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探究基于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2023-01-18 18:10:07

孔令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基本的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以及创新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提高教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在培养工匠精神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的课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高校培养出更具新时代观念的人才,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以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通过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使高校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更有目标、更有价值的规划。将所接触、所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而有效解决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事物在发展中都会被赋予时代的价值。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跟紧时代的脚步,使教育的内容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李克强总理也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可见,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量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在时代的发展中,人们开始更关注质的提升。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可以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发展中,实际的社会环境会对不同社会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部分高校忽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于劳动者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得到细化,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能更加凸显针对性。在教育过程中,围绕工匠精神对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对于工匠精神也能有更准确的理解。

(三)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效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比较抽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较浅,甚至停留在书本的知识汲取上,很难使学生有深刻的获得感。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缺乏自我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部分高校以培育理论型人才为主,但在实际社会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绝对不是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实际社会发展中,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奋发上进、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正是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因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繁复,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也没有时效。而在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更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契合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观的传达,是“敬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表现为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培育工匠精神,其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工作中能积极上进、奋发图强,在繁琐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初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工作做好。以满足社会对“工匠”的需要。

在对人才的培养中更多的是对人才职业态度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政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做一个“完整”的人。与此同时,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成为能够担当时代发展任务的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高校思政课程内容教学中,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体现。

(二)工匠精神的培育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工匠精神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在工匠精神中蕴含着敬业、爱业的内容,工匠精神的培养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更加注重引导大学生朝着党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成长发展。将大学生培养成更具有时代性,同时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应着重加强对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工匠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着重强调,将工匠精神内容的融入高校思政课,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提升政治素养。工匠精神中强调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理解,亦能更符合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中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要求。工匠精神中还蕴含着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等理念,这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工匠精神本身以及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等内容的教学,都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也需要遵守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转变。

(一)遵守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也迎来了教学改革的契机。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遵守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守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中,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工匠精神内容的讲解中,避出现单一、片面的内容讲授。目前,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具体的人物事例为抓手,先引发学生对于某一具体事例、人物的思考,再针对学生的观念、认识及理解,由教师进行指正。在这个过程中,以完整、详细的内容讲解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工匠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对工匠精神内容的讲解中,应采用更加全面、完善的方式,给学生建立完整的体系,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发展沿革、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加学习的效率。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能增加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接受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将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讲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上应当避免出现对知识的生搬硬套,要针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因工匠精神的教学而出现对其他重要教学内容的忽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改革当坚持符合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在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得到稳步提升[4-5]。

(二)促进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了对学生工匠精神内涵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理论观念的认识,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知识[6]。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也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更加关注时政热点,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再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工匠精神能对实际生活、工作进行指导,更加具体地讲授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内涵下应该怎样想做、如何做的问题,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多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能力的情况。通过培育工匠精神,也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以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再只停留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7]。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等环节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内的道路、走廊等处搭建优秀工匠精神人物的专栏,将具体人物的事迹放于其中,让学生增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同时更好的起到激励的作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校园广播投稿,进行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的宣传,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优秀工匠人物分享会,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分享会的形式更符合学生的交流习惯,在交流中,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让学生从不同的事例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工匠精神内涵,促进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完整性理解,避免理解的片面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优秀校友分享会,通过优秀校友的分享,使工匠精神能变成大学生的“身边事”,减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陌生感。在优秀校友的分享中,大学生能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提升对于相关理念的接受度,进而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相应的内容,并将工匠精神运用到生活中。

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能更好地促进个人职业道德精神的形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提高教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工匠精神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具体的思政课课程教学中,开展必要的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落地性,对大学生起到更加积极的激励作用。基于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第十道 生相克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1期)2018-01-19蟑螂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12期)2017-12-26

Tags: 工匠   探究   培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