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精选文档)

2022-12-16 09:00: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精选文档)

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

 

 微党课: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从《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看,欲要“治国”必先“齐家”。家庭、家教、家风,伴随着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烙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回望历史,我们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感人故事,也有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名篇佳作,既重言传更重身教,成了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选取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 34 位老一辈革命家和马永顺、钱学森、张富清等25 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家风故事共计 117 篇。这本书于小事中见大道,于微言中寓大义。学完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家风是我们身体的居所和灵魂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和谐美好,国家风貌才能昂扬向上。

 一、家风是磨砺个人风骨的磨刀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人,不仅要崇德向善,还要坚守骨气和气节,要有点男子汉的“血性”。家庭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优良的家风,有助于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描绘好出彩人生的底色。毛泽东曾经“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但他没有消沉放弃,而是坚持“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一次次把党从危难关头挽救了过来,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历经

 “三起三落”依旧初心不改,他把教育后代看作是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擘画了改革开放的蓝图,让国家和人民富了起来。习仲勋始终教育子女为人要厚道,要公道正派、不揽功诿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被扣上“反党集团”的帽子,他也尽可能将“罪名”揽到自己身上,解脱别的同志。

 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将自己的家风践行在干革命、搞建设和做人的点点滴滴上,又言传身教给了自己的子女们。他们的气节和风骨更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面对困境不放弃、面对名利不动摇、面对责任不推诿,不断练就干事创业的“硬核”力量和刚健风骨。

 二、家风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 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毛泽东让子女“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告诫子女们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周恩来教育晚辈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丝毫的特殊”“三代裤”、“金银饭”、国产表、旧衣服,成了他留给晚辈们最宝贵的财富。刘少奇亲自给大女儿所在党支部写信,不同意其预备期满转正。朱德教育子女要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

 面对亲戚朋友的请托,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选择了回绝,他们心系祖国和人民,严禁搞特殊,对晚辈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准亲人用公车、吃小灶,真正体现了“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

 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树立了大公无私的风气,更引领了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公平公正的社会风尚。

 反观近些年我们党查处的这些腐败分子,往往都是由家庭腐败开局,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他们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沦落成了金钱和欲望的奴隶,丢掉了骨气和气节,最终难逃家毁人散、身败名裂的结局。由中我们更能看出,家风也是我们个人作风的重要体现,必须要修身正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子女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家风是塑造民族风韵的基本盘 优良家风建设,聚焦的是小家,着眼的却是大家。一个社会由不同的家庭组成,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由无数个家庭的传承写就。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的深沉底蕴,无数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秉承“不因年少不望远、不因位卑忘忧国,不因力弱惜出力”的理念,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躬身入局、矢志奋斗。蔡和森带领一家三代人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求学,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令无数人为之感动振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建设新中国,标注了航空报国的新高度。他姓“钱”但不爱钱,他用自己的稿费为学生购买计算尺,他毕生都在践行“利在天下必谋之”的家训。常香玉变卖房产、辛苦义演为国家捐献战斗机。时传祥三代人坚守“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服务人民的宗旨。焦裕禄因为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白戏”建议县委起草了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的通知。

 各行各业人的家风最终融汇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风韵。正是这一特质,使我们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苦难中书写辉煌,于困境中开辟新境界。

 四、家风是成就国家风貌的催化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更是国家的“家”。毛泽东在母亲冥诞时在火炉边召开的家庭会议中提出,“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人有一个好家,我们只得离开这个家。”此后,毛家先后有六位烈士相继为革命英勇牺牲,但毛主席从未后悔当年那次家庭会议的决定。他在送别堂弟毛泽连时提到, “我毛泽东要解决全国人民的困难,要解放的也是全国人民,不能只解决自己一家的困难,只解放自己的各家亲戚。”刘少奇在给七姐刘绍懿回信中说,“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为居民生活奔走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筑起了一道抵御疫情的坚强防线,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无论是在国乱民不安生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亦或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段,一个个家庭、每一个个人展示出来的家风都是对我们昂扬向上的国家风貌的最好注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使以“90 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接受了一次大考,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今后的家风建设上,青年也要成为主力。我们现在正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幸福的国家,但是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个别国家对我们政治上对抗、经济上脱钩、科技上封锁的威胁还没有过去。我们还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让优良家风点亮信仰之光、点亮万家灯火!

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

 

  微党课: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从《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看,欲要“治国”必先“齐家”。家庭、家教、家风,伴随着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烙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回望历史,我们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感人故事,也有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名篇佳作,既重言传更重身教,成了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选取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 34 位老一辈革命家和马永顺、钱学森、张富清等 25 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家风故事共计 117 篇。这本书于小事中见大道,于微言中寓大义。学完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家风是我们身体的居所和灵魂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和谐美好,国家风貌才能昂扬向上。

 一、家风是磨砺个人风骨的磨刀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人,不仅要崇德向善,还要坚守骨气和气节,要有点男子汉的“血性”。家庭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优良的家风,有助于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描绘好出彩人生的底色。毛泽东曾经“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但他没有消沉放弃,而是坚持“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一次次把党从危难关头挽救了过来,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历经“三起三落”依旧初心不改,他把教育后代看作是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擘画了改革开放的蓝图,让国家和人民富了起来。习仲勋始终教育子女为人要厚道,要公道正派、不揽功诿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被扣上“反党集团”的帽子,他也尽可能将“罪名”揽到自己身上,解脱别的同志。

 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将自己的家风践行在干革命、搞建设和做人的点点滴滴上,又言传身教给了自己的子女们。他们的气节和风骨更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面对困境不放弃、面对名利不动摇、面对责任不推诿,不断练就干事创业的“硬核”力量和刚健风骨。

 二、家风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 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毛泽东让子女“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告诫子女们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周恩来教育晚辈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丝毫的特殊”“三代裤”、“金银饭”、国产表、旧衣服,成了他留给晚辈们最宝贵的财富。刘少奇亲自给大女儿所在党支部写信,不同意其预备期满转正。朱德教育子女要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

 面对亲戚朋友的请托,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选择了回绝,他们心系祖国和人民,严禁搞特殊,对晚辈们的要求非常

  严格,不准亲人用公车、吃小灶,真正体现了“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树立了大公无私的风气,更引领了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公平公正的社会风尚。

 反观近些年我们党查处的这些腐败分子,往往都是由家庭腐败开局,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他们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沦落成了金钱和欲望的奴隶,丢掉了骨气和气节,最终难逃家毁人散、身败名裂的结局。由中我们更能看出,家风也是我们个人作风的重要体现,必须要修身正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子女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家风是塑造民族风韵的基本盘 优良家风建设,聚焦的是小家,着眼的却是大家。一个社会由不同的家庭组成,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由无数个家庭的传承写就。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的深沉底蕴,无数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秉承“不因年少不望远、不因位卑忘忧国,不因力弱惜出力”的理念,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躬身入局、矢志奋斗。蔡和森带领一家三代人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求学,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令无数人为之感动振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建设新中国,标注了航空报国的新高度。他姓“钱”但不爱钱,他用自己的稿费为学生购买计算尺,他毕生都在践行“利在天下必谋之”的家训。常香玉变卖房产、辛苦义演为国家捐献战斗机。时传祥三代人坚守“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服务人民的宗旨。焦裕禄因为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白戏”建议县委起草了不

  准任何干部特殊化的通知。

 各行各业人的家风最终融汇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风韵。正是这一特质,使我们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苦难中书写辉煌,于困境中开辟新境界。

 四、家风是成就国家风貌的催化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更是国家的“家”。毛泽东在母亲冥诞时在火炉边召开的家庭会议中提出,“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人有一个好家,我们只得离开这个家。”此后,毛家先后有六位烈士相继为革命英勇牺牲,但毛主席从未后悔当年那次家庭会议的决定。他在送别堂弟毛泽连时提到,“我毛泽东要解决全国人民的困难,要解放的也是全国人民,不能只解决自己一家的困难,只解放自己的各家亲戚。”刘少奇在给七姐刘绍懿回信中说,“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为居民生活奔走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筑起了一道抵御疫情的坚强防线,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无论是在国乱民不安生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亦或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段,一个个家庭、每一个个人展示出来的家风都是对我们昂扬向上的国家风貌的最好注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使以“90 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接受了一次大考,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今后的家风建设上,青年也要成为主力。我们现在正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幸福的国家,但是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个别国家对我们政治上对抗、经济上脱钩、科技上封锁的威胁还没有过去。我们还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让优良家风点亮信仰之光、点亮万家灯火!

  微党课:“红色家风”是最好的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那么,理想信念是什么?传承红色基因又蕴含着什么道理?近日,我通过阅读《红色家风》这本书,内心对红色家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红色家风》中收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写给儿女的部分家书。掩卷回想,那一封封书信,文字质朴、语言平实,却感人至深、情透纸背、催人奋进。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微信的时代,亲人间的感情交流与寄托只能依赖家书,真正像诗中所描绘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辈的家书,可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孩子的关爱和嘱托,既体现了对儿女的无限思念,又体现了希望儿女努力进步的谆谆教诲。这种亲密无间的亲情,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干事认真、脚踏实地的父亲。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党员干部,我小时候经常会看到爸爸坐在书桌前写文件,一写就是一夜,那时候没有电脑,每一个字都是爸爸用钢笔写出来的,为了保证公文准确,如果有错字,爸爸还会再抄一遍,然后第二天再带去单位。后来我想,正是因为这日复一日的积累、一字一句的斟酌,才让爸爸成为了单位的“笔杆子”。

 爸爸不善言辞,也从没有给我讲过大道理,但是从爸爸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一丝不苟的道理,让我终身受益。

  我上高中的时候,爸爸送给我第一支钢笔,我特别喜欢,笔壳是绿色的,就像一棵笔直的小树苗,爸爸是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学以致用。大学期间,我入党了,成为了跟爸爸一样的共产党员,接受了更多党的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爸爸这么认真,是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工作者,还是一名党员工作者,是党员,就应该不怕困难,是党员,就应该脚踏实地。这支笔陪伴我从学校步入社会、陪伴我从家乡来到北京,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努力。二十年过去了,钢笔的外壳也已经磨损了,我就把它当宝贝一样珍藏了起来,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拿出来,鼓励自己不要放弃。

 直到今天,爸爸退休了,但是那股认真的劲头儿还是没有变,而且会像小时候一样经常提醒我:“无论在哪,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啊,世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爸爸是真的做到了这两个字,而我,还需要沿着爸爸的足迹继续努力。现在,电脑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但是我还是会随身带着一支钢笔,那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通过钢笔写写画画,可以让我更加专注,也让我时刻记得应该向爸爸看齐,向优秀党员看齐。“认真学习、厚积薄发”,这就是爸爸教给我的家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传承给我的红色家风。

 为人子女,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为人父母,应该拿好接力棒,做到榜样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父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也应该传承给下一代,并发扬光大。

 《红色家风》中收录的书信,无不透露着希望孩子学习本领报效国家的殷切希望,比如“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意见,真正改正错误,长期坚持地学下去,培养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希望你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不要辜负祖国和我们对你的期望”“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再比如“你自己要学算、写字、看书,不要忘记啊”等等,多么朴实,都让我感动,也让我不断地思考,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祖国需要的人呢?我认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努力,希望能在自我改进的同时也与孩子共同成长。

 第一,要重视红色教育,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我的孩子是 10 后,都是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的,很难想象战争岁月的艰苦和困难,也难以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每当假期一到,就会想去海洋馆、动物园、海边沙滩等地方玩,享受更丰富的现代化生活,其实,教育孩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曾经带着孩子参观首都博物馆,孩子会好奇看着墙上悬挂的黑白史料图片,看着当年八路军使用过的武器、水壶、劳动工具,问很多奋斗历程的问题,他们会自然地将这些照片和物品与书本中的文字联系起来,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对英雄的敬仰,即使他们还没有那么深刻思考,但我想孩子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今后,我会多抽时间陪孩子到革命

  纪念馆等地方接受红色教育,带着孩子去了解历史,瞻仰先烈,让爱国主义的种子萌芽并茁壮成长,让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毅力、有奉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要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孩子优良的思想品质。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品德教育真的不需要讲大道理,因为孩子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作为模仿的对象。所以,成功的品德教育,首先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连自己都做不好的事情,又怎么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去执行呢? 在现阶段,我着重培养孩子学习上“认真”、生活中“勤俭”的意识。学习上,我会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任务中,每天督促认真完成作业,发现少题、错题的情况及时纠正,同时根据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协助孩子坚持下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逐渐养成孩子认真对待学习的好习惯;生活中,我还要和孩子共同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语文课本里写有诸葛亮倡导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朱熹提出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生活好了,我们的勤俭意识却有所降低,正餐不好好吃,挑食,经常有剩菜剩饭的情况;衣服还能穿,却要买新衣服,外出回来,大包小包都是零食,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我要以身作则,每次吃饭都与孩子一起做到碗里不剩饭粒,桌子上也不能掉饭粒,外出点餐不浪费,在饭

  桌上教会孩子好客待人、谦逊恭让的好习惯。

 第三,要重视学习教育,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修身立德离不开学习,建设祖国更离不开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推动事物发展。学生时代,正是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我经常对孩子说,“书是你一辈子的好朋友,有了它,你就永远都不会寂寞,要坚持阅读、坚持学习”。

 每天,我们家都会有至少 10 分钟自由无干扰的阅读时间,在这 10 分钟里,我和孩子都去找自己喜欢的书,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许打扰别人,10 分钟虽然不长,但是这样的氛围可以逐渐培养起孩子阅读的习惯。现在,我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喜欢读历史、读地理、读科学,还能沿着历史变迁给我讲各个朝代的小故事,成为了班级里的小百科,同学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去问他,这是让我很高兴的事情,我也会努力让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学习本领,学会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陶冶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红色家风,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体现;红色家风,能润物细无声般融入人们的内心。传承红色家风,是我们的责任,需要我们拿好父辈的接力棒,言传身教。未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

让优良家风点亮万家灯火

 

 点亮万家灯火

 宽容是灯,点亮万家灯火,照亮你我心房;

 宽容是春天里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散你我之间的误会;

 宽容是冬日里一束温暖的阳光,让矛盾与冲突不再有。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走在生命的长河上,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发生误会与矛盾。此时,心胸狭隘之人往往会跌入由嫉妒与憎恨编织成的深渊,将误会与矛盾无限放大,最终摔得粉身碎骨,体无完肤。只有心中常怀宽容之心的智者,方可手捧心中的百合花,将误会与摩擦巧妙化解,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并非每个人都能以大度之心待人处世。央视名嘴白岩松曾在微博中感叹:“这个时代怎么了?”这个时代充满了不宽容与不理智。君可闻,山西 2 岁无辜的男童因大人间的纠纷被残忍地挖去双眼后发出的:“天怎么还没亮”的疑问,深深揪着我们的心;君可见,在北京街头,因交通矛盾,不理智的司机将 2 岁的女童狠狠摔在地上。这些尚不谙世事,本应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的孩子们,因为成年人的不理智,不懂得宽容,而过早地结束了还未像花一般灿烂盛开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名垂千古,被后世所敬仰的人,无一不是坚守宽容这一底线,在漫漫人生长河上修篱种菊之人。俗语言:“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蔺相如和林肯便是其中的典范。前者对廉颇的诋毁与不满泰然处之,从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欣然接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传为一段佳话;后者面对参议员对其身份卑微的羞辱,毫不在意,将别人对他的嘲笑化为阵阵敬佩与尊敬的掌声,赢得他人的赞赏。合纵观之,宽容,是我们在与他人存有矛盾时,一首经久不衰的和谐曲。

 梁漱溟先生曾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会的,只要我们人人都手捧宽容之灯,用真诚和大度化解邻里、同学、同事之间的矛盾,必能使万家灯火璀璨闪耀,必能让人与人间的距离拉近一步。

 宽容是灯,点亮万家灯火。走在生命的旅途上,让我们用一盏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驱散黑暗与迷雾,为自己,也为他人。使这一路穿枝拂叶的行人,踩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Tags: 家风   万家灯火   点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