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全文完整)

2022-11-15 19:05: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全文完整)

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

 

 检验检测机构运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建议探讨

  检验检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是实施质量强县战略的重要保障,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县检验检测工作存在机构分散、能力偏弱、规模偏小、服务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整合全县检验检测机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满足服务民生经济、加快产业发展、保障安全底线的需求,推动我县检验检测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实的质量基础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我县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我县已有公益类政府检验检测机构 10 个,其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人员配备、设备管理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直属于县政府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食

 品、生活饮用水的常规理化、金属元素、添加剂、农药残留和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的检验检测工作,实验室面积 500 平方米,检测设备 66 余台套,3 人取得授权签字人资格,6 人取得内审员资格。

 (二)县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县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县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隶属县农业局,其财务、设备、人员各自独立管理,业务工作独立开展,主要承担种子、肥料、土壤部分有机物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理化指标检测,以及仲裁检验及委托检验工作。实验室面积 360 平方米,检测设备 220 台套,检测人员 18 名,各乡镇各有 1 人可开展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工作。

 (三)县质量监督技术检测中心,隶属于县质监局,主要承担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领域检定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周期检定,计量认证和标准考核工作,该中心已建立 8 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实验室面积 200 平方米,检测设备 200 余台套,3 名检测人员均已获签字人资格。

 (四)宜昌归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现已整体划转到紫昕国投,主要承担建设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设施、建筑构件和制品及建筑施工生产现场所用有关材料的委托检测、监督检测以及仲裁检测,公司现有检测场地 800 平方米,检

 测设备 200 余台套,检测持证人员 12 人。

 (五)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隶属于县畜牧局,主要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实验室面积 160 平方米,拥有分析仪、显微镜等检测化验设备 20余台套,检测人员 3 人。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要承担临床检验和卫生检验职责,卫生检验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水质、消毒效果监测和病原检测工作,实验室面积 1020 平方米,检测人员 6 人。

 (七)县水表检测站,隶属于县自来水公司,主要承担全县水表检测工作,实验室面积 40 平方米,拥有 1 个综合检测平台,持证检测人员 3 人。

 二、我县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运行面临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分散,运行资金保障不足。全县检验检测机构成立初期,均按计划经济模式和行政区域设置,10 个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于 5 个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与 2 个国有企业,分布较散,职责不同,各自独立运行至今,行业壁垒和部门垄断现象严重。同时,自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湖北省取消和暂停征收 49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涉及到县农业局、县质监局、县畜牧局等多个政府部门下设

 的检验检测机构,绝大多数检测项目已全部免费实施,检验检测事业发展基本靠财政拨款支撑。相关激励措施不足也致使检测人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要、靠”的思想较严重,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 二)检验能力有限,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各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技术能力弱。如县疾病预防控中心实验室有 4 名检测人员均是外聘人员,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县质量监督技术检测中心 3 名检测人员只有 1 人在编,而该中心每年需承担全县加油机、衡器、天平、血压计、压力表等计量器具共计 3000余台套的检定任务,而且设备检测数量每年增长率已接近20%。县内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均存在上述人少事多的困境,检测技术力量保证不了正常的工作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只能勉强维持运行甚至有的不能正常运行。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还存在资质不齐全的问题,如县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县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 4 个检验检测机构还未取得双认证即实验室认证和计量认证,快速检测不具备法律基础,抽检的样品需送省、市相关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后才能出具具有法定效力的检测报告。检验能力弱,检验周期长,检验效率低的问题制约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我县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群众期盼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统筹规划欠缺,机构运作模式滞后。虽然各级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但由于机构分散、各自为政,资金、设备、人才使用效率不高,如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购置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高端先进设备一直未被启用,全县燃气表每年以 5000 块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我县因没有此项检验资质致使该类型仪表未能进行检定。而且当市场出现新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后,原设备仪器又会出现闲置的问题,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导致大量检验检测资源产生沉淀和浪费。同时,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还存在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的情况,这使得机构运行效率低,服务不到位。

 三、我县整合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服务全县发展 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精品农业大县、生态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现代物流新县”四县目标,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是确保实现“四县目标”的重要基础。运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能为生态工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检验检测项目,提供如认证认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分析测试、培训咨询及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负担。该平台也能为精准扶贫中的产业扶贫提供技术保障,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

 高效优质的检验检测服务,使“两果两叶”得到便捷的质量认证认可,柑橘、茶叶等农产品 “穿上”质量外衣,贴上品质标签,产品更加有“质感”。出具的权威性检测报告不仅能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更能提高市场认知度,为品牌建设做好服务。

 (二)坚持安全发展的需要。安全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核心,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让产品安全检测更加高效,投诉举报更加快捷,企业或群众可在第一时间反应安全诉求,监管部门能快速掌握第一手信息,实施“靶向治疗”,为产品、食品和药品等质量监管提供安全切入点和技术支撑。整合后的检验检测机构可实现监管效率高,应急响应快,协调联动好,减少因主管部门不同以及沟通不畅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部门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运用该公共服务平台也能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消费者、社会和各类社会组织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设质量强县的需要。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离不开质量提升,也离不开标准引领,而检验检测作为质量的“裁判员”,作为标准的度量尺就显得尤其重要。xx年,我县500万以上投资项目已达342个,包含工业制造、

 光机电、食品加工、纺织服饰等优势产业,整合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能及时为企业出具具有行政效力的检测报告和专业性的分析测试报告,为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筑好“新巢”迎“凤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还能有效发挥以检验检测技术为核心的集群效应和辐射效应,强化区域产业合作,互补技术短板,达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充分运用检验检测的引领作用,也能更好的掌握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而占领竞争力的制高点。

 四、我县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 整合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虽然面临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建设资金保障难度大等问题,但我们只要认识统一、立足县情、统筹规划、科学施策、强力实施,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具有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一)明确定位,科学统筹,全力推进有效整合。按照“高点定位、科学统筹、规范运行、市场兼顾”的总体思路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机构设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内在职能的整合,应兼具实用性和有效性。坚持协调统一,融合发展的理念,打破原有各机构独立运营的格局,按照检验检测职能重新设计规划,实现机构、人员、设备等优化重组,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目标。

 按照“整合一批、壮大一批、突出一批”的整合思路对上述 9 个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即整合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壮大民生计量检验检测机构,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实验室建设。整合模式采取“1+2+N”,即一个县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设一个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一个县质量监督技术检测分中心,每个分中心再下设多个检验检测实验室,共用一个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由县农业局和县畜牧局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 7 机构合并而成,主要承担水、土壤、种子、肥料、农药、食品、药品、动物疫病、病原等产品质量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检验检测工作。县质量监督技术检测分中心由县质监局和县自来水公司所属的 2 个检验检测机构合并而成,主要承担水表、压力表、天平等计量器具检定工作。

 整合后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职责定位是具有公正性、开放性、经营性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目前场地无法整合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管理,分散办公,若有合适的场地和足够的资金,实行“四个统一”管理,即统一调配检测资源、统一规划实验室建设、统一经费使用标准和统一协调管理。

 (二)优化资源,集中配置,高效利用促进发展。检验

 检测资源整合包括职能整合、技术力量整合、设施设备整合,可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性投资和重复性建设,减少财政压力。一是在机构整合方面,因宜昌归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已是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因此不纳入此次整合范围,此次整合主要涉及县质监局、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疾控中心以及县自来水公司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其他涉及行政管理、市场监管、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等职能仍保留在原单位,便于与上级部门对口衔接。二是在技术力量整合方面,结合整合单位的实际和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尽可能吸纳原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定向培养,与大型检验检测机构互派学习,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以及人才引进等方式解决专业检测人员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在设施设备整合方面,做到统筹安排,联通共享,淘汰老旧设备,保留可用设备,更新先进设备。

 (三)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发挥市场引领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和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使其具备认证认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分析测试、培训咨询、信息发布以及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既能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民生提供安全保障。同时,整合后的县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也能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

 动员”的尴尬境地,提高检验检测公信力。

 一是多方筹资整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电商企业等,增添满足企业管理所需和产业发展所需的的检验检测项目和相关设备。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整合各类检验检测项目资金,做到集中投入,捆绑管理。另一方面在经营类检测项目上,引进技术力量和社会资本力量参与项目建设,采用 PPP 项目模式投资实验室和设备基础建设。邀请取得相关资质的各类工程检测中心,大专院校及科研场所实验室,具有检验检测能力的科技企业入住该中心,增强中心技术能力,通过技术合作为县内项目争取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上述方式不仅减轻了县财政资金负担,也为达到“计量检定不出县、质量检验不出县”的工作目标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摆脱了事业发展依赖于财政拨款的现状,促进检验检测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制定购买检验检测服务目录和清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主要是对环境卫生检测、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执法检查、行政许可前置技术审查等方面所需的检验检测服务。整合后的检验检测中心不仅要“引进来”,更需要“走出去”,积极参与满足检测目录范围内的项目投标,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

 展和壮大。

 三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检验检测全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如企业、政府、个人,按需所配,建立差异化的服务机制和评价机制。整合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平台,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提供一站式登陆,一站式申请等全方位的检验检测申报流程与相关信息,如:政策法规、检验业务、网上服务、教育培训等内容,实现检验检测报告线上认证,线下加大检验检测项目宣传教育,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三进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加强行政机关对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的评审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程序规范、数据精确、质量可靠。

 (四)突出重点,辐射周边,打造区域检测中心。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立足本地、辐射周边,抓住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和战略性布局需求...

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

 

 提高群众保密意识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保守国家秘密就是保证国家安全。有国才有家,国家是每一个公民安全保障。只有国家安全了,公民才有安全可言。保守国家秘密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才能使国家强大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基层群众保密意识不强,提升保密意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1.普及宣传途径落后。当前在基层的保密宣传手段依然比较传统,覆盖面和渗透力不足,应参考新媒体融合的方式,积极探索保密宣传教育形式创新,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模式。例如微信的便捷性,微视频、短视频的传播性等都应该被重视起来,真正增强全民保密意识,筑牢全民保密防线。

 2.社会道德滑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速,使得各类思潮涌入国内,功利主义的抬头,使得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意义,部分人对于国家秘密毫不在意,甚至在利益面前突破道德底线,出卖国家秘密。此类现象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教育到惩治各个阶段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唯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改善、提升国民素质,才能早日树立文化自信,重铸社会道德。

群众核酸检测存在的困难

 

 加强 群众信访工作建设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建议探讨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每名信访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者,要始终铭记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教育引导的重要手段。要把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对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

  一、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访是座连心桥,一头是党和政府,另一头是人民群众。信访工作是窗口,展示着党委政府为民负责的形象;信访工作是渠道,汇聚了群众诉求,承载着民意,体现着沟通和疏导;信访工作是桥梁,密切着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信访工作是纽带,更加紧密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群众有意见建议和诉求,通过写信、走访、电话等方式主动向党委政府反映,为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方便。这是送上门来的信息资源,为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条件;这是送上门来的工作任务,为做好群众工作强化了责任。

  二是信访工作是最直接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感知到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信访工作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就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谋利益。

  三是信访工作是最现实的群众工作。信访问题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的晴雨表,是反映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的晴雨表。解决好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也是减少信访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新矛盾,往往通过信访渠道大量反映出来,特别是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反映着群众的民生诉求。信访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全力推动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信访工作这种独特的优

 势,有利于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抓住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进一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是信访工作是面对面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代表党和政府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渠道很多,但都代替不了信访工作用面对面的方式做群众工作。交通工具再发达,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不能疏远;通讯技术再先进,也代替不了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干部职务再高,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要求一点也不能降低。很多地方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的做法,就是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生动诠释。信访工作这种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中,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认真倾听群众的真实想法,真情感受群众的冷暖疾苦,妥善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使群众情绪在面对面交流中理顺,困惑在面对面沟通中消除,矛盾在面对面疏导中化解。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必须在认识上走出三个误区

  信访问题是近年来比较棘手的问题,工作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要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必须在认识上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要克服畏难思想。近年来,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冲突,各种矛盾纷纷通过信访渠道表现出来,在个别上访者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的情绪激烈,言行偏激,举动异常,通常还有一些合理诉求与不法手段交织在一起,情况错综复杂,化解处理存在调查取证难、定性处理难,一旦插手接管,往往难以摆脱,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造成不好收场的局面,因而存在怕出乱子、怕担担子、怕丢面子,欲管不敢,望而生畏。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工作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敢于面对现实,认真应对来访,想方设法化解。

  二是要克服厌烦思想。有的上访者反复多次上访,以致于有些人员表现出接访态度简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其实这更增强了信访者的抵触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对社会的信任,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固执和偏激。因此,必须切实增强群众观念,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群众的态度、感情问题入手,带着一份感情、带着一种责任、带着一股温暖、带着一套方法做工作,热情接待他们,耐心倾听他们诉求,不让上访者受到冷遇,不让上访信件受到积压,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要克服推诿思想。信访者反映的问题往往会牵涉到多个部门,处理协调比较棘手,因此相关部门常常推诿责任,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的将一些问题转来转去,甚至石沉大海。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化解信访事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不打官腔、不绕弯子、不踢皮球,坚持特事特办,快速调查,快速处理,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从根源上进行治理和化解,减少和杜绝信访事件的发生。

  三、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来访者各种各样,所提问题各所不同,化解的办法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反复上访者问题之所以化解不开,就是因为我们存在思想保守、方法单一、事业不宽,导致工作在低层次运转。实践中,必须创新思路,有针对性的施策,处理问题的方法必须求新求变。上访者多数都为一个“理”字,只要我们严格按政策规章处理到位,绝大多数上访问题是能够化解的。对有些不符合政策或是对政策解决不服的上访者要如何去化解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热心接待来访。来访者带着呼声、愿望而来,往往有一肚子委屈想向领导反映、倾诉,以期得到关照、理解或解决。他们之中,有的情绪激动,口气生硬;有的似有隐情,藏头露尾;有的一肚苦水,如泣如诉;有的态度蛮横,大嚷大叫。但不管他们持何种心态,报何种愿望,有何种想法,

 接待人员首先要做到:“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心、一句好话送行。只有做到热心接访,态度和蔼,耐心倾听,认真记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紧张气氛,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为下一步化解矛盾打下基础。

  二是细心了解情况,当好信访第一“知情人”。上访者大部分是有苦、有怨、有难的弱势群体。为此,接访者要带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之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时时贴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苦水”和“心声”,全面了解他们的信访事项和愿望,并及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搞清其真实目的后有针对性地处理。

  三是耐心说服解释,掌握政策做好“疏导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合法有序的信访行为有利于信访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但在日常信访活动中,有些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是缺乏政策依据,或是法律程序已经穷尽,或是虽经多次解决,上访人仍不满意,而反复上访。对这些反复上访人员我们不仅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劝解,而且要在解答其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时,不能光讲空话、套话、废话、不着边际的话。要针对具体情况,不仅要讲大道理,还要讲小道理;不仅要讲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还要讲本单位的具体制度、规定;

 不仅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Tags: 核酸   群众   困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