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缘新集地区晶质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分析

2023-01-16 13:15:07

王陆超,张 凯,王 肖,王 亮,赵盛博,宋玉明,洪连明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江苏 连云港 222023)

晶质石墨矿属于战略性矿种,近年来在矿物学特征[1-2]、矿床地质特征[3-7]、成矿规律[8-9]、矿床成因[6-7,10-11]、矿产资源分布[3,9]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是我国主要的石墨矿床成因类型[12]。新集地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境内,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地区,基底区域变质岩系分布全区,埋藏浅,其中发现有地表出露的沉积变质型石墨矿点[11,13-14],是寻找石墨矿的有利地层条件;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过程的产物[15-16],研究区位于其中,高压变质作用有利于石墨晶质矿化。基于上述两项有利条件,预测本区内具有良好的晶质石墨找矿前景,有必要开展进一步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

本研究依托2019年度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勘基金项目,针对带内晶质石墨矿找矿工作,采取“地质调查—激电中梯扫面(激电测深评价)—工程揭露”的勘查模式。发现了5条石墨矿体,并圈定深部找矿靶区1个,进一步证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晶质石墨矿找矿前景。文章介绍了新集地区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勘查模式,分析了深部找矿远景,供读者参考。

研究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延部分、苏鲁造山带南段,构造位置复杂[17]。西邻华北地块,东南侧为扬子地块,三者以郯庐断裂、嘉山—响水断裂为界(图1),郯庐断裂带经由本区西部通过,新集晶质石墨矿位于超高压变质带之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上,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桐柏—大别元—苏鲁(造山带)金-银-铁-铜-锌-钼-金红石-萤石-珍珠岩成矿带,主要矿产为钛(金红石)、蛇纹岩、大理岩、石墨等。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图

1.1 地层

区域基底地层属古元古界东海群(图2)。白垩系青山组、王氏组,新生界第四系广泛覆盖,地层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东海群:由下向上为夹山组、班庄组、阿湖组,区域内出露较多。与中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夹山组(Pt1j):区域出露较多,岩性组合以各种片麻岩、片岩、混合片麻岩为主,夹少量的斜长角闪岩。

班庄组(Pt1b):区域出露较多,本组岩石类型较多,有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片岩及多种混合岩。

阿湖组(Pt1a):区域出露较多,岩性组合以含白云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二长混合岩为主,局部夹黑云片岩、黑云角闪片岩、蛭石片岩、含磷灰石蛭石片岩及二长混合岩等。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中生界白垩系:可分青山组、王氏组。区域出露较少,在区域西南部可见少量出露。

青山组(K1q):区域出露较少,在区域西南部可见少量出露,灰色、暗紫色安山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王氏组(K2w):区域出露较少,在区域西南部可见少量出露,灰紫、紫红、砖红等杂色砂岩和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新生界第四系(Q):区域分布广泛,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与地貌有密切关系。河谷平原多为冲积相和湖沼相,低山丘陵和垄岗起伏区则主要为残坡相,缓坡及沟谷中则主要为坡—冲积相。岩性主要是一套砂黏土、黏砂土及砂砾石层堆积,一般厚0.3~3.0 m,局部低洼处达5.0 m。

1.2 构造

区域受苏鲁超高压造山带、郯庐断裂和青岛—日照断裂的影响,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韧性剪切构造,中生代以来以岩浆岩侵入为其主要特色,主要构造为脆性断裂。

中生代以来的主要构造形迹,它改变了变质岩的构造格局,控制了中生代岩浆岩的分布,断裂规模NNE向大,NE向次之,NEE向、近EW向、近SN向、EW向断裂一般规模较小(图2)。

图2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

区域最大规模断裂为郯庐断裂,走向约15°,其东界断裂西侧为华北地块基底。

1.3 侵入岩

区域岩浆岩发育,主要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出露于区域西北部,受NE向断裂控制,多呈岩株、岩枝,少部分呈岩基产出,总体呈NE向分布;
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岩。

伴生脉岩主要有闪长玢岩、闪长斑岩、细粒闪长岩、花岗斑岩、钠长斑岩、石英斑岩、煌斑岩,细晶岩、石英脉等,走向以NE向为主,次为NNE向、NW向及近EW向。

1.4 矿产

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多,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蛇纹石、大理石、建筑装饰石材、石英、石墨、重晶石等,班庄地区有石墨矿点4个。

2.1 地层

第四系分布广泛,基岩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东海群夹山组和班庄组,呈零星出露(图3)。

图3 研究区地质物探综合图

夹山组(Pt1j):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厚度大于600 m,以各种片麻岩、片岩、混合片麻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混合岩以条带状、条痕状为主;
片岩主要为黑云角闪片岩或黑云片岩。本组普遍含有角闪石为特征,尤其下部地层更为显著,多为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或条带状角闪黑云二长混合岩,似条带状含角闪二长混合岩等。斜长片麻岩: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还有少量绿泥石、角闪石、磁铁矿、石榴子石、榍石和碳酸盐矿物等。在夹山组顶部和班庄组下部均有分布,有时呈薄层或透镜状夹于大理岩中。二长混合片麻岩:灰白—灰黄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次为云母、磁铁矿及少量钠铁闪石,屑石、绿帘石等。在夹山组和班庄组均有分布。斜长角闪片岩:灰白夹灰黑色,斑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明显的片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

班庄组(Pt1b):晶质石墨的含矿层位,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厚度大于1200 m,主要岩性有片麻岩、变粒岩、石墨石英片岩、绿泥云母片岩、大理岩、各种混合岩及少量的石英岩。小范围有韵律变化,主要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为主。夹山组与班庄组呈整合—假整合接触,其间以班庄组底部的大理岩、石英岩等为其分组标志。石墨石英片岩:颜色为深灰色、黑色,具滑感,极易污手。呈鳞片状结构,少量呈不规则状,弱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白云母、石墨和极少许金属矿物等,粒径大多小于0.15 mm。石墨,极细小板状、鳞片状変晶,多呈分散状少呈聚集状不均匀分布于石英和白云母间隙中,集合体略显杂乱—半定向排列。黑色不透明,斜照光下呈钢灰色。大理岩:灰白色,矿物组成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其次有数量不等的透闪石、透辉石、阳起石、滑石、金云母及少量石英、斜长石、绿泥石、磷灰石等。当局部次要矿物含量较高时过度为透闪石大理岩、阳起石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等。

第四系(Q):研究区基岩零星出露,第四系广泛分布,河塘、村庄密布。

2.2 构造

研究区基岩古元古界东海群夹山组和班庄组岩石变质程度高,原岩地层产状难以恢复,根据地层岩性分界线和片麻理产状确定区内构造线走向NE30°~60°。地层岩性分界线以及石墨矿层均与片麻理产状一致,即走向北东,倾向SE,倾角为22°~48°,呈单斜构造形态。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共发现断层5条,可分为2组:一是NE向断层4条(F1~F4),大致相互平行等距分布,走向27°~43°,倾向SE,地表可见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二是近EW向断裂,仅有1条,走向83°。断裂构造对变质岩地层均造成了破坏。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图1)。

区内出露2个相对规模较大的二长花岗岩体,分别位于研究区北西部和东南部,前者呈倒水滴状,面积约0.4 km2,后者区内面积约1.0 km2。岩体呈肉红色为主,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部分矿物定向排列。

闪长岩体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呈扁豆状,长轴走向北东,面积约0.1 km2。岩石呈灰黑—灰黄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3.1 1∶1万激电中梯异常

研究区整体视电阻率较高(图3),数值大多大于1000 Ω·m,以红领巾水库为分界,视电阻率总体表现为西部较低、东部较高。高阻部分(>5000 Ω·m)多呈带状、NE向展布,低阻部分(<2000 Ω·m)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内视极化率普遍不高,背景值一般介于1%~2%之间,超过视极化率下限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石墨矿点附近、水库西侧、前集村附近和水库东南侧。因为石墨矿体具有较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所以本次工作圈定的极化率异常主要以低阻高极化为主。根据异常下限2.5%在研究区共圈定激电高极化异常5处(JDms-1至JDms-5),将视极化率极值大于5%的异常划为高极化。

其中JDms-3低阻高极化异常近似带状,省界附近,呈NE—SW向展布,此异常区内视极化率最高为9.2%,是整个研究区视极化率最高的区域。该异常强度及规模较大,异常区范围电阻率较低,多小于1000 Ω·m,位于JDρs-2低阻异常范围内,属典型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初步推测此高极化异常是由位于省界两侧的石墨矿点引起。

3.2 激电测深异常

为了进一步查明JDms-3异常体的赋存状态,在区内展了1条对称四极激电测深评价剖面(编号:Ⅰ线)。测线视电阻率总体表现为北西低、南东高,浅部低、深部高,视电阻率最大值位于测线最南东端的深部,约为2900 Ω·m,且极大值异常圈闭不闭合;
Ⅰ线视极化率以1380点附近的4.0%等值线为分界线,该分界线近垂直,1380点北西侧整体呈现高极化特征,南东侧整体呈现低极化特征,视极化率最大值约为9.5%,位于点号1060~1100之间,视深度220~310 m处和360~400 m范围,推测高极化异常主要由石墨矿体引起。

从Ⅰ线反演断面图(图4)来看,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异常特征与原始观测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基本一致,北西低、南东高,浅部低、深部高,数值比视电阻率大,极大值约为15 000 Ω·m,位于测线最南东侧深部,推测低阻异常主要由风化岩层和石墨矿体引起;
1360点向北西方向主要表现为高极化特征。高极化异常主要位于1000点~1400点、深度50~150 m范围内(MS1)、1050点~1100点、150 m以深(MS2)、1150点~1200点、深度200 m以深范围内(MS3)。MS1高极化异常形状不规则,倾角较缓产状与地层相近,且MS1极化最强,极大值约21%,明显呈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特征,推测MS1异常由石墨矿体引起;
MS2和MS3高极化异常产状陡立,与地层产状不一致,且呈现中高阻高极化特征,推测是深部侵入岩脉附近的多金属矿化引起。

图4 Ⅰ线地质物探综合图

3.3 物探异常验证

针对圈定的物探异常,优选4个激电异常(JDms-1、JDms-2、JDms-3、JDms-5)进行槽探验证;
针对异常规模较大的JDms-3激电异常、MS1激电测深异常进钻探验证。

1)JDms-1激电异常:异常总体强度较低,属于带状异常,属于低阻中高极化异常,推测此激电异常是由异常区内的F1、F2断层含水或局部多金属矿化引起。通过探槽揭露发现,地表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碎裂片麻岩为主,未见石墨矿化,多金属异常含量较低。

2)JDms-2激电异常:异常强度及规模较大,属于近似带状异常,存在两个异常圈闭,电阻率较低,处于F3和F4断层之间,推测此高极化异常可能与石墨化地层(或石墨矿体)有关。两个圈闭异常较近,通过探槽和浅井揭露发现,地表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为主,见3条宽度0.8~0.9 m碎裂片麻岩,未见石墨矿(化)现象,异常圈闭可能由岩石破碎后被水充填引起。

3)JDms-3激电异常:整个研究区视极化率最高的,属于近似带状异常,该异常强度及规模较大,异常区范围电阻率较低,属典型的低阻高极化异常。

在Ⅰ线1340 m处施工ZK01钻孔(直孔)进行了激电异常JDms-3的验证工作。钻孔内共见石墨矿体5层,岩性为石墨石英片岩,总厚13.63 m,位于11.26~13.87 m、23.23~27.35 m、81.83~85.69 m、115.27~118.31m处;
石墨矿化体10层,总厚29.87 m。石墨矿(化)体具体位置、厚度、品位见表1。矿体主要位于80~120 m段,尤其是110~120 m段矿体厚度较大。由浅至深分布的多层矿体与激电原始异常和反演成果异常范围吻合,主要矿体位置位于异常的中心部位,与推断成果较为吻合。

MS1异常特征为较典型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倾向SE,倾角约20°,且埋深较浅,推测为石墨矿体引起,在MS1异常中心布设了ZK01进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

钻孔岩性整体较简单,钻遇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斑岩、石墨石英片岩、含石墨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碎裂变粒岩、(硅质)大理岩、蛇纹石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碎裂)黑云二长片麻岩。其中石墨石英片岩是含矿岩性,从上而下划分出矿体4层,总厚13.64 m;
石墨矿化体11层,总厚29.17 m,主要位于不同矿体中间,详见表1。

表1 ZK01钻孔钻遇石墨矿(化)体

岩心钻遇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碎裂岩(碎裂变粒岩、碎裂黑云二长片麻岩),且多处岩心较为破碎,裂隙面铁染,见构造错断、矿物定向排列。岩心中普遍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由浅至深分布的多层矿体与激电原始异常和反演成果异常范围吻合,主要矿体位置位于异常的中心部位,与推断成果较为吻合。

4)JDms-5:视电阻率为中(高)阻,带状异常,推测可能为含黄铁矿化石英脉的反应,具有寻找金矿的可能。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在其高极化地段布施了4个浅井进行验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经采样分析多金属异常含量较低。

4.1 矿体特征

本次工作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5条,分别为G1~G5(表2),其中G3为主矿体,G2、G4、G5为隐伏矿体。矿体走向约NE53°,倾向SE,倾角31°~48°,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石墨石英片岩中。

表2 新集石墨矿矿体特征

1)G1矿体:地表可见出露,呈透镜状,总体走向约NE53°,倾向143°,倾角31°,沿走向延伸100.00 m,沿倾向延深50.00 m,矿体顶底板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固定碳矿物量(推测资源量)为280 t,平均品位为3.77%。

2)G2矿体:为隐伏矿体,矿体呈透镜状,走向为NE向,倾向SE,倾角40°,沿走向延伸100.00 m,沿倾向延深60.00 m,矿体顶底板为含石墨石英片岩和断层泥,固定碳矿物量(推测资源量)为140 t,平均品位为2.76%。

3)G3矿体:地表可见出露,矿体呈似层状,总体走向约NE53°,倾向143°,倾角35°~40°,沿走向延伸260.00 m,沿倾向延深94.45 m。固定碳含量为1.60%~6.40%,平均值为3.12%,品位变化系数为44%。厚2.26~3.49 m,平均厚2.97 m,厚度变化系数为21%。矿体顶底板为含石墨石英片岩,固定碳矿物量(推测资源量)为2140 t。

4)G4矿体:隐伏矿体,矿体呈透镜状,走向为NE向,倾向SE,倾角48°,沿走向延伸100.00 m,沿倾向延深100.00 m。矿体顶底板为含石墨石英片岩,固定碳矿物量(推测资源量)为280 t,平均品位为2.62%。

5)G5矿体:为隐伏矿体,矿体呈透镜状,走向为NE向,倾向SE,倾角48°,沿走向延伸100.00 m,沿倾向延深100.00 m,矿体顶底板为金云母大理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固定碳矿物量(推测资源量)为220 t,平均品位为2.51%。

4.2 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主要为晶质石墨组成,鳞片状,部分为条带状集合体,不透明,反射率为6%~17%,强非均质体(草黄—紫灰),片径在1~5 μm之间。颜色和条痕均为黑色,半金属光泽(略暗淡),不透明,反射光下呈浅褐灰色,密度为2.21~2.26,具滑感,极易污手,具导电性。

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主要组成矿物,其他脉石矿物有黄铁矿、绿泥石、褐铁矿、磁铁矿等,其含量一般较少。斜长石:无色,表面较脏,正低突起,粒状,粒径多在20~50 μm之间,一级灰白干涉色,部分发育聚片双晶结构。石英:无色,表面干净,正低突起,粒状,粒径多在20~50 μm之间,一级白干涉色。黑云母:褐色多色性明显,鳞片状,正中突起,片径多在20~100 μm之间,干涉色鲜艳,干涉色多受自身颜色影响。黄铁矿:半自形粒状,沿颗粒边缘褐铁矿化,具交代残余结构,粒径为100~200 μm。绿泥石:淡绿色,片状,鳞片状,一级灰干涉色。褐铁矿:半自形粒状,呈脉状分布,保留黄铁矿晶形,粒径为200~400 μm。磁铁矿:半自形粒状,粒径为100 μm。

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显微—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和交代(残余)结构,块状构造两种。

显微—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见有石英、白云母、石墨和极少许金属矿物等,粒径大多小于150 μm,尤其是白云母在岩石中略呈断续的或连续的定向分布,构成板状构造。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固定碳。化学全分析结果见表3。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为2.50%~4.02%,以富SiO2、Al2O3,较多的Fe2O3、K2O、CaO、MgO,贫TiO2、Na2O为特征;
有害组分S、P极少;
灰分较高,达87.08%~95.2%;
挥发分少,一般小于10%。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不具综合利用价值。

表3 石墨石英片岩矿石化学成分

近地表的石墨矿石风化较强,其中强风化矿石多呈松散块状,对矿石品位影响较大;
全风化矿石多呈土状,颜色发黄,受其影响矿石品位降低。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矿石普遍叠加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矿石多见高岭土化、黏土化,局部呈碎裂状、黏土状。

4.3 矿石类型

研究区主要为石墨石英片岩型石墨矿石。石墨石英片岩: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见有石英(65%~75%)、石墨(20%~25%)、白云母(5%~10%)和极少许金属矿物等。

据光片石墨片度统计及岩矿鉴定,石墨矿石中石墨片径以小于74 μm(>200目)为主,其中小于147 μm部分占100%,未见片径大于74 μm者,属晶质石墨矿。

在古元古代,研究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具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在陆缘滨海—浅海沉积区存在大量原始藻类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富含有机质的陆源碎屑,在搬运作用的影响下进入本区浅海环境,是本区炭质形成的主要来源;
海底火山喷发携带的CO2是形成炭质的次要来源。

由于后期盆地闭合,在强烈挤压、多期次褶皱的构造背景[18]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在中高压变质和区域热变质的双重作用下[19],有机质分解,原岩中炭质转变成鳞片晶质石墨富集成矿[10]。

进入中生代,研究区岩浆活动较活跃,在各种地质事件综合作用的影响下,赋矿地层接受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迭加,部分石墨矿体经受动力变质作用而遭破坏。构造运动以脆性断裂为主。石墨矿受复杂的断裂构造控制而形成现今的分布格局。

因此,新集地区石墨矿属区域沉积变质型石墨矿。

6.1 找矿标志

1)地表露头标志:石墨矿石呈灰黑色,与出露的其他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经露头观察很容易寻找到石墨矿矿体的存在,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2)区域地层标志:石墨矿赋存于古元古界班庄组石墨石英片岩,班庄组底部的石墨石英片岩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3)矿物组合标志:研究区石墨矿物经常与透辉石、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相伴而生,相关矿物组合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4)物探标志:本次激电工作成果表明,石墨矿体具有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激电异常与含石墨地层相吻合,低阻高极化异常是很重要的找矿标志。

6.2 勘查模式总结

本次勘查工作的技术路线是,在充分收集资料,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开展研究区1∶1万地质测量和矿点检查,然后开展大功率激电中梯扫面,圈定研究区内低阻和高极化率率异常区,在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地区,用槽探方法对其揭露验证;
在激电中梯异常强度大第四系覆盖层又较厚的地区,用激电测深剖面方法对其评价,并选取成有利部位进行钻探工程验证,大致了解石墨矿体规模、产状及矿石矿物成分、质量等。可以初步总结为“地质调查—激电中梯扫面(激电测深评价)—工程揭露”勘查模式。

7.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界结晶基底变质岩出露区,我国众多石墨矿均于类似的区域变质岩地层中,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据前人研究成果[11],证明了东海岩群班庄组石墨矿也为生物成因的沉积变质型矿床。

沉积变质型矿床都是具有分布广、矿层多、规模大的特点。东海岩群班庄组不仅在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区广泛分布,而且厚度也达到1200 m,找矿空间巨大。不仅如此,区域内还有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存在,研究区处于超高压变质带内。在区域热变质和超高压变质双重作用下,有机质极易分解,形成炭质向晶质石墨转化的温压条件[10]。

7.2 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激电中梯测量共圈定激电高极化异常5处,通过槽、钻探工程重点对JDms-3激电异常、MS1激电测深异常进行系统揭露,圈定了晶质石墨矿体5条,矿体与异常吻合较好。估算出研究区晶质石墨矿石资源量(推断资源量)10.498万吨,平均品位为2.91%,折合固定碳资源量3060 t。

需要引起重视的有两点:①激电中梯测量极化率异常平面形态,JDms-1、JDms-2和JDms-3三个激电异常呈NE向雁行排列,推测深部高极化体连为一体,因遭受后期近SN向断裂构造的破坏,才分割为三个异常。JDms-3异常为矿致异常,JDms-1、JDms-2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与JDms-3低阻高极化异常相似,基本处于JDms-3异常的北部延伸部分,且在此处发现石墨矿标志层大理岩,推测为隐伏的石墨矿(化)体引起,找矿潜力较好。推测深部还有找矿远景。②Ⅰ线激电测深剖面也同样显示深部还有高极化率异常存在,与激电中梯异常推断解释成果一致。

从Ⅰ线反演断面图(图4)来看,电阻率异常北西低、南东高,浅部低、深部高,推测浅部低阻异常主要由风化岩层和石墨矿体引起,已得到钻探验证;
极化率异常有3个分2层,上部MS1异常位于1000点~1400点、深度50~150 m范围内,已验证由石墨矿化引起。在MS1异常下部还有多个相对高阻高极化率异常存在,呈陡立状,补低阻、低极化率异常分隔。代表性异常有2个,分别是MS2和MS3高极化异常(图4),推测由深部断裂破坏含石墨地层引起。目前只验证MS1异常,验证钻孔深度只有180 m,未到达深部异常区。

为此建议下一步在验证JDms-1、JDms-2低阻高极化异常时,应加强深部找矿探索。

综合上述地质物探特征,认为研究区深部具有找矿前景。再结合区域上广泛存在的石墨矿点[19](如赣榆区斑庄、贺阎庄,东海县徐西、范庄、吴庄、黑豆涧点和东海双湖石墨矿床),同样认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1)本次工作在新集地区圈定晶质石墨矿体5条。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东海群班庄组石英片岩段中,受地层控制明显,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沉积变质型。

2)在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地质调查—激电中梯扫面(激电测深评价)—工程揭露的勘查模式有效。

3)班庄组石墨石英片岩、金云母大理岩和斜长角闪片岩是重要地层标志,低阻高极化是重要的物探标志。

4)目前发现的5条石墨矿体规模较小,还难有开发价值,建议该区找矿要由发现矿体改为以找富矿体为目标,本次圈定的找矿靶区具有发现富矿体的潜力。

5)综合地质物探异常条件,认为研究区深部极化率异常具有进一步验证价值。综合区域已发现众多石墨矿(矿)点,认为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极化石英变质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民族文汇(2022年23期)2022-06-10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航天电子对抗(2022年2期)2022-05-24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1年9期)2021-11-02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2021年2期)2021-09-10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科学导报(2020年50期)2020-09-09变质作文大王·低年级(2020年2期)2020-03-13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分析化学(2018年8期)2018-11-01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智富时代(2018年5期)2018-07-18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智富时代(2018年5期)2018-07-18河套平原三湖河凹陷光释光测年研究西部资源(2016年4期)2016-10-18

Tags: 矿床   石墨   远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