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开放大学体系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问题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

2023-01-15 10:25:07

付 超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一)问题的提出

1.开放大学体系更名转型的应有之意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全国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统一更名为“省域名或城市名+开放大学”,旨在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我国终身教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因此,推动开放大学体系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建设,确保资源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是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和实践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2.开放大学走特色教育之路,错位发展的需要

错位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发展路径,面对普通高等学校亦开展开放教育的竞争实际,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要勇于闯出一条有别于一般高校开放教育的道路,走特色之路。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要紧紧拧成一股绳,集40年来的办学经验和办学优势,立足国情省情,合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成功经验,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进一步夯实长处,补齐短板。

3.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建设仍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质量是开放教育的灵魂,这就决定了以“开放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研究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也必然是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从国内外相关数据资源库来看,以“开放教育质量”为主题的文献研究持续增长,一方面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的重要性——缩小教育鸿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增进教育机会,激发教育创新,鼓励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1]。另一方面,研究的持续升温也表明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对策措施仍需要同仁们继续献策献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以“开放教育资源质量”为主题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

最权威的定义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OERs)的概念,并将开放教育资源定义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给相关人员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教育类资源。”[2]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重修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媒体拓展为任意形式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料,但必须在开放许可协议下获得、使用和传播。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多元、形式多样、使用权限相对宽松等方面。”[3]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议书》中提出,“开放教育资源是以任何格式和媒介存在于公共领域或者根据开放许可协议发布,允许他人免费获取、再利用、改变用途、改编和重新发布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材料。”[4]

2.对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问题的描述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平台问题。网站出现域名无效、访问跳转、停止维护等现象(赵艳,2019;
王晓晨,孙艺璇等,2017);
平台基础建设差(董艳,2017)。(2)经费保障问题。资金链断裂(赵艳,2019)。(3)技术问题。技术手段复杂或成本过高、资源利用便捷性不够(赵艳,2019)。(4)质量保障问题。资源质量保障不足、政策支持欠缺(赵艳,2019;
王晓晨,孙艺璇等,2017);
资源评价缺失(张伟远,2017)。(5)政策支持与建设问题(王晓晨,孙艺璇等,2017)。(6)资源版权问题(邢冠英,陈颖,2020);
版权保护不到位(李新、杨现民,2018)。另外,还有学者提到了资源版权问题、语言障碍(王晓晨,孙艺璇等,2017)、机构合作问题等。

3.开放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

根据上述问题的描述,学者们从以下方面提出应对措施。(1)加强平台建设及维护(赵艳);
优化平台设置,提供统一的资源互换接口(董艳)。(2)可持续性发展,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行模式(赵艳),处理好“免费”与“可持续性”平衡的关系(史蒂芬·道恩斯);
强强联合共同开放资源(王晓晨等)。(3)重视先进技术的运用,加强ICT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邢冠英,陈颖);
快速适应技术环境(张世民);
利用区块链技术(李新、杨现民),完善核心技术支撑(董艳);
第三方的翻译插件、镜像拷贝(王晓晨等);
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王承冰)。(4)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保障和评估(赵艳);
制定合理的评价认证标准(董艳);
建立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王晓晨等);
将用户满意度作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管理的主要关注点(万力勇等);
建立精品开放课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课程发布流程与反馈机制、建立一套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审体系(王承冰)。(5)完善政策支持。建立开放教育资源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万力勇等);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环境(赵艳),加强对已有OER政策和项目的跟踪研究(邢冠英,陈颖);
建设有效的激励机制(董艳)。(6)处理好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之间的关系,遵守CC协议,增强公众版权意识(王晓晨等);
建立适合精品开放课程发展的版权保护机制(王承冰)。

本文认为,不论是将开放教育资源定义为教育类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任意形式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还是存在于公共领域或遵循CC协议免费获取的,可再编辑的学习、教学及研究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都属于狭义定义。广义的开放教育资源还应该包含硬件如校舍、办公室、教室、电脑等教学设施,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建设者,看不见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而已有的OERs定义就是基于硬件、技术和资源建设者等多方面的产出,即教学资源,典型如网上学习课程、资源等。本文在广义的开放教育资源定义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建设”,从硬件建设、技术支持、资源建设队伍、资源呈现、学习者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开放大学体系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三)研究方法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长期肩负开放教育课程管理、教学,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等任务,与开放教育的服务对象——学习者(资源接受者)有较多接触,利用课堂之便经常与他们交流,深刻认同开放大学学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复式角色”“有限人”“实用性”。本文的素材来自于实证调查,调查时间是2021年5月至2021年6月。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及网络调查、个人访谈。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12份,访谈开放大学学员、资源建设教师、技术平台维护人员等若干人。为了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文中所涉及的人名均已做了匿名处理。

在本文,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建设者及维护者等统称为资源建设主体,主要包括开放大学体系的课程管理教师、课程任课教师、专业负责教师、平台及技术维护人员等。资源客体即学习者,是指使用开放教育资源,以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满足学习兴趣的个人及组织。

(一)资源建设主体问题

本文并不否认资源建设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事实,但仍有必要从相对静止的角度探讨资源建设主体问题。在开放大学特征描述中提到“开放大学要初步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提升我国终身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5],不仅指出了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更是要求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主体须具备过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反观现实,首先,资源建设主体服务意识有待提升,没有厘清“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与“资源建设当前任务”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完成任务”的心理。在访谈中,A老师毫不避讳的表示“有(资源)就行了,没有人在乎(资源)内容,重要的是要有这个东西(指资源)。”本着这样的资源建设逻辑,服务教育的初心无从谈起。

其次,服务意识的欠缺抑制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造成资源建设主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的实际。资源建设中,对“什么是优质资源”“如何建设(获取)优质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建设成效”“如何确保资源平台的友好和便捷”“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增进资源质量”等问题尚待深入规划思考,加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缓慢。工作了十多年的资源建设者C表示,“在我并不短暂的职业生涯中,专门针对资源质量建设的各级各类培训不到10次!”

最后,资源建设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身兼多个角色,承担多项事务的现象在开放大学体系内部非常普遍,很难专注于资源建设本身。他们不仅面临着开放教育多门课程(甚至是跨专业跨学科)资源的建设任务,完成规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承担专业管理任务,同时必须完成所在部门的行政工作任务考核,并肩负职业教育教学任务(主要指同时承办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地方开放大学),不可避免的陷入“角色超载和能力瓶颈”的角色困境中。

(二)资源客体问题

1.主动学习意愿低下,行动力不足

毫无疑问,主动学习意愿是以线上教育为主的开放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在访谈中,主动学习意愿恰恰是最稀缺的资源,当问到“你会主动获取开放教育资源吗”这一问题时,仅有13%的人(回收问卷112份,仅有15人表示会主动获取开放教育资源)表示会,87%的学员表示不会。当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主动获取资源的行为就会成为泡影。可以肯定的是,客体学习意愿的匮乏与资源建设主体的消极应对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资源质量提升成了无源之水。

2.学员的有限性特点

人人都是有限人,普遍存在时间、精力、经验、智力等的有限和不足。开放大学学员大多身兼数个角色,学员仅是其中一个,角色期望让他们产生了焦虑、疲惫和巨大的压力。社会角色理论告诉我们,对个人所承担的所有社会角色进行重要性排序,并优先扮演好重要角色是缓解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实践中,“学员”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排序中很难靠前。S学员感叹道:“太累了,我们护士的工作太难做了,我几乎没有时间陪伴我的孩子,线上实时课堂无法在规定内进行,更别说找资源充实提高了!”

3.获取资源能力的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资源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技能,面对海量知识,只能“望海兴叹”。“如何完成网上作业”“如何下载学习资源”“什么渠道可以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前言”等问题的提出就是佐证。显然,缺乏资源获取能力这把钥匙,再多的资源财富也无法被发掘。

(三)资源质量问题

1.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面对 “一成不变”“形式单一”的资源,积极主动获取教学资源的意愿和行动成为稀缺品。正如学员L所说:“每门课程资源雷同,不外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案例学习、历年题库等,感觉没有什么新鲜感,一些案例也非常老旧,十几年前的案例完全没有代入感!”通过网络调查得知,部分资源在其生命周期内,点击率不足10次,甚至有点击率为0的情况。这种几近“无人问津”的状态让资源建设者心灰意懒,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建设主体的惰性。

2.学科资源不均衡,种类不齐全

开放教育资源可分为学历教育资源和非学历教育资源,从网络调查情况来看,所建资源以学历教育资源为主,非学历教育资源占比非常小,在部分地方开放大学甚至完全没有。已建的开放教育资源中,又存在数量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地方开放大学资源库之间的开放性不足、交互性差,基于学习者需求的定制化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开放大学本应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凸显体系教学优势,但就网络调查结果来看,公开的各种网上课程大多照本宣科,师生互动不如意,形式单一,实效堪忧。“开放大学要成为全民终身教育的主阵地”[6],这就要求教育资源的全覆盖,这也意味着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道路艰难而漫长。

3.资源建设重数量轻质量

部分地方开放大学在相关的教学文件中有关于每一门课程每一学期资源建设数量的要求,但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及保障机制。在诸如“网上教学之星”“网上辅学之星”的评选中,评选标准为每门课程学生行为总数、在线天数、发帖数、浏览数等,是典型数量思维标准。在对资源建设的考核中同样是数量思维,质量问题再一次被忽略。而类似这样的评优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建设的“GDP指向”。另外,资源建设中缺乏明确的、可行的资源质量监控体系,资源建设者成为事实上的建设者、审核者和发布者。学员W表示:“课程资源重理论轻实践,资源趣味性、实践性亟待提升。”而在实践中,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重立项、轻建设”“重评审、轻共享”“重专家、轻用户”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不高,“花架子”现象堪忧。

4.资源建设专项基金的缺失

开放教育资源来源途径一般有三种:自建、合作共建及购买。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专项资金予以保障。2020 年 8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发布的《拥抱终身学习文化:对教育未来倡议的贡献》报告指出,构建终身学习生态系统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资源和资金。[7]但根据访谈得知,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资金问题,一部分地方开放大学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或是经费过少。以课程录制为例,学校会根据上级评估的需要,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以学校编制内教师为主体,在短时间内录制一批课程,但质量不易保障。资源购买价格较高,学校不会大量购买。

(四)资源平台及技术问题

1.平台共享存在障碍

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于“开放”,而平台是资源开放共享必不可少的载体。从目前地方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际来看,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普遍,一般局限在校内学习平台上,校外人士下载浏览资源必须拥有该校校内账号或者使用校内 IP 才可以访问。另外,地方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平台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兼容性差,共享成为空中楼阁。

2.平台基础建设较差

在视频播放方面,缓冲及下载速度较慢,视频流畅度、清晰度不高,播放过程中卡壳现象时有发生。在支持个性化教学方面,平台在支持学习者自适应学习和支持教师个性化教学方面明显不足。

3.平台过多,重复建设较严重

同一门课程同时在“同学APP”“微信公众号”“开放教育平台”等多个平台上重复建设。以“开放教育平台”为例,同一平台上存在国家开放大学资源、地方开放大学资源,地方开放大学又分为省级资源、市县级资源,而资源本身同质性极高,资源雷同及重复建设现象较多,导致资源建设主体疲于应付,资源客体无所适从。

(五)资源质量评价体系问题

1.没有相对稳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

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前身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78年[8],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但整个开放大学体系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仍待开发。那么,实际中资源质量建设评价如何进行呢?惯常的做法就是根据资源建设时间、点击量、资源数量、资源形式是否多样化及基本栏目是否齐全等方面加以考核,这种“GDP指向”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核资源数量,但无法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资源的质量。

2.评价主体问题

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资源质量评价主体以内部评价为主要方式,具体由资源建设主体同行和领导评价为主,资源使用者评价缺失,几乎没有体系外第三方评价主体,容易陷入“我建设,我评价,我优秀”的陷阱中,“以评促建”效果堪忧。二是评价主体能力问题。资源评价年年有,但是诸如“如何提升资源质量”“如何提升资源使用者的学习意愿”“如何保障资源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等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回应,资源评价主体不能够向资源建设者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和指导;
评价意见宏观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专业性不强;
甚至没有评价的反馈意见。

(六)政策支持问题

1.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把关机制缺失

表现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布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核、跟踪和反馈机制。资源建者同时承担了资源发布者、质量把关人、资源点击下载人等多个角色,体系内部的评价主体在资源质量入口关、在线关和出口关几乎没有职能体现,年终质量考评形同虚设。正如一位资源建设者所言“评价工作做的好不好,评价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资源质量建设这样的实际问题似乎并不在(管理者)考虑之内。”

2.专项资金支持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调查中发现,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缺乏专项经费或是经费过少,不足以产出高质量资源,教师B担忧地表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缺乏申请资金的依据……能够争取到多少资金,因素较多”也没有明确的专项培训资金,人均培训多少次,每次可以花费多少钱,依然没有明确的文件依据;
“平台运行及维护专项资金不足导致平台兼容性差,更新速度慢,平台功能不健全。”技术人员L如是说。

3. 奖惩机制模糊不清,执行困难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资源建设实际中,既没有对优秀者的鼓励与奖励,也缺乏对表现不良者的相应惩戒,奖惩机制缺失客观上导致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消减。“质量保障成为一件良心活!” R教师无奈地表示。D教师认为,奖励机制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是导致资源建设陷入“建好建坏一个样”怪圈的根本原因。

(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资源建设主体的能力水平

1. 资源建设主体强化服务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资源建设者要增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始终葆有教育初心。具体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中,课程教师、专业教师,平台维护及技术人员,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用高质量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数量忽略质量”的错误思维,强化开放教育资源质量保障理念和服务意识。

2.夯实培训实效,提高资源建设主体的能力水平

第一,加大培训频次。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此外,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先储备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是一条河。持续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是资源建设主体立足学习型社会、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释疑者的重要前提。必须出台详细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将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不断地、保质保量地开展下去。第二,增强培训针对性。近年来,针对教师的培训越来越多,但为什么教师却感受不到培训带来的实际效果呢,究其原因,大部分培训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针对性,不分专业、年龄、对象的培训,恐怕难以收到实效。因此,为了提升培训针对性,菜单式培训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式,这就要求在广泛收集教师关于培训意愿、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主体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需求安排培训,将培训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教师,从主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实效。第三,加大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和考核运用,将培训过程、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防止培训中的形式主义。

(二)提高资源使用者获取资源的意愿和行动力

1.加强开学前培训,包括资源获取的途径、方法等方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必要的资源获取技术,知悉资源获取途径和方法是学习者挖掘开放教育资源的必要前提。前文的调查表明,学生入学前的培训,学习中有效及时的指导必不可少。

2.提升学习者对资源获取的主观意愿

社会学家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将人的行为视为商品,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好处。开放大学学生在角色冲突中,还能够有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愿和行为,一定是开放教育资源对自身生活、学习、工作能够带来价值。如此看来,提升资源质量,拓展资源建设范围和内涵,才能够提高学员对资源获取的主观意愿。因此,资源建设既要从教材和考试角度出发,但又不能仅仅囿于教材和考试。换言之,资源的附加价值越高,学习者获取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越强。

3.将学习者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注重网上过程学习

目前,网上学习情况在开放大学各门考试课程的成绩中所占权重都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必须加大平时网上学习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课程考试不再囿于一张试卷或是四次作业,还应包括学员对资源的下载及学习情况,让资源的学习成为顺利通过考试和评优的重要标准。

4.加大对资源建设的宣传力度,吸引学习者对资源的注意力

信息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酒香也怕巷子深”,高质量的资源未必能够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如何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无疑是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开放教育资源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重视资源质量建设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大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宣传力度,对资源的获取途径、方法、技术平台、资源类型、资源优势等基本信息要广泛宣传,同时还要降低资源接收、使用的门槛,消除技术障碍,给学习者以愉悦的资源获取和使用体验。

5.鼓励学习者参与到资源建设和维护中来

经验表明,学习者并不满足于资源的被动吸收,他们在资源使用中往往会带着批判精神和挑剔眼光。因此,如果能够允许和鼓励学习者参与到资源建设、维护中来,构建资源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模式,积极吸取学习者的合理诉求和意见,必然会最大限度提升学习者对资源的认可度和使用效率。百度百科允许任何人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的事实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提高资源含金量

1.及时更新资源内容,确保资源形式多样化

资源更新包括形式更新和内容更新。形式更新要求多元化资源的呈现,而不是囿于文字、视频、图画等;
在对资源呈现形式问题上,应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学员需求和偏好,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呈现案例、题库、课件等资源,避免单一的资源形式,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资源形式。在资源内容上,要根据时代变迁对资源内涵进行调整,注意知识点在不同背景、不同语境下的内涵变迁;
淘汰、修改不合时宜的开放教育资源。

2.资源建设要量质并重

质量是资源的灵魂,资源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必须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另一方面,重复建设、相对过剩、与实践脱节的开放教育资源必须认真清理。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资源还必须具备量的优势,保证有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供学员选用,而不是在有限的资源中陷入“霍布森选择”困境。共建共享是实现量质并举的关键途径,它可以有效打破资源建设主体“有限性”的不足,实现资源效益供给的最大化。

(四)让资源平台和技术更加友好

针对资源开放中存在的平台障碍、平台基础设施薄弱、平台过多等现象,建立一个综合、开放的教育资源平台势在必行。纵向上,要畅通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之间的纵向通道,形成“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市、县级开放大学—工作站”的资源共建共享共治局面。横向上,强化各地方开放大学之间的资源开放和共建共享,消除开放共享中的标准不统一、技术不规范、平台不协同等问题。最后,践行全纳教育观念,构建全民享用的终身教育统一平台,让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反馈及再编辑等变得更加容易和唾手可得,让人人、时时、处处都能无障碍享受开放教育资源。

(五)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入口关,严把资源建设质量。作为开放大学的标杆,英国开放大学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英国开放大学遵循英国高等教育统一的质量标准,一门课程的资源开发往往要花费3到5年的时间,仅就筹划准备工作就需要1年[9],他们对资源质量的追求堪称精益求精,无可挑剔。国外的OpenLearn平台的课程质量配有一整套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课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课程开发团队都由多名专业人员组成,除了课程专家,还包括由教育技术和知识媒体的相关专家,主要负责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课程前期的使用与评价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问题。[10]我们要摒弃资源建设中求快贪多的“唯GDP取向”,向标杆看齐。在资源使用者资源需求调查基础上,形成资源建设专家、第三方评审机构和资源使用者共同参与的资源建设体系,确保“入口关”高质量资源的生产。

在线关,加强跟踪管理。资源上线只是资源生命的开始,是其价值得以体现的起点。在线跟踪管理要注重资源建设者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鼓励资源使用者主动参与到资源建设、纠错和完善中来,加大资源使用者的主人翁精神。重点是加大对资源使用者意见建议的收集反馈,并对资源做出相应修改完善,以更好满足使用者需求。

出口关,强化对资源的更新淘汰工作。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开放教育资源也不例外,更新换代是确保资源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资源建设专家、第三方评审机构和资源使用者的定期评估,淘汰不合时宜的、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资源,及时修正有瑕疵但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及时补充学科及专业前沿动态,确保高质量资源真正有益于学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六)完善政策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11]制度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完善的政策保障是开放教育资源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因素,离开它,资源建设只能陷入“建好建坏一个样”的泥淖中。因此,要围绕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专项保障资金、师资队伍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平台技术保障、严明的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把关机制,构建行之有效的把关审核、跟踪监督和反馈机制。二是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制度并确保专款专用,避免资源建设和开发、队伍建设和培训、平台运行及维护因资金匮乏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三是完善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奖励制度,让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英国学者格里芬所指出的,“终身学习的政策话语通常将其预测为学习机会的扩展,但并不总是作为公共供给的扩展”。[12]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包容性参与的终身学习目标,还需要持续的公共供给加以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3]及《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关于“开放大学以促进终身教育为使命……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民提供教育及服务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14]的提出,不仅指出了开放大学在新时期的历史定位和发展使命,更是为开放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质量建设是开放大学体系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具体到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建设中,提升资源建设主体的能力水平是前提,夯实平台技术及完善政策支持是保障,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是动力,提高资源质量及价值并从根本上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和积极行动是目标。有了高质量的开放教育资源这一灵魂,开放大学体系的品牌形象才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者内心,凝聚社会共识,并真正担负起构建我国全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6期)2022-07-14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11期)2022-05-31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大学求学的遗憾民主与法制(2020年16期)2020-08-24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知识文库(2019年24期)2019-12-30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6期)2019-10-09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师道·教研(2016年5期)2016-05-14“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广东教育·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

Tags: 开放   持续性   质量问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