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精选文档)

2022-12-24 12:50: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精选文档)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世界百年之大变局

 按照本文的设定,让我们先从两个百年的世界之变进行分析,通过聚焦大事件、大趋势,总结出大变局的特点、规律和深层含义。

  (一)0 20 世纪的世界大变局回顾

 20 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大变局都是惊心动魄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欧洲依托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之变的中心,也是新世界变局的推动力量,制定了对欧洲和世界发展起重要导向作用的规则和秩序。但是,由于欧洲力量格局的变化,基于“国家本位”的新秩序并没有阻止欧洲再次发生战争。20 世纪之初,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结成相互对立的集团,一场大战终于在 1914 年爆发,许多国家很快卷入战争,成为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打了 4年,30 多个国家卷入,人力损失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的损失巨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大国力量格局的结构,但战后建立的“国联”并没有在阻止新的战争发生方面起到作用,由于势力范围和利益的重新瓜分,反而为未来发生新的对抗播下了种子。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此次大战先后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遍及世界各大洲,其规模和损失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 1945 年才结束。

 (二)1 21 世纪的世界大势

 回顾以往的百年之变比较容易,因为有史可查,有据可依,而预测百年之变很难,因为未来具有很大的“不可知性”。面对大变

 化,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未来的世界将会如何?乐观者认为,这个世纪会走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新秩序;而悲观者则断定,世界可能会重新进入类似 19 世纪的大国纷争与战乱;怀疑论者则提出,未来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

  虽然进入 21 世纪才不到 20 年,但世界大变局的一些大趋势已经很明显,它们大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现在开始显现,并会继续发展,将导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 21 世纪的主调。就世界格局与秩序而言,最大的变局是由西方主导到非西方主导的转变。尽管我们对非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与秩序还很难说得非常清楚,但我们必须为这个大变局做好准备,并且确保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基辛格在他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明确表示,当今时代的目标必须是约束战祸,实现平衡,而且必须在历史的激流中完成这一使命。的确,确保 21 世纪之变是和平的、发展的和安全的,应是世界各国应对大变局的基本共识和共同责任。就中国而言,既是大变局的主体,也是大变局的客体。作为主体,中国自身会经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巨变,成为世界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国家;作为客体,中国会努力推动现行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调整与改革。因此,中国必须担当好两个角色,把握好变化的大局,让世界变局与中国变局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这既是挑战,也是责任。毕竟,以往还没有一个崛起的大国这样做过 最后,“大变局”的讨论,要切实抓好和抓实“两个统筹”要从中国预防、管控和成功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尤其是战略风险入手。大国崛

 起,不仅是荣光,更是挑战和压力。今天中国的发展事业,就是“两个统筹”——统筹国内建设和对外关系、统筹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变局”客观上正在给我们带来历史性的考验和压力。中国在面临国内主要矛盾转化、国际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突出、西方国家对华全面竞争态势明显之际,更需要全面利用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勤劳、坚毅与务实的特点,在新技术研发、国内营商环境发展和产业升级等问题上下功夫,继续保证全球市场对中国的开放,保证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提高中国经济从重“量”到重“质”的稳定过渡,这都将是从中长期保证“大变局”中的“中国机遇”的关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是中国继续在风雨中前行的战略新开局。因此,抓住“大变局”,需要中国继续全面融入世界,坚持包容互鉴的原则,以善意和开放致力于国际体系的建设性改革,努力成为新世纪全球共同价值观体系的创新者。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

 摘

 :

 要:“我(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关键词:百年,大变局,内涵,大国博弈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国际局势出现或正在出现 100 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变化、大调整或大发展,并非与百年来某个时间节点或阶段上的变化强度或烈度比较大小。“大变局”的核心是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之变,从本质上说则是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予以革新和重塑。

 一、“大变局”的历史起 缘

 (一)

 “变局”的词根追朔

 “变局”,《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变动的 局势;非常的局面”。[2]变局有大小之分。“大变 局”一词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清代史学家赵翼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 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狱吏;叔孙 通,秦待诏博士……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3]此处的“大变局”是说汉初大多统治者出身平民,这与古代的世侯、世卿专政局面迥异。这就打破了过去贵族 政治的局面,使贵族社会进一步解体。

 在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很多大变局发生过。诸如“一战”、“二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苏东剧变 等都是大变局。时至今日,人们视野里的世界大 变局则指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影响世界范围内人类 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变化与趋向, 需要人们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加以探察和应对。

 (二)李鸿章: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回顾历史,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上奏《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指出“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

 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4]这里的“大变局”主要是指,在过去,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面、西面等陆地方向,而面对东南的万里海疆,从未有大规模能够深入京畿腹地的入侵。故此,晚晴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李鸿章强调要加强海防,因为这种来自东南海疆且能够“一箭穿心”的西方殖民侵略过去三千年从未遇过,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发生巨变。从时代意义来说,“大变局”是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面前土崩瓦解的时代。

  二、 中国官方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 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5]这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形势与中国趋势做出了宏大论断。

 2017 年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7 年 12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驻外使节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一宏观环境中做好外交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 [6]这是官方首次明确指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将此前的世界前所 未有之大变局在时间方面确定为 “百年未有”。

 2018 年 6 月 24 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 相互激荡。“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 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7]基于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深刻认知,这次会议对中国外交如何运筹帷幄在指导思想方面确立了 “习近平外交思想”。

 2018 年 9 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8]国际格局之变,被视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

 涵。

 在 2018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9] 从习近平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述来看,这一论断主要着眼于国际环境,特别是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全球治理的新趋势和新科技革命的新态势等,中国如何在大变局下延长战略机遇期,促进实现 “中国梦”和 “世界梦”的战略目标。

  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表现为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交汇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发国际范围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相应变革。这一大变局的核心是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之变,从本质上说则是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予以革新和重塑。

 ( 一 )

 国际关系层面: :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局势日趋均衡,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转折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进入“一超多强”,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或全球性大国上,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经济为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 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 40%。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 年后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10]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

 ()

 二)

 经济层面:

 :新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近期,世界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国际贸易和投资回升,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11] (三)安全层面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战乱问题等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严峻,新的风险不断出现。就传统的冲突来说,虽然爆发世界大战和大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可能性非常小,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但是,国家间的冲突依然在某些地区时常发生,尤其是许多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

 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极易引发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个别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对抗,这种对抗也有可能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世界持久和平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四)文化层面: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和而不同的多种文化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不仅结构庞大、千变万化,而且各个组成部分相互映衬、融汇激荡。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趋势。[12] (五)科学技术方面:

 :技术突飞猛进既是百年变局的基本内容,也是导致百年变局的基本推动力量。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信息等与数字相关的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从而引起了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应。制造业的自动化或流水线曾经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工程师),而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摧毁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工程师),而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摧毁大量服务业岗位的同时大致不会创造出足够的新岗位。[13]

 四、如何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

 面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判断国内外大势,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着力强化优势、减少劣势、化危为机,特别要敢于和善于在重塑和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上有所作为。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崛起,但是“中国的崛起并不谋求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政府认为,现行 国际秩序并不完美,并不公平,需要改革,但坚决反对把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中国政府多次重申要坚定维护现有国际秩序。”[14]

 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上,我们必须做到毫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 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15]中国共产党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牢牢发挥政治主体作用,有效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坚韧不拔。

 参考文献:

  [1]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 年 6 月 24 日,第 1 版 [2] 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16.80. [3] 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校 证)[M].中华书局,2013.36.36.36. [4] 孔令伟.试论李鸿章的“三千年未有之大 变局”[J].才智,2018(5). [5]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 年 10 月 27 日 [6]《习近平接见 2017 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7 年 12 月 28 日 [7]《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 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 年 6 月 24 日 [8]习近平 : 《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二○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 话》,人民日报,2018 年 9 月 4 日。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21 日 [10]《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光明网,2019 年 6 月 20 日 [11]

 《 习近平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新华社,2017 年 09 月05 日 [12] 《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借鉴》,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13 日 [13]

 张宇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评论,2019 年 9 月 27 日 [14]

 寒竹,“国际秩序”与“世界秩序”的博弈与中国的位置[J].东方学刊,2019(3)

 [15] 薛克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来源及内蕴辨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5)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看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科技变量

  全面认识、把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首先要有世界经济、政治的宏大视野,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此外,也不能忽视新科技浪潮整体性、结构化要素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深度生成、深化进程中的巨大时代催化作用。

 相较既往几次科技浪潮,尽管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这次新科技浪潮与之保持了一定历史连续性,但它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5G、大数据、云计算、量子科技以及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构成的全方位、“豪华型”阵容却具有以往所不具备的“总体性革命”新特点:这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命与非生命的关系等人类与世界的关键关系层面,达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人类的本质存在与自我认知,较之传统都发生了巨变。这种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快速转变,使得科学与技术的力量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深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对外界与自身的认知。

 这些科技在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便利、舒适、效率、品质的同时,也潜伏着远超之前的风险与隐患:机器在多领域全面取代人会不会引发大规模失业潮;机器伴侣会不会严重冲击人类的婚育文化与情感伦理;可穿戴设备与可植入设备进一步模糊生物界别导致的新矛盾、新问题等。当然,这也是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个整体性、时代性的宏大局势。

 这提醒我们党,在科学技术扮演关键角色的“技术时代”里,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自我革命状态,回答好时代问卷,充分用好新科技浪潮的“科技红利”,把“中国智造”推向时代新高度。同时,也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克服新时代新的“本领恐慌”,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规避技术发展风险,强化制度文明思维,全方位贯彻法治国家理念,把科学技术发展伦理化、制度化、法律化以约束其潜在风险。这是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问题意识倒逼我们摆脱历史路径依赖、提高治理能力并实现现代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与重要时代表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刻改变世界秩序的同时,也给一些新科技要素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一是多种传统行业由于疫情影响,其发展所受约束越发明显,但这也给非接触式经济、远程教育医疗、云办公等新行业、新业态、新工作方式、新生活方式提供了逆势而上的机遇,这些行业本身在疫情中成长壮大,很有可能随着抗疫与工作常态化、长时段共存而养成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新习惯。新科技浪潮力量再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从共享经济维度来看,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也不是纯粹的福音。尽管它向人类展示了全面、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光明前景,但新科技在全球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及相关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人类以数字鸿沟为表征的科技鸿沟、消费鸿沟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扩大。因此,消除发展鸿沟所带来的巨大落差以共享全球科技红利、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土壤,依然任重而道远。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传播也启示我们,在这个由现代交通、通信科技等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的社会中,要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战略前瞻性、主动

 性、警觉性,做足战略思想储备与战略物资储备;要增强往最坏处考虑、往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同时,也要由此反观人类自身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构建新时代科学伦理,从而构建可持续的新型发展观。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会文章-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变量

  中华文明史很长,人类文明史更长,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历史变局。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发展历史进程的“分水岭”味道似乎越来越浓:有些事物在加快变化,并在变化中不断引发更多新的变化,有些事物的变化则在趋缓。对此,我们要想有清楚的认知,就必须把握住那些决定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变量。

  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哪些变量是根本之变

  从时空维度来看,对某种社会存在的解释,要么是沿空间横轴进行时空横切面的分析,要么是沿历史纵轴进行时空纵切面的分析。要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显然更应该采用后一种分析思路和框架。

  我们要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解读出其中基础性变量的内在运动机理,还是要回到马克思的分析路径上来。能够主导人类社会百年以上长时段发展演进的,是人类个体需要倾注数十年时间努力的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分化和深化,以及由此形成并可在代际之间传承发展的知识的不断创新创造。能够主导人类社会百年以

  2 上长时段发展演进的,还有与专业化分工相伴相生、互为依托的制度创新。

  概言之,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够引发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大基础变量。历史反复证明,知识的累积创新绝不是个“快变量”。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突破取得之初,总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准确预判到它们对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价值,那些摘取科学皇冠的“巨人”们无不是人类纯真求索意识和无畏攀登精神的典范。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演进中看到,制度创新更不是个“快变量”,它一直都贯穿在人类社会知识、技术、产业、经济等演进变革的进程中,这是制度史演进的常态。这也决定了其创新步伐必然要滞后于知识的创新。

  二、 当下的快与慢

  要搞清楚现今人类社会的演进是在加快还是趋缓,我们必须把当下的变化投影到历史的时空坐标体系中,屏蔽掉那些快变量的喧嚣,看那些基础性变量的变化是加快了,还是变慢了。

  对于追赶者来说,因为有领跑者作为标杆和路径指引,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学习领跑者业已探索成熟的知识技术和制度成果,所以其在同一发展阶段的进步速度有可能快于领跑者,并表现出跨越式的追赶态势,这应是

  3 一种历史必然。但是对于某个追赶中的具体国家来说,要想成为这样的必然,是有限定条件的,也就是要在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立足自我成为一个因地制宜的创新者。

  对于领跑者来说,前行是漫漫无人区,外部的约束条件、前行的最佳目标和最优路径等一切又重归未知,需要重回原点仰望星空、基于前人肩膀跨越式苦苦求索。因此,领跑的进步更可能是缓慢而非快速的、是突变而非连续的,其前行缓慢之常态、快速之偶然,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要实现真正的复兴,必然会在追赶式发展到极致时,开始进入到这个阶段,开始越来越多地面临领跑者的探索与艰辛。

  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在全球占据领跑地位的,也必然是它在那些基础变量上的积淀与表现。哪个国家或民族在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这两大基础变量的演进中掌控了全球的引领权,则必然会在历史长周期的竞争中实现领跑。而评判某一时期人类社会演进是在加快,还是在趋缓,也必须要到在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中领跑的国家或地区去寻求答案。

  首先,可以从知识创新角度进行观察。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全球科学中心先是在欧洲流转,从英国到法国,再到德国,20 世纪上半叶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才转到美

  4 国,并一直延续至今。21 世纪以来,很多新生的技术、产品、业态、模式不断涌现、持续变革,世界科技产业领域也是十分激荡和喧嚣。但从知识创新的历史发展主脉来看,当下主要还是在享用着 20 世纪科学发展的红利。不过,随着分工更主要地在知识创新领域深化演进,可以预见人类社会的知识创新可能又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展望未来全球的知识创新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已经从一个追赶者,转变为一个积极迅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参与者和领跑者。这是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重要理由。

  其次,可以从制度创新角度进行观察。人类社会一直在缓慢而突变地发展着。特别是在 15 世纪后,随着全球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争夺的逐步深化,地球对于人类而言,已越来越不再是边界无限的时空,而是边界给定的有限时空。早期的零和博弈发展模式也逐步进化为合作博弈发展模式。也许我们可以把两次世界大战看作是促成这一转化的突破性诱发因素,把随后发展出来的经济全球化当作是新模式的开端。

  在这一进程中,人类社会就如何保护交通运输链的安全、维护贸易网络的安全以及后续衍生的产业供应链的安全,从早期的暴力对抗模式,到谋划构建中的法制化、协商共治化的全球治理新模式,经历了数百年的制

  5 度探索和创新。制度具有跨越百年的长久生命力,必然是交易各方长期博弈的产物,是合作博弈的产物。

  在当下,中国的参与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需。我们长期共存于此,这里接续的百年纷争,也必然是连续性的博弈,而非一次性的博弈。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新的合作共赢的时空。为此作出贡献,正是中国所应肩负的关键而又独特的历史使命。

  三、 拥抱“慢时代”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变局往往要持续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清主脉、窥见全貌。

  孔子与苏格拉底不可能直接对话,那是因为万水千山的遥遥阻隔。但山水无法阻断他们思想超越代际、跨越时空的传承。这些传承,融入并不断丰富着人类社会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因,引导着各大文明体最终穿越山水阻隔,开始认识对方,再到交往交融。虽缓慢,但持久;虽时常伴随着血和泪,但更多是进步与光明。我们越来越有可能迎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叙历史、共议当下、共谋未来。

  如何才能迎来、又该如何迎接这样的盛景呢?

  似乎唯有在诸多基础性变量方面,让不同的大文明体之间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交集、合集,让越来越多的全球性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各大文明体之间合

  6 作的产物,让全人类思想智慧在统一的时空中交融碰撞再传承创新,才能让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纪元。

  迎接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和文明体来说,需要做的可能就是在这一关键时点上,沉静下来、从容起来,认真思索与求索如何向那些基础领域发力,以更多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投身到基础研究中,投身到厚积进步动能的基础教育中,投身到能够不断激发促进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各类制度创新和人文思想进步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持重前行、厚积薄发。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未来的思考

 在学校中,有幸学习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初析》一书,书中内容详实、内涵丰富,通过参考了各种资料,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了简单的理解:由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加上全球化进程深刻的传播、扩散。冲刷作用,使得世界和我国都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大国在因应这些世界大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过程中,顺势而进者走强,逆势而动者走弱,并依据实力地位消长和驾驭国际规制的水平而重新排列组合。正是基于对世界大势以及对我国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断的重要意义、大变局下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变局下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变局的影响、大变局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容。

 无论是以以历史的深度,或是哲学的角度还是世界的维度: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都应该从大

 局上从容应对,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如此,刘超同志也站在全球的维度,从全球资源有限如何划分的角度来理解美国把中国当成最大的对手的原因,这一思路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应立足在世界乃至宇宙的宏大格局中去思考问题,才能看得更远,把握好未来。

 从自身来看,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在学校根据各自的专业进行专业性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也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奠定国家基础实力,有些人毕业以后会加入公司和企业,也有的人会转而投向教育事业,将自身所得到的知识直接或间接的回馈给社会。而我在学习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对教育也产生了深思,我思考了自己所了解的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以及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这些进行了现状与差距的剖析,我认为,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术都要针对性的进行,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此之前我还学习过蔡元培、钱学森等学者对于大学生在专业选择问题的思考,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回归本源的思考,不应该抱着学门手艺的心态把大学当做职业介绍所,要从“大学宗旨和大学真谛”上理清自己上大学的“初心”所在,要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深思熟虑、无怨无悔。

 不仅如此,毕业选择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应该如何脱颖而出,也是目前我们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当前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口红利与人才短缺的现状、正确迎接产业革命的挑战与机遇,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完善自身素质,并且我们应该从就业竞争力、行业领导力、社会推动力三种核心能力上培育打造自我,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展望未来。

 我认为在未来我们不仅从自身,从国家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锻炼,强身健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身健体是根本,我们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健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健康茁长,针对国内,我们不仅仅要集中主要资源和精力,强身健体,专注于国内的发展和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解决好国内矛盾和问题,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只有发展好自身,才能在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时,根基稳固,力量十足。针对自身,我们要坚持上学的初心,追溯本源,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在学校内认真学习,多听多看多思考,找到提升自己专业知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步入职场,要认真结合市场分析,做好自我定位,嘉加强自身技能,虚心请教。

 (二)有耐心,多多沟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同样,世界也需要了解我们,我们需要找到最佳沟通的办法,有耐心多沟通,语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的根本,一是用外国人的语言去逆向创造对外宣传语言。因为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我们在国内的宣传语言翻译成国外的语言往往引起误解,因此用外国人的理解方式把我们想要表达的语言去倒着翻译成中文,也许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对外宣传语言的原汁原味。二是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宣传中国。让全世界不仅从本国主流媒体片面地了解中国,更从互联网、中国在国外的宣传媒介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态度、中国政策等,撩开中国的神秘面纱大方地展示给全世界。三是加强文化交流和交融。放眼未来,全球多元文化百花齐放、千帆竞发、交汇融合是大势所趋,世界文化大家庭正以多样共存超越文化优越,以和谐共生代替文化碰撞,以交融共享跨越文化隔阂,以繁荣共进消除文化固化,文化方面我们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还要讲述好,才能架起中国与世界之间畅通的沟通桥梁;针对自身来说,我们要加强和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到位,我们才能了解到彼此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避免弯路,解决问题。

 (三)朋友邻里共进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在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一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比如在中美关系方面,要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发展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推动构建“亲、诚、惠、容”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未来,对问题的分析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对于自身,不仅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最后,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积极沟通,语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青年使命

 

 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加快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兴起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16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总和。特别是 18 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在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这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将给世界带来无限发展的潜力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

 冷战结束以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重组、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形成了包括越来越多国家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这个历史性进程的长期作用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发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实现了联动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和释放,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向前发展,不同地区、国家、产业、群体将经受不同的冲击。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等全球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将使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变得越来越突出,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消解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健康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紧迫。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

 从全球范围看,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如今,按汇率法计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所占比重接近 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 80%;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 年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变得更加全面均衡。以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协调,推动提高自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在联合国、“金砖 ”、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多边框架下持续增大影响力,促进南南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发展空间。此外,东盟、非盟等地区合作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也在推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国际影响。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历史性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变化。

 从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对比看,冷战结束后的失衡态势明显改变。美国独自掌控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意愿、决心和能力明显下降,“多强”之间国际地位变化的均衡化趋势日显突出。英、法、德、俄等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在下降;俄罗斯则在经济实力下降背景下,继续在军事力量上保持突出地位;中国和印度经济总量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均在上升。其中,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尤为显著。这不仅大大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且成为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并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越发平衡的重要因素。

 大国战略博弈加剧

  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

 面对不断深入展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国际混乱失序因素明显增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持续高企的全球环境,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纷纷重新厘清自身定位、资源条件、内外战略,力求更好地因应变局、维护利益、确保安全,在日益显现的多极格局中抢占比较有利的国际地位。这就使得大国的战略取向和政策推进普遍呈现强调自主、推陈出新、强势进取的特点,大国关系的合作面明显下降、竞争面明显上升,而且竞争日益聚焦于重塑国际规制。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正通过以制度创新和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为支撑、以重塑国际规则为主要手段的竞争博弈来重新划分利益和确立彼此地位关系,国际体系的变革愈显深刻。发展模式和道路多样化趋势越发凸显。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中心舞台从欧洲转向印度洋—亚洲—太平洋板块。军事战略之争从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代表的传统战略威慑能力,向太空、网络、海洋、极地等新领域和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新技术维度扩展。国际规制重构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展开。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思想理念,创建新的国际规则、体制、机制,这将进一步催生新的国际体系。

Tags: 之大   变局   使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