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新主流电影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01-13 19:00:08

文/邱玲 郝雯婧

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价值彰显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大批新主流电影的涌现,标志着这种电影类型开始从小成本制作向“新主流大片”升级换代,既弘扬主流价值观,也收获了票房佳绩。

从内容创作来说,新主流电影在创作上既注重形式,也注重内容,融合了主旋律电影(价值追求)、商业电影(娱乐功能)、艺术电影(导演风格)的表现方式,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商业性+艺术性”三者合一;
从传播方式来说,新主流电影逐步突破刻板的宣教方式,融合全球文化语境新需求,观众接受度更高;
从价值彰显来说,新主流电影具备主旋律电影的本质特征,不仅“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还积极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国际化表达,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标志着新主流电影的创新突破发展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新主流电影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应该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竞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新主流电影契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几年来,随着新主流电影不断发展,其内容题材和价值内涵囊括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两大元素——有“中国”也有“故事”,创作出一批“讲好中国故事”的现象级作品。一部分新主流电影在国内取得票房成功,更适应时代需求,加速迈进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例如,据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统计,电影《八佰》的全球票房为4.61亿美元。大量新主流电影不仅获得了票房成功,更践行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二)新主流电影承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使命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新主流电影是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又能激发共情效应。在全球化语境中,新主流电影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弥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内容题材上深入挖掘人类命运以及正义、和平等价值的内涵,积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例如,电影《战狼2》以军事题材,将“民族精神”融入全球语境,以跨境拍摄的方式传达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全球票房8.7亿美元。电影《长津湖》以战争题材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全球票房达9.02亿美元。上述电影通过话语创新践行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使命。

(三)新主流电影“中国故事”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海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主流电影借助国家形象和文化符号的视听呈现,有效地向国际社会建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的海外影响力。新主流电影集“中国特色”的故事文本和价值观内核于一身,其“国际表达”着力于向世人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寻找跨越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契合点,突破文化差异,诉诸人类共通情感,以电影内涵构建文化认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例如,电影《红海行动》全球票房高达5.79亿美元。影片以“大场面、大制作、大调度”塑造“主旋律动作大片典范”,用“艺术之美、音乐之美、人性之美”引领新主流电影向国际大片转型。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上映仅11天便斩获382万美元的票房。影片以“带着地球去流浪”的“中国式浪漫”和“安土重迁”的家园故土情怀,用移情策略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些电影以良好的国际口碑展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了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国际化表达。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外受众对中国电影话语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有一定偏差。中国电影“走出去”存在“文化折扣”的问题。新时代下,要让新主流电影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就要立足新主流电影的价值主题,选取具有全球视野的内容题材,以制作技术迭代加快创新建设。

(一)价值主题:立足人类共同价值,以人民为中心

电影作为兼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大众文化重要载体之一,其基本功能之一是服务大众,同时向大众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在“以人民为中心”、吹响奋进号角的新时代,电影不仅要弘扬国家意识形态,更要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新主流电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全球视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在内容创作上要注重创新表达,立足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主流电影在主题立意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在内容上要还原现实本质,构建符合观众认知、合乎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艺术真实。在价值观传递上要立足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利益,跨越种族与语言的障碍,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抵消“文化折扣”,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影响力。例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重大历史节点中选取题材,通过平民英雄的视角,完成了个体发展叙事的国家表达,立时代之潮头,展时代之风采;
再如,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将电影创作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应时代之变迁,发时代之声音。

(二)内容题材:树立全球视野,从中国话题向世界话题转换

从《集结号》(2007)对“新主流”的较早尝试,到《战狼2》(2017)创造国内票房历史,从《流浪地球》(2019)打开“宇宙硬科幻”大门,再到《长津湖》(2021)刷新国内票房新高,新主流电影一步步展现了中国主动承担世界发展重要责任的角色,越来越自信地通过“中国故事”来传达中国的价值理念。新主流电影在展现文化自信的同时,用全球视野开展跨文化传播,应从中国话题向世界话题转换,助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

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主要取材于革命历史和“好人好事”,但新主流电影与之不同。新主流电影聚焦当下诉求,在故事题材选择层面强调“全球视野”,通过电影创作把国家性、民族性话题转换成世界性话题,立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找出人类共通的价值与情感契合点,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与世界共享、共情、共鸣的内容体系。例如,《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都选取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突发灾难”“毒品泛滥”等问题,用真实感人的中国故事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共性内容,展现了中国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

(三)制作技术:接轨国际制作,技术赋能表达与观影形式

电影的出现与发展有赖于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5G+4K/8K+AI的新型技术快速布局。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影的创作升级。电影产业需要与现代科技不断融合,逐步接轨国际制作。第一,要在传统的2D、3D、4D等技术的基础上,打造120帧+3D+4K影厅、RealD 6FL认证影厅、MediaMation MX4DTM影厅、ALPD激光高亮影厅、杜比全景声巨幕影厅、DTS:X临景声的影厅、4DX影厅、ScreenX影厅等融合现代科技的高端影厅,不断提升观影体验。第二,随着虚拟仿真、虚实交互、动作捕捉等智媒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电影影像也逐步出现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新特征,形成了逼真的荧幕角色与场景,创造出以幻为真的视觉世界,让观众收获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例如,《烈火英雄》等电影利用数字技术,呈现出逼真的角色外观及流畅的动作行为,不仅提升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也创新了电影叙事的表达。第三,数字技术和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对电影产业价值链带来巨大变革。各大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打破了媒介的介质壁垒,突破了传统电影院难以适应多样化电影消费需求的瓶颈,实现了同一电影内容的多媒介终端传输,丰富了受众的观影方式,延长了电影产业发行的生命周期。

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其传播并非只有娱乐功能,特别是新主流电影,更加关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战略的实施。新时代新主流电影肩负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满足新时代新需求,创新电影表达,更需要秉承“语言共通,感情共鸣”的国际传播理念,建设并用好多元化的国际传播渠道,提升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效益,加快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一)电影译介:贯穿创意到发行始终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电影翻译不仅是语言活动,更是跨文化的传播交流活动。新主流电影的对外传播首先需要解决翻译问题,因为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海外观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优秀的翻译不仅可以让海外观众便捷、高效地欣赏新主流电影,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接受中国。

在传统电影翻译遵循信、达、雅原则的前提下,新主流电影的翻译还需要严格遵循电影内容在“主流价值意识形态+商业性+艺术性”方面的要求,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产业规律的基础上以语言内容转码强化自身所蕴含的新时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一般来说,新主流电影的翻译对象通常涉及片名、片头字幕、对白字幕、片尾字幕这四大固有板块。

新主流电影的片名翻译,通常采用直译、意译、加减字的译法,在确保传达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采取不同的译名,以区别化的翻译体现影片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例如,在IMDb上,《长津湖》和《战狼》这样的新主流电影的片名翻译都有两个,一个是英语意译,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和Wolf Warriors,便于海外观众的大意理解,利于影片打开海外市场;
另一个则是中文拼音音译,Chang jin hu和Zhan lang,中文特色的拼音翻译虽然会导致国外观众的理解困难,但体现的是中国新主流电影的民族文化性和自信心,影片中极具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和中国语境下的信息内容以文化“他者”的形式存在于观众心中,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文化喻体,让影片焕发新的生机。而新主流电影的片头和片尾字幕与所有电影一样,内容通常包括出品人、监制、顾问、策划、制片、摄影、主演、编剧、导演,以及演职人员表、宣发公司、支持单位、鸣谢等。每项内容都是固定的专业术语,其翻译约定俗成,不可望文生义。例如,演员一词在英语中有“actor”和“actress”两种表达以区分男女,但片尾字幕的演员表则翻译为“cast”,不区别男女。另外,片头字幕中出现的“演员副导演”一职(或“选角导演”)就要翻译为“casting director”,而不是“vice director”。在对白字幕翻译的精准表达基础上,新主流电影除了要注意对白字幕的长短,原则上一个字幕条的字数不能超过40个字符,更要符合新主流电影的艺术性。汉语属于表意象形符号,而英语属于表音文字,因此在对白字幕从汉语转换成英文后,长度势必会变长。所以,在制作英文字幕时,需要对译文进行断行、断句处理,避免观众因字幕内容过多而无法理解文本。

对于要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新主流电影,更要做好宣传推广环节的翻译工作。一般来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全球电影节、参赛以及国际电影市场版权交易,新主流电影亦是如此。国际宣发的翻译水平会直接影响国际电影节评委、国际发行商及国外观众对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认知和理解。推广者要针对不同电影节和国际市场的规则和特点,对新主流电影的国际推广进行周密的研究策划,制作符合要求的“物料”,包括配有中外文字幕或配音的成片、宣传片、外文故事梗概、宣传单页、观影手册、导演介绍、导演阐述、美术阐述、音乐阐述、摄影阐述、中外文海报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翻译。

(二)国际表达:通过语言共通,实现感情共鸣

除了用翻译打破语言壁垒、减少“文化折扣”之外,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还需要构建中国电影话语叙事体系,以“语言共通,感情共鸣”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国的国家观念、国家形象和文化精神。

新时代的新主流电影要以国际化的电影语言集中呈现中国叙事,通过叙事手法实现文化价值的有效传导,在提升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在保证“主体性”的同时,通过中国电影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语言作为“文化折扣”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势必对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造成接受障碍。新时代的新主流电影必须正视语言障碍和文化折扣,以“语言共通”实现电影对外传播的更好发展。首先,在语种方面,优先使用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作为影片国际传播的工具。同时也要根据目标受众,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他语言,降低文化折扣,增加文化贴近性。其次,在翻译方面,要注重社会现实和文化符号的叠合性,重视影视语言的翻译风格与行文逻辑,减少因翻译不当而带来的文化折扣。

“全球化”语境下,单向传达主旋律思想的宣教类电影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新时代的新主流电影需要通过融合创新拓宽发展空间。例如,将主流思想融入动作片、战争片、历史片、科幻片等影片之中,丰富新主流电影的元素场景,在满足主流意识传达的同时,拓展表达方式,将中国的国家观念、国家形象和绚丽文化更好地展现给世界观众。

(三)加强渠道:“自建”与“善用”同向同行

在影片内容奠定“走出去”的基础上,新主流电影还需要加强渠道建设,树立“平台化思维”,以国际传播渠道的“自建”和“善用”实现“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提升电影的国际传播效益和海外影响力。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平台在不断渗透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基于技术与网络平台赋权,中国新主流电影的推广传播已经呈现出“人人参与”的全新特点。新时代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需要树立“平台化思维”,合理布局海外媒体平台矩阵,动员不同国家的观众主动参与中国电影在网络平台中的传播扩散。

在媒体融合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双重政策利好下,大量中国媒体不断发展开辟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主流外宣媒体开设多语种电视频道、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客户端,利用海外社交媒体资源搭建海外社交媒体矩阵,通过专业化运营不断提升粉丝数量和用户黏性,扩大中国发声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需要用好我国主流媒体已经搭建的自有传播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特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电影,强化主流价值观点表达,帮助国外观众理解与接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除了建设自有传播平台以外,还需要充分拓展与利用海外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不断深化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实践,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把握国际传播的规律与技巧,主动借助海外主流媒体传递中国声音,获得国际声量,实现电影的“借船出海”。平台化时代,国际传播要想形成泛众参与的舆论场,新主流电影必须要“借力打力”,“善用”海外媒体平台。首先,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能够以互动交流的传播方式形成民间舆论场域,协助新主流电影传播走向多元协作;
其次,以视觉传播为核心的社交媒体平台能够赋予电影的视觉呈现以更大的传播影响力;
最后,对于新时代新主流电影的国际传播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是中国新主流电影不断创新突破的新时代。新主流电影要契合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的新需求,夯实电影内容表达,进一步完善“中国形象”的影像语言,秉承“语言共通,感情共鸣”的国际传播理念,立足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收获海外市场的认可,在国际传播的进程中昂首向前。

可以预见,在未来,新主流电影将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将推动国家意志与民众需求的精神汇聚。新主流电影在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的统一、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中,促进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推进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猜你喜欢 时代文化 文化与人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6期)2020-06-01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5期)2020-05-06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

Tags: 助力   能力建设   路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