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以爱润责,健康生长*

2023-01-14 10:00:07

肖 亮 耿雯雯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教育,是引导人自我完善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秉承“健康生长”的育人理念,立足于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聚焦品格,用爱为学生提供生长的沃土和动力。

学校从“爱”出发,搭建桥梁,打造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家长全员参与的育人场境,凝聚力量,加强育人团队建设。

1.成立班主任工作室,打造育人先锋团队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学校成立了“彩虹桥”班主任工作室,着力打造一支“心有温度,行有智慧”的德育先锋团队。学校通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开展班主任读书沙龙等活动提升班主任团队的育人理论水平;
通过定期举办品格提升论坛、“青蓝结对”活动分享班主任育人智慧;
通过举办班会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的育人实践能力。

2.营造全科德育氛围,巩固育人主力团队

杜威指出,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德育工作不仅是德育教师的工作,更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科教学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的转变,教师也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努力从学科教学中挖掘、提炼德育要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学校在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英语等学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环节,通过“时政播报”“历史脸谱”“即兴演讲”“Daily Report”等活动,连接学科与生活,从不同视角提升学生的品格。

3.开设家长课堂,稳定育人保障团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会教育是延伸。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学校要“看见”教育的伙伴,与家长、社会凝聚成共情共力的教育共同体,实现线上、线下的互通,共同助力孩子“健康生长”。

一是开通了“彩虹桥”家庭教育公益直播,搭建起三方沟通的平台。学校利用网络的及时性、灵活性、受众面广等特点,建立与学生、家长方便而又快捷的沟通渠道,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家长及学生代表齐聚一堂,直抒胸臆。学校在直播平台推送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优秀育儿经验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困惑表达与应对等相关内容,和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难题的解决方法。在《扎心了,爸妈》节目播出后,我们听到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真实心声。原来,家长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不少家长表示看完节目后感到震撼和愧疚,同时也有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又邀请了两位心理教师做了一期名为《非暴力沟通》的节目,指导家长掌握一些日常沟通的技巧。

二是成立了“彩虹桥”公益亲子俱乐部,延伸亲子活动空间。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高质量陪伴对孩子成长的正向激励作用。学校积极创设亲子互动的机会和平台,协调多个社会部门与机构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家长自愿报名并充当活动志愿者,与孩子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孩子也能看到父母更丰满的形象,无形中会促使孩子和家长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关系。这些活动也强化了家校联系,为家校共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出于对孩子们共同的“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通过各种活动紧紧凝聚在一起,全员育人,形成了育人共同体。

“爱”是指向内心的驱动力,“责”是指向外显的行动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对学生而言,“责”是“爱”的行为表现和结果,品格提升需要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化。为此,学校根据“爱”的辐射半径,确立“自爱”“他爱”“大爱”三大维度的育人目标;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其心理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诚朴”“理解”“担当”的行动转化。

1.“诚朴”是对“自爱”的内心流露

爱自己、悦纳自己是爱一切的基础。学校的七年级新生国防教育衔接课程将国防教育与特色社团活动进行了有机融合,七天的训练既让学生有严明军纪带来的华丽蜕变,也让其有特长展示带来的精彩绽放。一场面向全体家长的盛大会演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自我的可塑性。学校还开发了“发现·美”系列主题班会库,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开展思想教育,在班队会中带领学生领略生命之美、学习之美、等待之美、文明之美……学校还向学生征集“最美附中人”的特有气质,凝练出了《“姿态美”养成口诀》,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诠释“美”,塑造更美好的自己。

2.“理解”是对“他爱”的深刻诠释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一种换位思考,是一种双向的表达。为了浸润学生的“同理心”,我校开设了“老班,我们爱您!”班主任节,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班主任的日常。每年班主任节,学生都会自主设计logo 和告白卡片,精心策划一节献给班主任的班会,和班主任双向告白;
拍摄温情短片《一天》,真实再现班主任一天中那些没被“看见”的付出;
学生还会自主分担班级管理事务体验班主任的繁忙……活动结束后,师生都收获了满满的真情和感动:学生理解班主任的不易了,班主任感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类似的活动在我校常态化开展:定期召集学生去食堂帮厨一天,与交通部门联手培养“小交警”参与学校门口的交通指挥……通过这些情感表达的载体,学生逐渐知道并懂得换位思考,热爱并尊重他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3.“担当”是对“大爱”的行动表达

胸有“大爱”的孩子是有担当的少年,他能直面自己的责任,明白“我”不仅是“我”,还是国家的建设者,这就要求他具有坚定的性格,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远大追求,敢于担责,勇于践行。

我校举办的“14 岁,我已长大”青春仪式暨21 公里步行者活动,是每一个合格附中学子必须完成的挑战。14 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春断乳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会有些叛逆,要求独立却又缺乏自控。同时,他们还需要被肯定,需要团队的接纳。学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热点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青春仪式系列活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天,学校会举办庄严的青春仪式,仪式上学生自编自演的短剧《青年时代》让他们穿越时间的隧道,走近不同时期的“新青年”;
新团员的庄严宣誓让学生在迷茫的青春期确定个人身份和集体认同感,给生命划分重要的节点;
仪式后的远足活动让学生在磨炼中体验成长的阵痛,期间的志愿和祭扫活动让学生感受肩头的重任,引领学生有大爱、有担当。

歌德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在生命生长的过程中,爱与责任密不可分,责任从爱中衍生,责任在爱中显得更加厚重。学校师生在品格提升工程的共同参与、建设过程中,将“爱”内化于心,将“责”外化于行,实现学生的“健康生长”,使生命的姿态更加优美、舒展。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班主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我的班主任①学苑创造·C版(2021年8期)2021-08-12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新班主任(2018年1期)2018-05-14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中国德育(2015年11期)2015-06-18

Tags: 生长   健康   爱润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