是 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 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实行,假如利息率降到 8%,收益率在 8%到 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实行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需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方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情愿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方,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明显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进展的保证。

 以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进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时特殊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 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削减,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

 2000 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根据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当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动经济高增长。20 世纪 90 年月,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晰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状况的,20 世纪90 年月,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处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 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用力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 2003 年前后仅为 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 5.25%时,收益率 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 1%的时候,收益率 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用力印钱,最终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进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期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觉察,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誉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很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觉察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 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特殊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快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 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 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时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实行的政策是降息,如今加息就行。于是,2004 年 6月,美国加息,始终加到了 2006 年 6 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 1%被加到了 5.25%。结果,在利息率为 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到达 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 年是美国经济进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 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信息来源: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19-08-06

 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张育林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务实创新,奋力开创泰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是市委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吹响的又一次“集结号”,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全市上下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激发担当作为,更好地担负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为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抓住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先行、调研先行、即知即改“两先一改”活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带着信仰、带着问题、带着担当学,要把学习新思想同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

  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同推进泰兴高质量发展贯通起来,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指导解决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碰到的紧迫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关系泰兴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针对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极少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等问题,要着力在打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要紧扣中央“五个基本”建设要求,全面贯彻“五聚焦五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切实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探索构建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深入实施“雁阵培育计划”,推动农村党建提质增效。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六带三星”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执行党内法规,确保做到令行禁止、从严从实。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泰兴全面贯彻落实。要深入开展“能

  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和复杂环境中摔打磨炼、勇于担当。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抓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以有力的整改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党员干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锤炼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党员干部队伍,确保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廉而有为,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主题教育列出的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任务,对照学习贯彻新思想中“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等问题,对照省委提出的“九个有没有” “发展三问”“群众立场追问”,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查摆自身不足,剖析根源症结,找准努力方向。严格落实“三项机制”以及领导班子届中巡回考察、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等制度,着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把准、用好“三个区分开来”,深入开展“清风护林”行动,对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撑腰鼓劲,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作为者没有后顾之忧。通过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不断巩固提升风清气正劲足的政治生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落实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争先的工作氛围。

 时代与使命同辉,奋斗与责任相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聚力创新快转型、聚焦富民奔小

  康、争当苏中排头兵”目标追求,积极发挥好党委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激发披荆斩棘的勇气,保持勇往直前的毅力,强化雷厉风行的作风,聚焦聚力、强化措施,求实求效、久久为功,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全市经济发展高质量、新跨越。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1500 字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1500 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 2021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顺德坚持高质量发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图为改造后的顺德村级工业园。

 新华社发

 工人在广东东莞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发

  日前,第七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图为游客在体验展览上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东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并强调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这为广东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8 2018 年 年 0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克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 1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实体经济

 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

 经济的体制机制。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现了率先发展,连续 30 年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是依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也必须继续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广东肩负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任,这对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广东拥有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制造业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产业优势,但大都存在创新能力偏弱、发展质量不够高、低端制造业比例偏大等问题,制造业企业大都面临利润空间收窄、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支撑要素不足等困难。为此,广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政策举措向实体经济倾斜、优质资源向实体经济汇集,探索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尤其是要通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另一方面,发展高端产业、新兴产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加快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智造”转变。

 2 2 、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

 实体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各地不懈探索,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从以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不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而是把迈向制造业高端化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通过强化自身综合制造优势,打造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不断塑造双翼发展的产业格局。

  把提升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实现创新驱动,才能为实体经济真正注入新动能,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广东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受制于国外的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制造的攻关及产业化发展,把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吸纳集聚战略科技力量、顶尖科技人才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发展颠覆性新技术,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领型创新企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出台实施《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4K 电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成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

 多举措支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反哺作用。广东大力改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使金融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省市共建共促的金融服务格局,广州、深圳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其他相关地市打造一批提升本地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平台,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配套支撑。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社会优质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配套金融业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将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纳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

 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广东在营商环境的难点、痛点上发力,扫除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发布“实体经济新十条”,打好“组合拳”,减轻企业“包袱”,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启动“数字政府”改革,推出“粤省事”高频政务服务,设立一站式“指尖办理”,打造一体化高效运作的“整体政府”,实现多项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推动“放管服”改革先行先试,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力争在 2020 年在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方面实现 4 个 100%,努力成为全国政务服务质量最优、效率最高、企业最满意的地区之一。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支持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信心和活力。广东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十条”,制定了 10 个方面 59 个具体的政策措施,降低民营企业生产成本,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准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交易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保持广东制造业体系的完整性。加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培育一批坚守实业的企业家和企业家队伍。

  。

 着力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广东颁布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实施制造业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培养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实行技工人才定向培养和联合培养,加强技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南粤工匠”队伍。评选“南粤匠心企业”和“南粤匠心人物”,营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浓厚社会氛围。

  经过一系列举措,广东实体经济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

 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191.22 亿元,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 10 万亿元的省份。总体来看,广东的实体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向好。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3.4:40.6:56.0。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55.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 31.5%。二是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开始扭转,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形成了有效的支撑。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四是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作者: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丁晋清)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

 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

 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 8%到**%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 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 2000 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

 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 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 2003 年前后仅为 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时,收益率 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 1%的时候,收益率 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 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 年 6 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 2006 年 6 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 1%被加到了**.*%。结果,在利息率为 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 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 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命题,意义重大、方向明确。

 一、意义重大 (一)这次全会是一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走向强起来阶段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新阶段,就是要求认准国情、省情,针对具体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开药方。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主题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融会贯通。

 (二)这是按照党章要求,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河南实践。党章提出,今后党建工作的主线是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1.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求在培养造就干部上把好关,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适应长期执政的需要。本次全会强调“要树好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2.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建党 95 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不发展一点先进性都没有。本次全会提出了“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3.纯洁性建设。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要求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做表率。本次全会要求“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让中原更加出彩,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示范作

 用,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二、方向明确 本次全会鲜明地点出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高质量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是检验党的建设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党的建设高质量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在纪念建党 95 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现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确保 2020 年全部实现小康,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高质量党建的具体体现。

 (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为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提供物质支持和检验的重要指标。邓小平曾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近年来河南的发展,可以说是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河南经济稳居全国第 5 名,践行了以人民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的标准。

对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看法1500字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

 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

 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

 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 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 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 8%,收益率在 8%到 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

 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 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 2000 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 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 2003 年前后仅为 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

 5.25%时,收益率 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 1%的时候,收益率 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 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 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 年 6 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 2006 年 6 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 1%被加到了 5.25%。结果,在利息率为 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 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 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 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

Tags: 高质量   经济发展   看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