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完整)

2022-12-13 16:2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完整),供大家参考。

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完整)

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在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大力弘扬。

 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这是我们党 100 年历史发展的精神凝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所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 1944 年 9 月 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载入党章,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1956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之根本点就是艰苦奋斗,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邓小平同志也特别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把毛主席所概括的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恢复起来,发展起来。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如 2001 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9 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都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其中包括建党之初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应当说是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最早概括。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并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里进一步强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2021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就告诉我们,百年来我们党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与伟大道路、伟大功业、宝贵经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的伟大精神中最重要的是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

 地走向伟大复兴。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在各个历史时期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由此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这里讲的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我们党创建之初的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又是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的一条红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升华,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精神支柱。

 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由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有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精神就从被动转为主动,开启了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确定了唯一正确的方向。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并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

 群众,由此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磅礴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运用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行胜于言。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相比,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从经济上和政治上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任务,把推翻资产阶级而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作为基本目标,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风雨,从来没有动摇过。正是这种伟大的践行精神,感动着亿万中国人民,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为了实现伟大目标、理想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体现为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奋勇拼搏、不怕牺牲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懂得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二是在实践上始终是最坚决的、起推动作用的先锋。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不仅在理论上树起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旗帜,而且在行动上始终走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成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生于危难之时,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斗争、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

 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才取得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一百年来,我们党和人民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同时又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也就是对人民忠诚,实现党的使命也就是完成为人民谋利益的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 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正是因为千百万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襟怀坦荡、一心为民,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才赢得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广泛赞誉,成就了伟大功业。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 伟大建党精神的这四个方面内涵丰富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求真精神,强调我们党重视理论、胸怀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即践行精神,强调我们党重视实践、不尚空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即斗争精神,强调我们党有坚强意志、不可阻挡;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即奉献精神,强调我们党有崇高价值、心系人民。这四个方面构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立发展的四大动力,即

 伟大的精神动力、实践动力、意志动力和价值动力。这四个方面虽各有侧重,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的。

 从哲学的观点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独具的知、行、意、诚理念,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人民至上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当前与未来结合的高度,对自身百年奋斗历程进行总结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崭新的历史高度。

 100 年的历史证明,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灵魂之根、价值所在、生命所系。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否则,就受挫折,就出现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100 年来,我们党坚持伟大建党精神,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继续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

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 五个统一” 视角

 贾绘泽 郭华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遵循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从“ 五个统一” 视角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五个统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及后来出访俄罗斯等国时又对其进行了阐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厚、主题鲜明的战略思想,从“五个统一”视角,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从理论上把握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怀有的殷切愿望和美好理想,同时又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艰辛求索的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础上的现实追求,它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烈的理想情怀和强烈的现实意蕴。

 第一,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夙愿。所谓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和平素的心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夙愿。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倡导“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孙中山呼吁“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以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英勇斗争,但是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的局限性,这些斗争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这个梦想逐步接近和变为现实。金冲及先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p1353)

 第二,中国梦是人民怀有的美好理想。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境界,不仅是国家富强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民主法治梦、文化创新梦,还是生态和谐

  梦、世界和平梦、社会公平梦,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理想,根据中国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逐级递进、逐层提升的目标,实现了理想的长远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 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 10 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这一目标和理想。党的十八大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p15)

 第三,中国梦是人民利益保障和发展为基础的现实追求。历史夙愿和美好理想,要依托当今时代和现实实践,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落实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现实追求上。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3](p103) ,“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4](p353) 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p136-137)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实现中国梦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迎接各种复杂挑战,切实满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凝练和概括,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崇高追求。三者不是彼此分割,相互隔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的精神实质 第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和不自由状态之中。正如康有为所言:“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6](p237)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国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 2 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 2 位。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 2000 年时的 10.2%下降到 2010 年的 2.8%,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生存、食品和穿衣问题。历史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第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没有人民的幸福,就谈不

  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实现国强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中国梦的民族目标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不断为人民造福。2012 年 11 月,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语揭示了中国梦的真谛,深刻体现了中国梦的人民性,成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

 第三,中国梦实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一方面,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即根本利益。以根本利益为基础不仅可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可以约束其它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各种具体利益不能否定、偏离根本利益,必须受根本利益的统率和制约。邓小平强调:“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7](p267)

 三、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想,核心要求是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财富,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梦是中国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做出贡献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作为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立足点就是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梦的提出更彰显了党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当前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激发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共同推进中国梦进程;另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着眼于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和问题,促进理论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首先,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和共赢理念,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其次,中国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提供诸多有益经

  验。尼日利亚著名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没有人再嘲笑亚洲人》中说:“非洲可以从中国这个经济巨头身上学到很多经验,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相信万事皆有可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表现都是一个奇迹。它展示出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另一个经验是,要想发展本国经济,只能靠自己民族的努力和决心,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8] 。

 第三,中国梦能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始终自觉关注和深刻反思当代全球性问题,捍卫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首先,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性,符合时代潮流,是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p36) 其次,高举公平公正旗帜,它含有尊重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容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蕴,这是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再次,主张和平发展,它把和而不同视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主张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还丰富了人权的内涵,贡献了天人合一等价值、提升了民主理念等。总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中国的变化,对全人类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9](p8)

 四、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

 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内在统一、不能割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和价值遵循;民族复兴则贯穿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

 第一,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供不了适宜现代化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崭新起点,并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10](p1433) 1964 年 12 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简洁明了地说:“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1](p209) 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把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第二,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和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不仅在于除了社会主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还在于它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内涵。中国梦遵循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与美国梦不同,也与部分国家把对中国梦的理解集中在民主、人权等上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始终强

  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邓小平指出:...

Tags: 建党   实质   内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