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代高校以体育人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3-01-16 17:25:07

卢丹旭 谢 欢

“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代高校以体育人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卢丹旭 谢 欢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新时代高校体育是落实五育并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五育并举”则彰显了体育中的以体树德、以体塑型、以体健体、以体增智的综合育人功能。目前,高等学校体育开展道路基本顺畅,但在逐步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提出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体育人的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育并举;
新时代;
高校体育;
以体育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1]。意见要求,高校要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意见为高校体育开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政策导向。

(一)以体树德,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

高校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使命,而高校的体育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进步的根本保障。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之人才,身兼重任,树立学生牢固的理想信念,也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培育目标[2]。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向学生灌输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可以通过讲解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体育红色故事等方式,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形成。

(二)以体增智,丰富大学生理论知识

体育运动在国家繁荣富强、人类社会不断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学生在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各类运动项目的规则、裁判执法程序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中,学生的“动商”能力,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动商”即运动智商水平,恰恰是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规则的理解、个人的文化修养、技术细节的理解、战术意识等决定的。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仅具有高水平的技能技术,其个人的体育文化内涵和体育理论知识一定也是非常丰富的。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体育技能的原理,这包括力学原理、生物化学知识、运动解剖学的知识,学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才能够熟练掌握运动基本技能。据分析,在体育课堂或者课外体育活动中,善于动脑思考体育运动技术的学生,要比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学生,掌握技能快,且掌握的效果好。因此,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升,有利于促进其他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三)以体健体,增强大学生健康体质

目前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就业压力、网络资源的全覆盖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步下滑趋势。因此,需要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和密度,提升大学的身体素质,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人体的运动能力包括一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而一般运动能力又包括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通过规律性地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一般运动能力,改善人体各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使人体机能状态朝向良好状态发展。专项运动能力是指人体的技术能力、战术能力、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有计划、有规律、适当强度的体育运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提升大学生的代谢系统和功能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和训练刺激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四)以体塑型,提升大学生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形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有着强烈的追求。而体育运动按照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人类机能不断施加影响,发挥着瘦身塑形、强身健体的关键作用。当今高校,越来越多的健身房、体育俱乐部驻入高校,吸引了很多高校大学生参与锻炼。其中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技术能力,到健身房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加形态美感,进行各肌肉群力量训练;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减脂瘦身,突出形态的线条美感。无论是哪一种训练,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改变精神状态,使学生在外在美和内在美方面得到有机统一。

体育运动除了能够增加个人的形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之外,还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规范的动作教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运动美,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鉴别动作美、形态美、气质美的审美意识和对运动美感的强烈追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动作的示范讲解、语言的表达、训练器材的组合、音乐的节奏组合等方面,着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美育知识渗透,提升学生审美的敏感度。

(一)部分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树立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何为体育价值观,指体育运动参与者对体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评价或态度[3]。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存在观念偏差,有些学生从心理上不接受体育,认为体育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有些学生认为,体育仅仅是简单的跑、跳、投,没有技术含量,不需要系统学习也能够做到;
还有些学生从思想上认为,体育过程枯燥乏味,参与体育锻炼太累;
还有些学生存在,体育只能让人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严重的错误性认识。部分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呈现消极态度,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有种“催一催,动一动,不催不动”的懒散状态。这些表现充分反映出,学习对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错误认识。作为老师,不能仅仅传授学生技术技能,更多的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现问题,要分析问题的根源,从根源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主动和同学们在体育的认识方面、思想方面、终身体育意识方面等做深入交流和沟通,彻底扭转这种不良局面。

(二)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

首先从家庭的角度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小部分有兄弟姐妹。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幼小时期就得到六个大人的关爱,对家庭的爱不会感到缺失,但是在成长期由于缺少同龄的相互陪伴,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与人主动分享、沟通、交流的意识。还有些学生是单亲家庭,从小在自卑和不自信的大环境下成长,性格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次,社会发展较快,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增强[4]。刷抖音、玩游戏、各类聊天,甚至网络赌博等现象,屡见不鲜。除了上课,学生更愿意在宿舍“躺平”,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消磨宝贵时间。再者,学生的学习压力、各类荣誉评比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各类考试考核压力等,让学生逐步失去了集体活动的意愿,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变得冷漠和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利益等看得更重,把集体利益、团队协作,却持“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态度。

(三)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肩负着为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使命。新时期,在疫情的突然爆发、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学习学业的各种压力、就业择业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心理压力承受负荷逐步增大,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逐步接近极限状态[5]。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和呈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需要重新适应。有些学生对大学环境和集体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入校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差距甚远,以及大学校园人才济济,短期内不能够给自己的角色精准定位,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逐步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会逐步呈现和加重。

(一)以开展“三练”为基础,提高训练强度

三练指的是早晨一练、课堂一练、课后一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和训练密度。晨练通过给学生制定训跑步计划,每天规定完成公里数;
其次给学生制定,训练内容根据每个学院学生的需求和基本情况,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并选举学生队长和教练员,每天早上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课堂一练,是以课堂教师正常授课的模式,大一、大二的学生都开设有体育课,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学习,对大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课后一练,是采取下午5、6节课或者7、8节课下课之后,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主动的、有目的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之中,追求自我体育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三练”,弥补课堂训练的不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密度和强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以组织“四学”为核心,提升核心素养

“四学”指的是学习体育精神、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体育基本技能、学习体育专项运动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体育红色故事、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中国女排精神等方式,宣传体育运动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魅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不畏挫折的进取精神。通过体育美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与保健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新时代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个全新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通过学习体育基本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的身体机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力量性和柔韧性,为专项技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习体育专项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基本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做保障。

(三)以参加“五赛”为驱动,拓宽展示平台

“五赛”指的是以班赛、校赛、市赛、省赛、国赛为一体的五级联动竞赛体系。学生经过三学四练之后,其所掌握的专项技能,通过五级赛事进一步综合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学生体能、技能和战能在比赛中组合转化,达到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体育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班赛、校赛,层层筛选,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市赛和省赛,再通过不断刻苦训练,最终能够参加国赛。五级赛事联动竞赛体系,始终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核心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应变能力,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竞技体育精神。

总之,新时代高校体育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文件精神,高举“五育并举”旗帜,切实发挥好新时代高校体育以体育人的综合功能[6]。“三练四学五赛”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体育以体育人综合功能的全面呈现,以三个训练为基础,四个学习为核心,五级赛事为驱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新时代高校体育应积极探索以体育人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做出重大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1(1).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2018-09-11(1).

[3]杨韫嘉,霍楷.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6).

[4]杨丽.“五育融合”理念下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提升之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5]韩冰.终身体育视域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讨[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

[6]胡义忠.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54.

2022-01-1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五育并举’背景下新时代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与实贵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1-0192)。

卢丹旭(1985-),男,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谢欢(1980-),男,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G641

A

1673-2219(2022)01-0064-03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体育运动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5-23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体育运动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8期)2021-09-05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6期)2018-05-14呆呆和朵朵(13)故事作文·低年级(2016年1期)2016-09-10

Tags: 并举   新时代   构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