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视域下纪录片服务研究*

2023-01-18 14:30:13

曾 洁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2021〕21号)中明确指出,要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适应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1]。将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指引了公共文化空间从形式到内容创新拓展的方向。同年6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文旅公共发〔2021〕64号),将“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和功能,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的行动指引[2]。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不仅帮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而且也参与社会文化运作,兼具文化交流与传播、社会黏合的功能,同时也彰显着城市历史内涵、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

近年来,图书馆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体系、制度、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构建区别于传统空间形态、资源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刷新了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认知。如杭州图书馆的书香咖啡吧,将轻松、休闲的社会元素纳入图书馆空间服务;
合肥市图书馆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的“悦·书房”,使市民摆脱地域限制,就近享受阅读空间的资源和服务。随着媒介传播方式和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关注影像资源服务。如广州图书馆以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为契机,抓住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机遇,建立“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以下简称“纪录片中心”),依托丰富独特的纪录片馆藏资源,打造有别于传统“以书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专业纪录片服务。因纪录片所具备的文献价值、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与图书馆的使命及职责紧密呼应,故纪录片将为图书馆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带来新的思路。2022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纪录片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3],这为图书馆开展纪录片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2.1 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曾强调:“空间是一切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4]。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认为公共领域有3个构成要素: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及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图书馆、剧院、博物馆、音乐厅、咖啡馆等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为公众提供交流娱乐的公共空间[5]。刘锦山和吴建中在《建设第三空间,强化社会参与》中提出,图书馆不仅是静态知识交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交流中心、人和人的交流中心,并认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价值是未来图书馆继续存在的依据[6]。肖希明在《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中认为,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重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作用,要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活动和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7]。何盼盼和陈雅在《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中探索了在文化治理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主体多元等原则,去打造舒适宜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市民心境的文化空间[8]。王晴认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表现出了伦理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诸多价值特征,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分析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研究现代图书馆理念、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的必要性[9]。著名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称呼图书馆为“人民的宫殿”。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不同背景、爱好、兴趣的普通人参与到民主文化中来的场所。由此可见,像图书馆这类的公共空间不仅仅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还包含了社会意义上的空间,作为民意表达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
同时,在公共空间中人际交往的多元化、包容并蓄的特征能够促进社会的融合,这也是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所在。

2.2 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维度

根据切雷斯·施耐德等学者的公共空间理论,公共文化空间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但是社会的、精神的活动往往需要有一个物理空间作为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因此,公共文化空间是物理、社会、精神3种空间成分的结合体[7]。从物理、社会、精神3个维度来看,图书馆建筑的空间环境、服务内容和形式、文化理念表达是构建高质量的图书馆文化空间及其社会价值的基础。物理空间维度,即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为促进社会交流融合提供空间;
社会空间维度,即通过丰富多元的文化服务内容供给,吸引公众主动参与到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中,让大众在公共空间的交互过程中获得文化体验;
精神空间维度,即基于上述两个维度延伸的读者主体生活体验、文化感受、阅读领悟的空间氛围营造。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美好生活和精神幸福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资源保障,在构建开放性、高品质和专业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也在构筑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纪录片中心”是国内第一家设立在公共图书馆,致力于纪录片收藏、整理、展示、研究和服务的公共文化平台,自2018年12月正式开放以来,为公众提供专业的纪录片服务,获得读者、国内外纪录片界和图书馆业内人士以及媒体的一致好评,社会效益显著。2020年被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
同年,“纪录片中心”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3.1 以主题交互体验空间为依托的影像阅读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布局要符合主题服务定位,让读者能够通过便捷、舒适的物理空间分布和区域功能设置,以及符合主题学习、交流的文化视觉设计和装修风格等获得良好的空间体验。同时,要不断开发与主题空间相匹配的文献资源以及配备各种软硬件设施,为公共空间服务的体验和交流提供内容保障。

3.1.1 突出主题的空间布局规划

作为图书馆提供专业服务的空间,其室内环境空间的布局和规划设计均应具备突出主题的文化属性,也要符合室内设计的整体性原则,特别是空间内部各功能分区间的彼此关联和渗透以及区域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尤为重要。“纪录片中心”位于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以“探索世界窗口”为主题,将场馆划分为序厅、时光隧道、放映厅、设备展示区、纪录片节主题区、场景模拟区、虚拟博物馆区和尾厅8个空间,各区间虽有独立的陈展内容和形式,但8个区域围绕纪录片提供的知识服务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公众在此空间内参观展览、观看展映、交流互动,可以满足其文化交流、学习研究、互动分享等不同的情感体验(见图1)。

图1 “纪录片中心”场馆布局

3.1.2 重视影像美学的场景设计和视觉构造

随着公众文化审美意识不断提升,公共空间呈现的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备受关注。不少图书馆在设计上开始更多考虑结合空间的功能属性与空间造型,从美学角度来呈现多样化的空间意境。“纪录片中心”的展厅以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纪录片场景为主要设计元素,将“真实、探索、感悟”的理念贯穿其中,播放终端与如胶片的黑色有机玻璃墙体相融合,构建具艺术视觉感的纪录片文化氛围。当读者漫步展厅,犹如走进纪录片历史长廊,与卢米·埃尔、约翰·格里尔逊、吉加·维尔托夫、尤里斯·伊文思、黎民伟、孙明经等国内外具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先驱者及其作品相遇相识;
纪录片节主题区的“金红棉”墙以红和金为底色,将历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入围“金红棉奖”的获奖作品片花和海报以视频和图片交织构建起主题墙,使广州纪录片节展精彩闪耀。场景模拟区和虚拟博物馆区则将全息投影与设计立体感的星球墙结合,营造出“奇妙世界”的场景。

3.1.3 营造沉浸式体验的互动交流空间

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赋能,沉浸式体验已越来越受到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视。“纪录片中心”的设备展示区依托全息影像技术,通过虚拟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电影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放映机、摄像机;
场景模拟区配备了VR设备,为读者提供VR纪录片沉浸式体验。读者还可在虚拟博物馆区域通过终端点播观看纪录片。放映厅拥有座位48个,主要针对不同群体举办放映、学术研讨、展映交流、创作培训等活动,提供一个充分互动交流的空间。通过资源服务多样态的媒介与活动内容,营造纪录片沉浸式体验的互动交流空间,让读者在纪录片影像“阅读”中探索世界。

3.2 以特色资源建设为导向的纪录片专业服务

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是人文精神内涵、区域特色和文化诉求的集合体,收集、整理、保存和展示代表其所在地区文明、文化的特色文献是一项很重要的职能。

3.2.1 资源的“多元”和“多源”,推动收藏体系建设

“纪录片中心”在纪录片资源建设方面不断拓展“多源”渠道和扩充“多元”内容,为公共文化空间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奠定了基础。目前,馆藏纪录片4000余部/集,除了采购音像出版类的纪录片外,还通过公益采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扩充纪录片馆藏资源。现已形成“世界纪录片大师”“中外经典纪录片”“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纪实影像”4个收藏系列。利用特色纪录片馆藏资源,面向公众策划开展各类放映活动、展映交流活动、纪实影像主题展览、纪录片学术研讨活动,为纪录片业界和学界提供专业系统的学习研究资源。

3.2.2 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城市影像保存

图书馆是一个地理区域的精神象征,人们从图书馆就能感受到这一区域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及社区精神,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独特的[10]。图书馆通过保存、修复、整理、研究、展示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资料,为公众提供研究学习和文化服务空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与社会组织机构合作,共同挖掘地方精神文化、保存文化精粹、传承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心”除了收藏广州本土的纪录片外,也在逐步拓展广州城市纪实影像素材资源的收藏,与地方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开展城市影像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将富有历史价值、反映时代特征、对标国际视野、彰显城市特色的影像素材资源纳入馆藏,逐步整合本土影像资料和地方文献资源,以丰富、立体、独具深度的馆藏体系支持地区文化研究,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区域文化。

3.3 以传递知识和人文价值为旨归的公共文化服务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11]。纪录片得天独厚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质,使其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及的教化功能,为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世界、解读历史和展望未来提供了基本参照和真实的影像支撑[12]。“纪录片中心”通过纪录片放映和交流活动,在给未成年人提供寓教于乐知识空间的同时,也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交流的空间。通过提倡“大手牵小手,来‘读’纪录片”,越来越多的家庭参加了不同主题的纪录片活动,在图书馆找到了另一种亲子“阅读”方式来获取知识,启发思考,加深亲子交流,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记录和见证着社会发展,凝聚和传递着民族精神。“纪录片中心”从馆藏中挑选出经典红色题材纪录片,打造“光影学党史”专题学习服务空间,面向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开放预约服务,除提供学习活动空间和纪录片鉴赏服务外,还配合预约的团体组织开展交流研讨会、阅读分享会、领读学习会、专题学习会、党课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除此之外,中心每年会围绕岭南文化的主题开展系列纪录片展映交流和举办展览,以纪录片为载体传播大湾区人文精神。

4.1“虚实”结合:拓宽空间服务边界

在信息技术不断迭代的时代,公共图书馆也在逐渐生长为一个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并存的新型文化空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受公共空间人流聚集的限制,图书馆各类线下文化活动举办受到影响,这也促使更多的图书馆通过移动App、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B站等媒介构建起虚拟文化活动空间,而大众依托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也更加自由灵活、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如图书馆举办的培训、讲座等,可以让更多的受众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公益服务。

受疫情影响,2020和2021年“纪录片中心”针对市民开展的纪录片创作培训改为线上直播,参训人数从2019年的400余人次骤增至5000人次,2021年更是辐射国内30余座城市以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地区。2021年开始,“纪录片中心”尝试将纪录片展映交流以“线下+直播”的方式进行,单场活动最高突破30万人次。线上参与人数远远高于线下,因为线上不会受到场地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拓展了服务边界。因此,图书馆在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时,应该将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用户满意度作为目的,为大众创造虚实结合、动态交互、沉浸体验的文化空间。

在笔者撰写此文时,“纪录片中心”正在着手对馆藏的纪录片资源进行数字化以及细颗粒度和标签标引建设,并同步建立纪录片智慧媒资平台,未来将全面拓宽图书馆纪录片资源的应用层面和应用深度,为提供更高质量的知识需求服务奠定基础。这对推动图书馆空间形态和功能智慧化的转型,实现实体与虚拟空间共存互动,构建便捷、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网络新型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4.2 专业培训:提升空间社会价值

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不仅是保存历史资源的数据库,更是掌握各学科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公共空间。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性”也包含了“免费性”与“共享性”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挖掘内在潜能、拓展认知范围等的多元化需求。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图书馆相对普及,但是大多只局限在提供培训课程方面,如果能够建立起从专业课程培训到专业实践指导再到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的平台,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的社会价值就会更加凸显。

“纪录片中心”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和空间优势,以培养“市民导演”为宗旨,每年为公众提供“零门槛”纪录片创作公益培训,邀请纪录片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纪录片行业的优秀从业者授课。参训学员年龄跨度大,职业覆盖面广,不仅有老师、学生、纪录片从业者,还有不同行业的零基础纪录片创作爱好者。通过培训孵化的优秀学员作品在被“纪录片中心”收藏的同时,还会在中心进行展映,并被推荐给地方电视台以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展等平台播映,优秀创作题材还能被推荐到纪录片节展的预售环节,获得直接与市场接轨的机会。“纪录片中心”为市民提供的培训、创作、播映、收藏的路径,不但帮助学员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为其建立起了职业发展通道。

广州图书馆通过纪录片培训引导创作,一方面通过培训鼓励全民记录创作,使图书馆成为纪录片专业学习、交流和创作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和创业机遇,为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孵化创作人才。

4.3 跨界合作:拓展空间价值范畴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结合社会学领域的“第三空间”理论提出,图书馆界由自发转为自觉推动转型层次的范式变革,图书馆工作的逻辑起点、基点由“书”变为“人”。他认为服务主体已由馆员为主变为大量的来自社会、市场、政府等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参与[13]。这种范式变革将图书馆空间意义和价值范畴进一步拓展,使来自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通过图书馆这个知识中心、交流平台实现合作,使不同行业的声音抵达更多民众,唤起对行业的关注和重视。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最早提出在图书馆放映纪录片,而在全球范围内,图书馆和学校是纪录片并行于商业发行体系之外的重要发行和放映渠道[14]。“纪录片中心”与机构、导演合作展映交流,为其提供公益宣传平台,助力其作品的传播触达;
与纪录片学界专家开展学术合作,与播出机构开展资源共建合作,深入研究和挖掘纪实影像的文献价值,推动纪录片馆藏资源服务和应用高质量发展;
与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机构合作,推动国内纪录片公益市场构建,为纪录片产业发展开拓更多可能性。

笔者认为,纪录片与图书馆的跨界合作,不仅为图书馆空间创新服务内容提供研究支撑,而且也成为促进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一股推动力量,从而提升社会服务效益。图书馆可向大众普及纪录片文化,培养市民观看纪录片习惯。当越来越多的受众认识到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文化魅力时,又会促进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市场需求的增长会顺势推动纪录片产业的良性发展。

4.4 人文关怀:提升空间服务温度

不同文化与不同阶层的人构成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一个社会能够朝向更加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有赖于这些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阶层的人能够交流融合。实现空间的交流功能有助于图书馆发挥促进社会融合的价值。图书馆促进社会交流融合,一是通过完善空间设备设施,营造舒适的环境和自由、平等的空间氛围,进一步提升用户交流体验;
二是提供均等化的服务,特别是对于老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给予人文关怀,帮助这些群体能够获取和利用与正常群体同样的信息资源,消除因知识信息掌握程度不同等造成的“信息鸿沟”,从而缩小经济、社会地位的差距。

纪录片是以真实性作为追求目标,采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形式,在价值取向上自从它诞生开始,就被烙上人文主义的印记[15]。因此,纪录片一直被看作是“担当社会良心”的传播载体,承载着创作者对社会、人文、良知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纪录片中心”结合馆藏资源,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一系列展映和交流活动,呼吁社会对阅读障碍、心智障碍人群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邀请口述专业志愿者为视障人士呈现纪实影像,志愿者们通过增补大量配音解说,让视障人士能够“观看”纪录片,充分了解整部片子的内容,从而感受纪录片艺术的魅力。

未来,依托新型资源和空间,充分保障公众无障碍、公平地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享受图书馆服务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以促进社会交流理解和社会包容发展,依然是推动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城市图书馆,未来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思维和服务模式,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带动资源、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技术创新,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多元化合作,共同打造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培养和引进与新型空间和服务相匹配的专业人才也尤为重要。例如,“纪录片中心”除了有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还引入了纪录片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影视贸易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使得“纪录片中心”在资源建设和空间服务方面朝着专业、系统的方向发展,服务对象也从普通市民延伸至纪录片领域的专业人士,有助于未来“纪录片中心”在专业化的服务主题、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中蓬勃生长。新型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智慧化的服务手段,将为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注入生机和活力,也让图书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纪录片空间图书馆 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图书馆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去图书馆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电影新作(2014年4期)2014-02-27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空间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

Tags: 视域   纪录片   图书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