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2022年)

2022-11-18 13:3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2022年),供大家参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2022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以 实际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力量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也是很激烈的,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付出长期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在各个方面稳步推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始终坚持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秉持多边主义和伙伴关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一贯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广交朋友,同俄罗斯、巴基斯坦、古巴等 90 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参与了伊朗、叙利亚、缅甸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积极努力。

 始终坚持为各国共同发展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援助力度不断加大,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主要是大量无偿和优惠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等,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我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长期奋斗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为受援国家贡献聪明才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履行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中国向 150 多个国家和 9 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

 始终坚持为世界文明交流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官方的和民间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以及多方

 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外人文交流,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各个方面。

 比如,从 2017 年到 2022 年,我国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 1.5 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安排 2500 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 5000 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 50 家联合实验室。正因我们以诚相待,现在,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关系日益紧密。

 始终坚持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中国承诺,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碳排放强度从上升到下降的历史性任务,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治理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治理沙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设立“南南合作基金”,帮助进行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领域研究和治理。

 始终坚持为各国创造发展机遇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我国营商环境良好,市场巨大,开放度高,流通顺畅,为世界各国来华进行经贸合作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国策,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低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国。截至 2020 年底,累计达成各类经贸协定 19 个,涵盖 26 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230 多个。所有这些,为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铺平了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范文稿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

 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心得 体会 21 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世界多极化使国际关系深刻调整,社会信息化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文化多样化又引发多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与此同时,国际恐怖主义肆虐、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众多难题困扰着人们,整个世界都在苦苦寻求治理之道。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显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全球治理理念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化了人们对世界性质的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时代主题的重要思考,从人类文明发展战略高度对当今时代特征作出了创新性思考。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共同体。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从社会契约论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契约一旦缔结,“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所谓共同体,是指社会上那些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种族、观念、地位、遭遇、任务、身份等)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包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氏族和部落,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庭,以共同的经济生活、居住地域、语言和文化心理素质为纽带形成的民族等。对于不同共同体的关系,马克思认为,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各种共同体都会逐渐发展,随着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将会使民族界限逐渐泯灭,形成世界范围的人群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味着整个人类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日益紧密的共同体,只有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地位,才能真正把握世界的本质和未来。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述为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

 局,顺势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认识不断深化。

 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明确判断。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国际社会的不同场合数十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017 年 1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体现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

 “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架构并非是一种正式的国际秩序,而是一种非正式、不成文的区域合作观念和合作路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前途和中国道路的一种战略判断和战略选择,决定着当前和今后中国将走一条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和共同富裕,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这一判断和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基于“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伟大实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全人类命运角度的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一种构想。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基础是共同体,国家不再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唯一行为体。尽管国家之间的国际规范依然存在,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全球治理规范、国家内部的国家治理规范和社区治理规范也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彼此共生共存,共同发展。二是未来世界秩序的核心是人类命运。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驱动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存在,命运与共、风险共担。三是未来世界秩序的主线是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人类社会的“类本质”的整体存在始终高于作为个体的存在和作为群体的存在,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再复杂,也阻挡不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类整体利益。

 二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近代西方文明的扬弃与超越

 近代以来,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发展历史,是一条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尽管在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下,这一道路给世界带来巨大发展动力,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一种强调“文明与野蛮”的二元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二元认识论和思维方式追求胜者全拿,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使者”

 和文明的光亮,把其他文明看作是“黑暗的远方”, 其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是制造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之一。

 正是针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存在的问题,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打破了零和博弈的思维,突破了只有一己的利益考量,是实现持久和平的“中国方案”,同时也是重构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应当遵循的原则,其理论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道路创新,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是技术依赖和单一中心,从蒸汽技术革命、电气技术革命到交通信息技术革命,西方现代化的每一轮大发展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前提的。在本质上是以资本扩张为中心、以国家为本位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化道路。这一现代化道路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大发展,但也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迟滞与苦难。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单一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本上是一种共同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国家单独现代化道路的扬弃和超越,它强调要顺应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相互交融的趋势,推动人类走向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普惠发展,确立共享美好未来的利益支点,构建多样化的现代化道路。

 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理论创新,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包括“西化”或“欧化”论、工业化论、现代化过程论、现代化模式论等,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标准为中心,强调个人主义、世俗化、自主化,学科分工和理论越来越专、越来越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共同体本位,而不是个人本位和国家本位;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这一思想是多中心的现代化理论,其着眼点是整个人类的现代化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它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不是旧时代的以血缘为中心,也不是现代的以地域和民族国家为中心。

 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制度创新,是对西方现代制度的超越。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推动下,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自认为是代表先进和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并在这些核心价值观下,确立了市场经济、代议制、分权制衡、法治政治、基本人权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体系。对这一现代制度体系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比如经济危机、移民冲突、宗教冲突等,西方学界提出了霸权稳定论、全球治理论、协商民主论等新制度来修修补补,创造了联合国、IMF、世界银行、WTO、G20 等合作组织,以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相比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强调超越时空束缚,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改革,推动现有国际体系和国

 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比如,强调对话而不对抗、结伴但不结盟;重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主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强调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强调包容开放、交流互鉴。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是纠正和超越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是一种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一系列创新的主旨在于弘扬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守望相助、弘义融利、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尊重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明和多彩文化,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造性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土壤,是与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相一致的。

 其一,从哲学价值观上来看,相比近代西方倡导的构建自由民主世界的思想,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思想基础上所生长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更为丰富,更加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文明的伦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强调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其

 蕴含着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回答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基本价值原则,为全球治理烙上鲜明的中国风格,提供了可行性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崇德尚义、重礼尊乐,强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人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些基本规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其二,从认识论上来看,不同于西方文明中的“主客体分离”的“二元论”,中国历来尊崇物我相与、阴阳平衡、众生平等理念,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完全一致。与美国和欧洲人不同,中国人看待世界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相对立,而是强调将主体融于客体,将自己融入世界,用非对象性的思维去领悟这个世界,讲究阴阳和谐、融合共生,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看来,中国的崛起不必然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中国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其他国家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体的哲学逻辑之中。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防御态势和温和倾向,积极谋求“君子和而不同”的合作共赢逻辑符合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心理。这一点构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也是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其三,在方法论上,中国倡导中庸之道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吻合。在对中庸的解释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是一种在矛盾中维系和谐、寻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但是,中庸也反对无原则的调和,更反对同流合污,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与远人交往,不能放弃道德原则,不能舍弃中华文明之主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和新观点,比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及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等,所有这一切都贯穿着中华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于,中华文明精神将与时代潮流和多样化的国情相结合,不是简单地复兴古老的文明,而是在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在新的时代创造性转化和提升,最终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伟大文明。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领悟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理念心得 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阐释和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相关实践不断推进,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哲学基础,是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当代继承。马克思设想了一个“自由人联合体”,这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即“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认为,个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理论内核的时代呈现,是新时代条件下实现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实践图景的现实方案,为当今世界走向“真正的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和价值指引。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在未来社会才能出现的理想状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着眼于当前,针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从而各国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时代特征,强调世界各国利益与安全相互交织、生存与发展相互依存、前途与命运休戚与共,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文明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思想为文化底蕴,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人无义不信,国无义不立。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华传统文化历

 来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认为只有处理好义利关系,国家间才能做到义利兼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正确义利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勾画了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坐标,即守望相助、弘义融利、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基于这种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各国尤其是大国对外行为的道德规范,强调世界各国应坚持民族间和谐、国家间和谐的原则,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导向,倡导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强调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永恒期望,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维护各国稳定、应对全球治理问题和促进世界和平都离不开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在对外事务中并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共荣共损的休戚相关者。国家间只有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谋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

 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未来要继续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与平等交往的基础。面对当今世界仍普遍存在的冲突对抗、恃强凌弱和拉帮结派等现象,我们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倡导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继续坚持对话不对抗、包容不排他、结伴不结盟,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发展繁荣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间正道。经过多年的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携手努力让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三是坚持开放包容与文明交流互鉴,继续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坚决反对

 少数国家秉持的“文明优越论”“种族优越论”和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冷战思维,大力倡导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

 四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尽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多边主义意味着,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推动,大家的规则,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给整个世界“带节奏”,必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当今世界,多边主义不仅是一种合作工具,而且已成为各方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应对各种形式、各个领域的全球性问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体会材料3 3 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篇 篇 1 1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

 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 20 年月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 6 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充分认识“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方案”,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

 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篇 篇 2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empower)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umbrella term),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典型的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20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 7.4 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 280 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

 篇 篇 3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仅供参考

Tags: 共同体   心得体会   构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