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的编纂与民族精神之书写*

2023-01-17 08:15:07

江贻隆

(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由安徽通志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编纂出版发行,是特定时期为特定对象而给特定人物编纂特定内容的教科书,因而与普通教科书相比,带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既不是简单的安徽人物传记,又不是一般意义的安徽乡土教材,它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学生编写的培育民族精神读物,目的使“先贤言行,不致湮没无闻,青年学子,亦获有所矜式。”[1]

全国推选乡贤活动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下产生。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实现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世界的目的,悍然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3]在民族危亡之际,国民政府期望追怀中华先贤,从中挖掘与汲取精神营养,以此振奋民族精神,呈现民族力量,共同抵御外侮,为青年民众树立精神榜样。1934年6月,国民政府负责人蒋介石在南昌通令各省,要求“将有益于国家民族与人伦政治经济之历代乡贤事略,照中学教科书体裁,择要编辑”,[4]以彰先哲芳烈,而为青年学子矜式。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此令发布后,全国各省市纷纷转发落实,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推选乡贤活动的热潮。

安徽推选先贤活动在全国推选乡贤活动的热潮中应时而生。各省选乡贤通令下达后,江苏、浙江、江西、山西、河北、湖南、云南、陕西、梅州、宁波云起响应,开展推荐乡贤、编写乡贤事略活动。1934年8月,安徽省政府亦遵照通令之精神,以选贤举能、修德进益为急务,决定推选安徽先贤,编写先贤传记,该项活动交由安徽通志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共同负责。20世纪30年代初,安徽通志馆、安徽省立图书馆与省立安徽大学鼎足而立,是安徽省文化、教育与学术中心,集中了省内外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在徵文考献过程中,注重安徽先贤与民族英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顺利开展推选安徽先贤活动、编写先贤传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安徽通志稿·人物传》的出版发行为推选安徽先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安徽推选先贤活动时,安徽通志馆编纂金天翮主撰的《安徽通志稿·人物传》10册已经付梓,金天翮认为通志馆排印本“编列次第漫无伦脊,字模既劣,讹谬至多”[5],他将该书另名的《皖志列传稿》先期印行2册。《安徽通志稿·人物传》《皖志列传稿》人物传顺序不同,内容基本一致,前为安徽通志馆印刷出版,后为金天翮个人筹资私印。两书蔚为大观,收录明清鼎革之际至民国人物近千人,“借一端以摄全体,则囊括闳矣,即一事以昭定理,则法戒彰矣。”[6]两书荟聚了安徽各方人物,是对明清之际至晚清安徽人物的系统爬梳和整理,为高质量而快捷推选安徽先贤提供了坚实的选择依据。

安徽省立图书馆则以馆刊《学风》为阵地,阐发安徽文献,表彰先贤事功。安徽自古多开风气之先,“安徽的人文,自古即称繁盛……总观我国二千年来的学术概要,约为先秦诸子的哲学,汉代的经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朴学,各在一个时代代表一种特质,对于后之学术思想社会制度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这些学术之中,安徽先贤往往皆居于主要的地位,堪为中心人物。”[7]为表彰先贤,奖掖后学,《学风》自1933年起于每卷之首,“择本年中应行纪念之先贤,作为传略,以期绍介,而树风声”[8]。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柱石,《学风》在宣传安徽先贤的同时,发表培养民族意识与当时中日时局关联的文章,以此唤醒国民意识,号召民众进行民族自卫。安徽省立图书馆人对中华民族危急存亡高度关注,九一八事变爆发一个月,馆员高正方即在《学风》发表《国难当头青年最紧要的努力》一文,指出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朝野上下军阀政客,无时无刻不抱着一贯的大陆政策,对我实行其侵略。”号召“各人都应撒各人的热血,各人都应负各人的责任,青年是国家的柱石,是民众的精强分子,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吴景贤、刘华锦相继在《学风》发表文章,明确告诉中国人,日本有一颗吞并中国的野心,九一八事变便是这种吞并的开始,国人当警醒。

国难当头,坐在书城的安徽省立图书馆人,身在安徽,心在东北,放眼天下,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的深深担忧,看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高喊打倒日本军国主义,为中华民族自强自救寻找出路。“中国自受帝国主义者政治经济不断之侵略以来,民族基础,根本动摇;
歧路徘徊,几近百载。自失败中得来之经验,于以知复兴民族,为今后图存至要之机。民族意识之培养,实为刻不容辞之事。”[9]《学风》的呼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唤醒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安徽推选乡贤重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增进国家认同。安徽先贤评选扩大安徽影响,是为安徽增光,也是为中华民族增光,先贤精神是从绵延不绝的历史深处发掘出汩汩清泉,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一个有发展的省区不能没有乡贤,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先贤,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树立先贤典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安徽先贤推出分为安徽省内初步推选、社会人士广泛参与、国内各界精英选取等三个步骤进行。

安徽省内初步推选先贤。即使是安徽通志馆与图书馆谨慎推举安徽先贤,《安徽通志稿·人物传》为推选安徽先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学风》杂志刊发了培养民族意识,打倒日本军国主义系列文章,安徽学人心中有自己的先贤标准,但推举安徽乡贤是全国推选乡贤活动组成部分,绝非安徽一省之事,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安徽先贤标准应符合中华民族先贤标准,与各界精英、社会人士心中乡贤标准一致,安徽通志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故而未能擅自确定先贤名单。1934年11月,安徽通志馆同安徽省立图书馆草拟备选名单一份,列举以供推选安徽历代先贤61人,包括先秦的管仲,汉代的冯异、文翁、毛义、赵孝,魏晋的曹植、刘宏、胡威、桓温,隋唐五代的汪华、李绅、杨行密,宋代的包拯、吕公著、鲁宗道、朱熹、吴渊、汪立信,元代的余阙,明代的朱元璋、徐达、吴良、左光斗、金声、江天一、常三省、吴应箕、方以智、黄得功,清代的江永、戴震、金榜、程瑶田、汪绂、胡匡衷、洪榜、姚际恒、凌廷堪、俞正燮、梅文鼎、方东树、吴廷栋、程廷祚、戴名世、方苞、姚鼐、吴敬梓、年羹尧、李鸿章、孙家鼐、程嗣立、吕贤基、陈艾、施闰章、郑成仙、周毂、聂士成、杨文会、吴越、吴旸谷与倪映典,最终产生30人。安徽两馆推选先贤活动公开、透明,这61人名单刊发在《学风》杂志上,接受全国各界人士的建议与质询。

1935年4月,安徽通志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将61人名单修订为66人,公开发布,再一次接受全国各界人士的认可与质问。这66人,增加了哲学家李耳、庄周,政治家孙叔敖、范增、曹操,名医华佗,外交家鲁肃,军事家周瑜,民族革命家和民族英雄常遇春、沐英、苗沛霖等11人,减少了清代洪榜、姚际恒、凌廷堪、俞正燮、方东树和孙家鼐等6人,减少的6人虽然属于政治与学术优秀人物,但不能突出《学风》杂志“培养民族精神”宗旨。所选人物突出民族气节和革命英烈这个重要标准,与民族革命、英勇气节紧密相连。

国内各界精英遴选安徽先贤。安徽通志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将上列66人名单确定后,函请名流张治中、胡适、梁漱溟、柳翼谋、陈垣、程演生、许世英、姚永朴等七十余人分别圈选,并酌量增列“但每省最多以三十人为限,其近代如清末民初之有功党国者,亦应选择二三人一并编入”。[4]两馆从各界推荐名单中选取30人拟为安徽先贤,呈报安徽省政府省府,最终报国民政府批准。1935年5月,安徽历代先贤经批准最终确定,计有先秦管仲,汉代文翁、华佗、鲁肃、周瑜,魏曹植,宋代包拯、李公麟、朱熹,明代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左光斗、金声、方以智,清代梅文鼎、戴名世、江永、戴震、方苞、姚鼐、姚莹、邓石如、李鸿章、吴汝纶、吴越、吴暘谷与倪映典共30人,此前争议比较大的曹操以及桓温、苗沛霖都落选了。安徽所推的李耳与庄周还有冯异进入河南乡贤,这并不是说安徽与河南争名人,恰恰反映两省认识一致,构成安徽人心目中的先贤,也能成为河南人心目中的先贤,李耳与庄周不是一省一地的先贤,是中华民族共同先贤。

安徽30先贤确定后,由安徽通志馆和安徽省立图书馆开始撰写先贤传记。因为该书以中学生为阅读对象,文字要求简洁扼要,内容书写偏重于修德进益,以期青年学子,读后获得教益,至于先贤学说事功之详情,均有专书可供阅读研究,遂多从略。安徽省立图书馆陈东原馆长任《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主编,馆员撰写分传。众手修书,文风做到了一致,先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多有对人物进行评价,重在表彰安徽文献,培养民族意识。

安徽先贤,功在国家,益在民族。乡贤精神与民族精神并行不悖,推崇先贤,即为尊重民族,尊重国家,“乡贤精神既是一省之荣耀,同样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光荣历史之缩影。”[10]从管仲辅佐齐桓公二千七百年以来,安徽群贤闪烁,名动历朝,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至于经世人才,管仲而后,先秦尚有孙叔敖,以相才见称后世。其后如汉之周瑜、鲁肃,魏之曹操,晋之刘宏,明之朱元璋,清之李鸿章,类皆雄才大略,功在民族。民国以来,安徽之功在国家的,亦曾辈出,堪与他省相埒。他如宋之包拯,明之桐城左光斗,休宁金声,贵池吴应箕等,清廉正直,刚毅节烈,清末之桐城吴越,合肥吴暘谷、倪映典等,努力民族革命,尤能特放异彩而为历史家当大书特书的,更是安徽人文的精英”。[11]安徽先贤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人文财富,其内在的经世尚武、崇文重教、重视气节、清廉礼让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动力所在。

《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合为时而著,是命题作文,为特定人物安徽30位先贤立传。这些特定人物是经历安徽通志馆和安徽省立图书馆的初选,经过各界精英的遴选,经过社会人士的认可和质论,并最终得到国民政府认定而产生的安徽楷模。

《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作为中学生读物,崇尚志节,目的让青年学子读后受到教益,《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的写作形成安徽话语体系,弘扬中国文化,阐发安徽文献,培养民族意识,突出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文翁在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化,政绩卓著,著名循吏。周瑜、鲁肃,皆以卓异之才,助吴成鼎立之势。宋代包拯清正廉直,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至于学术文章,代不乏人,朱熹集宋代理学大成,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端绪。华佗的医药,李公麟绘画,邓石如书法,又各以技艺,名倾一时,超前贤而绝后世。如“朱元璋奠定中原,完成民族革命。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诸将武功称最,明之季世,内政荒乱,外患迭乘,左光斗之排斥阉奴,金正希之举义抗清,方以智之支持名节,戴南山之缅怀故国,或以高节风励于当时,或以大勇自拔于浊世。”[12]清代末叶,桐城人吴越炸五大臣,“盖中国之有炸弹,此为第一声也。”[13]合肥多民族志士,倪映典发难于广州,吴旸谷举义于江淮,此皆义烈之士,而为民族精英。

《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表彰的是安徽先贤,展示的是国家大义、民族气节,因此,推选安徽先贤活动和撰写《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如同一根连串珍珠的线,一以贯之,不仅将20世纪30年代初期安徽省立图书馆、安徽通志馆文化,甚至安徽大学教育、文化、学术事业贯穿起来,构成一幅宏大的画卷,凝聚在整理中国文化,表彰安徽文献,培养民族意识主旨中。因而,安徽省立图书馆《学风》所刊发的“有益于国家民族与人伦政治经济之历代乡贤事略”文章都展现出别样的意义。

安徽省立图书馆将推选安徽先贤活动继续推进。安徽推选先贤活动结束后,《学风》自1935年第5卷始,分期刊登姚永朴先生的《旧闻随笔》,表扬前言往者之嘉言懿行,文章德业,以此达成“民族意识之培养”宗旨。图书馆多方搜集40幅先贤像,用于安徽各级学校及文化教育机关悬挂,搜罗标准体现“其人之德业嘉行见于史册而为举世共仰,或以其人之学术著述传流后世而有伟大贡献,或以其人从事革命而树特殊功勋。”[16]这些安徽先贤,功在国家,名留后世,让后来青年有所学习。

安徽先贤精神大放光芒。创刊于1940年的《安徽儿童》继续刊发《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中先贤传记,传记翻译成通俗文字,供给小学高年级小朋友阅读。“希望小朋友们,要把这些乡贤的史实,细心研究一下,以后做事要踏着他们艰苦卓绝的路线,努力向前迈进。”[14]

1999年,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名人馆入选重点人物中,1935年推选出来的30位安徽先贤,有先秦管仲至清李鸿章等17人入馆展示,初选的66人中有40人入选重点人物。“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15]安徽先贤昭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气节充溢天地,万古长存,阐明的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

猜你喜欢 先贤乡贤传记 王记寨东坡赤壁诗词(2022年4期)2022-10-30“蜀”润乡贤,“陶”享美好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西江月·端午咏怀老友(2020年6期)2020-06-22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中国食品(2019年4期)2019-09-10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书摘(2019年2期)2019-06-21传记书坊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Tags: 先贤   编纂   初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